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孔子悟道了吗?

最近写《金刚经》的文章有点多,佛教的东西很好,只是容易给人一种不接地气的感觉,让人觉得什么都是妄想,什么都是空的,对于不能理解其实质的人,很容易误入歧途,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今天想聊一聊儒家,相比道家和佛教,它更接地气,教人如何说话,如何做事,以至于西方哲学家觉得《论语》只是一些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不够深刻。我在阅读儒释道三家书籍的时候就产生过这样的疑问:孔子跟老子和释迦牟尼相比,显得有些世俗,思想似乎不够高深,但三人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是并列的,孔子还略高一些,那么孔子有没有悟道呢?

这个问题如果放在两年前,我难以回答,因为《论语》里的句子很平实,很少有形而上的描述,它没有道家《道德经》里那样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也没有佛教《心经》里那样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它有的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听起来都是日常生活的感悟。

两年前不能回答,现在我可以回答了,我认为孔子悟道了。从两句话中可以看出,一句话叫”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另一句话叫”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为什么这两句话能看出孔子悟道了呢?

先说第一句,”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想到的是《金刚经》里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想想看,一个人能够做到耳顺,说明他没有执念,对世间的一切人和事都能坦然接受。一个人能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说明他的这颗心是道心,在道心的支配下做事,自然不会出现问题,也就是不逾矩。所以,我说这句话能看出孔子悟道了。

接着说第二句,”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这句话出自子贡和孔子的对话,全文是: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翻译成大白话是:

孔子说:“我不想说话了。”

子贡说:“您如果不说话,那我们这些学生传述什么呢?”

孔子说:“天说什么话了吗?四季照样运行,百物照样生长,天说什么话了吗?”

在这段对话中,孔子说他不想说话了,为什么不想说话呢?因为天不说话,四季照样运行,百物照样生长。在我看来,这句话就是孔子在描述他心中的“道”,道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在万物中默默发挥作用。没有悟道的人,说不出这样的话。

《金刚经》中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能称之为贤人和圣人,必定是悟道的人,他们都明白那个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东西,然后结合自己的使命和所处的时代来做不同的事情。我想孔子明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也明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但他依然费心费力地建立一套人间秩序的相,为什么呢?

他知道这个世界上能悟道的人是极少的,绝大部分人一辈子都要活在虚妄的相中,这是一个无可奈何的事实,孔子也没有办法,既然无法改变,不如创造一个有秩序的礼乐之相的世界,让众生尽量过得幸福一些。

以前我在想,孔子、老子、释迦牟尼,究竟谁更厉害呢?在我看来,不能用厉害不厉害进行比较,他们三人都悟道了,只是使命不同,服务的人群不同,孔子的使命是建立伦理秩序,让那些难以悟道的人生活在有序的世界里,所以他讲的话看起来朴实无华,目的是让大部分人都听得懂,不仅能听懂,还可以立刻照着做,我想这就是他的伟大之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子说的“六十而耳顺”的“耳顺”是什么意思?
孔子也是一凡人,心灰意冷的时候,一样会说我不想干了
论语:予欲无言(17-19)
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 百物生焉 --雪庐老人讲述
中华经典 | 《论语》第十讲:孔子的信仰是什么?
孔子最经典的十句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