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易水之滨的两个复仇故事

说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燕国,而不是后来慕容氏的燕国,那么最为激动人心的就是两个复仇故事,燕昭王与燕太子丹,一是其全盛时期,一是其亡国时期,一喜一悲,然而都与燕国在大中国版图上的独特地理位置与历史渊源有关,故而要同情与了解,还必须要读一读专家写的书。写燕国的书不多,写得较为全面而通俗的就更不多了,彭华教授的《燕国八百年》则是能让关心燕国的书友颇为满意的一种,甚至还可当作燕国的百科全书。

《燕国八百年》

彭华 著

中华书局   2018年7月出版

点击上方书影 即可购读

燕国在周代的列国之中,一直给人于弱小的印象,竟然也被列入“战国七雄”,确实很不容易。“北迫蛮貊,内措齐晋,崎岖强国之间,最为弱小,几灭者数矣”,这一句很准确地描述了燕国的处境,东北有孤竹、令支以及山戎、北戎、无终戎等国,南有齐国,西有晋国以及后来的赵国,这些国家的武力都很强盛,而燕国呢?就其人口而言,据书中的估算最强盛时也不过280万,倾国之兵能凑到60万也已是极限了,而赵国则一场仗下来,被坑杀的就有40万之众呢。

再说其历史,文献缺乏,《史记·燕召公世家》“自召公已下九世至惠侯”一语带过,能参考的资料如《战国纵横家书》之类不多,《燕丹子》这样的历史故事也不多,所以总有扑朔迷离之感。“然社稷血食者八九百岁,于姬姓独后亡,岂非召公之烈邪”,也就是说,周朝开国时分封的姬姓诸侯国,绝大多数早就被灭了,甚至姜太公的齐国,也发生了“田代姜齐”,此齐非彼齐,唯独燕召公之后的燕国坚持到了最后,正可谓“燕国恒久远”。召公,也即“周召共和”的那位召公,名奭,姬姓,文王的庶子,为周初的重臣,周成王时任太保,后又辅助康王。召公生前亲政爱民,召公卒,百姓思念,召公决狱的棠树不敢伐,作《甘棠》之诗歌咏其德。燕国之封,据书中考辨,当在成王初年,且本写作“妟”“匽”“郾”,后世文献则统一作“燕”。因为此地“关山险峻,川泽流通,据天下之脊,控华夏之防”,为周王朝扼守北方,如此重要方才分封了召公。

春秋时期的燕国,最为重要的事情就是齐桓公救燕,当时燕桓公为了躲避山戎而迁徙到了易水之滨。到了燕庄公二十七年(前664),山戎再次南下侵燕,齐桓公于是北伐山戎,历尽艰辛,曾在卑耳之溪迷路,依靠“老马识途”走出迷谷,后又伐令支、孤竹,“三匡天子而九合诸侯”。

齐桓公

到了战国时期,最为著名的燕王便是燕昭王。在昭王之前,有燕王哙所谓“禅让”于子之,引发了国内大乱,齐国和中山国乘机伐燕,“毁其宗庙,迁其重器”,致使燕几亡国,燕国与齐国自然成了“雠国”。燕昭王即位之后,就志在“雪先王之耻”,于是第一次著名的复仇开始了。后来入燕的苏秦,曾描述与燕昭王的“初相见”:“居处不安,食饮不甘,思念报齐”,似乎不亚于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君王之怒,当然不能仅仅依靠孤家寡人,于是问计于郭隗,郭隗给燕昭王讲了一通大道理:

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已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呴藉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

这么多道理归为一句话,也就是说你想要得到什么样的人,关键在于你自己的态度。

燕昭王便为郭隗改筑宫室而师事之,从此“礼贤下士”的名声远播,贤能之士争相凑燕:“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还有为燕国使用反间计的苏秦从周归燕,然后前往齐国,鼓动齐湣王三次用兵于宋国,齐国便显得骄暴起来了。于是燕昭王任乐毅为上将军,统率燕、赵、魏、韩、秦五国联军伐齐,经过济西大战、秦周大战,攻入齐都临淄,齐湣王仓皇出逃。燕军势如破竹,六月之间,连下齐七十余城,又都成了燕国的郡县,仅即墨、莒两城未下。可怜的是来不及走的苏秦,被车裂于市。令人遗憾的还有乐毅的下场,燕昭王去世,燕惠王继位,因其与乐毅有隙,这就轮到齐国的田单来行反间计了,乐毅的兵权被骑劫取代,便无奈而奔赵国了。田单反间得逞,又用了火牛阵,冲破了燕军的包围,杀了骑劫,沦陷于燕国七十城复归齐国。

燕昭王招贤纳士图

又经过了多年的燕齐、燕赵战争,便到了战国的末年。燕王喜之时,秦军已经兵临易水,原本与秦王政同在赵国为人质的太子丹,因其后来在秦国为人质时遭遇无礼,故而满腹的怨恨,再加之国恨,复仇之心便极度膨胀起来。与当年燕昭王修筑黄金台,表示礼贤下士一样,太子丹修筑了华阳台,“置酒”并“出美人能琴者”。他的师傅鞠武,告知他必须从长计议,南连齐、楚,北和匈奴,太子丹报仇心切,一心只想“刺秦”。鞠武便举荐了田光,田光便举荐了荆轲,随即自杀,一表示不泄密,二则是刺激荆轲。荆轲被尊为上卿,在无微不至的酒与美人之后,提出两个至关重要的物件,一是秦国降将樊於期的首级,太子丹不忍心,荆轲便私下去见樊,樊毅然自刎;另一是都亢地图。刘向《别录》说“都亢,膏腴之地”,位于今河北涿州、固安、新城一带,是当初燕国最为富饶的地区,一听说献出此地,秦王政便会心动。此外,还有天下最为锋利的赵人徐夫人(男)的匕首,十三岁杀人的副手秦舞阳,一切都齐全了。

太子丹与宾客都着素白衣冠,前往易水送别。唐代诗人骆宾王有诗为证:“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易水,有南、中、北之分,皆发源于河北易县,据说与古族有易氏有关。因为燕国的下都武阳在中、北两易水间,故此次送别当在中易水之滨。荆轲引吭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高渐离击筑,为变徵之声,宋意和之:“为壮声则发怒冲冠,为哀声则士皆流涕。”荆轲就车,一去不返。秦王听说荆轲带有二物,大喜过望,设九宾之礼接见。遗憾的是,秦舞阳并不是荆轲想要的副手,他捧着地图上殿时,竟然“大恐,两足不能相过,面如死灰色”。这便打乱了原先的计划,荆轲请秦王阅图,“图穷而匕首见”。荆轲抓住秦王衣袖,秦王绝袖而去,被人提醒后拔出长剑,斩断荆轲的左股。荆轲知道大事不成,倚柱而笑,箕踞而骂,被杀后,秦王“目眩惊悸良久”。东晋诗人陶潜有诗为证:“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壮哉!悲哉!

不久之后,王翦统帅秦军渡过易水,一举击败燕赵联军,长驱直入燕都蓟城,燕王喜与太子丹仓皇出奔。与他们一起的代王嘉献策,请斩太子丹以献秦王,太子丹藏匿于衍水之中,还是被其父派人寻到被杀。燕王喜苟延残喘于辽东四年后,被秦将王贲俘获。“社稷血食者八九百岁”的燕国,至此灭亡,成了秦国的辽东郡。

此后,还有一个尾声,依旧是复仇故事,高渐离刺秦。燕国被灭,高渐离被驱逐,在宋国隐姓埋名,以做苦工谋生。一日听到堂上有客击筑,彷徨不能去,一时“技痒”而说“其有善有不善”,主人召其击筑自然就是“一坐称善”的效果了,所谓“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秦始皇闻其名而召之,被人认出是高渐离便“嚯其目”,再让他击筑。高渐离以铅置筑中,以筑击秦始皇,可惜不中而被杀。秦始皇一再遭遇“刺秦”,“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刺秦”还有后来人,比如张良。

东汉荆轲刺秦王壁画 拓版

最后,说一下此书最大的遗憾,就是缺少相应的图片与地图,比如燕地出土的精美青铜器,仅仅文字叙述,难以给读者直观的体验;还有燕国与邻近国家的关系,没有配以历史地图,也难以十分明白。

原载于2019年4月1日《天津日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讲讲北京最早都城——燕国的故事
首博京津冀展——战国时期的燕国(下)
【长安万年】之一百一拾五: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加速了燕国灭亡
战国七雄巡礼——“我要上春晚”的燕国
战国末期燕国太子,为父所杀,死后首级献给秦国
史部战国策作者汉刘向卷三十一 燕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