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史书再一次骗了我们:原来没有围魏救赵,只有落井下石和渔翁得利

酷烈的先秦(12)

如前所述,在齐威王一番励精图治之下,本就拥有雄厚底蕴的齐国变强了,威王于是迅速加入中原称霸的行列,连番进兵中原,并迫使原来向魏朝贡的泗上小诸侯向自己朝贡,至此齐魏矛盾加剧,其势必有一战!

而另外一边,孙膑莫名其妙人间蒸发了,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庞涓的心情很复杂,有些恼火,有些哀悯,又有些担心。孙膑虽成废人,但毕竟是控制在自己手中保险些,万一日后生出些变数总是不好的。不过庞涓并不后悔自己当初没有杀死孙膑,他对孙膑的感情,是又爱又恨,又妒又怜,其间纠结,是难以为外人道的。

到头来,庞涓还是发现自己没能摆脱掉痛苦,从前是嫉妒的痛苦,现在是负疚与担心的痛苦。事实上,庞涓一生都在孙膑的阴影下挣扎,从来没有一刻逃出去过,直到死也没有。

这一切能怪谁呢?怪只怪庞涓自己心理太阴暗太敏感太狭隘,这是他自己在折磨自己,他的悲剧完全是他自己造成的,说实话,我当真不喜欢庞涓,要么就做一个彻彻底底的坏人,心狠手辣不留后患,要么就做一个光明磊落的君子,堂堂正正公平竞争,像他这样婆婆妈妈外厉内荏,还真是不如去做一个普通人要好些,至少能太太平平安安心心的过完下半辈子。

然而上天给了他满腹的才华,却没能给他足够的心胸,于是,一个名将的悲剧已然注定,公元前364年魏迁都大梁后,魏国势力在中原的不断扩张终于引起各国的恐慌,不甘压迫的赵国首先发难,开始挑战魏国的霸权,从而将孙庞这对生死冤家一举推上了历史的聚光灯下,一场战国时代最精彩最传奇的名将斗智就此展开!




在魏文侯时代,赵韩一直是魏国的忠实小弟,当时的三晋同盟简直打遍天下无敌手,然而随着吴起的离去以及赵韩的崛起(注1),三晋联盟就渐渐开始瓦解了。

这也很好理解,比如一个大强盗带着两个小强盗一起去抢东西,刚开始小强盗武功差只能跟在大强盗后面分点小油水,后来小强盗武功变强了,分赃不均利益冲突啊自然不可避免,这时候大强盗非但不加以安抚,反而动不动就打小强盗,你说这强盗帮能不起内讧么?当然,这个例子举得并不恰当,但其间的道理还是差不多的。赵国本就是个尚武的国家,军事能力一向不差,魏惠王偏偏又一门心思求霸中原挤压赵国生存空间,于是赵国第一个不服了,它决定联合各国围攻魏国,公元前356年,赵成侯在平陆(今山东汶上)和齐威王、宋桓侯相会结好,同时又和燕文公在阿(今河北高阳县西北五十里)相会,积极筹备摆脱魏国单极霸权的控制,创建多元政治与多极化国际格局。赵国的行为引起了魏惠王的极大不满,裂痕遂生。

可能也正是看到了三晋之间的裂痕,魏惠王十六年(公元前354年),变法已五年小有所成的秦国率先出手,于元里(今陕西渭南澄城县西)打败魏军,兵锋直指西河重镇少梁,接着又攻入韩国,攻打焦城(今河南尉氏县西北),魏韩乃合兵对抗,双方激烈攻战,拉开了中原争霸大混战的序幕。

赵国本就对魏国的附庸卫国早有垂涎,又不忿魏国已久,于是趁此机会也插上一脚,东渡黄河,陆续攻取了卫国的漆(今山东荏平)、富丘(又称市丘)二城,兵指卫国都城濮阳。

对于赵国而言,吞并一河之隔的卫国,是一件近在眼前的好事。卫国占据黄河与济水之间的肥沃之地,人口稠密,油水十足,且吞下来后便有了足够的战略纵深,向东可以蚕食富裕的齐国,向南也有与魏国周旋的空间,此为势在必得。

然而,肥美的卫国同时也是魏国的禁脔,赵国这么做,等于在挑衅魏国的霸权,魏惠王于是大怒,即命大将庞涓领兵八万救援卫国,并亲率大军直捣邯郸,务必要好好的教训一下赵国这只出头鸡,杀鸡给猴看,看谁还敢捣乱。

结果,魏国这两路大军都取得大胜,庞涓率兵八万,直抵卫地荏丘(即今山东聊城市茌平区,在齐赵卫之间),大败来犯赵军,并一路北进,攻至卫都已北的顿邑。魏惠王则趁着赵军主力在卫国,一路横扫邯郸周围军事据点,兵临邯郸城下,将其围了个水泄不通,日夜攻城不止。




赵国君主赵成侯万万没想到,自己处心积虑的一次反扑行动,最后竟然落得如此下场,这可真叫偷鸡不成蚀把米。战争拖到第二年,邯郸终于撑不住了,粮草将尽,老百姓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了,房子都被拆去加固城墙或者当滚木礌石了,邯郸城内“十室九残”,实在太惨了,史称“邯郸之难”。

现在咋办呢?赶快找帮手呗!于是,赵成侯紧急派出使者向齐楚两国求援,并立即率领一支部队突围出城,北撤至信都(今河北邢台,赵国的陪都),在外线调兵布局,组织力量反攻。

楚王接到赵侯的求援后,不去雪中送炭给赵国,反而趁火打劫魏国,他竟派出大将景舍攻入魏境,进入睢水与濊水间(皆在今河南商丘以南的豫东、皖西一带)地区,以吸引魏国部分兵力,使其不得全力攻赵。睢、濊间这块地盘原本就是楚国的地盘(就算大梁也是魏文侯时从楚手里夺来的),几十年来陆续丢给了魏国,楚国一直以此为耻,这次有机会当然要去找补回来!

至此,魏国可以说是三面作战了,北攻赵、卫,西拒秦,南对楚,一个国家竟能同时与赵秦楚三大国交战而不落下风,魏国在战国中期的实力的确非同凡响。

这时有臣子提醒惠王,如今列国争雄,互相制衡博弈,一旦打大仗,各国都会趁势卷入,企图火中取栗,如果这时齐国和宋国也出战,魏国同时面对天下五大国的联合攻击,咱们还能顶得住吗?

魏惠王大笑:齐国富而不强,号为怯兵;宋二流货色,不值一提!就算彼二国来攻,我又何惧?寡人这次就要统一三晋,纵横天下,成千秋伟业!

与此同时,在齐国的庙堂上,一场关于救赵与否的大辩论正在进行之中。

相国成侯邹忌道:“不如勿救。”

在邹忌看来,魏国实力强大无比,还是少惹为妙;齐国现在最重要的应该是抓住时机平稳发展,千万不要卷入到中原地区的乱斗之中。何况齐若救赵,田忌必为主将,而田忌恰恰是邹忌的最大政敌,自古以来,将相和总是最难,所以廉颇蔺相如才能成为千古佳话。

而另外一位大臣段干朋却认为:“不如南攻襄陵(今河南省睢县)以弊魏,邯郸拔而乘魏之弊。”

看来段干朋是想跟秦楚一样趁此机会去占些魏国地盘来,同时也可让魏国不得全力攻赵,双方如此继续互耗,齐则可趁火打劫坐收渔翁之利。

齐威王深以为然,襄陵毗邻睢水,控制着距离大梁最近的水道,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且又毗邻濊水,正可与睢水、濊水间的楚国景舍大军相呼应!更重要的是,襄陵原属于宋国,不仅是宋都商丘的西面门户,且是宋襄公陵寝之所在,战国初期才为魏国所夺,齐国可以此为饵,诱使宋国叛魏;另外,庞涓名为救魏,却占领了卫国很多城池,卫国敢怒而不敢言,齐国亦可争取之。

于是,齐威王派出使臣,唆使宋国与卫国背叛魏国,然后派一支部队,南下经过卫国、宋国,联合二国军队,一同向西攻打襄陵。

而与此同时,赵国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魏惠王围攻邯郸城整整一年了,此时的邯郸风雨飘摇危在旦夕,赵成侯虽然派出使者向齐楚求援,但齐楚都只出兵攻打魏国而不来救邯郸,一个字,这叫人怎么活啊!

在战国各大城市中,邯郸是少数至今仍没有改名的历史古城,但也是很少数一直很倒霉的城市,自建城以来就老是被人围攻,在本章中它被魏国围攻,在之后的白起信陵君两章中他又被秦将王龁围攻,每次还都是耗时日久惨烈无比。“邯郸”这两个字,凝聚了多少历史沉淀与生民血泪,见证了多少燕赵悲歌和兵戈铁马啊!

在这种情况下,齐威王觉得还是有必要拉赵国一把,否则若真让魏国吞并赵国,那么在齐国的西方将出现一个超级大国。齐地肥沃又有海盐资源,可在地形上属于里高外低,面对东方的战略威胁几乎没有什么可靠的地理屏障(所以中国历史上齐地割据者甚少),这两点决定了齐国先天就是虽富而难强;如果魏国顺利灭赵,便具有了统一天下的军事资源与地缘要素,那么下一个被灭的很可能就是齐国(注2)。

但齐威王考虑,如今魏国有名将庞涓坐镇,旁人恐怕干不过他,于是主动上门,延请庞涓的师弟孙膑担任救赵主将,孙膑却推辞道:“臣乃刑余之人,而使主兵,显齐国别无人才,为敌者所笑,亦为我军士卒所笑,威令不行也。请以田忌为将。”

看来孙膑在政治上已经逐渐成熟了,他这叫做吃一堑长一智,当年他就是太傻太天真,这才会被同窗好友庞涓所陷害,如今他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了。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还是躲在幕后安全些吧,这样既不影响自己报仇,又不会招惹不必要的麻烦。何况隐蔽起自己的存在,也可以让庞涓放松警惕,从而轻易掉进自己的陷阱里。

唐代赵蕤《反经》尝言:“善战者,无知名,无勇功。不争白刃之前,不备已失之后。”一个真正的善战者,并不一定要冲到战场上白刃拼杀,隐藏的杀机才最可怕。

于是,在齐威王四年(公元前353年),威王便任命田忌为将,田婴(大名鼎鼎的孟尝君的老爸)为副,孙膑为军师,也率军八万,前往救赵。孙膑因为腿脚不方便,所以躲在一种四面有帷幔的辎车(即用于载物的货车)里,暗中为田忌出谋划策。所谓“幕后军师”,大概就是从孙膑这儿来的吧!其实他这么做,也是为了迷惑庞涓。如果庞涓得知孙膑出马,必会小心应对,所以不如退居幕后,隐藏杀机,一击必胜。




图:(东汉) 辎车侍从画像砖

在1972年银雀山汉墓出土《孙膑兵法》竹简以前,我们所认识的的“围魏救赵“只有《史记》中《孙子吴起列传》那一小段,很简单很简短,就是齐军假装攻打魏都大梁而迫使庞涓回救。而正因为它简单,所以好流传,最终还成为成语,成为经典,名列三十六计第二计。但银雀山竹简出土以后,我们从《孙膑兵法》十三篇中的《擒庞涓》中发现,这个战争过程并没有那么简单,其中充满了为胜利而无所不用其极的阴毒手段,让人看了不寒而栗。

齐军出发后,庞涓便回驻卫邑茬丘,以阻挡齐军救赵;齐军主将田忌闻信,便决定前往救援卫国与邯郸,以维护世界和平,然而孙膑却道:

“夫解杂乱纠纷者,不控拳;救斗者,不博戟。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君不若引兵南攻平陵。平陵,其城小而县大,人众甲兵盛,东阳战邑,难攻也。吾将示之疑。吾攻平陵,当涂有市丘,是吾粮途绝也,吾将示之不知事。”

孙膑掉的这个书袋太深拗,我在这里用现代文翻译一下:

解开纠缠的绳子,不能乱抓一气,给人劝架,不能自己也加入跟着打,那样你也非受伤不可。只要避实击虚,抓住要害,对方便犹如捆住手脚,动不了,所有的能力都发挥不出来,再高的计策也施展不开,只有听人摆布,一旦如此,纷争自解。将军您不如南下攻打魏国的平陵(在宋国定陶之北,与定陶隔济水相望)。平陵城池虽小,但管辖的地区很大,人口众多,兵力很强,是东阳地区(指魏国首都大梁以东的地区)的战略要地,很难攻克。我军可以故意在这里用兵,以便迷惑敌军。另外,平陵周边有魏国军事重镇,我军的运粮通道很容易被切断。我们要故意装出不知道此等危险,而显得越不懂兵法越好。

这段话就算翻成了现代文,我们仍然看得莫名其妙,何况当事人田忌了。

的确,田忌当场就晕了。

避实击虚的道理田忌懂,无非就是避开敌人的坚实之处,去攻击敌人的薄弱之点,但既然如此,我们就该去攻打魏国防守薄弱的城池才对啊,为何要去攻那“人众甲兵盛”的平陵呢?而且还要故意装作不知道粮道有被切断的危险,这不是犯贱、不是自己挖坑往里面跳吗?搞不懂。

其实这是孙膑在用《孙子兵法》的“虚实”之道忽悠庞涓呢!孙膑的用兵之道,其精髓就在虚而实之,实而虚之,假而示真,真而示假,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变幻莫测,让人摸不着头脑,你想,连田忌自己人都摸不着头脑,敌人那就更加无法搞清楚你的真实作战企图了,那你就可以在任意你喜欢的时候集中兵力给敌以致命一击,这就是孙膑谋略的可怕之处。

田忌的智商是永远无法明白孙膑的妙计的,他只能依计行事,因为他对孙膑的智慧拥有绝对的信心。

当我们面对一个智慧普通的人物时,我们千万不能盲从。但当我们面对一个智慧远超我等的高人时,我们唯一的选择只有听从。

于是田忌毫不怀疑的拔营南下了,大军临近平陵,田忌又不知该咋办了,只好再去请教孙膑:“事将何为?”

孙膑笑道:“都大夫孰为不识事?”(注3)

田忌不明白孙膑的意思,但仍老老实实的回答道:“齐城、高唐。”(齐城:齐都临淄的都大夫;高唐:高唐的都大夫)




孙膑点头称善,我们就让齐城、高唐的两个“不识事”的军事菜鸟率所部去攻打平陵。咱们主力待在这里按兵不动。

田忌大惊!不是吧,在平陵周边,有横(今河南兰考县旧考城东)、卷(今河南新乡兰考县旧考城东)两大重镇,此二邑因为大梁屏藩,故皆有魏重兵把守。当先锋的齐城、高唐二部,前有平陵坚城之阻,若横、卷的魏军前来救援,内外夹击,二大夫既是军事菜鸟,此战恐凶多吉少……

孙膑笑道:我要的就是这个结果。哈哈,菜鸟也有菜鸟的用处,聪明人干蠢事的时候会被别人怀疑,笨人干蠢事会被认为理所当然。派此二人去,魏王与庞涓必不起疑。

田忌听罢,完全傻眼,但他还是只有继续听从,把攻打平陵的重任交到了齐城、高唐两个菜鸟手里。

齐城、高唐二大夫虽被公认为菜鸟,但他们自己却不这么看,当下一听说让他们打头阵,顿时开心的不得了,齐声大叫道:“将军放心,我二人必定踏平平陵,扬我大齐军威!”

孙膑在心内苦笑道:不要怪我二位大夫,谁叫你们打仗水平最差呢?谁叫我现在急需打一场败仗给庞涓看又不能让他怀疑有诈呢?所以只好委屈你们了,I am very very sorry!

以局部的牺牲换取全局的利益,这与孙膑之前赛马一样,其实都是非常高明的谋略。比如楚汉相争,刘邦便是以韩信之强兵,攻打魏赵之弱兵;而以自身之弱兵,去消耗项羽之强兵。所以说打仗也并不一定都要用强兵,弱兵也有弱兵的用处,其用处就是耗敌之强兵,全我之锋锐;骄敌之强心,使之轻用其强。这就叫做以小博大,智者所为也。

结果不出孙膑所料,齐城,高唐两大夫强攻平陵数日,城未攻破,反被魏军切断粮道,再被数路魏军前后夹攻,结果两万多将士,损失近半,两位大夫,惨烈牺牲,近万将士,壮烈殉国。这就是兵法,是冷冰冰的运筹和计算,是反反复复的博弈和押注,而背后那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是不能多考虑的。从这方面来说,孙膑可能算是兵法家中最接近战争本质的,也许这跟他经历了人性的最黑暗面有关,所以他觉悟了,超脱了,他成为了可以计算别人却无法被别人计算的存在。

可田忌却真受不了了,这到底是搞啥呢!他急忙找到孙膑,哭丧着脸的问:“吾攻平陵城不得,而又亡齐城、高唐二部,损失惨重。事将奈何?”

孙膑轻轻一笑,这才缓缓道出了他的最后杀招:“请遣轻车,西驰大梁之郊……”

田忌当下更晕,我军刚打了败仗,为何又要去攻大梁,那可是人家魏国的国都啊,城高池厚,举全齐之力都未必能在短时间内攻下,何况就我们这六万多兵,这不是搞笑么?咱们在魏国转了半天,损兵折将,却啥正事儿还没干,你到底是来打仗还是来旅游的啊!

孙膑不顾田忌的气急败坏,继而又道:“并少分士卒而从车之后,以示吾军之寡。”

啥?我们六万多人全上都不一定拿得下大梁,为啥还要只分少量兵马去攻打?啥叫示寡,这不是让大梁人笑话咱们么?这一路仗真是越打越窝囊。不行,坚决不行,这次田忌说啥也不听话了。

孙膑只好解释,前面我们派兵攻打平陵,虽然损失惨重,但已成功的调动并拖住了大梁屏藩横邑与卷邑的魏军主力,如此我们便可以让正在围攻襄陵的齐军部队转而向西北挺进,杀至大梁城下,威胁大梁城最薄弱的东南侧翼,但攻打大梁城也不是我们的目的,所有这一切,都只是虚招而已,我们的真实战略目的,就是为了引庞涓轻率回军救援,到时我们再在路上设伏打他一个措手不及,如此则一举救赵而收弊于魏也!

田忌还是搞不懂,“攻其所必救”是没错,但我们示寡,庞涓反而会回救吗?我们应该极力表现兵力强大才对吧!就算他回救了,庞涓毕竟是天下名将,他怎么可能在回军过程中不派斥候仔细侦察呢?军师又岂能保证他一定会中我们的埋伏?况且,我军一路公平陵、驰大梁,拖延时日,我恐邯郸支持不住投降了那该咋办?

孙膑笑道:“将军放心,庞涓必然回救,且必会中我埋伏!至于为何,且听下回分解。”




一般来说,一个超级强国的定义在于能同时打赢两个方向的局部战争。

很显然,魏国便是一个这样的超级强国,因为它现在正同时与赵、秦、楚、齐四大国与宋、卫两小国交战,且以一敌六,暂时不落下风。

就在此时,魏惠王与庞涓听说了攻打平陵的齐军全军覆没,他们不由大笑起来。

看来齐军的战斗力还是一如既往的菜啊,于是魏惠王、庞涓安下心来,继续猛攻邯郸与卫国,只要拿下二地,他们才能放手回军,否则这一年多的辛苦岂不白费?

这下子可苦了一直坚守待援的赵军将士了,他们听说秦楚齐各国都在魏地展开了攻击,本已燃起希望拼死守城,兵都快打光了,最后却发现各国根本没占到便宜,魏军也根本不回救,当下斗志全消,结果坚守了一年多的邯郸终于开城投降。而在此之前,赵成侯已带着部分大臣出城流亡到邢邑(春秋时邢国故地,今邢台一带),并将邢台改名为信都,作为陪都与复国基地。

另外一边,庞涓在荏丘听说了齐军又派了万余轻兵,跑到魏都大梁城下骚扰,还号称要围攻城池!

庞涓闻报后放声大笑,笑的眼泪都快流出来了。

——看来齐军的主将田忌也是一个大大的饭桶!一通乱打,不可理喻!区区万余兵马,居然还想着威胁大梁,围魏救赵?做梦吧!结果现在怎么样?赵也没救成,魏也没围不了,更糟的是,恐怕连齐国他也回不去了!

于是庞涓暂且从卫国退兵,然后亲率轻兵,乘胜利之威日夜兼程往回赶。

庞涓要好好的教训一下这帮不知天高地厚的齐军,让这些饭桶们知道知道,魏国是不能随便惹的,大梁更不是阿猫阿狗都能随便攻的,谁敢捋虎须,谁就必须为此付出代价!

魏惠王与庞涓坚信,只要干掉这帮水货齐军,楚、秦等强国必然恐惧退兵,而赵、韩、宋、卫等弱国也必然彻底臣服,魏国的中原霸业就此一战功成了!

庞涓错了,大错特错,不知天高地厚的水货其实并非齐国人,而正是他自己!

三日之后,星夜回趋的三万魏军在距大梁东北百里的桂陵(注4)被以逸待劳在此许久的齐军主力逮个正着,一场迟来的齐魏决战终于爆发!




原来,平陵的败仗是演给庞涓看的,田忌率领的大梁城下万余齐军也都是孙膑派出的"群众演员"而已,孙膑和其他五万多齐军才是真正的男主角,他们早就在桂陵这个地方等着庞涓了,为了这一次故友重逢,孙膑真可谓煞费苦心,如今,漫长的等待终于有了结果,可怜的庞同学,他又不得不再次面对他那个相爱相杀的上铺兄弟了。

至此,无论庞涓甘不甘心情不情愿,这一仗他已经输了,在开始之前就输了。

天下皆知,无论作战韧性还是整体攻防,齐之技击皆不如魏之武卒(注5)。因齐国是海滨民族,又是武学之乡,其民风彪悍,好勇斗狠,崇尚个人英雄主义(注6),齐军因此强于技击,疏于军阵(此即《吴子·料敌》谓之“一阵两心,前重后轻”),作风散漫,且只会打顺风仗。但是别忘了,一场战争胜负还有其他很多因素,战斗力并不能决定一切,就是武林高手决斗内力无法决定一切一样。

首先,庞涓由于轻敌而回军太快未作侦查,所以中了齐军的埋伏,齐军以有备攻无备,优势明显。

其次,魏军日夜兼程、长途跋涉、疲惫不堪,已是强弩之末;齐军却是养精蓄锐、以逸待劳、以盈待竭,优势更加明显。

再次,庞涓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的对手竟不是田忌,而是本应流浪在大梁街头而永世不可能翻身的上铺兄弟孙膑,这个突如其来的打击必然让心理健康状况本就不好的庞涓肝胆俱裂,精神崩溃。主帅是一支军队的灵魂,灵魂崩溃,肉体必然毁灭。




还有,虽然打阵地战打消耗战,魏武卒精良的装备、强大的纪律性和韧性相比齐技击优势巨大,可是在桂陵狭窄的山道中,士卒往往需要各自为战,这时就单兵的技击能力就更重要了,而无论长矛突刺、剑术搏杀、弓弩剑法、徒手格斗,齐技击都堪称一流,这样魏武卒自然就落了下风。

分析了这么多,结局自然没有悬念了,桂陵一战,齐军大获全胜,魏军全军覆没,庞涓被俘,一切丰功伟业顿时沦为笑柄。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孙膑兵法》在银雀山汉墓出土以前,中国人普遍认为桂陵一战是就是“围魏救赵”,这一个成语也被无数军事专著提及,引为经典战术。就连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也结合现代武装斗争,肯定了这一战术,指出 “如果敌在根据地内久踞不去,我即以一部留在根据地内围困该敌,而用主力进攻敌所从来之一带地方,在那里大肆活动,引致久踞之敌撤退出去打我主力。这就是'围魏救赵’的办法。”

然而,当《孙膑兵法》出土之后,我们这才从其中的记载发现,原来“围魏救赵”根本就是假的,齐军的围魏是假的,齐军的救赵也是假的,魏国人也根本不是因为大梁被围而回援,齐国人也根本就不在乎邯郸的死活,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让魏赵二国两败俱伤,然后果断出手,一举承二国之弊,成为最后的赢家。




其实赵国国土广大,即便丢了邯郸,亦不至亡国,所以尽量的削弱魏赵才是齐国此次军事行动的第一目标。事实上,赵国此次被削弱的还不够,以至于一个胡服骑射又使赵国实力大增,后来还主导了五国伐齐差点将齐国灭掉。早知如此,孙膑还应再晚一点出手更好。

我们早该怀疑的,以大梁城高大的城墙、发达的水网,以及完整的水陆防御体系,当时军事能力并不强大的齐国根本不可能对其造成实质性的威胁,那么围魏救赵从何谈起!

魏国地处河南平原,基本无险可守,所以才会更加重视城墙的修筑,特别是国都大梁的城防,在当时整个中国甚至全世界都是数一数二的。据考古发掘,大梁城墙足有17米之高,是战国时期最高的城墙。

事实上,作为战国时代城防最坚固的超级都会,大梁城就从未被人力攻破过,后来秦国名将魏冉、白起也都曾兵临城下,但也都只能望城兴叹,悻悻退兵。整个战国时代,大梁城只有一次被攻破,那就是战国末期秦将王贲将大梁周围的水网体系及大小城池蚕食殆尽后,引水灌城,水淹大梁3个月,直到城墙被水浸毁,秦军才将其攻破。

如此金城汤池,以孙膑之智,他可能贸然围攻吗?《孙子兵法》尝言:“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孙膑自己在《孙膑兵法》中也有一章《雄牝城》介绍了哪些城池可以攻打哪些城池千万不能攻打,而像大梁这样的超级“雄城”,孙膑自己都认为不可能攻破,庞涓又怎会轻易上当呢?

事实上,孙膑在内心压根就没想过救邯郸,邯郸也压根就没被救下来。齐军对宋卫的策反、对襄陵的进攻、在平陵的惨败、对大梁的佯攻全都是假的,目的只有两个,怒敌与骄敌。《孙子兵法》说:“怒而挠之,卑而骄之。”意思说对刚烈易怒的敌人,要激怒他,让他冲动,冲动是魔鬼;而对于骄傲的敌人,则要假装卑劣,助长其骄气,使其头脑膨胀,膨胀就会犯错。魏国攻破邯郸,本已傲到极点,孙膑再加一剂猛药下去,派轻车部队袭扰大梁,大大损伤魏王与庞涓的颜面,则又让他们怒到了极点。

如此,当一个名将骄傲到极点,愤怒到极点,失去了对待战争应有的冷静,那么他离失败就不远了。

如果不是这样,以庞涓之能,他怎会急急忙忙,冒冒失失,狂妄的连基本的斥候侦查都不去做,而乖乖的钻进孙膑的口袋里呢?

如果庞涓从容回救,桂陵一战谁胜谁负,恐怕还难说得很呢!

《吕氏春秋》尝言:“孙膑贵势”。所谓“势”,其实就是毛泽东说的“战争的主动权”(注7),即所谓“致人而不致于人”(《孙子兵法·虚实篇》);唐朝名将李靖也说:“(兵法)千章万句,不出乎'致人而不致于人’而已。臣当以此教诸将。”(《李卫公问对·中卷》)总之,兵法最关键的地方,就是要尽量调动敌人而不让自己被敌人调动,庞涓轻松被孙膑所调动,他当然必败无疑。

由此可见,孙膑用兵的谋略的确诡异多变精深玄妙,令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救赵是假的,攻平陵是假的,攻大梁也是假的,直到桂陵最后一击才变成了真的,真可谓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神鬼莫测,何况庞涓?孙膑的此次大胜,大大拓展了中国兵家的战争视野,让他们走出了与西方完全不同的军事发展道路;从此,战争的概念与格局豁然变广,运动战代替阵地战踏上了中国战争的主流舞台,智慧与计谋的重要性也开始大大拔高;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成为中国战争长河上一种独有的指挥艺术与伟大奇观。




注1:赵国本就是三晋强国,公元前405年,齐国爆发公孙会之乱,赵国遂派兵介入,一战大败齐国,“得车二千,得尸三万”(《吕氏春秋·不广》),是为战国初年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两年后公元前403年,赵国又进行了公仲连变法,国力更为大增;而韩国则靠着临近中原的地缘优势,接连蚕食、吞并中原小国。韩列侯十五年(前385年)韩伐宋,攻到彭城,拘执宋君。韩哀侯二年(前375年),韩国又趁着魏武侯伐楚而吞并了魏国小弟郑国,迁都新郑。

注2:齐威王采取的这个策略,与近代以来英国采取的“大陆均势战略”有异曲同工之妙。均势理论认为,必须使世界处于多极状态,让大国的力量保持均衡,保证没有任何一国可以取得支配地位以危及他国安全。类比战国时代,齐国既然没有独吞天下之实力(亦无兼并它国之地缘优势),那么就必须维持国际均势,防止其他大国兼并别国而推翻均势。一旦某国有此企图,齐国就必须联合各国群起而攻之。

注3:如前所述,齐国奉行的是贵族分权制度,这些贵族除了大量的邑大夫之外,还有五位都大夫。按理每国只应有一个国都,可齐国在国都之外又有与国都平行的其他四都。分别是即墨,平陆,莒城,高唐,齐城(临淄)五大地缘中心。各都既是行政单位也是军区,每一都的军政长官称为“都大夫”。这就是齐国特殊的“五都之制”。

注4:位于今河南长垣西北,乃卫国控制区与魏国交界处的“濮渠之侧”(《水经·济水注》),故齐军可以在这里从容设伏。

注5:见战国末年《荀子·议兵》曰:“齐人隆技击,其技也,得一首者,则赐赎锱金,无本赏矣。是事小、敌毳则偷可用也,事大、敌坚则涣然离耳。若飞鸟然,倾侧反覆无日,是亡国之兵也,兵莫弱是矣。是其去赁市佣而战之几矣。”意思说齐人崇尚个体的武艺,得一个斩首国家就赏赐“赎锱金”。锱通赀,也就是犯法者赎罪掏的钱;这个过程,国家一分钱不出,所以称为“无本赏”。这种小气的行为当然比不上魏武卒赐田宅(见前面吴起篇)与秦锐士(见后面白起篇)赐军功爵更具激励作用,所以荀子说齐军碰到易胜的小敌,容易获得斩首,当然态度积极;碰到强敌,获得斩首困难,则很容易崩溃逃窜,就像飞鸟一样,聚散无常,这是亡国之兵,没有比这种军队更弱的了,就和在市场雇临时工去打仗差不了多少,所以荀子又说:“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遇之者,若焦熬投石焉!”

注6:以前589年齐晋鞌之战为例,当时齐国勇士高固作为一个前锋挑战,冲入晋军阵里,搬起石头砸人,将晋军战车上的人砸下去了,然后抢过对方的车,驶回到齐国的营垒转了一圈,一边转还一边大喊:“欲贾者,贾余余勇!”这就是一种炫耀——想要勇气的人可以来买我剩下的勇气。而这种“余勇可贾”的装逼劲儿,大概就是齐军将士的独特风范吧!

注7:参见《毛泽东选集》第2卷,《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切战争的敌我双方,都力争在战场、战地、战区以至整个战争中的主动权,这种主动权即是军队的自由权。军队失掉了主动权,被逼处于被动地位,这个军队就不自由,就有被消灭或被打败的危险。”

全文完,感谢将粉们的耐心阅读,顺手点个“在看”让我知道你在看~

公众号主笔简介:

朱晖,文史作家,笔名闲乐生,中国古代名将狂热爱好者与研究者,王者荣耀专家团顾问,“凯叔讲故事”之《凯叔三国演义》及《三国博物学》历史与文学顾问,专注中国古代战争史领域十余年,出版历史作品近两百万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孙膑擒庞涓:第一个提出围魏救赵的人并不是孙膑,而是另有其人
他是桂陵之战“顶层设计师”, 他的敌人是鬼谷子得意门生
百家争鸣:轮椅上的军事奇才
战国最经典实战案例:围魏救赵,孙膑堪称军事鬼才
中华智谋(战国)—孙膑围魏救赵计
耳边历史(5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