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的教师观
                                   新的教师观

1)教师并非是知识的权威教师在某些知识领域有不懂的问题而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可以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互相信任基础上的合作的关系

2教师是发展中的人。教师也是发展中的人,与学生共同生活的世界中教学相学生在教师的发展中成长,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发展。新课程改革极为强调师生要结成"学习共同体"。在现代教育中,只强调了学生的发展,忽视了教师的发展,造成教师发展的旁落与教师自我的迷失在教师的发展过程中,其中心是教师的专业成长,即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教师的专业成长集中代表了教师发展的意义,是一个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包括教师对所教学科的价值、认知、审美等方面的理解与把握,教育实践能力教育经验等不断成熟、不断提升的过程。
   (3)传统教育把教师看作是中心和权威;进步主义把教师看做是帮助者,辅导者。过分强调教师作用和过分忽视教师作用都是不正确的其实教师是促进者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其特征主要体现为: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现代信息社会知识日新月异,教师要在短短的几年学校教育时间里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已成为不可能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了,教师在传授知识方面的职能也变得复杂化了。教师不再是只传授现成的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总之,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
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

 (4教师是学习者随着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渠道的多样化,教师作为学生唯一知识源的地位已彻底动摇。

各种参考书、各类补习班、提高班,各种教学、学习方法的书、讲座等等有可能学生已经走在了前面, 

过去在“师道尊严”口号下,你还可以勉强支撑,现在教育的民主化,学生有可能把不称职教师赶下讲台。

教师需要重新定位,以学习来促进发展,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如果教师的教育教学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没有以研究为依托的深化和提高,就容易在固守旧经验、照搬老方法的窠臼里不能自拔。在近代,教育被看作大工业条件下的标准化生产,带有强烈的机器文明色彩:非针对性、去个性化。而这种教育的局限便是无视作为社会人的教师和学生的复杂性,无视教师的创造精神,无视教师的主体意识与主体地位,使教师的教学活动与研究活动相分离。这从根本上严重束缚了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教师的发展。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实际情境和教育行动加以反思、研究、改进,提出最贴切的改进建议。由教师来改进自己的专业实践乃是最直接、最适切的方式而外来的研究者对实际情境的了解往往肤浅,提出的问题往往无法切入问题的关键,有时甚至无关痛痒,因此不易得到教师的采纳与认同。这个观念强调:教师不再是局外人,不是别人研究成果的消费者,而是"局内"的一个不断反思的研究者或参与观察者,特别是在某些不可重复的特定的教育情境下,教师是最适宜的观察者与研究者。 

5)教师是学友 我们倡导专家型教师,但不提倡教师站在专家的高度去要求学生。教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学友。   

6)教师不再是“人类灵魂工程师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新课程理念中,教师不再是作学生灵魂的设计者,而应学生灵魂的铸造者、净化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心智的激励唤醒者而不是灵魂的预设者,要成为学生的精神教练。教师也不再是过去道德说教者”“道德偶像,而是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7)教师是“信息平台”。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成为了学生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缺乏师生互动,更缺乏生生互动。在新课程中,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教师要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师课堂中信息交换的平台。

    8)教师是生生不息的奔河我们曾认可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的观点。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教师原来的一桶水已经过时,时代要求教师的知识不断更新,需要教师成为生生不息的奔河,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挖掘探寻知识的甘泉。

9) 教师是应战者新的课堂中不能仅仅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便是对教师的挑战。开放的课堂中教师随时都要接受学生的挑战,而成为应战者。

    10) 教师是“常青树中国的传统文化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烛那就意味着总是在奉献给客体的同时而毁灭自己。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再作春蚕蜡烛而应该在奉献的同时不断的补充营养,成为常青的果树,而不是在照亮了世界或吐尽了芳丝后就毁灭自己。

11 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不能把课堂视为自己的课堂,而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不课堂的统治者,因为统治者总免不了令人惧怕。教师应该从统治的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在新课程中教师不能再是居高临下的,而是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裁判,在激烈的争论中做首席     

    (12)教师是人生的引路人园丁是令人尊敬的。但园丁又是令人遗憾的,因为园丁把花木视作另类生命。园丁在给花木浇水、施肥的同时,还要给它们修枝造型,他们是按照园丁自己的审美标准把花木塑造出来供人们欣赏。在园丁看来不合自己情趣的歪枝残枝是可以判死刑的,他们可以随意修剪,可以培育出以曲为美的病梅。然而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同源。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的缺点存在,应该允许奇才、偏才、怪才、狂才的发展而不是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更不能给不服自己管教的学生或有某种缺陷的学生判死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
自主学习与教师角色的转变
生本教学课堂教学之我见
新课程中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