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朝元老祭仲:知权的背后,是持续二十余年的郑国四公子之乱

鲁桓公十一年夏,郑国第三位国君郑庄公去世,祭仲(也叫祭足)扶立太子忽即位,是为郑昭公。秋天,宋国人将祭仲骗到了宋国,变相囚禁了起来,并留下一句话:“不立突,将死。”

郑庄公和宋国将祭仲推上了风口浪尖,这是一个选择题,一个关乎整个郑国命运的选择题。而祭仲在思考了一夜之后做出了选择:与宋盟。这也就意味着要放弃郑昭公,让郑昭公的弟弟公子突来做郑国的国君,而郑昭公逃到了卫国。

《公羊传》中将其在宋人胁迫换君这件事中的表现给予赞扬,认为祭仲是贤相,因为其知权,“何贤乎祭仲?以为知权也。”即知道权衡轻重、利弊。而汉朝时期的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传》中则看到了这件事的结果:“祭仲要盟,郑久不昌。”颇有不认同之感。而实际上,这件事只是郑国衰落的开始,郑国的内乱从这一刻开始,持续了二十余年,生生将郑氏三公打下来的基业给毁了。

可以说,郑国的衰落,祭仲是有责任的,但他并不负主要责任。其实,说到底,祭仲也只是一名卿大夫,即便位高权重,但到底也不能决定郑国的命运,在郑国无能君的情况下,祭仲的选择是当时很多卿大夫都会做出的选择,他在郑庄公去世后的二十年内掌控郑国朝政,却只是时代大洪流中的一叶扁舟,无法扭转郑国的颓势。可叹郑庄公之后,郑国再无能君。

一、

郑国相对于大部分诸侯国来说,立国比较晚,西周末期才立国,但郑国前三代都是实打实的能君,郑国历经桓公寄孥、武功扩张到庄公小霸,三代国君利用其在周王室做卿士的身份狠狠发展自己,倒是让郑国跻身春秋初期的大国之列,甚至成为春秋初期的第一强国。

尤其是郑庄公在位的时候,他在诸侯国间颇有影响力,征讨小国,明为周王室服务,实为郑国开疆扩土。这个时候周边诸侯国诸如晋国、齐国、楚国等尚没有发展起来,郑国利用这个机会成为中原诸侯国中最为强悍的存在,连周平王也拿郑国没有办法,刚想分了郑庄公的权,郑庄公就跑来兴师问罪,结果来了一出周郑交质,后来更是发展到周郑开战,即著名的繻葛之战。

因为郑国的所作所为,周天子本就自东迁之后已经下降的威慑力再次下降,郑国则一步步成为春秋第一小霸,有如此强悍的国君,郑国何愁不兴?但我们知道春秋第一霸主是齐桓公,和郑国毛关系都没有,原因就是郑庄公死后,郑国没有明君、能君,即便郑庄公给郑昭公留下了祭仲这个能臣,也无济于事。

祭仲在郑庄公继位之初只是一个小小的封人,何为封人?《周礼·地官·封人》:“封人掌设王之社壝,为畿,封而树之。凡封国,设其社稷之壝,封其四疆。造都邑之封域者,亦如之。”简单说来就是掌管郑国的封疆、筑城。

当郑庄公在母亲武姜的逼迫下将京城封给弟弟共叔段的时候,祭仲提出了自己的反对意见,他对郑庄公说: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三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同时建议郑庄公早日除去共叔段这个隐患,而郑庄公回以“多行不义必自毙”。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郑庄公注意到了祭仲这个,并认为让他做封人是大材小用了,遂将他提拔上来,一直做到了卿大夫的位置上。后期郑庄公与周天子的冲突,祭仲都有参与,比如周天子将郑庄公的权力分给了虢公一部分,郑庄公就让祭仲领着郑国军队抢了温地的麦子也成周的谷子。

再比如后来的繻葛之战,祭仲率领三军中的一军与另外两军组成鱼丽阵,与周天子率领的诸侯大军作战,等到周天子被射伤肩膀之后,又是祭仲在夜晚被派去慰问周天子的伤势。

二、

可以说,在郑庄公时期,祭仲位高权重,是郑庄公非常信任的臣子,所以郑庄公临终才将郑昭公托付给祭仲。但是郑昭公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自身能力一般,还喜欢率性而为,在不肯娶齐国公主的事情上就能看出他在权力的路上走不远。

当初齐僖公想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太子忽为妻,结果太子忽不愿意,还整出了一个“齐大非偶”来说事,后来齐僖公再次想将宗室女嫁给太子忽为妻,他又拒绝了,连祭仲都看不下去了。祭仲对太子忽说:“君多内宠,太子无大援将不立,三公子皆君也。”

太子忽虽然已经被立为太子,但是地位并不十分稳固,加上自身能力一般,确实需要有一个外援,而齐国足以成为太子忽背后的力量,但是这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太子还是拒绝了,那么他娶的是谁呢?陈国的公主,陈国在当时虽是公爵国,但论实力就是一个小国,无法为太子忽加持。

这不,郑庄公一死,太子忽继位,紧接着宋国就把祭仲骗到宋国,逼着祭仲更立新君。宋国支持的是公子突,公子突的母亲是宋国人雍姞,家族在宋国颇有权势,看着郑昭公好欺负,就准备让公子突继位,为宋国谋私利。

倘若郑昭公自身能力很强,或者他的妻子是齐国的公主,如何会有这一场祸患?要知道郑庄公在诸侯间的威信是很大的,郑国俨然就是当时很多诸侯国的首领,为何郑庄公一死,宋国就来了这一出?还不是郑昭公实力弱,弱国在诸侯间只有被欺负的份。

祭仲被逼无奈,只能选择放弃郑昭公,而迎立公子突为郑君,即郑厉公。祭仲做出的这个选择在后世来说可能很多人无法接受,但在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的大环境下,忠君爱国的思想尚未成熟之前,是很好理解的,也是很多权臣的选择,尤其是异姓卿大夫,想想战国时期形成的“士无定主”就知道了。

而《公羊传》认为祭仲的这个选择是知权,所以祭仲是贤相,则是拔高了祭仲的形象,我们看《公羊传》中的这段记载:

“祭仲不从其言,则君必死,国必亡。从其言,则君可以生易死,国可以存易亡。少辽缓之,则突可故出,而忽可故反,是不可得则病,然后有郑国。”

这段话初看没什么毛病,但细想就不是那回事了,倘若祭仲真的不愿意答应宋国的要求,那么郑国会亡吗?显然是不可能的,春秋时期中原的诸侯国,想要亡国没有那么容易,而且宋国也没有能力让郑国亡国,顶多打一仗,还不一定能打赢郑国。不过祭仲如果不答应宋国,自己的性命不保倒是真的。 

说到底,祭仲做出这样的选择,所谓的“知权”其实只是牺牲了郑昭公的利益。在他看来,郑昭公能力确实一般,还不如真的就让郑厉公继位呢,而自己完全没有必要搭上性命。

当然这个知权没什么不好,符合春秋战国时期的君臣关系,这对祭仲来说,对郑国来说,似乎都是有利的,但是后期发生的事情显然已经失控了。

三、

郑厉公当上郑国国君之后,宋国就三天两头来要好处,郑厉公烦不胜烦,然后宋郑之间就爆发了冲突,历来讲究礼仪的鲁国想调节两国的矛盾,但是宋国根本不给鲁桓公面子,桓公一气之下和郑厉公成为同盟关系,之后的几年里,宋郑两国各自拉拢诸侯国成为自己的同盟,相互发动战争。

鲁桓公十四年,宋国联合齐国、蔡国、卫国、陈国攻打郑国,这次战争是郑国历史上很重要的一战,因为

“宋人以诸侯伐郑,报宋之战也。焚渠门,入,及大逵。伐东郊,取牛首。以大宫之椽归,为卢门之椽。”

郑国在此战中所受到的打击,和当初周王室在繻葛之战中所受到的打击差不多。郑国的大国威信从此不再,好在郑鲁之间还有很深的结盟关系。但是郑厉公没有在这样的打击下重振旗鼓,反而急于除掉祭仲。

祭仲这样的重臣,在强势的国君眼中就是一个好的臣子,但在能力一般或者说还没有完全将国政握在手中的国君来说,就是一个威胁,郑厉公想除掉祭仲真正掌权。虽然时机不对,但郑厉公的想法是好的,毕竟谁也不愿意受臣子掣肘。

但是郑厉公杀祭仲的任务却失败了,说出原因来也是很有意思。原来郑厉公派出的杀手是祭仲的女婿雍纠。很多人可能会觉得郑厉公是不是傻,让雍纠杀自己的岳父?郑厉公这步棋倒也不算差,因为这个雍纠其实是宋国人,和郑厉公的母亲是亲戚,而雍纠之所以娶了祭仲的女儿,原本也是宋国人逼迫祭仲这样做的。

郑厉公许给雍纠不少好处,雍纠也答应了要杀岳父,但这件事却不知道怎么被雍纠的妻子、祭仲的女儿给知道了,她很纠结,一边是父亲,一边是丈夫,谁活着才好呢?她的母亲给出了答案,即“父亲只有一个,但是谁都可以做丈夫。”

这女儿就将事情告诉了祭仲,祭仲反过来杀死了雍纠。这个故事给后世的皇帝们狠狠上了一课,不得外戚干政不是没有道理的,确实是不得不防。郑厉公一看,失败了,与其等着被祭仲赶走,还不如自己逃。

郑厉公先到了蔡国,又从蔡国到了郑国的边境之地栎邑,然后将这里变成了自己的地盘。有意思的是,郑厉公出逃,原先出逃卫国的郑昭公又被祭仲迎了回来继续做国君。在这件事上,祭仲再次选择了自己的利益。

四、

郑昭公回到郑国,祭仲一如既往受重用,但是郑国也依旧无法从混乱中解脱出来,国际上来说,祭仲迫使郑厉公出逃,以鲁国为首的诸侯国就攻打郑国,而在郑国国内,郑昭公和另一为卿大夫高渠弥关系紧张。以至于郑昭公在做了两年多的国君之后,被高渠弥杀死了。

郑昭公一死,祭仲又走到了需要选择的路口,虽然郑厉公在栎邑虎视眈眈,但是祭仲无论如何都不可能选择让可能会杀死自己的郑厉公回来。好在郑庄公还有儿子,所以祭仲和高渠弥又将郑庄公的另一个儿子,即公子亹扶立为郑国国君,是为郑子亹。

郑子亹做郑国国君刚刚半年,就遇到了一件大事,即齐襄公在首止举行盟会。郑子亹在受邀请之列,对于这件事,祭仲是持反对意见的,因为郑子亹和齐襄公之间是有私仇的,而齐襄公刚刚将自己的妹夫杀死,会不会把郑子亹也杀了呢?

但是郑子亹却认为祭仲是小题大做,他认为齐襄公应当不至于会做什么不合礼仪的事情,所以还是决定要去。祭仲见劝不住郑子亹,只好作罢,同时,他也在临近出发的时候称病不去,最终逃过了一劫,郑子亹和高渠弥都被齐襄公给杀了。人们在说到这件事的时候,认为“祭仲以知免。”祭仲深以为然。

这样算不算知权呢?但却是权衡自己的利弊,假如祭仲跟着去了,会不会缓和齐襄公和郑子亹之间的矛盾呢?即便遭受点屈辱,至少可以保证郑子亹不被杀死吧?但是他没有,既然郑子亹不听劝阻非要去,那他就选择置身事外。

郑子亹一死,祭仲又选择让郑庄公另一个儿子,即在陈国的公子婴继位,是为郑子婴。郑子婴登基之后,郑国的内乱似乎渐渐被平息,至少郑子婴在位有十余年,郑国并没有什么大事发生,但是鲁庄公十二年,祭仲死了。

祭仲一死,远在栎邑的郑厉公终于不再沉默,先是诱捕了郑国的卿大夫甫假,让他帮助自己争夺国君之位,而甫假也答应帮助郑厉公除掉郑子婴。这样的选择是不是似曾相识?可不就是过去祭仲的选择吗?甫假回去后,就将郑子婴以及他的儿子都杀死了,然后将郑厉公迎了回来。而甫假以及一些重臣都被郑厉公处死。郑厉公算是真正将郑国的国政握在了自己手中。

但这时似乎已经晚了,正如《史记·郑世家》中的记载:“厉公突後元年,齐桓公始霸。”郑国从郑庄公死后开始内乱,一直到郑厉公再次登基,时间长达二十余年,而外面的局势早已经变了天。郑国不可避免的衰落了,齐国已经冉冉升起,成为一代霸主。

再回头看祭仲的“知权”,不免有些讽刺,他的一次次选择,让郑国陷入四公子之乱,郑庄公的四个儿子轮番登基,郑昭公和郑厉公更是两度登基,这样的选择如何能称为贤相?郑国有这样的内乱如何能在春秋时期站稳脚跟?虽然祭仲的选择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是非常正常的选择,但诚如司马迁所说:“祭仲要盟,郑久不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十世家之郑世家第十二
郑国从胜到衰的历程
释读中国历史032:后郑庄公时代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之郑国第一权臣——祭仲
品读史记(42-01):郑世家第十二【1】
西周后期分封的诸侯国——郑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