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潮州古韵|老街茶香四溢,古桥古村犹存

潮州城内,古韵犹存。元宵之夜,漫步在纵横交错、张灯结彩的城南小巷,感受花灯如昼,许下佳节心愿,也可来到热闹无比、人文深厚的牌坊老街,听一听被誉为『南国奇葩』的潮剧唱腔,或是随意拐进古城老街的一间茶舍,品一壶清香回甘的工夫茶,再走到被称为『中国四大古桥』之一的湘子桥,听一听潮州人给你讲『仙佛造桥』的故事,而不远处的饶宗颐学术馆,便是观赏『韩江涨水,湘桥卧波』的佳地。

潮州城外,古村仍在。按照『三街六巷』的原则进行布局的龙湖古寨,祠第千家,千祠千面,条条石板路,座座古宅第,鳞鳞叠布的青砖古瓦、依照九宫八卦设计的寻常巷陌,在时间的长河里依旧古色古香、风情万种,养育和滋润着潮人、潮情、潮味、潮韵。

    潮州古城 :城南小巷,牌坊老街    

潮州府城的布局,始于宋,发展于明,完善于清。自古以来,潮州民间就有“南富北贵”之说,说的是潮州城北有许驸马府、黄锦尚书府等高堂广厦,城南则有一连串百年老字号商铺,更有一条条古老的小巷——你可以从金山脚下,沿着古城墙根,步入城南,从一排老字号商铺前,穿过各条小巷,可谓探古寻幽,别有一番情趣。

这些彼此交错纵横的小巷,以甲第巷、兴宁巷、义井巷等“潮州十大名巷”为代表,自南向北平行排列,首连牌坊街,尾通西平路,处处可见“宗圣世家”“济阳旧家”“江夏故里”“高阳旧家”等显姓名族的大宅。小巷里的大宅院,其一弦一窗,一榭一廊,一阁一厅,甚至就连照壁,都充满着无尽的“诗意栖居”的气息,让人顿生“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之感。

一年当中,潮州城南小巷最迷人的时候,是在元宵之夜。那时,无论长幼皆会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小孩手提花灯,呼朋唤友,穿街过巷,成人燃放爆竹,喜迎彩灯,家家门前也悬挂着晶莹剔透、色彩明亮的花灯,户户门口还会燃放喷红爆橙的彩色焰火,真可谓是“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除了城南小巷之外,牌坊老街是潮州最热闹的小巷之一。牌坊街总长1948米,其中太平路长1742米,东门街长206米,沿街林立着22座古牌坊,记载着潮州城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人文记忆。从这条街上走过,就仿佛步入了一条长长的历史隧道:十相莅潮、状元荣中、榜眼耀祖、一门四进士、四朝大佬、礼部尚书、文宗学士、江浙巡抚……无数充满荣耀的潮州名人,皆在此一一呈现。

小巷串成了一段独属于潮州的城市记忆:小巷间,那斑驳墙体上深浅不一的痕迹,经过流年的磨损,给人带来更加意味深长的韵致,而儒林第、大夫第、资政第等一个个存留至今的明清宅院,也隐约透露着昔日的璀璨岁月。

阳光普照,竹帘虚掩,锈蚀的门扣嘎吱作响,老宅中时常传来邻里票友悠扬的奏乐声,其中既有二弦琵琶,也有大阮、椰胡等传统器乐。在这里,一曲“抛网捕鱼”,让路人侧耳倾听;一声潮剧唱腔,更使路人驻足……

    凡有潮人处,皆饮工夫茶    

工夫茶起源于宋代,盛行于闽南和粤东地区。之所以叫“工夫茶”,是因其泡茶方式十分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工夫。此工夫,乃为沏泡的学问、

品饮的功夫。品味工夫茶是潮州的古老民俗之一,可以说,海内外只要有潮州人的地方,就有工夫茶的影子,而几乎每一个潮州人家里都备有一套精美的工夫茶具。

对此,清代文学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曾对潮州品茶的习俗做了生动的描写:“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椽,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香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以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燥平矜,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簿,阳羡虽佳而韵逊矣!

记得少时,家中偶有客人至,大人便会捧出红泥火炉,鹅毛羽扇,点上火炭,加上数枚榄核(即潮州特产的乌榄,燃后能散发香气),待榄核燃着,即从后庭古井,采来新鲜水,倒入薄砂锅仔,置于炉上。小孩便扇风催火,火苗喷窜如放烟花。水未沸,大人已摆好茶具。主人和客人,皆注神观火、听水。茶几上,壶杯盘盏,早已洗净擦洁,只待冲茶。水声一响,小孩停扇忙叫道:“冲茶!”大人则斥曰:“滚水不响,响水不滚,再仔细听水。”于是,小孩只得蹲下,再扇再听。大人则不慌不忙,拔开茶罐,拣出两朵茉莉,几条粗枝,掏出一捧茶米,不紧不慢地装进小巧的冲罐,刚装饱,水便沸。

这时,小孩退至一旁,见大人端起锅仔,忽从尺余之高,自上而下,“唰”地注入冲罐,注满上盖,再淋杯仔。这杯仔,细瓷薄胚,潮州枫溪所产,被沸水扫荡,叮叮传韵。顷刻间,又控起盖儿,把茶沫轻轻刮去,再淋水追冲,水气未退,杯已一一再洗一遍,但见满盘白气,冉冉飘荡。再看时,三杯茶已均匀洒出,色如琥珀。未饮前,清香已沁入肺腑,主客手捧小杯,慢慢细品,只觉陶然自乐。

后来,在几次讲究的茶聚会上,始知冲茶工夫,讲究极严:若用西湖山下的“处女泉”,则水为最上乘;韩江湘子桥第二洲之水次之;古井水再次。冲茶有十法,包括活水、蟹目水、拣茶、装茶、烫杯、热罐、高冲、低筛、盖沫、淋顶等一整套。

地域有别,民俗亦殊。当今潮人,天天品茶,无泉水便用井水,古井填了就用自来水。后来,电热壶代替火炉锅仔,虽有违古制,但照品不误。若友泡好茶,众皆欣然,既品香留清,也增进情谊。你若在夏夜,走进幽巷,可见家家大门敞开,围着茶炉,边喝边品,边品边聊。

潮州府城,或操红白事,或宴聚亲朋,可无烟无酒,不可无茶。无茶如无情,无论名人小匠,劳力劳心,都在这巷中树下,在这工夫茶摊,缩小差别。杯中天地宽,壶里乾坤大。难怪潮人游子的一寸相思,皆倾注在当下茶事之约,情谊也尽在这茶具和水火之中。

    湘子桥 :粤东的文化标志    

湘子桥,最初名叫“济川桥”,它横卧在潺潺流动的韩江之上,东临笔架山,西接东门楼,南眺凤凰洲,北仰金城山,景色壮丽而迷人。湘子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初为浮桥,历二百余年的更迭,到了明正德八年(1513年),形成了“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独特风格,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在潮州本地,流传着一首民谣:“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楼台廿四样,二只鉎牛一只溜”,唱的就是湘子桥的历史风貌。

湘子桥又称“广济桥”,这背后还有一段传说。古时,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要在大江上建造这样一座雄伟的大桥,其难度是超乎人们想象的,故潮州民间便流传出了“仙佛造桥”的传说。相传,在韩愈赴任潮州后,时常登临笔架山,但深感百姓过江之苦,便请他的侄孙韩湘子与广济和尚一同造桥。韩湘子找来八仙朋友协助,负责桥东段;广济和尚则负责西段。桥造好后,名字就叫“湘子桥”,也叫“广济桥”,寓意“仙佛共享”。

湘子桥西侧是饶宗颐学术馆,其主座坐北朝南,大门上横匾有“颐园”二字,饶宗颐亲题,对联“陶镕今古”“点染江山”,为黄苗子所题,可谓是大家手笔,文气斐然。

国学大师饶宗颐(1917年-2018年),字固庵,号选堂,广东潮安县城(今潮州市湘桥区)人,其学术范围广博,凡甲骨、敦煌、古文字、上古史、艺术史、音乐、词学等,均有专著,出版书藉40种,学术论文过300篇,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经学家、教育家和书画家,也是一位集学术、艺术于一身的大学者。

饶宗颐学术馆共有2层,分为经纬堂一楼、经纬堂二楼和瀚墨林三个展厅。经纬堂一楼介绍了饶宗颐的生平情况,经纬堂二楼介绍了饶宗颐的学术成就(主要是他所研究的14个门类)。瀚墨林是一个较大的展厅,分为两层,主要展示的是饶宗颐的一些书画作品,其中除了一幅观音像是经复制放大外,其余皆为大师的亲笔作品。

饶宗颐和季羡林齐名,比肩季老,难分轩轾,素有“南饶北季”之说。他还懂得8种文字,包括近乎“天书”的巴比伦古文和印度古梵文(还借此破译了世界级的学术难题),曾先后在美国、法国、日本、新加坡等地讲学,颇有声望。

2010年8月,饶宗颐受骋为国务院参事、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专门接见了他,称赞他学贯中西、德艺双馨。2011年12月,94岁高龄的饶宗颐被选为已经空缺6年的“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的社长。

来到饶宗颐学术馆的楼上,便可观赏到闻名海内外的潮州八景之一——“湘桥春涨”的场景:暮春三月,韩江水涨,河面增阔,湘子桥东、西段中间十八梭船连成一线,似长龙卧波。人们可在此观上游茂林翠竹,赏下游桃花盛开,而沿江红似火的红棉、绿如茵的绿柳,都影影绰绰地浮现在缎带般的水面上,只见虚实相映,梦幻轻盈,景色甚为宜人,这就是著名的“韩江涨水,湘桥卧波”。更令人神往的是,这座湘子广济仙佛桥,东接韩文公祠,西连饶宗颐学术馆,东西二祠馆,古今两大师,文韵灿若列星,令人产生无限遐想。

难怪民谚云:“到广不到潮,白白走一遭;到潮不到桥,枉费走一场。”

    龙湖古寨 :“广东十大古村落”之一    

龙湖古寨位于潮州市潮安区,地处韩江中下游的潮汕平原,依偎着韩江西岸。倘若站在江堤上一览,可见古屋脊相互簇拥,错落有序,而从屋脊排列的沟缝中看去,你便能清楚分辨出古寨“三街六巷”的布局。在这里,目之所见皆为鳞鳞叠布的青砖古瓦,还有如山峦般挺立的屋脊,以及在屋檐缝隙处显现出来的巷陌的线条,无不流淌着地舆学九宫八卦布局的文化内涵,折射出古寨人祈愿合寨平安的历史初衷。

古寨的街巷呈“非”字状,簇拥着约一公里长的中心街——直街,它是整座龙湖古寨的中轴线,傍韩江西堤而自北向南横卧。直街的东、西两面如蜈蚣般连接着多条街巷,东面有新街、上东门街、下东门街,西面有五宫巷、隆庆巷、福兴巷、狮巷、中平巷、伯公巷,“三街六巷”的格局清朗而工整。直街首尾的北寨门和南寨门至今保存完好。站在北寨门外望去,只见两层建筑结构的寨门楼阁,中置着一个厚重的石拱门,一副对联十分醒目:“龙气逶迤紫薇入首,湖光环绕太乙通流。”显而易见,门联清晰地道出了古寨具有“风水宝地”的特点。

龙湖古寨初创于宋代,初名“塘湖”,因村西、村南和村北都环绕着众多的池塘而得名,后改称为“龙湖”,是因古寨带状的结构,其中心直街似龙脊,在风水上希望能够聚集龙气。历经先民数百年的建设,龙湖古寨至明嘉靖年间筑寨成型,曾长期作为潮州府城及兴宁、梅州地区的江河出海口及通商口岸,是潮汕地区极为兴旺的贸易商埠。在这里,你能看到无数规模宏大的祠堂,一座紧挨着一座,密不透风,俨然形成了城市的雏形。古寨中,宗族祠堂、名宦府第和商贾富绅的豪宅繁多,至今仍然保存了100多座。

千家祠第,千种风格,这是龙湖古寨的又一种精彩:看那“方伯第”屋檐上嵌瓷的艺术,花虫鸟兽栩栩如生,融合了江南民居精湛技艺的彩绘元素;看那“许氏宗祠”三进的格局,门厅和天井间设置了屏风隔扇,使整个空间产生峰回路转的变化;看那“黄氏宗祠”的木雕,突显出潮州木雕工艺中平雕、立体雕和通心雕的灵气……还有众多的石雕、彩绘、贝灰塑等典型的潮州民间工艺精华,让人目不暇接。

置身于古寨中,仿佛穿越了历史的时空,回到当年的繁华之中,恍惚间,似乎让人看到了那官家商贾在门楼迎宾送客的辉煌,那王孙公子阔步摇扇的逍遥,那遮羞小姐回眸浅笑的娇艳,那小商流贩畅荡爽快的吆喝……俗话说,南国有座潮州城,“潮州厝,皇宫起”;潮州有座龙湖古寨,“古寨貌,府城样”。在我看来,这句话的描述并不为过。

一个城市的兴起,离不开国家经济和人文思路的支撑。千年龙湖古寨,也同样深受中原角逐、战乱天灾和人群迁徙的影响,在整体经济滑坡中跟着衰退。再加上潮汕平原晚期地理位置的变化、韩江冲积平原的出现,以及汕头开埠的激烈竞争,昔日辉煌的龙湖古寨,便慢慢地褪色为一座清静的古村落了。

此时此刻,霞光下的古寨,好似一位老翁,坐在一株庞大的古榕树下,吸着土烟,凝视着静谧的池塘,回味着这一辈子轰轰烈烈的骄傲,祈祷着古寨的子民们永远过上幸福祥和的日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潮州有个国宝级的建筑群,被称为广东最美古村
摄影《潮州龙湖古寨》
距离广东潮州市区不到10公里有片古村落,千年历史,皇宫格局
龙湖古寨——曾经的名宦商贾汇聚地 | 潮州文物故事
龙湖古寨:让你穿越潮汕从农耕到商业时代
歌曲:《潮州有座龙湖寨》——潮州市龙湖古寨形象歌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