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穆志诚 | 集安~世界文化遗产城市


集安
——世界文化遗产城市
作者  穆志诚 

高句丽文化遗产景区
           
集安~世界文化遗产城市
在集安,朝鲜是绕不开的话题
集安,和朝鲜一江(鸭绿江)之隔

鸭绿江

历史上,朝鲜也曾有高句丽、百济、新罗的三国演义。
其中,公元3年,高句丽迁都国内城(今集安市),集安市作为高句丽政权的都城长达425年之久,留下了许多蜚声遐迩的文物古迹。集安高句丽遗址闻名海内外,2004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集安保存着世界上最多的高句丽文物古迹,包括山城、陵墓、碑石、上万座古墓和众多的出土文物,构成令世界瞩目的洞(通)沟文化(详见附1)。

在集安的龙山脚下,耸立着巨大的方坛阶梯式的古墓,这就是闻名中外的将军坟。它规模宏大,造型颇象颇像古埃及法老的陵墓,故被誉为东方金字塔。
据专家推算,应是公元四世纪末五世纪初,高句丽王朝第二十代王长寿王之陵。整座陵墓呈方坛阶梯式,高13.1米。墓顶面积270平方米,墓底面积997平方米,全部用精琢的花岗岩砌成。坟阶七层,每层由石条铺砌而成,每块条石重达几吨。第五阶有通往墓室的通道,盖棺石板重50多吨,每面三个护坟石各重10余吨,其势宏伟壮观。

将军墓
集安还有中国历代书法家倍感兴趣的好太王碑,其镌刻的隶书文字号称一绝,至今参观此碑的书法爱好者络绎不绝。
好太王碑是高句丽第十九代王的墓碑。是高句丽时期镌刻保留下来的长篇文字资料之一。碑文(全文见附2)内容丰富,是研究高句丽政治、军事、文化和各种制度的重要文献。
高句丽十九代王,名安,也有记载称他为谈德,号永乐太王。他在位22年里,高句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力量空前强大。他曾亲率水陆大军,先后征伐百济、夫余、碑丽,多次击败侵入新罗、百济的倭寇。因为战功赫赫,他死后被谥为“国冈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其子长寿王为纪念他父亲的功业,在公元414年于陵墓东侧建起这座巨大的好太王碑。
此碑形体硕大,没有碑额,碑座埋土中。碑体由一整块天然的角砾凝灰岩石柱修整而成,略呈方柱形。通高6.39米,四面宽幅不等,分别在1.3米到2米左右。四面环刻碑文,共44行,近1800字。碑文为汉字隶书,大多清晰可读。
碑文首先记述了高句丽建国的神话,称第一代国王为“天帝之子”,然后称颂好太王的功绩,最后是记载守墓烟户的数量来源及有关守墓制度。因为碑中记载了许多史书不见的内容,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特别是东亚学术界的重视与关注。

关于朝鲜民族的由来传说很多,但基本上都是说北方民族和中原民族的相互融合。
朝鲜的语言和文字是蒙藏语系,尤其是发音和语序,和日语、蒙语等相差不多,语序一般是主语、宾语、谓语,如我学校去等。
我在内蒙通辽(原哲里木盟)市宾馆听两个蒙族服务员讲话,猛的一听很像朝语或日语,便问她们讲的是蒙语吗?她们告我是日语,我笑了,说幸好我学了点日语,否则真让你们弄懵了。当然山东话倒装句也很多,谁影响谁说不清了。
历史还有讲东夷的蚩尤被炎、黄二帝打败之后,部分族人跨海逃往朝鲜半岛,成为朝鲜民族的一部分。
再是周灭商之后,商纣王的叔叔箕子在商周政权交替与历史大动荡的时代中,因其道之不得行,其志之不得遂,“违衰殷之运,走之朝鲜”,建立箕子朝鲜。
东汉年间,四川民女许黄玉随家逃往朝鲜,后成为王后,至今许黄玉的后人还常回四川祭祖。
中朝两国源远流长,韩国孔姓都自称为孔子的后代、还有山东高丽刘等等的讲法。

韩国的箕子雕像

许黄玉皇后的画像

鸭绿江边村庄
好太王研书院

作为曾经是军人的我们,对志愿军第一渡集安有着特殊的情感,我们的前辈70多年前,在此跨过鸭绿江,赢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
集安志愿军研究会的孙女士在口岸见到了我们,并带我们参观并讲解了志愿军在集安的史迹,让我们倍感亲切和荣耀。
我们相互留下了联系方式,相互激励,更好的传承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为保卫国家安全、守护人民幸福担负起我们这代人的历史责任!

和集安志愿军协会的孙经理合影

1950年,志愿军38军在集安跨过鸭绿江

现中朝鸭绿江上公路大桥

志愿军第一渡的纪念碑,1军、20军、26军、38军、42军、50军及炮8师、铁1、3师共60余万人由此赴朝。

集安口岸对面朝满浦市
鸭绿江对岸的朝鲜村庄
咱当兵的人
向祖国敬礼
和战友们在鸭绿江边合影
在鸭绿江上

集安,既是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又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让我们留连忘返,祝愿祖国边陲明珠——集安发展的更快更好!

在鸭绿江边,齐唱《38(万岁)军歌》

高唱《志愿军战歌》


【附1】这里是通沟河冲积出来的平原,而广大的墓葬群又大多分布在这个河流冲积的平原上,以通沟命名仍是名正言顺的事情。但因最早曾来过集安并对高句丽遗迹进行考古研究的日本"文化强盗"横井忠直发音不准确,把"通"读成了"洞",并在其研究资料上也写成了"洞沟",故洞沟古墓这个名字一直延续到今天。

【附2】 好大王碑原文:惟昔始祖邹牟王之创基也,出自北夫馀,天帝之子,母河伯女郎。剖卵降世,生而有圣德。□□□□,命驾巡幸南下,路由夫馀奄利大水。王临津言曰:“我是皇天之子,母河伯女郎,邹牟王。为我连葭浮龟。”应声即为连葭浮龟。然後造渡,於沸流谷,忽本西,城山上而建都焉。不乐世位,因遣黄龙来下迎王。王於忽本东冈,履龙页升天。顾命世子儒留王,以道兴治,大朱留王绍承基业。沓至十七世孙,国冈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二九登祚,号为永乐太王。恩泽洽于皇天,威武振被四海。扫除不□,庶宁其业。国富民殷,五谷豊熟。昊天不吊,卅有九,晏驾弃国。以甲寅年九月廿九日乙酉迁就山陵。於是立碑,铭记勋绩,以示後世焉。

好大王碑译文:当初,我们的始祖邹牟王创建了我们的基业,他是从北方的夫馀国出来的。他是天帝的儿子,母亲是河伯的女儿。他从蛋里孵出来降生,生下来就具有神圣的品德。……他命令车驾向南巡视,路经夫馀国的奄利大河。大王临河而语曰:“我是天帝的儿子,母亲是河伯的女儿,名叫邹牟王。我要架起芦苇,浮过龟山。”话刚说出口,马上就有芦苇浮过龟山。于是我们渡过河去,停在沸流谷。在本源的西边,在城山之上建立了都城。因为不喜欢做尘世的帝王,于是就派遣黄龙来接大王。大王在本源的东边,踏着龙页升上了天空。他并对世子儒留王寄以重任,用道治世,大朱留王继承并发展了这一事业。历经十七代孙,国家在冈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二十九岁登基,他被称为永乐太王。他的恩泽遍及皇天,他的威武震撼四海。他扫除了……,差不多安宁了。国家富强,人民殷实,五谷丰登。然而,天不假年,他三十九岁便去世了,放弃了国家。他在甲寅年九月二十九日乙酉时迁入陵墓。于是立下这块碑,记载他的功绩,以示后世。
碑文中的北夫余,现为吉林省松源市代管的扶余市,位于长春西北。

2023年7月13日

【精彩留言】
和平:好文,长知识👍👍👍😊😊😊🌹🌹🌹
闲兵 谢谢!当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还有一番“争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旅行游记」集安高句丽世界文化遗产游五周年纪念!
褚丽君——一座有历史的城市,一座英雄的城市:吉林省集安市
探秘世界文化遗产,寻访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祖国风光(659)塞北小江南集安
自驾吉辽精华游之
集安高句丽王城文化遗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