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旧时烟台著名的马路有哪些?

  前人修建并走过的街,后人仍在行走,并上演着相同或不同的故事。那些诉说着悠悠往事的烟台老街巷,如今正随着城市的建设渐渐地消失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虽然旧貌换了新颜,但依旧让人感怀着、眷恋着。

   在烟台提起“马路”,人们往往会想到“大马路”、“二马路”、“三马路”、“四马路”,作为烟台市区“老资历”的交通干道,这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您知道吗?旧时烟台,有多少条“马路”吗?小编带您去回味几条烟台的老“马路”。那些叫“马路”的马路,有的您可能从未听说过。

  在1949年之前,老烟台境内(北起烟台山,南至塔山,东到东山,西到西炮台)有名称的街巷共有634条,其中街238条、巷108条、里89条、胡同129条,但“路”只有47条,而能够称之为“马路”的,则只要伸出五个指头就能数的过来。

  老烟台共有643条街巷子,最古老的要属所城街巷。城内形成了12条街巷。

  清咸丰十年(1860年),一条与海岸路平行、宽阔平整的马路横空出世,东至原森林路北口,西接北马路,长660米,成为烟台市区东部最早、最宽的道路,故命名为“大马路”。

图为旧时海岸路

  民国初期延伸至东海边山下,全长1308米,1910年改名东马路,1938年复名并沿用至今。

    “大马路”是烟台的第一条马路,同时也拉开了烟台交通的阶段式快速发展大幕。

  两年之后,烟台开埠,成为了一个国际贸易港口,产生了买办资本,民族工业也在夹缝中艰难地兴起。海上贸易日渐增多,烟台山下朝阳街以及大马路旁,外国人的公司和洋行相继开办。为公司、外国人服务的部分中国商人都在大马路建庄设店,路上的马车、人力车、自行车甚至汽车在大量增加,交通矛盾尖锐起来。

  根据《福山县志》记载,清末民初,烟台已经形成了主要街道50条,道路大都是弯曲狭窄,当时最为繁荣的北大街、南大街,路宽不过5-6米,一般街道多是2-4米,狭窄处人多往来都很拥挤。

  于是,从1890年到1904年前后,在烟的外国人出资修建了几条平行于大马路的东西方向马路,都是较为现代化的石子水泥路———从北往南依次为“二马路”(原名小威海街道)、“三马路”(原名大威海街道)、“四马路”。

    到辛亥革命后,烟台城建及道路进一步发展。

1923年,朝阳街成为烟台第一条柏油路,

1925年,北马路成为第一条混凝土路,

1926年之后大马路、三马路也进行了硬化改良,烟台交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很大的改观。

  烟台的马路中,历史地位最高的无疑是大马路了,因为它是近代史上中国北方唯一没有租界的国际社区,集中了商号、洋行、医院、学校、报社等二百余家,活跃其中的绝大多数是中国人,成为烟台地域文化的象征,也是东西文化交融的结晶,承载着烟台有别于其他任何城市的“文化品位”。 

图为和记洋行

    除了是烟台最长最宽的马路外,在大马路上还诞生了很多烟台之最———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作为最成功的民族工业代表,被载入史册;

  1923年,大马路上飞驰的一个“怪物”轰动一时,那是仁德商行进口的一部福特牌轿车,也是最早行驶在烟台街上的汽车;

  之后,这里还有了烟台的第一家出租车公司,只不过昂贵的租金让绝大多数人望而却步,即便是富商、官绅也会选择成本低廉的人力车,所以不久便宣告倒闭;

  另外,烟台著名的崇正学校、俄国领事馆以及私立的芝罘医院也都曾设在这里,这些都让大马路成为名副其实的“马路之最”。

  可能很多人都想过,烟台究竟有几条“马路”呢?

  在《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地名志》从大马路到四马路,都清清楚楚地记录在册。

   然而,不少40岁以上的烟台人都表示知道五马路,但却说不准具体的位置。

   在史志办1999年编印的《烟台老街巷》中,小编看到这样一段注释:“南沟街,建于光绪二十六年,因地处南山沟下而得名。建国前曾被称为五马路,现已被拆除重建,沿用街名。”

   一本同样为烟台史志办编印的《烟台老街巷全图(1949)》,上面南沟街和五马路是分开标注的,并有详细的注释:“五马路,西起迎详路,东至山丘,始建于1930年前后,1975年该路并入环山路,先后建起市传染病医院、手表厂等……”

  然而究竟为什么会出现两个五马路,并且均出自“官方答案”?这需要进一步考证。

  在《烟台老街巷全图(1949)》中,小编还发现了“六马路”!

  六马路同样也是日军侵烟期间,日伪建设局规划的一段马路,位于现上夼西路北段路东,西起信义街南口,东至南迎祥路北口,最著名的建筑当属“四眼桥”。

     1943年7月,日本为东南河(今解放路)加盖,突遇暴雨,引起山洪爆发,把刚加盖的路面几乎冲垮,不得不在上游加设拦河防洪石坝。受当时施工条件、材料的限制,选用了上下双层双排孔设计方案,即建成四孔桥。

  1981年政府也就将这里命名为四眼桥街。

 1945年8月,日军投降,侵烟日军拒绝向八路军缴械,于是发生交火。八路军首先攻破日军位于塔山的第一道防线,紧接着又与日军在四眼桥展开激战,将其全部歼灭,部分这里牺牲的八路军战士的英名被镌刻在烟台山抗日纪念塔上。

  这张图片拍摄于1948年,是解放军途径四眼桥的情景,看远处的山峦,近处的桥面,那时候这里还是野外呢。

  如今,战火硝烟早已消散,四眼桥也被埋在地下作为暗沟使用,“六马路”也随之被人们淡忘在岁月的长河中。

  如果说马路是一个城市的动脉,那么,街巷就像连向它们的毛细血管,滋养着城市的肌理和骨肉,市民在那里繁衍生息,在岁月的长河中,创造历史文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老街巷是一个城市的历史文脉。

   在烟台东方文化市场,两侧古朴典雅的建筑和街景展现着烟台老城独特的文化韵味,顺着青砖素瓦延伸,文化肌理,烟台古城历史在砖瓦之上、墙角之间逐渐清晰……

   每周六、周日的老烟台街集市,再现潘家园“鬼市”,将传统老戏台、老烟台的市井相集合,汇集胶东传统民间戏曲、民俗手工艺人表演等,以琴舍、茶器、书法、根雕、玉器、银饰、古玩、物件等市井生活主题为线线索,追溯烟台自清末民初至21世纪初百年岁月间的布衣生活往事,打造主题文化景观,诉说烟台这座城市的年代记忆。

 这里,将以打造“烟台文化传承地,烟台老街新名片”的定位,以老烟台民俗市井文化作为核心内涵和特色体验,打造一条集文化展销、餐饮娱乐、民俗体验于一体的文化休闲商业精品街区。

   在东方,和你邂逅一百年的时光。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话说老烟台街巷】(之十八)。[路篇](十六)北马路
200年胜利路,老烟台市中心
【话说老烟台街巷】(118)。[街篇](67)西莱兴街西莱兴街位于今北大西街西段街北,北起北马路中段...
指尖上的展览:《烟台街——百年街巷中的烟台记忆与城市生活》(1)
从老地名看上海城市变迁
要迁了!40张照片带你从百年前的所城里朝阳街看起,回顾老烟台的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