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翦为秦始皇灭楚,逼死项羽祖父项燕,秦朝灭亡后其家族命运如何?

■[君山话史]        王翦是秦国名将,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大功臣。他的儿子王贲也是秦国名将,父子俩都手握重兵,功高震主。在古代,功高震主者多没有好下场,那么王翦的结局如何呢?他的家族命运又如何呢?

第一,王翦、王贲父子灭了六国中的五国

在秦统一中国的战争中,王翦、王贲父子无疑是功劳最大的。除了韩国由内史滕所灭外,其他的赵、楚、魏、燕、齐五国均为王氏所灭。

在统一六国战争中,以赵国、楚国最难啃,而实现灭赵、灭楚伟业的人,正是一代名将王翦。公元前228年,王翦率秦军攻破邯郸,赵国灭亡;公元前224年,王翦率六十万大军伐楚,于次年灭掉楚国。这两战都是硬仗,王翦居功至伟。

王翦的儿子王贲表现也非常出色,他于公元前225年灭掉魏国,公元前222年灭掉燕国以及赵国的残余力量代政权,公元前221年挥师入齐,灭掉齐国,实现中国的大一统。

俗话说,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在此之前,战国的几个名将都没有好下场,比如秦之白起、赵之廉颇、李牧。王翦、王贲父子功高震主,为什么能得以保全呢?这主要是因为王翦有政治智慧。

第二,求田问舍:王翦的政治智慧

与白起、廉颇、李牧等人相比,王翦的政治智慧要高出一大截。

在灭掉赵国之后,秦国的矛头对准楚国。当时秦王对王翦与李信,灭楚需要多少兵力。李信回答只要二十万,而王翦说非要六十万不可。当时秦国大约有一百万军队,六十万相当于秦军总兵力的一半多,这个提议无疑引起秦王的警惕,把六十万大军交给王翦,秦王能不担心吗?故而秦王最终选择李信的方案,以二十万伐楚。

这时王翦便意识到秦王对自己已产生不信任感,索性急流勇退,以疾病缠身为由,申求退休。秦王顺水推舟,同意王翦的辞呈,解除其兵权。

后来,李信伐楚大败而归。秦王不得已之下,只得亲自跑去请王翦出马,并同意拨给六十万大军。

这时王翦不仅要考虑灭楚的问题,还要考虑如何在灭楚后保全自己,保全家族。他知道,一名将军,在战场上是一柄利剑,是君王豢养的猎犬,等到哪天不用了,就是“兔死狗烹”,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所常见的。大家想想,王翦手握六十万军队,要是造反,秦王能吃得消吗?因此,秦王表面上重用王翦,心里却又不能不防着,这是君王的矛盾心理。

若王翦在前线卖力作战,背后有人诬他造反,秦王就算不信也得信。君王宁可错杀,也不愿自己冒风险。

临出征前,王翦提了一个特别的请求:他看中了一些良田大宅,希望秦王赏赐给他。秦王不禁大笑,你若灭了楚国,还怕没有豪宅可住么?他对王翦这样的请求感到不可思议。军队出发后,王翦竟不死心,先后派五人,到秦王那儿落实封田赏地的事。

老将军怎么这样小心眼,部将们也很纳闷。王翦对众人说:秦王多疑,又把举国之兵交给我,岂能不猜疑、提防我?我讨取田宅,作为子孙的家业,是表明我志止于此,没有野心。众人听了皆大服,这就是所谓“求田问舍”的政治智慧。

第三,秦灭六国后,王翦、王贲父子得以善终

正是由于王翦的谨慎与未雨绸缪,在秦统一中国后,他避免了兔死狗烹的下场。

尽管史书对晚年的王翦并未有详细记述,但我们可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其一,王翦在灭楚后,还曾指挥过南征百越之战。《史记》中记:“因南征百越之君。”此后王翦的事迹不见于史书。

其二,秦始皇二十八年,即公元前219年,王贲与儿子王离曾追承皇帝东巡,当时秦始皇立了个碑,其中出现了王贲的名字:“维秦王兼有天下,立名为皇帝,乃抚东土,至于琅邪。列侯武城侯王离列侯通武侯王贲、伦侯建成侯赵亥、伦侯昌武侯成、伦侯武信侯冯毋择、丞相隗林、丞相王绾、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赵婴、五大夫杨樛从,与议於海上。”从这个碑文中可以看出,王贲只是以侯爵身份追承东巡,并没有实际的官职。可见王贲与父亲王翦一样,淡出了政坛。

其三,到秦二世时,王翦、王贲父子已经去世。《史记》记:“秦二世之时,王翦及其子贲皆已死。

其四,王翦与王离都得以善终。尽管史书并没有写王翦、王贲是怎么死的,但肯定没被杀。因为王翦的孙子、王贲的儿子王离,在秦二世上台时已经是北疆仅次于蒙恬的高级将领。如果王翦与王贲是获诛,那王离不可能身居高位。

第四,王离是怎么死的?

再来说说王翦的孙子王离。

根据史记,王离在公元前219年,即秦始皇二十八年时,就已经被封为武城侯。这一年是秦统六国后两年。王离被封侯,可能有两种情况:其一是他在统一六国的战争中,是立下战功的,很可能是追随父亲王贲参加了一系列战斗;第二种可能性,是王翦、王贲父子功劳太大,作为恩荫,王离也被封为列侯。

我个人倾向认为前一种可能性比较大,即王离是参加过统一六国之战,并立了大功。理由如下:在后来巨鹿之战时,王离率秦军镇压起义军,当时义军便称王离是“秦之名将”,可见王离是身经百战。

到了公元前215年,蒙恬伐匈奴,王离应该也参加了这场北伐之战。因为到秦始皇末年,王离在北疆的地位仅次于蒙恬。沙丘之变后,赵高要矫诏杀蒙恬,便派使者到北疆,命令蒙恬把兵权交给王离。后来蒙恬获诛,王离便成为北疆最高军事长官。

陈胜吴广起义后,王离的军队被调往东方,镇压起义军,受名将章邯节制。王离的部队是进攻巨鹿的秦军主力,后来项羽背水一战,大破秦军,王离兵败被俘。

王离的结局如何呢?我上网看到的资料,都说王离是被项羽处死。但是我翻阅史书,却没有看到这种说法。《史记》是这样写的:“项羽救赵,击秦军,果虏王离,王离军遂降诸侯。”只写王离被俘,没有写被杀。司马迁在评论王翦时又写了这么一句:“及孙王离为项羽所虏,不亦宜乎!”仍然只提到王离被俘,并没有写王离被杀。

那么,为什么大家会认为王离被项羽所杀呢?

因为后来项羽坑杀二十万秦兵,只有少数几个没被坑杀,包括章邯、司马欣等,但没有看到王离的名字。故而便猜测,王离或许是死于这次坑杀。但这也只是假设罢了,王离毕竟是名将,不一定在坑杀之列。

不过,几乎可以肯定,王离并没有活下来。因为在后来的汉楚争战中,就没看到王离的影子。如果他活着,作为一员名将将是各方争夺的对象,不太可能默默无闻的。

第五,关于王氏的后人

王离有两个儿子,一个是王元,一个是王威。

王元躲避秦乱,迁到琅邪,后来这一支演化为琅邪王氏。琅琊王氏在晋代达到鼎盛,西晋灭亡后,衣冠南渡,东晋的建立与琅邪王氏的支持密不可分,故而有'王与马,共天下',王就是琅邪王氏,马就是皇族司马氏,王氏甚至排到司马氏之前,可见其家族势力之大。东晋著名政治家王导,著名书法家王羲之都出于琅邪王氏。据后人统治,琅邪王氏在中国历史上总共出过92个宰相。

王离的另一个儿子王威,其九世孙王霸居太原晋阳,这一支演化为太原王氏。太原王氏又有两个分支,一个是晋阳王氏,一个是祁县王氏,都出过许多著名人物。比如三国时代的王允,魏时的王凌,晋代的王坦之等。

■ [青史老哥]         秦朝名将王翦,对秦朝的统一立下不朽功勋,然而,秦朝二世而亡,王翦的后人必然也无法独善其身。  


那么,王翦的后人到底命运如何呢?  

王翦卒于哪一年,历史上并没有明确记载,公元前224年,王翦统率秦朝几乎全部主力部队,出征伐楚,然而,足足有一年时间,王翦都在楚国国境坚壁不出,每天的粮草消耗可谓惊人。

士兵们实在无聊,除了日常训练和吃喝拉撒,每天就以比赛'投石作为娱乐。  

楚军在那里干等着,主动来打吧,打不过秦军,赶不跑秦军,只能眼睁睁看着秦军按照他们的奇怪节奏进行这场灭国级别的战争。  

终于,等待了一年的楚军按捺不住,开始四处调动,并且防备松懈,就在这时,王翦抓住战机,大举出击,攻破了楚国首都寿春,俘虏了楚王负刍。 


曾经大败秦朝名将李信,挽救楚国于水火的楚国大将项燕,败退到蕲南(今安徽宿县东,又说今湖北蕲春西北),立昌平君为楚王。  

第二年(公元前223年),王翦继续追击楚军,项燕被王翦团团包围,愤而自杀,楚国就此败亡。  

项燕,就是未来西楚霸王项羽的祖父。  

自此,王翦在历史舞台上就消失了,应该是死于灭楚后不久。  

王翦有一个儿子——王贲,也是一代名将,他曾经水淹大梁,灭亡魏国;又扫平了齐国,占领齐国国都临淄,最厉害的是,他还和自己的父亲王翦联手,灭亡了燕国。  

王贲因为军功,被封为通武侯,公元前219年前后,王贲跟随秦始皇东巡琅琊,他当时肯定想不到,王家的后人竟然能够成为未来名著天下的琅琊王氏的始祖。


王贲的结局不清楚,应该是得天年而死,算是善终,灭亡六国后,再未见到他重登战争舞台。

王翦的孙子王离,继承其父王贲的遗志,也是秦朝大将,曾经率兵戍边防备匈奴,当初扶苏被秦始皇派到边境,跟着主帅蒙恬一起戍边,副将就是王离。  

蒙恬被赵高和李斯联手陷害,解除兵权移交给了王离,随后,蒙恬蒙毅兄弟被处决,王离指挥着这支大秦帝国的精锐之师。  

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仓促应对的秦朝在章邯的带领下,依靠骊山的刑徒组成的临时军队,把周章的义军驱除出汉中,并陆续击破各路义军。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7年),打响反秦起义第一枪的陈胜被杀,在定陶战役中,章邯大破楚军,楚军主帅——项羽的伯父,项燕的儿子项梁战死。 


定陶战役之后的一个月,楚怀王派遣宋义和项羽救援赵国。  

此时秦朝和项羽楚军的军力对比如下:项羽楚军五万人,王离及副将苏角、涉间这时已经率领戍边的秦朝主力赶到,会同章邯的部队,一共有四十万秦军。  

各路诸侯人数约三十万,但他们在最关键的巨鹿战役中选择了围观,后来王离的秦军主力溃退时,这些诸侯军落井下石,痛打王离的秦军落水狗。  

王离当时率领的秦军有二十万之众,但他没有保护好运粮甬道,导致军队缺粮,士气极其低落,同时,章邯军以及苏角军被项羽击溃,章邯撤退,从此,王离军队背后支援力量丧失殆尽。  王离和涉间的长城军团被项羽连续击败九次,项羽更是身先士卒,不断拿下超神战绩,王离与涉间部队终于大败。  

秦将苏角阵亡,涉间拒绝投降,自焚而死,王离投降,但仍不免被项羽杀害。  

王翦的曾孙有两人:王元和王威。  

这两个人可不得了。  

王离长子王元,为了躲避秦朝战乱,带着家族迁居琅琊(今山东临沂),就此成为琅琊王氏的始祖。


琅琊王氏在东晋时,达到了权力顶峰,被称为“第一望族”,所谓的“王与马,共天下”,形容贴切,整个东晋和南朝历史上,琅琊王氏出现过九位皇后,七位驸马,还出现一位北朝的妃嫔。

侯景之乱时,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联合起来,拒绝侯景联姻的请求,遭到侯景的报复性大屠杀,琅琊王氏一蹶不振,从此对政局再无影响力。  

纵观整个唐朝,琅琊王氏只有四个人官职丞相(好吧,其实也不少了),五代时期,琅琊王氏没有一个人被史书立传,从此凋零。  

王元的弟弟王威,则是躲避战乱到了太原郡,并在这里发展为望族,太原王氏从魏晋到唐朝,都是非常显赫,比较有名的人物有唐朝的大诗人王维,至于历代当官当到太守的,那简直数不过来了。  


可以说,王翦家族的发展还是很不错的,正所谓: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秦赋》之王翦家族:王翦、王贲、王离最终结局如何?
秦朝被灭,王翦后代子孙为自保分家,不曾想建立2个千年豪门士族
大秦帝国之名将世家:王翦三代皆秦将,子孙后代多贤士!
最早有正史记载的为中华民族一统做出重大贡献的王氏祖宗
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功成身退,岁月静好,名将必须是人精
心术、权术、人术 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