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河滨大楼眺望上海总商会|苏河湾记忆

法国哲学家保罗·利科曾说,一座城市在同一个空间中会遭遇不同的时代,我们可以在这座城市中看到一段沉淀在趣味和文化形态中的历史。河南路桥及周边的建筑便是一个明证。



 文|惜珍 

在河滨大楼眺望上海总商会






上海总商会(摄影)金兮敏

我在《迷失在河南路桥畔》一文里曾写过桥西北堍的天后宫,因河南路的拓宽,河南路上的天后宫已拆除,但和天后宫相邻的上海总商会建筑却幸运地保留了下来。

在上海总商会建筑对面的河南路桥北堍东侧站立着现代派风格的河滨大楼,我少年时曾一度每天都要出入其中,因为河滨大楼里住着我两个小学女同学,她俩一个高高瘦瘦,一个娇小玲珑,她们的父亲都是银行高级职员。那时,老师要求我们每天下课后几个同学组成小组在一起做功课,我所在的小组就开设在河滨大楼那位娇小的女同学家的二层阳台上。站在她家阳台上,目光聚焦的亮点便是位于桥北堍西侧的上海总商会大楼有罗马柱的西式拱形门楼。

年少的我只是为门楼的气派造型所吸引,却并不知道里面曾经的辉煌,直至多年以后,当我进行城市文化的写作并有幸在2005年与上海城市建设档案馆的专家们一起踏访了上海总商会建筑后,才对它的历史印痕有所了解。

 上海总商会旧址(摄影)金兮敏

和天后宫相邻的上海总商会建筑所在地曾是清朝大使行辕的旧址,它是当年上海接待出国官员的驿站,而天后宫则是出国官员祭神的场所。出使大臣行辕曾经接待过出访列国的李鸿章,以及向西方十几个先进国家讨取君宪政治经验的出洋五大臣,是晚清外交历史的一个重要场所。

出使行辕蜕变为上海总商会会所是有其历史渊源的。

中国进入20世纪时,民间还只有会馆、公所等行会组织,没有商会这样跨行业的商人组织。1902年2月22日,经清政府商约大臣盛宣怀倡议,中国第一个商会组织——上海商业公所才在大马路(今南京东路)五昌里正式诞生。

1904年,上海商业会所改名为上海商务总会,会址迁至爱尔近路(今安庆路)。辛亥革命后,上海部分商界人士以商务总会系前清农商部所设立,不予承认,而另组上海商务公所,并划定铁马路(今河南北路)天后宫旁的原清政府出使行辕作为上海商务公所的办公地址。1912年2月,上海商务公所与上海商务总会合并成立上海总商会,同时,决定在出使行辕原址建造上海市总商会会所。1913年耗资12万两白银开始建造,于1916年正式落成。

上海总商会会所的大门位于河南路桥北堍的北苏州路470号,我仔细地端详着这曾经令少年的我迷恋的门楼。这是一个仿罗马梯铎凯旋门式样的拱门,拱形的门洞旁分别矗立着两根花岗岩的科林斯立柱,柱头的花草卷涡立体感极强。

门楼上部是镌刻着花草图案的方柱和圆窗,中间半圆形的砌石拱券,石刻雕饰丰富,山墙上镌刻有“上海总商会”繁体字样,顶端设置了圆形时钟。进入这座大门后要经过一段长长的甬道,才可到达总商会大楼。甬道北端西侧曾是一个小花园,内有建于1932年的童子军四烈士纪念碑,以纪念“一·二八”淞沪会战中因抢救伤员而牺牲的罗云祥、毛征祥、应文达、邹正午等四位童子军烈士。甬道尽头便是昔日执中国商界之牛耳的上海总商会会所大楼。

上海总商会的主要建筑分为南楼和北楼,都是具有西方古典主义风格的三层大楼,立面以清水红砖为基调,饰以精美的水泥仿石柱式,有明显的巴洛克装饰。南楼又称议事大楼,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底层为当年的总商会议事大厅,入口门厅的地面是马赛克拼花图案,以曼荼罗花为原型,饰以巴洛克卷叶舒花,周围六朵团团簇拥着中间的大花,色彩典雅,十分精美。

通高两层的议事大厅上部为大跨度弧形天棚加双层天窗,据说这个穹顶是当时这个城市跨度最大的弧形穹顶,大厅两边为装饰精美的回廊及包厢。二楼是办公室,三楼为董事会会议室和露天大阳台,站在大阳台上可俯瞰面前的广场。上海总商会曾经辉煌的历史都镌刻在这栋气派不凡的大楼里。北楼建筑面积3016平方米,内有商品陈列所、国货商场和商业夜校等。

上海总商会建立后,这里便成为显赫的工商界名流聚会之地,历届会长有朱葆三、聂云台、宋汉章、虞洽卿等工商界大亨。中国的第一家商业图书馆、第一部商法草案、第一份《总商会》月报、第一个商务公断处、第一代工商业企业家都在这里孕育诞生。作为商会,其中一项宗旨就是举办各类活动以促进商业发展。在这里最为盛大的活动是四次国货展览。

1921年12月举办的第一次展会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有美术工艺、饮食、农林园艺、机械工业、染织工业、制造工业、化学工业、药品、科学仪器、矿产、水产、皮制品等12个门类,参观人数超过61000人次。第二次展会在1923年10月举办,以蚕丝绸产品为主题,这次展览为次年参加美国丝业博览会作了准备。第三次展览在1924年10月举办,以化学工业品为主题。第四次展览于1926年举办,以“商标专用品”为主题。

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市总商会奉命撤退。日本投降后,上海市总商会迁回原址,随即恢复会务,协助各业公会整理会务。1956年,上海市总商会迁往香港路51号。原建筑被上海电子管三厂、联合灯泡厂以及电子元件研究所等单位使用。

2012年,荒废多年的总商会大楼启动修缮,经过长达五年精心修缮后的上海总商会大楼如今是宝格丽酒店的宝丽轩中餐厅,里面采用松石色生丝壁纸、黑色亮漆壁板和装饰艺术风格地毯,着力营造老上海的黄金时代气息。

上海总商会门楼作为宝格丽酒店临河滨界面的主要人行入口,连接起北面原上海总商会大楼和南面苏州河公共空间,仿佛一扇时光大门记录了苏州河沿岸的历史变迁。河南北路桥头区域由此打开,与桥东侧的河滨大楼相呼应。

今天,当我站在修缮后的上海总商会门楼前仰望对面的河滨大楼时,时光瞬间穿越到遥远的少女时代,不知道那两位同学是否还住在里面。

作者介绍


惜珍


惜珍,本名朱惜珍。上海作家。

著有《海上学人——一蓑烟雨任平生》《永不飘散的风情》《花园洋房的下午茶》《梧桐深处的别恋》《走近草根艺人》《在上海寻找上海》等城市文化主题专著。2016年出版的《永不拓宽的上海马路》(全三册)至今已多次重印,其电子书已被美国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和埃默里大学图书馆引进。

2018年与朋友共同创作出版长篇小说《面朝地中海的房子》。

2020年被评为静安区十大公共文化旅游人物。

2021年出版散文集《上海:精神的行走》(上下册),以作家的眼光去写城市的前世今生,用文字描绘出一幅幅气韵生动的城市画卷。



城市变奏二(水彩画)朱开荣

编者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沪说】苏州河畔一座孤楼与它的如尘往事:河南路桥边的上海总商会旧址
【阅读】早在1933年就参加世博会的上海总商会
一百年前,苏州河畔的博览盛会
赏魔都河畔秋色 苏州河漫步攻略一
蘇州河(七)【圖文】
#老上海影集#之苏州河(7)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