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过《上阳赋》,你就知道我们为啥没有贵族

首先要声明,《上阳赋》实在不好看,因为子怡姐姐强行扮嫩演少女,实在让人受不了。

你注意我的称呼,子怡姐姐。

很多小读者都管我叫叔,风叔。你叔我还得管章子怡叫姐姐,可想而知她多大了。

所以按辈分,小读者得管她叫婶儿。

一个当婶儿的人了,演一个比我儿子大不了两岁的少女,还要撒娇卖萌,身为观众,想坚持看下去,真心不容易。

当然,原著还行,你就当我聊的是原著好了。

昨天大号写《代孕为什么不合法?》,第二点没有给你展开,我告诉你,我们历史上就没有贵族。

为什么这样,自己去读历史,读通了你就懂了。

奈何好些人都是伸手党,他没有主动了解一件事,主动思考的动力,当然,也没这能力。等着我给解释。

行,我可以满足。

《上阳赋》讲的是什么故事呢?讲的就是东晋南朝的故事,虽然小说架空了,但映射的就这点事儿,就像《琅琊榜》,拍的是同一个历史时期。

章子怡演的女主角,王儇,为什么姓王呢?

影射的就是历史上的琅琊王氏。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里面的王就是琅琊王氏,谢就是陈郡谢氏。

我们中学都学会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就是谢氏的谢安指挥的。

书上只说谢安和客人下棋,听闻大胜,面不改色,只淡淡的说,儿郎们胜了。

如果你留意起疑,他为什么说儿郎们?

查了之后就会发现,我了个去,谢家一门四将,兵权都在他家手里。难怪是第二家族。

第一是谁呢?是更牛的王家。

宋代人写的《古今姓氏书辩证》里面,琅琊王氏先后出了36位皇后,35位宰相和36位驸马,号称“华夏首望”。

所以王家是第一家,谢家是第二家,司马家,也就是晋的皇族,只能排在第三家。

那你说这么牛叉的家族怎么没有延续下来呢,欧洲有很多延续下去的贵族呀,什么霍华德,坎贝尔,von,York,......

确实没有,你注意刘禹锡的《乌衣巷》,在唐代的时候他已经称王家是旧时了。

旧时就是OUT了,YOU OUT了,你已经出局了。

南朝到唐代才多久,这个显赫的家族就没了。

直接的原因很简单,侯景之乱,经此之后,王谢不复。

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很简单,土地。

玩过光荣公司的《三国志》吧,选189年,曹操跑去哪里起兵?陈留。

因为陈留就是夏侯家的大本营,地是他们家地,兵就是他们家的佃户。

曹操的爹是夏侯家的人,过继给大太监曹腾,跟着姓了曹,所以曹家就是夏侯家。

我们再选个群雄并起的年代,你会发现河内司马懿。

司马懿为啥冠个河内?因为河内就是司马家的,司马八达,八个兄弟都很猛,司马懿是老二。

玩三国游戏,满篇都是这样的,荀彧,颍川荀氏,超级大家族。

东吴的文臣武将为什么总是陆、朱、顾、张四个姓氏?因为陆、朱、顾、张就是南方的四大豪族。

你任命太守,总不能任命地主下面的佃户,总是找个地主去管事儿,说了才算,不就这点道理。

所以实际上皇族和士族之间天然有矛盾,这个矛盾点就在于土地,土地兼并

人有钱了就想着多置田产多纳妾多生儿子,家大业大就想着读书识字,慢慢的总会形成士族。

士族大了,就不那么听指挥了。你想一想,汉朝派个人去河内当太守,到底是听太守的呢?还是听司马家的?

听太守的,地几乎都是司马家名下,人几乎都是司马家的佃户,你让人家咋指挥?

听司马家的,那东汉的权威何在?

所以这里面的分歧是不可避免的。

王谢这两个家族之所以可以那么显赫,是因为东晋很弱,被少数民族压着打,南朝也很弱,继续被少数民族压着打。

在有外力的情况下,没有功夫,也没有办法去收拾内部的士族。

这种局面是不平衡的,也是不可能持久的。它一定面临两种结局。

要么从外部攻破,game over,就像王谢最后的结局。

要么,当外部危机解除后,他们被从内部干掉。

比如王谢消失后,中原崛起了八柱国,所谓关陇贵族集团,从西魏,北周,隋一直延续到唐初。

听过《隋唐演义》的评书吧,什么宇文家,独孤皇后家,李渊他们家,都是。

关陇集团什么时候嗝屁的?武则天时期。

武则天推动科举,而且开了武举,意思就是说文官武将都要考试,这就是前面我说的,当外部威胁不再的时候。首先收拾的一定是士族。

士族门阀终究被扫入故纸堆里,中原大地从此进入了布衣卿相的时代。

你看到了,这都是历史上顶顶有名的士族,也不过昙花一现,和欧洲那种动辄千年的贵族相比的话。

你说为啥会这样呢?

这是秦始皇当年搞郡县制的副产品。

贵族要能延续,除非是分封制,君主不直接收税,像欧洲那样一级一级收税,或者像日本那样将军下面大名,大名下面小名,小名下面武士,一级一级。

你只要采用郡县制,直接收税,马上就会出现矛盾,关于土地的矛盾。

到了清朝,别说什么早已消失的士族,连稍微大一点的地主,都不会放过你。

金庸他们家,姓查。在海宁是望族,康熙年间出过10多个进士,5个进了翰林院,一门十进士,兄弟五翰林。以至于康熙赐匾,匾书:“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

结果到了雍正时期,随便找个借口,查家几乎被灭,一共300多口男丁,只跑了一个。

细节很复杂,不展开。看过电视剧《雍正王朝》的,你想一想就明白了。

《雍正王朝》里面想做的事情不就是摊丁入亩和官绅一体纳粮么?

你发展那么多年,把当地的田都买了,铺子都是你们家铺子,田里都是你们家佃户,你让雍正咋收税呢,怎么给年羹尧凑军需粮草呢?

和历史上的那些士族比,海宁查家只是个爱读书的地主,即便如此,也会遭遇灭顶之祸。

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的这样呢?说明大多数人对这件事产生了共识。

就是先秦时代孟子已经告诉你的,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聪明的呢,就主动斩,不聪明的呢,就被动斩。

你要是聪明点,就不要扎堆,人多了就迁迁走,分家另过。你要是想不开,那历史就会帮助你被动的完成这个过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名将、皇帝的领导方式与风格(5
琅琊王氏,真正的榜首
婉如清扬:只手拯救晋朝国运的牛人是谁?贵极人臣却荣宠终身!
他身兼司马、诸葛、夏侯三家血统,最后登基称帝,开创一个王朝
晋元帝司马睿是怎样从“王与马共天下”“奋斗”成一个傀儡的呢?
东晋皇帝司马睿为何会落得一个郁郁而终的下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