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打开文化之门︱从《洋麻将》谈中外文化融合

二人对坐一副牌,三幕大戏打起来。

饱含沧桑辛酸泪,养老院里亦舞台。

这四句顺口溜,说的是一部话剧,它来自北京人艺,但它展现的并不是我们之前说过的古希腊文化、京味文化,而是反映中西方文化交融、来自美国的一部话剧《洋麻将》。

2019年4月25日至5月2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经典话剧《洋麻将》会在首都剧场连演七场,唐烨导演,将和濮存昕、龚丽君将西方人多少年前就已经遇到的养老问题,和当下中国国情相结合,带给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不同的思考和品读。那在今天的节目中,我就通过北京人艺的这部话剧,邀请人艺著名导演唐烨女士为大家梳理这部话剧中中西方的文化碰撞和融合。

1、洋麻将怎么玩?

《洋麻将》英文原名Gin Game。Gin 是一种酒,Game 是游戏之意。Gin Game 是一种两人参加的纸牌游戏。每人十张牌,谁能把手里的牌先配成“对”或“副”,余下的牌加在一起不超过十分者可以算赢。以前曾有人把这个剧目译为《酒牌戏》。

《洋麻将》老戏单

2、您真的了解扑克牌吗?

扑克牌的诞生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但其发明权迄今也没有一个定论。法国人认为扑克是法国人在1392年发明;比利时人说比利时早在1379年就出现了扑克牌;意大利人则说扑克是意大利人1376年发明,还有说是埃及、印度、朝鲜等国发明,而更多的西方人确认为,中国纸牌在12-13世纪(南宋时期)传入欧洲,依此说法,最早发明扑克牌的国家应该算是中国。

扑克牌的造型、规格、张数由早期各国不一(如意大利为22张,德国为32张,西班牙为40张,法国为52张)发展到的54张扑克牌是由1392年法国创始出现的52张扑克牌的模式,外加大、小王演变而来的。此后,各国扑克牌张数逐渐统一为现在的54张模式。从最初以“点数”的画面发展到现在以丰富多彩的“花色”作为背景,逐步从娱乐的单一功能演绎成一种多功能、全方位的文化载体的画面风景。

扑克牌中隐藏着很多的数字奥妙?

除去大小王以外的52张牌表示一年有52个星期。两张花牌中,一张是大王,表示太阳;一张是小王,代表月亮。

一年四季,即春夏秋冬,分别以黑桃、红桃、方块、梅花来表示。

其中红桃、方块代表白昼,黑桃、梅花代表黑夜。

每一花色正好是13张牌,代表每一季度基本上是13个星期。这13张牌的点数加在一起是91,正符合每一季度91天。

4种花色的点数加起来,再加上小王的一点正好是一年的365天。

如果再加上大王的一点,正符合闰年的天数366天。

扑克中的JQK共有12张,表示一年有12个月,又表示太阳在一年内经过12个星座。

另外,扑克牌中的4种花色还有不同的寓意:

黑桃象征橄榄叶,表示和平;

红桃是心形,表示智慧;

梅花的黑色三叶,源于三叶草;

方块代表钻石,意味着财富,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3、麻将牌的文化内涵

麻将(Má jiàng,英:Mahjong, Mah-jong或Mah-jongg),一种汉族发明的益智游戏,麻将类娱乐用具,用竹子、骨头或塑料制成的小长方块,上面刻有花纹或字样,每副136张。四人骨牌博戏,流行于华人文化圈中。不同地区的游戏规则稍有不同。麻将的牌式主要有“饼(文钱)”、“条(索子)”、“万(万贯)”等。在古代,麻将大都是以骨面竹背做成,可以说麻将牌实际上是一种纸牌与骨牌的结合体。与其他骨牌形式相比,麻将的玩法最为复杂有趣,它的基本打法简单,容易上手,但其中变化又极多,搭配组合因人而异,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一种最能吸引人的博戏形式之一。

麻雀牌这种说法是最主流的麻将起源的说法。麻将牌又称麻雀牌、麻雀儿牌,本是江苏太仓“护粮牌”。有关资料记载,在江苏太仓县曾有皇家的大粮仓,常年囤积稻谷,以供“南粮北调”。粮多自然雀患频生,每年因雀患而损失了不少粮食。管理粮仓的官吏为了奖励捕雀护粮者,便以竹制的筹牌记捕雀数目,凭此发放酬金,这就是太仓的“护粮牌”。这种筹牌上刻著各种符号和数字,既可观赏,又可游戏,也可作兑取奖金的凭证。这种护粮牌,其玩法、符号和称谓术语无不与捕雀有关。

郑和下西洋起源说

明朝郑和下西洋时,船上没有什么娱乐用的设备,船上的将士只能以投掷骰子赌博作为消遣。但是在长久的航海中,将士们厌倦了,经常有将士想家,甚至有试图谋反的,郑和杀了他们,为了稳定军心,郑和发明了一种娱乐工具。

郑和以纸牌,牙牌,牌九等为基础,以100多块小木片为牌子,以舰队编制,分别刻了1-9“条”,然后又以船上装淡水桶的数量,分别刻了1-9“桶”(筒)。然后又根据风向,刻了“东西南北”四个风向。又以吸引人的金钱刻了1-9“万”。然后以“大中华耀兵异域”的口号。刻了红色的“中”,然后根据一年四季刻了四个花牌,最后有一块牌不知道刻什么好,就不刻任何东西,这个就是“白板”。

第一次玩的时候是郑和、副帅、大将军、郑和的夫人(太监也可以娶妻)四个人一起玩,最后确定了游戏规则后,全船开始都玩此游戏,船上有一个姓麻的将军,他玩这个游戏得心应手,于是郑和给这个游戏命名“麻大将军牌”,即是后人的“麻将牌”。

4、编剧和翻译介绍:唐纳德·柯培恩和卢燕

这个戏是美国作家唐纳德·柯培恩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柯培恩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他中学毕业后,曾在海军服役,退伍后从事广告和商品推销工作。他从三十七岁起开始写短篇小说。《洋麻将》这部仅有两个演员、一桌二椅和一套纸牌的“小戏”,曾为它的作者——美国剧作家柯培恩(D. L. Coburn)赢得了世界声誉以及一座普利策戏剧奖。

卢燕(英文:Lisa Lu,1927年1月19日-),原名卢萍香,卢燕香,卢燕卿,旅美华裔影人,主要职业包括演员、制片人、影片策划及解说配音等,曾三次获得台湾金马奖。她不仅能用英语、粤语和普通话,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和美国的电影、电视和戏剧舞台上表演,还擅长表演京剧和昆曲,其突出的艺术造诣使她获得了联合国国际和平艺术奖,她还曾被Chinese Daily News (World Journal)选为'北美地区百大杰出华人',同时,她也是奥斯卡金像奖终身评委。

5、《洋麻将》剧情简介

《洋麻将》又名《一缺一》。在美国本德里市某养老院的一个被废弃的角落里,魏勒老头儿在独自玩着扑克牌。少顷,室内走出来一位名叫芳西雅的老太太,她看了看周围的环境,然后伫立在墙壁旁低声啜泣。老头儿一边玩着牌,一边向老太太搭讪地问道:“你是新来的吧?”“三个礼拜了。”“没什么,过一阵子就适应了。”

经过短短的寒暄之后,老头儿提议他们一块儿玩“洋麻将”,未等老太太完全同意,魏勒就摆开牌桌请老太太入座,于是,他们一面玩着牌,一面聊起各自的经历。原来,芳西雅和丈夫结婚不到四年就离婚了,留下一个儿子,后来还有了两个孙子,由于不住在本地,所以难得来探亲。而魏勒老头儿也是早就和老婆离了婚,虽然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也从不来看望他。由于这同样的晚年境遇,使他们一见如故,谈的十分投缘。然而遗憾的是,在玩牌的过程中,以老手自居的魏勒却连连败北。开始,老头儿还挺高兴,对老太太又是夸奖、又是鼓励。可后来架不住只输不赢,把个老头儿输的是肝火直冒。嘴里不断骂着脏话,直到最后魏勒也未能扳回一局。这场牌局就这么悻悻而散。

一星期后,当养老院其他老人们都在接待自己的亲人时,这两位无人探视的老人又在这里会面了。所不同的是,他们的心情和上次大不一样了。因为,就在这个暮气沉沉的养老院里,他们各自找到了能够谈得来的伙伴。闲聊了几句之后,两人又开始玩起牌来。和上次一样,老头儿还是牌运不佳,连战连败,气的老头儿是满口脏话,暴跳如雷,最后竟把牌桌给掀翻了,至此,这场牌局又闹了个不欢而散。

事后,魏勒也觉得自己做的实在太过分,便于第二天的晚饭后殷勤的向老太太表示了歉意。当得到老太太的原谅后,老头儿又提议打牌。鉴于前两次的‘教训’,芳西雅表示坚决不再玩了。但最后,还是经不住老头儿的纠缠,在制定出“输牌不许发火”的守规下,两人又玩起牌来。结果,还是和前两次一样,魏勒输的火冒三丈,但有前诺在先,一时未便发作。直到最后一局,芳西雅又要摊牌了,她好像怕触伤了对方,用一种几乎听不见的声音说了声“赢”!没想到,这就更激怒了老头儿,几乎是发狂的吼叫道:“他妈的!你就不能大声点儿吗?”面对老头的歇斯底里大发作,芳西雅也愤怒地吼叫着“他妈的!我——赢——了——”说也有意思,这一声狂吼,倒使魏勒平静了下来,他毫无表情地说:“好啦,那咱们可以进屋了。”

自打这次意外的收场后,两位老人谁也不好意思理谁了,但心里面又都想和好。后来还是魏勒托人捎话把老太太骗到这儿来,而双方谁也没有道歉的意思,甚至相互讥讽对方以往经历中的弱点。针对芳西雅高傲的自尊心,魏勒突然提出,说是芳西雅说她的儿子住在外地是扯谎,并问道:“你的孩子就住在本市,他为什么不来看望你?!你是世界上最可怜的母亲!”一句话,戳到了芳西雅的痛处,她伤心地承认,由于孩子们不孝,才被迫领取救济金在这里孤度残年。为解脱芳西雅的痛苦,魏勒提议还是打牌散心,芳西雅坚决不肯,魏勒竟把老太太按在桌旁,一定要和她见个高低。

对于魏勒这种蛮横的态度,芳西雅决定以牙还牙,于是,他们又开始了最后的决战。就在关键时刻,芳西雅打出一张牌,正是魏勒所需要的,当魏勒用颤抖的手去接这张牌时,芳西雅已把牌摊在桌面上,随之说了声:“我又赢了!”被刺伤了的魏勒发狂了,他用拐杖连连抽打着牌桌,并狂吼着:“赢!赢!赢!我叫你赢!”直到无力地瘫倒在牌桌旁。过了一会儿,魏勒慢慢地挣扎起来,拖着沉重的步子,两眼直勾勾地向屋内走去。被惊呆了的芳西雅没有能叫住他,只是默默地坐在那里。周围的一切是那样的死寂,只有天边的雷声在隆隆地滚动着……

6、主创说

导演唐烨:这部戏可以常演常新

从老艺术家手里接过接力棒,导演唐烨与《洋麻将》一起走过了三年,“这个戏难度太大”,她感慨道。“因为所有的戏全在两个人身上,甚至没有太多的调度,全看演员表演。这两位优秀的演员真正做到了齐头并进。他们对于台词、表演把握的精准,对手之间配合的默契,才让这部戏在舞台上精彩。”唐烨说,从表演角度,这部戏之所以被称作教科书,就是源于对演员功力的考验,“每一句台词,意思能不能到位,这全看演员了。”而且随着演员年龄、阅历的增长,唐烨认为这部戏可以一直常演常新,“这就像飞行员积累飞行时数。我们演员的经验和感悟会伴随着人物一起成长,永远会有新的东西出现。”

演员濮存昕:每次演出都是从山脚下往上爬

“我们一场一场演出,就像农民在地里割麦子,不能放下镰刀,要一刀一刀割下去,总会看到收获。我们的演出也是这样,是一场一场去演出来的。”濮存昕说,每一位观众进入剧场看这部戏都是第一次,所以演员要让自己每天都像第一次演出那样充满新鲜感。“如果问我有什么不一样,我的每一天都是不一样的,就像运动员上场比赛,要有一种最好的竞技状态。而且我们与观众一起的共同创造,让我有一种最鲜活的感觉。”从第一轮到第三轮,濮存昕认为自己永远有上不完的山,登不完的顶,“我们每次新一轮演出,都是从山脚下往上爬,永远是是要往上走。”

演员龚丽君:我可以做到“一心二用”

《洋麻将》演出中最让观众好奇的是,演员一边说着词,一边打着牌,到底是真的打牌还是在说词?龚丽君曾为观众揭秘,“演员每把都在真打牌,与剧中打法一样,但是嘴里说的牌和手里拿的牌不一样,可还是要继续往下打。”从最开始演出到现在,龚丽君已经练就了“一心二用”的本领,她说最开始要顾及着牌和词这两条线,到现在已经可以完全不用紧张,舞台上的自如,让自己更能全身心地投入表演中。“这个剧本太可贵了,我们每次演都能发掘出里面新的东西,比如我们现在很多喜剧的元素越来越凸显,是不停打磨出来的。”而对于这部戏的喜爱,她表示更来自于其中的现实意义,“每个人都会有一天去面对老年生活,我希望这部戏对大家有所启示。”

从看牌局到悟人生,《洋麻将》带给观众的就是经典戏剧的魅力。

美国著名剧作家柯培恩编剧的《洋麻将》,是一部反映美国社会老年问题的喜悲剧。作品于1977年在美国百老汇演出成功后,先后在英国、原苏联、法国、意大利、荷兰、葡萄牙、瑞典、以色列、日本等国演出。该剧也被称之为'最话剧的话剧'。1985年,北京人艺排演了此剧,由夏淳担任导演,朱琳、于是之担任演员。2014年,唐烨导演接过导演重担,和濮存昕、龚丽君重排经典,让这出话剧口碑再创新高。北京人艺老版《洋麻将》的导演夏淳曾表示,这是一部看演员表演的作品。在中国,除了有北京人艺两位艺术家于是之、朱琳的版本珠玉在前,几年前我国香港话剧团的孙力民、秦可凡也对该剧做出了不俗的演绎。不过尽管如此,北京人艺从2014年开始复排,导演唐烨,主演濮存昕、龚丽君的精彩演绎,让这出话剧的口碑演出一次提升一次,观众们已经从向老艺术家们创造的经典致敬,转变成,新版《洋麻将》的迷弟迷妹。

2019年4月25日至5月2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经典话剧《洋麻将》会在首都剧场连演七场,我们欢迎您走进首都剧场,一起来感受话剧《洋麻将》的文化魅力、经典的魅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薪伊:戏剧就是探索生命的意义
名人相册:纪念于是之逝世五周年,大师留下经典无数(图)
一副麻将看到老
扑克牌当麻将打
陪老太太打麻将
扑克牌花牌上的12个历史人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