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家│吴小如这样讲杜诗


杜甫/庄稼


吴小如(1922—2014)

  吴小如晚年出版过一册关于古典诗词鉴赏的专著《吴小如讲杜诗》,收入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策划的“名家讲堂”丛书之中。小如先生系北京大学中文系和历史系的教授,在古典文学、文献学、俗文学、戏曲学等方面皆有建树,著述也甚丰。此著成书的缘起,他在自序中有明确交代:“2009年,因我的学生谷曙光要开杜诗的专题课,向我求教,于是我给他讲了一个学期的杜诗。 ”我读这本书,乃是某次到人民大学文学院拜访孙郁院长,孙先生说他看了我写吴小如的一篇文章,认为写得不错。谈及吴小如,孙先生说2014年吴小如去世后,他曾专门在文学院举办过一场追思会,又说他刚刚看完一册《吴小如讲杜诗》,十分精彩。我虽仰慕吴小如的学问和文章,但这册读杜诗的专著还未曾听闻。后来找见了这部著作,才知道原系吴小如晚年在家中为他的学生谷曙光等人所开设的私家讲坛,后经几位学生根据录音整理成为一部“讲杜诗”的书稿。由此我猜想,在人大文学院举办吴小如的追思会,或许恰是人大教师谷曙光的倡议,并得孙郁先生的支持。孙先生之所以提及这册《吴小如讲杜诗》,恐系谷曙光的介绍和推荐,而我又通过孙郁先生读了这本好书。如此看来,读书的缘分,其实也便是几位同好者的心香一瓣。

  小如先生是极爱杜诗的。他从小喜读唐诗,抗战初期曾在家中系统地读过杜诗,抗战结束后,又在清华和北大两所院校读书,其间聆听了俞平伯和废名两位先生讲诗,对于杜甫诗歌的理解更有所加深,乃是“受益匪浅”也。1949年后,他在任教中曾短暂开过杜诗的专题课。对于杜诗的喜爱和热衷,一直未减。为此,他曾这样谈自己研读杜诗的体会:“我自忖不是研治杜诗的专家,却对杜诗有感情,下过一定的功夫。”这是吴先生的谦虚之词,但也是客观的。我后来认真读了这册杜诗讲稿,不但感觉吴小如对于杜诗乃有了然于心的境界,而且也有一般研治杜诗的专家所不及之处。且先说了然于心,在这讲稿中就最体现明显。吴小如讲杜诗不是随意地摘取,而是将杜诗中最重要和最精华的部分,以合并同类的方式,分成十五讲,有的是专题来讲,诸如关于杜甫的《秋兴》;但更多的则是按题材和内容进行讲解,诸如此书中将《丹青引》《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和《江南逢李龟年》三首古诗一起“对读”,乃是分别对一位画家、一位舞蹈家和一位音乐家进行描绘。这三位诗中之人,都是身怀绝技,却流落天涯,其命运遭际,令人喟叹,被吴先生放在一起来讲解,可谓涉笔成趣,且又更添了许多沧桑滋味。


兵车行/徐燕孙

  读吴小如的这册关于杜诗的讲稿,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一种学术脉络的传承。因为这种毫无功利的私家授课,除了对于杜诗极深的感情之外,在我看来,也还有着一种晚岁传道的深深寄托的。此年先生已87岁,乃是高龄之寿了。我读此书,还会有一种隐隐的感觉就是,他是多么急切地希望将自己的感受、阅历、心得、体会都讲出来,并尽可能地做到巧妙、鲜活和丰富。讲杜甫的《醉时歌》一首,我印象就很深。此诗中有一句:“灯前细雨檐花落”,有人认为应该为“檐前细雨灯花落” 。对此,吴先生评价说:“这是碰上缺乏文学细胞的人了。两者不能调,调过来没有味儿了。”为此,他又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某次他的一位学生问他,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的“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不妥,应该改为“酒香而泉洌”。对此,先生评价说:如此一改,“这就把欧阳修糟蹋了。”因为泉水本不香,因用泉酿酒,所以泉香;酒本不洌,因用泉水酿造,所以喝到嘴里很清冽。接着,他又回到前面的内容,颇有诗意地总结道:“作诗要懂参差之美。饮酒之时,外面开始下雨,雨打花落,屋檐前飘落花瓣。这是描写一点动静、声音没有的环境。”

  小如先生是俞平伯的入室弟子。俞平伯乃一代学术大家,其在古典文学、戏曲、书法、诗词以及散文创作等方面都有深厚的造诣。对于俞平伯的道德文章,吴小如终生服膺,亦可说是亦步亦趋,甚至还有一些发扬的意图。这册《吴小如讲杜诗》中就多有体现。诸如谈杜甫的《月夜》,其中有一句“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一般解诗的人都会认为是描写杜甫的妻子,写其望月之情景,因时间太久,妻子的头发都被露水打湿了。此种说法,固然美好,但吴小如却不同意,而是赞同其师俞平伯在北大授课的观点。俞平伯认为这两句诗写的是嫦娥,指的是夜空中的月亮。后来俞又将这个观念整理成文在报纸上发表,但未收录到他的著作之中。吴小如曾向老师俞平伯询问此事,俞则说没有找见原文,还开玩笑说,收了会怕杜太太不高兴。其实俞平伯对这种说法也是有所存疑的。然而,吴小如却并不就此罢休,他后来找到一则材料,便是北宋李纲的《江南六咏》,其中有“故人千里共清光,玉臂云鬟香未歇”一句,这里的“玉臂云鬟”便是描写月亮的。后来他又找到了王嗣奭在《杜臆》中的一则论述来进行佐证。显然,他是试图从文学的角度来证明杜甫此处并非写实,乃是一种比兴的手法,以表达诗人的思念之情。

  吴小如讲杜诗的又一佳处,乃是能够在各类艺术门类之间融会贯通,从而巧妙自如地展示出杜甫诗歌的奥妙与非凡之处。谈论中国的古典文学,其实根底应是文史不分家的,更扩大来说,戏曲、书法、绘画、音乐等专业门类,也是需要达到精熟才尚可深入的。吴小如便是具备这些门类知识的少有之人。吴小如的父亲是被启功赞之为“三百年来无此大手笔”的著名书法家吴玉如,他则是幼承家学,加之发奋修炼,书法造诣也是很高的。启功对于吴小如的书法也是十分赞赏的,他们两人皆为中央文史馆馆员,并多有交流。吴小如在旧诗词创作上也是颇有成就的,去世前他还因《吴小如诗词选》获得了《诗刊》杂志颁发的“子曰”诗人奖;最令我感到惊讶的是,他对于戏曲的研究,可谓极为精深。先生自幼爱学戏,能唱戏,还收藏了大量的戏曲唱片,又广为结交梨园中人,可以说是熟悉戏曲这个行当的方方面面,因此,有人把他和朱家溍、刘曾复称为京剧评论界的“三贤” 。更为关键的是,经过几十年的积累,能够在这些不同类别的学问中游刃有余,且已达到了贯通自如的境地。这一点,我在读这册杜诗讲稿中也体会最深。


丽人行/程十髮

  如此再来看吴小如讲杜诗,就不难理解他在鉴赏和研究上的独到之处了。讲解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便是典型的一例。他认为此首作品是杜甫诗歌的代表作之一,故而给予了详细且十分形象和恰当的讲解。评价杜甫的诗歌艺术,古人早有定评,乃是“沉郁顿挫” ,但又如何理解呢,历代注解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他认为杜甫的这首《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便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那么,吴先生又是如何理解“沉郁顿挫”呢。他认为“沉郁”偏重的是思想内涵,“顿挫”则是指语法和句法上,或是写作的层次上,也便是写作技巧和艺术方面的问题。而如何理解“顿挫”的具体含义,他举例京剧四大名旦的程砚秋,说程腔有顿挫,有起伏,但无棱角,如果顿挫出现棱角,说明演唱底气不足,或者说不善于运气,联系到写诗写文章,希望有波折,一层深似一层,引人入胜,但不要看出斧凿的痕迹;接下来,为了更好地讲清“沉郁顿挫”,他又用宋词来进行阐述,真正讲清了这个概念,随后才进入谈诗的主题。

  关于此一点,在谈及杜甫与李白这两个诗歌高峰时,吴小如又用自己擅长的戏曲来谈论,极为通俗形象,也十分易于理解,不但讲清了两位高手的区别,也讲清了作诗的一般常识和规律,令人有耳目为之一新的感觉:“我常打一个比喻,李白的诗不好学。李白真正是一个千年不遇的天才,好比一个歌者,天赋的好嗓子,愿意怎么唱就怎么唱,怎么唱都对,即使不搭调,也是好。李白的‘牛渚西江夜’五律,一句对仗没有,可真是好诗,但不能照着学。学杜甫的人多,因为他讲规矩、法则。拿京戏来比附,老生里的杨宝森虽然嗓子差些,也能唱出好味道来。尽管天赋不够,守着规矩去唱,照样可以。许多学习谭(鑫培)派的,嗓子都不好,像余叔岩、杨宝森嗓子皆如此,孟小冬是女的,情况不一样,杨宝忠嗓子也不好。但不能因为嗓子不好就不走这条道儿。言菊朋后来弄成了‘扬州八怪’、‘后现代’,那就不行了。不过言菊朋虽然怪,但还是从规矩中出来的。标新勿立异。杜甫给人看的一面是法度、规范、圆满的结构和作诗的路数,中才之人照着学也能像诗。学李白则让人无从措手,太难了。”欣赏到这样妙趣的解读,真是一种享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吴小如先生教我读杜诗
陈复兴:读《吴小如讲杜诗》
吴小如:当代人的旧诗并不易懂
【大师之路】听父亲讲唐诗——吴小如
怀念吴小如先生
听吴小如讲杜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