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相振华 | 我在大漠迎神舟——亲历“神五”回归

中国航天

— Space of China —

中国梦·航天梦


万无一失,我在大漠迎神舟
——亲历“神五”回归
作者 相振华

中国航天

Space of China

在紧锣密鼓开展迎“神五”庆典活动的同时,我又接受了一项新的任务,带领记者赶赴内蒙古四子王旗,迎接神舟五号和杨利伟返回地球。

当时,有关“神五”的新闻报道,是在中国载人航天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分三个地域展开的,一个是酒泉卫星发射现场,一个是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一个是内蒙古四子王旗落区。我们宣传部的几个领导,分头负责这几个地方的新闻宣传。

领受任务后,我迅速将文艺演出的准备以及庆典活动的有关事宜作了具体安排,随后,又与宣传组的唐振宇干事一起,确定了前往落区的新闻记者名单。由于落区交通工具的限制,领导明确记者队伍要精干,以中央主要媒体为主。最终确定,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电台、解放军报五家媒体参加。

相振华在“神五”飞船旁

中国航天

Space of China

一、赶赴内蒙古四子王旗,准备迎接“神舟”五号和杨利伟返回

2003年10月13日,我们一行8人,跟随总装备部副政委朱增泉中将(他是奉总装备部部长政委之命,全程指挥落区回收工作的最高领导),从北京坐飞机至内蒙古呼和浩特。下飞机后,内蒙古军区派车接的我们。内蒙古军区是落区活动的主要保障单位,前四次飞船回收的车辆保障不少是他们派出的。这次因为是载人飞船返回,内蒙古军区选派了最好的司机,绝大多数都是驾龄多年的老志愿兵。

当天我们落脚四子王旗政府所在地乌兰花镇。10月在北京还是秋高气爽的时节,在四子王旗驻地却已经烧上暖气了。当天下午,朱副政委在住所听取了着陆场指挥长夏长法同志的全面汇报。他说,各路人员均已到齐,所有搜救车辆和设备技术状态良好,全体参试人员情绪高昂。准备在草原上搜索回收的各系统,都配备了技术拔尖的专家和最好的设备。指挥部针对每一种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都准备了两套预案。

朱副政委听了后很高兴,大概是觉得心里比较托底。随后,又研究了返回舱落地后的欢迎细节。朱副政委提出,载人航天飞行是国之大事,世界瞩目,返回时的场景一定要拍摄好,报道好。他还充满诗意地说,杨利伟出舱后,要为他献花,献哈达,然后拍一个历史性的镜头:背景是广阔的蓝天和草原,一边是返回舱,返回舱后面是铺开在地的鲜红降落伞,杨利伟身着白色航天服,站立在返回舱一侧……

当晚,我把记者召集起来,研究了报道事宜,并强调了新闻纪律,主要是对保密工作提出要求。

10月14日早晨,我们从乌兰花镇出发,前往着陆场指挥部所在地(俗称大庙指挥所。因当地曾建有大量的喇嘛庙,全盛时足有3000多僧侣,称为“希拉穆仁庙”,现在仅存两三座)。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我们来到临时开设的着陆场测控站。高地上停放着一片拖挂方舱的特种车辆,方舱内,雷达、通信、气象设备一应俱全。车子一开就能走,一停下来就能展开工作,是一个活动式的测控站。

测控站在红格尔村后面的一个高地上,山头上寒风凛冽,气温很低。朱副政委详细询问当前风速以及预报返回时天气和风速,不时和着陆场领导探讨风速过大时的紧急搜救。随后又驱车前往神舟四号飞船落点,实地察看落点的环境,感受风力对器物和人的影响。

神四落点周围一片荒芜,同时也异常空旷。据介绍,最初的方案曾想把着陆场放在中原腹地的黄泛区,原以为那里不会有大型建筑物,人口密度也不会太大,但真到实地一看,黄泛区内村庄竟然很多,人口密度也不小,而且庄稼长得十分茂盛,就放弃了。后来发现,阴山山脉以北是一条横贯东西约五六百公里的宽阔走廊。经过实地勘察,证实这里不仅地形开阔平坦,全无林木遮挡,而且居民点十分稀少,土壤也十分松软。于是,就确定把主着陆场放在了这里。

10月15日一大早,我们就从四子王旗赶往着陆场指挥部,收看酒泉发射场传来的发射实况。我们抵达大庙时,直升机已经在庙前的广场停放着,搜救部队和车辆都已到位,整装待发。

上午9时整,显示器中传出一声“点火”口令,每个人的神经都骤然绷紧。只见一股烈焰从火箭底部喷出,立刻腾起团团浓烟向上翻滚,火箭已托举着飞船,载着杨利伟开始上升。

“发射成功”!随着飞船进入预轨道,在会议室观看发射的同志激动万分,热烈地鼓起掌来,有的甚至击掌相庆,相拥而泣。

飞船发射成功,标志着飞天的壮举完成了上篇,下篇文章完成得怎样,就要看我们了。我感到,从着陆场领导到每一个参与者,似乎都增加了明显的压力。

杨利伟亲笔签名的照片

中国航天

Space of China

二、搜救动员后,我们迅疾行动,赶赴阿木古郎草原落区

看完发射后,各系统迅速进入战位,开始了紧张的行动前准备。从大家忙碌的身影和压力中,我也感受到,大家的心情是相同的,那就是对这次飞行充满着期待,也充满了信心。

我国“神舟”号飞船返回舱是按三人乘员组设计的:一名领航主任、一名飞船驾驶员、一名随船工程师。先后进行三轮遴选,第一轮是在七月初,从十四位航天员中选出了综合素质最优的五人。九月初,又进行了第二轮遴选,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又从中选出三人:杨利伟、翟志刚、聂海胜。最后一次是到点火发射前的最后时刻,根据对他们生理、心理的检测情况,谁的状态最稳定,就由谁担任“首飞”。最后确定为杨利伟。

历史选择了杨利伟。他的“首飞”是我们这个国家开天辟地的第一次,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

中华民族是最早产生飞天梦想的伟大民族。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家喻户晓。敦煌壁画上的飞天艺术形象美妙绝伦。中国明代的万户,在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用火箭进行升空飞行试验,第一个为人类探索太空飞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而杨利伟,则是我们这个民族真正的飞天第一人。

看完发射,我便对记者行动作了安排。中央电视台3名摄像(冀惠彦、梁鑫、张磊)和新华社摄影记者(王建民)乘坐直升机,随指挥组行动,文字记者(人民日报蒋建科、新华社徐壮志、中央电台孙崇峰、解放军报范炬炜)和总装宣传部的唐振宇跟我一起,乘坐越野车随部队行动,赶赴落区。

草原上没有道路,搜救车队只能在夜暗中按卫星定位系统行进,要走几个小时。车队必须提前到达飞船返回舱理论落点附近地域,观察待命。

16日凌晨1点多,全体人员在大庙指挥部院子内列队完毕,作战前动员,朱增泉副政委讲话。他讲的很简短,大概就几分钟,但很有鼓动性。他说:“一个历史性时刻即将降临,这是我们祖国的荣誉。我们能够亲身经历这一辉煌时刻,也是每个人人生的一大荣誉,相信你们能够圆满完成这一历史任务!”

是的,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我们要迎接的,不仅是杨利伟这个人,更是在迎接背负中华民族飞天使命的天使。着陆场指挥部的年轻人已经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放起了鞭炮,搜救车队在一片鞭炮声中出发了。

我和解放军报记者范炬炜坐在一个车里。一路上,我们都在谈论飞天,谈论这次飞行的意义和社会影响,谈着谈着,我有些犯困了。连续几天的忙碌,使我身心处于极大的疲惫状态,临来之前胸口就有些堵的慌,到这里后由于昼夜温差过大又患了感冒,浑身一点力气都没有(后来我在完成整个庆典任务后突发大面积心梗,始知此时就是心绞痛的前兆)。但我还是硬挺着上了奔赴落区的越野车。

我靠在车里迷了一会,以便在飞船返回时有精力迎接。车子走了两三个小时,3时30分左右进入预定地域———阿木古郎草原,阿木古郎在蒙语中意为“平安”。这里是理论落点附近,搜救部队都在那里集结待命。

在随后的2个小时等待中,草原上一片寂静,气温降到了零下4度,不过风速仅为4—5米/秒,这让搜救队员都很高兴。因为风速如果超过10米/秒,就将对飞船的着陆产生影响。

朱增泉副政委与落区指挥长夏长法研究迎接杨利伟事宜

中国航天

Space of China

三、天刚蒙蒙发亮,杨利伟披着巡天60余万公里的征尘从天外归来

就在我们集结待命的时刻,天上的杨利伟完成预定任务后,开始了返回模式。5时许,在太空遨游21小时的杨利伟,披着巡天60余万公里的征尘,准备从天外归来。

其实在飞船再入大气层时就有人发现了飞船。“看!快看!'神舟’回来了!” 有人一声惊呼。我迅速跳下车向天外一望,发现一个偌大的火球从天边斜飞而下。这时飞船返回舱已再入稠密大气层,剧烈摩擦使它燃烧成一个通红的火球,正拖着尾焰从天而降。

早上6时过几分,天还是灰黑色,刚开始蒙蒙亮。就在“回收一号发现目标”后,随着一声令下,搜索行动开始,大草原上顿时沸腾了起来。5架直升机和14台特种车辆在理论着陆点一线铺展,一张立体搜索网,在广阔天地间展开。

我们的心也随着骤然展开的搜救行动而激动不已,盼望着尽快赶到飞船落点。这时,指挥部传来指令,说让记者稍等,待前面搭载中央台记者的直升机完成首批运送任务后回来接我们。部队大都出发了,剩下我们几辆车在焦急地等待着。

6时12分,天空一声鸣响——“抛伞舱盖了!”尽管天幕仍是深深的墨蓝,大家还是不约而同把目光投向空中,急切地搜寻着那面面积达1200平方米的降落伞。影影绰绰中,我们发现那面大伞正在徐徐落向地面。

这时我们急了,看着大伞离我们似乎不远,我们决定不等直升机了,直接乘车前往。于是我喊了一声,“先走的跟上,其他人在这里等飞机”。

谁知看起来不远,走起来不近,加上路上有老百姓圈起来的草地,我们还要绕道走。走了将近半个小时才到达落点。

7时多一点,我们乘坐的三菱吉普赶到了现场,只见飞船侧卧在草地上,周围已经被军人和医护人员包围,并用绳子围起了一个方形的区域。舱门已经打开,搜救人员正在做着辅助杨利伟出舱的准备。

在我们赶到现场之前,6时54分,着陆场系统指挥长夏长法在现场宣布:“神舟”五号已于6时23分在主着陆点安全着陆,实际着陆点离预定地点,仅偏离4.7公里。

而更令人惊奇的是,飞船落地的时间,正是天安门广场当天升国旗的时候,这是一个无法设计的巧合,也有人说这是天意。

这时航天员杨利伟尚未出舱,由于返回舱着陆时触地反弹了一下,杨利伟嘴唇上被麦克风磕出一个血泡,碰破出了点血,医生正在舱门为在舱里的杨利伟消毒和止血。后来有人说杨利伟满脸是血出的舱门,这个传言是不确实的。

在方形区域外,100多辆搜救车辆纷纷抵达。草原上不知从哪里突然冒出那么多人来,大家都往前拥,争睹航天员的风采,场面有点混乱。看到这种情况,我除了使劲拨开人群,让中央台和新华社的摄录像记者靠前外,顾不上招呼其他记者,就加入到维护秩序的行列。谁知,还没维持多会,我脖子上挂的自带的照相机就被挤掉了,镜头都摔坏了。朱副政委设想的那些画面,也没有办法呈现了。

这时杨利伟已经过了医护人员的第一轮检测,几分钟后,他左脚先迈出舱门,随即双脚着地,自己走出了飞船。他穿着航天服,举起右手向人们挥动致意。一位蒙古族姑娘给杨利伟献上了鲜花。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杨利伟坐上一辆医务椅。记者喊道:“杨利伟,我们接你来啦,对全国人民说几句话。”杨利伟笑了,他说:“飞船运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不一会,杨利伟即被送上了桔红色的医监医保车,进行20分钟的医学检测,在确定状况良好后才能转送北京。

这时天色已经大亮,阳光耀眼,四周的牧民有的开车带着老婆孩子、有的骑摩托、有的骑马,聚集了100多人,牧民们开始跳舞,草原上一片欢歌笑语。

7时40分左右,杨利伟完成了医学检测走出车辆,这时他的宇航服已经脱下,换上了一身蓝色工作服,现场再次一片欢呼,一位蒙古族姑娘给他献上了雪白的哈达。

8时15分,总装首长、着陆场领导和我们一起,护送杨利伟回京。我们随即登上直升机,飞往呼和浩特的一个机场,换乘专机前往北京。

作者相振华(左)与杨利伟(右)在返回的飞机上合影

中国航天

Space of China

四、西郊机场沸腾了,鲜花和欢呼涌向中国飞天第一人

在直升机上,大家都向杨利伟表示祝贺,杨利伟频频点头致谢。但由于时间不长,并没有更多的交流。等到在呼市转乘专机后,记者们都围上来,要采访飞天第一人。我们都怕杨利伟刚落地不久,还没完全适应,不能太累了,同时由于人多空间小,我便给他们排了排顺序,有序采访,每人不超过三分钟。

采访差不多了。朱副政委看到杨利伟精神很好,就对他说,现在全国人民和全军官兵都为你的首飞成功倍感鼓舞,都在关注着你从太空归来的心情和状态,你能不能通过媒体,对全国人民和全军官兵说几句话。

杨利伟听后爽快地答应,“可以”。然后他拿起笔来,沉思片刻,写下了“向全国人民问好”“向全军指战员问好”的话,随即签上自己的名字和日期。

朱副政委接过杨利伟的字条,对我说,下飞机后立即送往解放军报社,请他们尽快发表。

16日上午9时52分,我们乘坐的波音737专机飞抵北京西郊机场。从飞机上往下看,灿烂的阳光洒满了大地,远处的西山苍茫如黛。在宽阔的停机坪上,站满了迎接中国首位航天勇士凯旋的人们。

在众人期待的目光里,杨利伟在朱增泉副政委、夏长发指挥长的陪同下出现在机舱门口。我们这些随从人员都在机上待着,暂时还不能下飞机。只听杨利伟以宏亮的声音向前来迎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曹刚川报告:“中国航天员大队航天员杨利伟乘坐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经过14圈太空飞行,胜利返航。在太空飞行期间,飞船工作正常,我感觉良好。我为我的祖国感到骄傲!”

从飞机舷窗上望去,军委和总装领导以及航天系统领导,都向杨利伟表示祝贺,杨利伟的妻子张玉梅和儿子杨宁康怀抱鲜花迎上前去。杨利伟一手将妻子拥在怀里,一手将儿子抱在胸前,脸上挂满着幸福的笑容。

现场爆发出一片欢呼声。军乐队演奏出高亢嘹亮的迎宾曲,杨利伟与前来迎接的人们一一握手。身着民族服装的学生手持彩旗和气球,热烈欢迎胜利归来的杨利伟。5位身强力壮的小伙子跑上前来,将杨利伟一次又一次地抛向空中。现场的热烈气氛达到了顶峰。欢迎的人群簇拥着杨利伟走向停在机场上的迎接车队。在人们的欢呼声中,已经上车的杨利伟,不由地又走下车来,再一次向人们挥手致意。随后,在工作人员的一再催促下,他坐上副驾驶席,将手伸出窗外,不停地向人们挥手告别。车队载着杨利伟,载着人们对这位航天勇士的敬佩之情,向北京航天城驶去。

送走杨利伟后,我便驱车赶到解放军报社,找到值班的丁海明编辑,将那张写着“向全军指战员问好”的签字交到报社。第二天,解放军报就在头版位置刊登了出来。

杨利伟回到了航天员公寓,我们也回到了各自单位,但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千年飞天梦今圆,神州无处不飞歌。那些天,各大媒体关于“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飞成功的报道铺天盖地。喜讯传来,全球为之震撼,全国为之振奋,全军官兵欢欣鼓舞,群情激昂。官兵们纷纷赞叹“神舟”五号的完美飞行,为我国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点赞,为我国的国际地位的由此而提升倍感自豪。更有华侨华人说,祖国的航天飞得有多高,我们的头就能抬多高!载人航天飞行,看起来是一项技术上的进步,但这不是一般的技术进步,当这项技术进步和祖国的实力、国家的形象紧紧连在一起时,便有了非同寻常的价值。

正是有了这非同寻常的价值,我在大漠迎神舟,也就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

中国航天日

Space Day of China

【作者简介】
相振华,男,1954年8月生,山东日照人,研究生学历,大校军衔。曾任北京军区政治部干事、处长,113师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总装备部宣传部副部长,正师研究员,总政治部咨询专家组成员,军事科学院和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特约编审等。

如果您对38军历史感兴趣,请您关注38军子弟后代公众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梦圆飞天》读后感 作文 600字 陆素洁
四子王旗废弃不用?神舟12号着陆改到东风着陆场,究竟因何原因?
“神舟十二号”飞船返回地面,为什么选在了东风着陆场?
致敬!他是“神舟开舱第一人”
神舟十六号将返回,杨利伟亲迎,国外航天员加入空间站,有硬核要求
天舟5号飞船蓄势待发!神157选3,杨利伟再次飞天概率很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