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慧娴巅峰时为何出国?只因“千夕之争”落败?真相远没那么简单

1989年,在香港无线电台“十大劲歌金曲颁奖礼”上。

无线主席邵逸夫将“最受欢迎女歌手奖”,颁给了当红女歌手梅艳芳。

本以为是众望所归,台下却是一片嘘声。

这时台上那个手捧奖杯的梅艳芳,已然不是主角。

主角在台下。

陈慧娴一脸错愕,泪流不止。

没有等观礼结束,陈慧娴就带着自己的工作人员离开了。

而这场堪称经典的“千夕之争”也落下了帷幕。

随后不久,陈慧娴连续举办了多场告别演唱会。

在事业巅峰,离开了她热爱的舞台,远赴国外留学了。

其中缘由,让人不禁猜测。

当年的陈慧娴究竟经历了什么?

一、年少成名太容易

1965年,陈慧娴出生在了香港。

家庭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也是中等偏上。

父母是当时的高级公务员,所以陈慧娴算得上是“公二代”。

自然作为“公二代”,陈慧娴从小呆的教育环境也是极好的。

曾经还和香港一代天后林忆莲当过同班同学,一同就读于当时的名校玛利诺中学。

但是学习好对于陈慧娴来说并不算什么,她最突出的是唱歌天赋。

1983年,18岁的陈慧娴受邀与陈乐敏及黎芷珊一起,灌录以少女情怀为主打的杂锦唱片《少女杂志》,专辑推出之后,销量达到白金。

这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发行专辑的陈慧娴,感受到了自己的潜力。

后来陈慧娴又演唱了《逝去的诺言》,而这无疑是她个人solo的成名之作。

当时仅凭借这首歌,陈慧娴一跃为了香港电台中文歌曲龙虎榜冠军,还获得了十大中文金曲1984年度最佳新人奖。

一时间风光无限。

当然这也是对陈慧娴自身实力的最好宣传。

1986年,已经发行了几张唱片的陈慧娴,被宝丽金一眼看中,见璞玉还没有被人发掘。先自行据为己有了。

陈慧娴和宝丽金签约后,得到了他们的大力追捧。

还安排她和当时的监制欧丁玉合作。

欧丁玉是谁?

他可一点也不简单。

他是香港著名音乐监制,还是张学友的御用唱片制作人。

他曾经还连续六次获得香港十大中文金曲奖的最佳唱片监制大奖,而这六座奖杯也都是他与张学友合作所带来的。

可见他的实力有多强。

也是有了欧丁玉这一层的关系,刚刚出道不久的陈慧娴就获得了和当红歌手张学友的合作机会。

就是在张学友和罗美薇主演的爱情片《痴心的我》中进行客串,这也是陈慧娴的首部影片。

当然有个好的监制和宝丽金的完美包装,陈慧娴的事业顺风顺水,且日益红火。

虽然中间也出现了因造型不当导致唱片销量下跌的情况,但是问题不大。

这个小插曲,丝毫没有影响陈慧娴后面的发展

1988年,在欧丁玉的提议下,陈慧娴一改往日学生妹的形象,摇身一变,成为了感性的淑女。

依仗这样的形象,陈慧娴接连发行了《娴情》、《傻女》、《秋色》三张大碟。

独有的嗓音,还有感性淑女形象的加持。

三张大碟的销量节节高升。

这些唱片每张都大卖十数万张,秋色更有四白金销量。

而专辑里的《傻女》、《人生何处不相逢》、《一对寂寞的心》等几首歌,更是获得多个音乐奖项。

所以说,在娱乐圈,不管哪个年代,人物设定都是十分重要。

讨喜的人设才能得到大众的喜爱。

陈慧娴凭借着这几张专辑,在香港乐坛站稳了脚跟。

但是不是所有的成就都会被肯定。

二、父母的压迫还是“千夕之争”落败?

虽然陈慧娴在歌坛的成就十分傲人,但是对于做公务员的父母来说,根本不是长久之计。

因为在香港乐坛,杰出的歌手太多了。而这样事业红火的生活究竟能持续多久?

谁也不知道。

他们希望陈慧娴能拥有稳定的生活。

所以一再劝说陈慧娴放弃唱歌,去美国留学。

陈慧娴迫于压力,只能口头应承下来。

不舍是真的,放弃自己的挚爱谁又能做到。

陈慧娴唯一的办法,就是让父母看到自己的价值。

所以她必须成为那个“最受欢迎的歌手”。

此时,老东家宝丽金也提出,要在她临行前为她量身定做一张告别歌坛唱片《永远的朋友》。

陈慧娴似乎嗅到了机会。

而此时,有位朋友向陈慧娴推荐了日本巨星近藤真彦演唱的《夕焼けの歌》。

虽然这首歌哀怨的曲风和其他歌曲没有什么不同。

但是陈慧娴和欧丁玉听完都非常喜欢。似乎这首歌的诞生就是为了遇到陈慧娴。

欧丁玉决定让林振强填词,将改编成《千千阙歌》,并作为专辑的主打歌。

果不其然。

这张唱片中,大火的就是这首《千千阙歌》。

虽说是悲伤的歌,但是却流露出一种“伤而不悲”的感觉。编曲也比原曲更加轻快。

但是比较巧的是,梅艳芳无意中听到这首《夕阳之歌》。

据说是因为梅艳芳很是喜欢这首歌。

刚一听完,她就决定要翻唱它。

所以她在欧丁玉之后找到了版权负责人陈淑芬,希望能得到该歌的翻唱版权。

这可把陈淑芬难坏了。

这要版权的两边还都认识,虽说是跟梅艳芳更熟一些,但是版权这事还是人家欧丁玉先开的口。

实在是不好办啊。

最后陈淑芬实在是没有办法,为了两边都不想得罪,两边都给了版权。

还要求陈慧娴,她的唱片必须在梅艳芳的唱片发行之后才能发行。

这般偏心,也能看得出来。

当时梅艳芳的《夕阳之歌》由陈少其填词。

不知道是不是掺入了梅艳芳和近藤真彦的感情在里面,这首歌更贴近原作。

似乎也是梅艳芳的人生注解一般。

就这样,两首同作者同曲且不同词的歌,先后相差一天在乐坛发行。

毕竟是曲出同地,自然是要比较一番。

于是在大家的一致默认下,拉开了一场香港乐坛极为激烈的传奇对战,史称:“千夕之争”。

如何判定歌曲的红还是不红。

当然要看销量。

这两首歌的年终销量结果出炉时,似乎是在大家的意料之中。

《夕阳之歌》卖出将近20万张,而《千千阙歌》销量高达35万张。

这一对比,结果很是显而易见了。

仅仅从专辑销量一方面来看,《千千阙歌》销量远超《夕阳之歌》近20万张,做到了完全碾压的态势。

更是成为人们之间传唱的经典,唱至街知巷闻。

与此同时,这首歌为陈慧娴带来的,是观众们的狂热喜爱。

是能够与当红天后梅艳芳平分春色的底气。

陈慧娴也似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也许,就这一次。

父亲就不会再逼她出国留学。

她就能一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但是命运总是喜欢和人开玩笑。

在当时香港乐坛,判定一首歌的价值好不好,不能只看销量。

还得看专业人员的眼光,

于是人们又把目光放到了最具指标性的音乐颁奖礼上。

最终结果宣布:

梅艳芳凭借《夕阳之歌》荣获“最受欢迎的女歌手”。

被当作是金曲奖和最欢迎女歌手大热门的《千千阙歌》和陈慧娴,落败了。

这样的结果也几乎是让台下的听众嘘声一片。

为什么呢?

在观众的心中,《千千阙歌》不论是从歌词上还是流露出的感情上,都要比《夕阳之歌》好。

甚至是到了现在,在很多人心中,《千千阙歌》都是不能逾越的经典。

但是没有办法,梅艳芳十足的天后。

陈慧娴惋惜自己的歌曲,感叹自己的命运。

甚至是对乐坛产生一些难以名状的情绪。

这已经无所谓了。

因为她必须履行对父亲许下的承诺了。

1989年,陈慧娴退出香港乐坛,前往了美国留学。攻读的专业是心理学。

三、临别前的“泪洒舞台”

为了给自己这段肆意的乐坛青春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陈慧娴提出,要办告别舞台的演唱会。

名字叫做“几时再见演唱会”。

说是再见,却不是再也不见。

几时再见,成为了陈慧娴和粉丝之间的默契。

大抵是学成归来吧。

“几时再见演唱会”在香港连开了6场,并且场场爆满。

陈慧娴将以前没有唱完的还有以后要唱给粉丝听的,一次性唱出。

而每到唱到这首伤感离情的《千千阙歌》,都会令她泪洒现场。

这首歌,这个舞台,成为了陈慧娴在歌坛最后的证明。

后来哥哥张国荣,也曾在自己的告别舞台演唱会上,唱了这首动人的歌。

最终也离开了人世。

四、回归却不再巅峰

陈慧娴一走就是5年。

5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

这5年中,陈慧娴在宝丽金的劝说下,利用放假的时间,还灌制了一张唱片《归来吧》。

水平极高。

其中更是表达了陈慧娴对舞台的渴望。

所以1994年,陈慧娴一毕业,就立马返回了香港,重操旧业。

但是这已经不是属于陈慧娴的时代。

正如父亲所说的,这个时代更新太快了。有才华的新人更是层出不穷。

所以陈慧娴一度抑郁,只能暂时退出歌坛。

好不容易得到环球唱片的邀约,却依然是销量平平。

最终陈慧娴再次远赴美国攻读心理学硕士。

再归来时,虽然已经不再年轻。

但是早已经看透了一切,重新投入自己喜爱的歌唱事业中。

如今也是过得很开心。

经历半生,遗憾固然很多。

但是选择缅怀过去,后悔,不如向未来看一看。

正如陈慧娴在采访中所说“我这个人不喜欢思想,所以不悔,我不会后悔,也不会怀缅过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她曾与梅艳芳平分秋色,相貌清纯却至今未婚
你还记得陈慧娴吗?还记得她与梅艳芳的“千夕之争”吗?
当年那个唱着《傻女》、《千千阙歌》的邻家女孩,你还记得吗?
陈慧娴的歌,你收藏了几首?
浅谈香港八十年代“四大天后”的歌唱事业历程1982-1992
32年前,一个美丽女人放弃做「天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