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是泰山石敢当

国宝档案“泰山石敢当”的由来什么是泰山石敢当?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泰山石敢当吧。以前在泰安的时候,家里都会在墙里镶上刻有“石敢当”的石碑。小石碑(或小石人)立于桥道要冲或砌于房屋墙壁,上刻(或书)“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之类,要禁压不祥之俗,在民间甚为流行。什么是泰山石敢当?

中国很多人家门前或墙壁上的类似石碑之类,一般上书“泰山石敢当”,用以避邪或镇宅。那么什么是“泰山石敢当”呢?
        石敢当虽没名列门神之籍,却也承载着门户平安的企望,禁鬼绝恶,镇守门前。中国的“泰山石敢当”业已成为一种信仰和神力,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石敢当。这种信仰范围的广泛性,折射出中华民族文化的亲和力和魅力。
    关于“泰山石敢当”的来历,民间有多种传说。大致分为几类。第一类:行为或精神说。《辞海》、《词典》这两部颇具权威的书都指出,“石敢当”最早出自《急就篇》中:“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急就篇》是西汉一本教学童识字速成的课本。)唐朝的颜师古在给《急就篇》做注解时说:“卫有石昔、石买、石恶,郑有石制,皆为石氏,周有石速,齐有石之纷如,其后以命族。敢当,所向无敌也。”对“敢当”的解释是一种大无畏的英魂气概;第二类:灵石崇拜说。 “石敢当”与女娲有关。当年黄帝与蚩尤大战,蚩尤所向披靡,猖狂至极,登上泰山大呼:“天下有谁敢当?”女娲投下一块泰山石大声喝道:“泰山石敢当!”蚩尤仓皇落败。黄帝于是遍刻“泰山石敢当”,用以震慑并最终打败蚩尤;第三类:勇士说。传说石敢当是一个人,他出生在泰山脚下的一个石匠之家,少年时便牢记师傅“学医先学把人做,习武更要修自身”的教诲,疾恶如仇,敢做敢当。后经泰山主神碧霞元君的点化,更是功力大增,驱妖降魔,所向披靡。他神剑在手,威震八方,又悬壶济世为民袪病。因而有“石将军”、“石大夫”之称。各地求救者络绎不绝,因分身无术,便把“泰山石敢当”五个大字刻在泰山石上,撒遍神州。在历史的演变中,石敢当在全国及世界各地形成不同版本的民间故事,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石敢当”故事群,在民间广为流传。
    为什么在“石敢当”前面要冠之泰山,而不是其他的山岳,究其根源:巍巍泰山,五岳独尊,自古以来就有“泰山安则天下安”之说,泰山遂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有代表性的民间信仰。人们借助泰山的神威,用它来镇鬼厌殃、镇宅驱邪。“泰山石敢当”凛然正气、所向无敌的形象被华人普遍认同为“平安符”、“保护神”。所蕴涵的“吉祥、平安”之意,承载着炎黄子孙的美好理想,其形成的习俗被代代延续。2005年,中国驻美大使馆新馆舍奠基,其奠基石就来自泰山。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人民大会堂的基石也都特意选用了泰山石。这固然因为这种名“泰山青”的花岗岩成石于约3-5亿年前,它质地致密细腻、稳固坚韧,最适合作奠基石,但更重要的是泰山石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特质和精神。

 

---------------------------
关于“石敢当”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西汉史游的《 急就章 》:“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颜师古注:“卫有石蜡、石买、石恶,郑有石制,皆为石氏;周有石速,齐有石之纷如,其后以命族 。敢当, 所向无敌也。”颜氏认为,石是姓,敢当为所向无敌意。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十七“ 石敢当 ”条中引用了史游的《急就章》及颜氏注,完全同意颜氏的说法。颜师古对石敢当的解释是难以令人满意的。我们知道,《急就章》是当时的儿童启蒙识字书,若据颜注,石敢当就是姓石的那个 人所向无敌,除非姓石的那个人当时名声很大,否则儿童很难接受其说,教书先生也很难讲解清楚。我们遍查古籍,目前还没有找到一位汉代以前的名声很大的无敌英雄石某某,近现代学者邓尔雅指出。石敢当一语 。出《急就章》,本无其人,后人特就文意石敢当以为喻而已。”(《 民俗 》41- 42期合刊 )宗力。刘群二同志亦认为:“西汉史游《急就章》有句云: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颜师古注以为石乃姓氏,敢当为所向无敌。 说者谓石敢当碑即取所向无敌之文。以镇,此说稍差强人意,然犹未尽。古语中此类语汇甚多,何故专取于此(《中国民间诸神》)
-----------------------
        我们认为,石敢当之石碣(碑)与五代勇士石敢无关,理由有二:


     (一)遍查旧、新《五代史》,有名石敢而无名石敢当者,亦没有把勇士石敢尊为石敢当的文字记载。据《旧五代史·高祖本记上》记载:“应顺舍,晋高祖镇常山。唐明宗召赴阙,会闵帝出奔, 与晋高祖相遇于途, 逐俱入卫州,泊于邮舍。闵帝左右谋害晋高祖,帝密遣御士石敢袖铁槌立于晋高祖后。乃有变,敢拥高祖入一室,以巨木塞门,敢寻死焉。帝率众尽杀闵帝左右,逐免晋高祖于难。” 再据《 新五代史·汉本纪要第十 》记载:“ 潞王从珂反,愍帝出奔,高祖自镇州朝京师,遇愍帝于卫州,止传舍,知远遣勇士石敢袖铁槌侍高祖以虞变。高祖与愍帝议事未决,左右欲兵之,知远拥祖入室,敢于左右格斗而死,知远即率兵尽杀愍帝左右,留帝传舍而去。”旧、新《五代史》记载虽然文字上稍有出入,但勇士系石敢而非石敢当则是一致的。


       (二)石敢当在西汉史游的《急就章》中已见到,莆田县曾出土唐大历五年的“石敢当”石铭,据此,石敢当早于五代之勇士石敢明矣。清代学者翟灏在《通俗编》里也曾明确指出石敢当与五代之石敢无关:“据《五代史》,刘知远为晋押衙,高祖遇唐愍帝于传舍, 知远使勇士石敢袖锤侍高祖以虞变,谓植石所镌取此,即大历有镌之者,断知此说非矣。”

 

        第三种说法是把“泰山石敢当”说成是“大夫”(即医生)。《茶香室丛钞》卷十记载:“国朝王渔洋山人王世祯)《夫于亭杂录》云:齐鲁之俗,多于村落巷口立石,刻‘泰山石敢当’五字,云能暮夜至人家医病。北人谓医士为大夫,因又名之曰石大夫。按:此五字南中有之,而无医病之说,亦无大夫之称。”单就这段文意即知,泰山石敢当为大夫的说法流传并不广,仅止于北方,而南中皆无。北方何以流传泰山石敢当为大夫之说,考其渊源,是流传已久的石敢当可降妖镇邪的演绎。在流传泰山石敢当可以治病时,恐怕已没有人考究其是人是神还是什么东西,不然,何以讲“能暮夜至人家医病”而不讲白昼亦能入人家行医?

 

        据查阅文献资料及在泰安市境内的调查可知,凡刻( 书 )“ 石敢当”(或“ 泰山石敢当 ”)之类者,多用石质材料 ,而用其它材料者较为少见。1988年,在肥城县发现12处刻( 书 )“泰山石敢当”或“泰山石镇宅”者,除两处新房子是书写在墙壁上的以外,其它10处均是刻之于石的。立(砌)石刻“石敢当”之类语言的基本作用是什么呢?诸如莆田县出土的唐大历五年石铭云:“石敢当,镇百鬼,厌灾殃”是也。其它作用都是这种基本作用的引申或演义。“ 石敢当 ”三字中有“石”字,石敢当刻于石上,其作用是厌殃镇邪,从其深层内涵上考察恐不无内在联系。汪宗衍先生《石敢当》一文中谓:“《淮南·万毕术》云,‘丸石于宅四隅,则鬼无能殃也 ’,庚信《小园赋》,‘镇宅以埋石’。吴兆宜注《荆楚岁时记》:‘十二月暮日掘宅角,各埋一大石,为镇宅。”(《民俗》86-89期合刊)。 王成竹先生认为,这很可能是石敢当的由来。


        灵石崇拜是一种十分原始且流行广泛的宗教习俗,它形成于史前社会,阶级社会有其习俗延续。灵石崇拜与祭天、祭地、祭山川、祭祖祈育及避邪厌殃等都有一定渊源关系。这里我们仅就与“石敢当”有一定的关系的,具有避邪厌殃作用的灵石崇拜作一番探讨。“万物有灵论是原始宗教思想发展的最初阶段”。某些岩石所具有的奇特形状、颜色或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都可能被古人赋予灵性。台湾当地土人称神石为“石头公”,把它看作是保幸福、避妖邪的对象。我国羌族地区,流行有白石崇拜。关于白石崇拜的由来,羌人的传说 :古人羌人和戈鸡人战争 ,不能取胜。当时有神梦中指示羌人,要用白石作武器,才能战胜戈鸡人。羌人如言而行, 果然得胜。 但不知此人的形象如何,便以白石代替以供奉之。非洲尼日利亚农村给神石供奉食物以求治病。新几内亚有一种神石,土人认为石里附有精灵,流通影响他物,如放在园圃内,即能增加收获。以上所引均为民俗学资料,就考古学资料来看,也不乏例证,甘肃永靖秦家齐家文化墓地,有不少墓随葬石块,石块有大有小,多呈白色,石块放在死者头部可或身体两侧,有的则围绕在死者一圈。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葬式,大都有石块随葬,少者五,六块,多的达105块。广西南宁地区的史前墓葬,如西津和长塘的不少墓中,流行着用一 、二块未经加工的片石随葬,石块多放于死者头部, 有的墓则在人骨周围用石子圈起。1945年春,夏鼐先生在甘肃临洮寺洼发掘两座墓葬,都有大块砾石随葬。另外云南元谋大墩子遗址的部分史前墓葬,四川巫山大溪文化遗址的部分墓葬也有石块随葬。值得指出的是,在史前墓葬中或在同一墓区中,随葬石块者总是少数,说明墓主人很可能是非正常死亡,墓葬中随葬的石块很可能是灵石,其目的是借助灵石来镇墓驱邪, 防止死者变成厉鬼作。 下面我们再回到石敢当的探讨上来。西汉史游的《急就章》有“ 石敢当” 之语,唐颜师古有注。前已指出,颜氏注“石”为姓不妥。石敢当的真正含义应当解释为“ 盖即石可当冲也 ”。即灵石可以避邪厌殃抵当一切。石敢当避邪厌殃之俗也可以从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中找到旁证:“河南汝阳彭氏墓路头立一石人,在石兽后。田家老母到市买数片饵,暑热行疲, 顿息石人下小暝,遗一片饵去,忽不自觉。”此事被路人哄传, 说“ 石人能治病, 愈者来谢之”。 又说“头疼者摩石人头,腹痛者摩其腹 ”,“凡人病自愈者,因言得其福力”,故尊那墓前石翁为“贤士”。显然这是人们把石人作为避邪治病象征的一例。这里附带讲一下,泰山山顶碧霞祠院内两通碑,俗称御碑,至今有用硬币摩碑防病之俗。 摩碰御碑者口念道:“ 御碑摩,御碑碰,摩碰御碑不生病。”此俗与上述应劭所记有相似之处,宋仁宗庆历年间,莆田县出土的唐代大历五年(公元770年)的石铭云:“石敢当,镇百鬼厌,百殃,官吏福, 百姓康,风教盛,礼乐昌。”此石铭原埋于宅下,其镇宅之意不言而喻。明清以后,用“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镇宅或镇巷陌桥道之要冲颇为盛。 《 通俗编》引《继古丛编 》云: “ 吴民庐舍,遇街衢直冲,必设石人或植片石,镌石敢当以镇之。”袁枚的《随园随笔》亦载:“镌今俗为厌胜,树一石于庐所,曰‘石敢当’。“本世纪二十年代邓尔雅先生调查:“粤俗随地有泰山石敢当石刻。大抵其地有鬼物为崇或堪舆家以为形势而弗利居民,借此当煞气耳。以上所引的资料多属南方 , 其实北方亦然。前文引清代王渔洋山人(即王世祯)语“齐鲁之俗,多于村落巷口立石,刻泰山石敢当五字”可证。枣庄市底阁曾发现一块奇特的岩石, 呈红色, 高1.1米,宽0.65米,厚0.35米,上刻有“镇宅煞鬼,隆庆二年立”字样。隆庆是明穆宗朱载后的年号,隆庆二年即公元1568年。肥城县张庙村亦有“泰山镇石宅”小石碣发现。至此我们可以作出如下结论:有关石敢当之习俗,是古代灵石崇拜之遗俗,其作用,无论在何处,主要是避邪厌殃。

-------------------------------- 

泰山石敢当的由来

        泰山脚下的一个村子里住着一个青年,姓石,名敢当。他很勇敢,什么也不怕,在泰山一带很有名。有些人被欺侮了,就找石敢当替他们打抱不平。

   泰安城南的汶口镇有户人家,一对老夫妻只有一个女儿。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到太阳下山以后,就从东南方向刮来一股妖风,吹开姑娘的房门,钻进她的屋里。天长日久,这个姑娘变得面黄肌瘦,非常虚弱。找了许多医生也治不好她的病。这时有人说:“看来是妖气缠身,光吃药是治不好的。听说泰山上有个石敢当很勇敢,何不找他来想想办法?”

  姑娘的父母就备好车马,到泰山去找石敢当。石敢当一请就来了。他说:“这事好办,找来十二个童男,十二个童女。男的一人一面鼓,女的一人一面锣。再准备一盆香油,把棉花搓成粗灯芯,还要一口锅,一把椅子,只要这些东西都备齐了,我一定能把妖怪拿住。”

  石敢当喝了酒,吃了饭,就把灯芯放在香油盆里,点燃了油灯。他用锅把盆子扣住,坐在旁边,用脚挑着锅沿,这样,虽然点着灯,远处看不到灯光。

  天黑了,随着一阵呼呼的响声,从东南方向来了一股妖风。石敢当一脚踏翻锅,油灯立刻放出了耀眼的光芒。十二对童男童女一齐敲响了锣鼓。妖怪一进屋,看见了灯光,听到了响声,赶快闪了出去,朝南方逃跑。

  这股妖风到了福建,所以福建的一些农户也被妖风缠身,患了重病。人们打听来打听去,听说泰山有个石敢当能驱除妖怪,就把石敢当请到了福建。石敢当用老办法把妖怪赶走了……这妖风又逃到了东北,东北有些姑娘也得了重病,人们又把石敢当请到了东北。

  石敢当想:“我赶它一回,它就逃到别处,全国这么大,我怎么跑得过来呢?对,砾山有很多石头,我请石匠在石头上刻上我的家乡和名字----泰山石敢当,谁家闹妖风,就把这石头放在谁家的门外,妖怪就不敢进去了。”

  以后,妖怪怕泰山石敢当的事越传越远,所以人们在盖房子的时候,总是把刻有“泰山石敢当”的石头砌在墙上或放在门口,用来避邪。不信,你在中国各处走走,或许会在一些老房子的门口发现这样的大石头呢。

----------------------------
“泰山石敢当”来源传说之“登云街” 

        “泰山石敢当”有很多来源的传说,今天在查阅“登云街”的有关资料时,发现“泰山石敢当”还有这样一个来源传说。

 
        很早以前,在泰山脚下,泰安城里登云街学府,有一对刎颈之交的学生,一个叫泰山,一个叫石敢当。两人同桌读书,同床睡觉,一个锅里舀饭吃,互敬互爱,从没红过脸,是很好的一对学友。
        后来,因泰山学习刻苦,家庭生活富裕,进京赶考,中了举人。而石敢当白费了一番心血,由于家庭生活贫寒,误了学业,没有考中。俗话说:“穷秀才,富举人。”从此,石敢当天天随父上山打柴度日,待父母双亡后,他独自一人在外过着流浪生活。
        有一年,石敢当讨饭正巧来到泰山府里,被泰山看见,亲如一人。便急忙迎进府里,热情厚待,并埋怨石敢当说:“我到处打听找你,为何不早日来我处呢?自找苦吃!”
        石敢当忙谢道:“愚弟明知你贤兄高升,不愿增添麻烦,只怪愚弟无能罢了。”
        二人饮酒畅谈一番友情,泰山劝石敢当:“一人度日难,别走了,住在我府,任你读书赏花,给你安顿一处舒适的宅院。”
        石敢当是一个自尊心很强、很要体面的人,不愿给人增添麻烦,一心想走开,又一想,怕泰山说他疏远了。只好勉强留下,住在书房,日子过得倒也清静快活。
        年复一年。时间长了,生活照样过得很好。有一次,泰山因公事出外,住了半年之久没有回来。这时,石敢当想:
         “莫非在这里住的时间长了,躲了我不回来,还是看不起我,又不好赶我走?”
        他从此冥思暗想,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可又一想,要是独自走了,怕对不起泰山的一片好意。哎!何苦呢?不如一死,免得连累别人也不安宁。于是石敢当提笔给泰山写了几个字:“你对我的真心实意和宽厚待遇,我永世不忘!愚弟无能,不再连累你,永别了。”
        泰山在外因公事达半年之久,方才回府。听说石敢当已死,万分痛苦,后悔在外时间过长,看了石敢当留下的遗书更是哭得死去活来,谁也劝解不了。泰山一连几天不吃不喝,不能入睡,象呆了一样,他为了忠于同学石敢当,真心生在一起、死在一块,也在院内大槐树上自尽了。
        因为泰山和石敢当情如一人,活在一起,死在一块,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俩,就把泰山和石敢当的名字合在一块:“泰山石敢当”。后来人们了抵抗外人侵犯,过上安稳日子,就号召大伙只要象泰山和石敢当一样团结如一人,就能战胜敌人。从此,各村挨户的墙壁上、屋角上都写上“泰山石敢当”五个大字。
 
--------------------------- 
        泰山石敢当是远古人们对灵石崇拜的遗俗。山石被神话为人格,是我国流传较久远、影响地域广大的典型民俗现象,属于中国的镇物(避邪物)文化。“石敢当”习俗分布的地区十分广泛,以山东泰山地区为中心,逐渐扩散到全国各地。

        泰山石敢当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以小石碑(或小石人)立于桥道要冲或砌于房屋墙壁,上刻(或书)“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之类字样,以禁压不祥。此俗在民间甚为流行,其象征意义是:以有形的器物表达无形的观念,帮助人们承受各种实际的灾祸危险以及虚妄的神怪鬼祟带来的心理压力,克服各种莫名的困惑与恐惧。镇物民俗文化具有神秘的俗信气息。

一、起源及发展

         石敢当习俗起源于上古时期的灵石崇拜,史书中最早记载石敢当的是西汉《急救章》∶“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宋代在福建莆田曾发掘出一块唐代大历五年的石刻,上有“石敢当,镇百鬼,压灾秧,官吏福,百姓康,同教盛,礼乐张。”王渔洋在《茶香室从钞》记载:“齐鲁之俗,多于村落巷口立石,刻泰山石敢当五字。”

        石敢当先后经历了早期石敢当的萌芽阶段、石敢当的变异阶段和兴盛阶段三个时期。明代以后,石敢当信仰与东岳泰山崇拜紧密结合,由“石敢当”发展到“泰山石敢当”,其功能也经历了从最早的“镇宅”到“化煞”再到“治病”、“门神”、“辟邪”、“防风”等的转变。泰山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配天作镇”的,东岳庙里的东岳大帝手里所执的就是作镇之圭。而且泰山之镇与其它山岳不同,它威力无比,镇的是乾坤,因此有“泰山安则天下安”之说。由于泰山有镇乾坤之威力,因此取泰山上的一块小石头来镇宅安宅,当然会鬼邪俱逃。石敢当与泰山联系在一起,盖因如此。

二、传说

        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关于石敢当的神话故事也在各地演绎成多种版本。

        相传在泰山脚下的一个村子里住着一个壮士,姓石,名敢当。他很勇敢,什么也不怕,在泰山一带很有名。有些人被欺侮了,就找石敢当替他们打抱不平。一天,石敢当进城卖柴,见贴有王员外的告示:谁能为他家降妖,愿将女儿许配为妻。原来王员外有一千金小姐,“养在深闺人未识”,不幸被一妖精作祟,王员外请牛鼻子老道设坛捉妖,被妖精一脚踢下坛来,跌得头破血流。无奈才张榜求救。石敢当见义勇为,决心除害,他持宝剑藏在小姐房中,当妖精进来时,他举剑大喝一声:“泰山石敢当在此!”妖精一听,吓得驾起妖风狼狈逃走。事后,王员外亲自把小姐送上泰山,和石敢当成了亲,小两口过起了美满日子。谁知妖精逃走后,又跑到别村去祸害。村民听说石敢当能驱妖,便来请他。可是,石敢当往这村赶,妖精又跑到那村去造孽。石敢当又没有分身法,怎么办呢?后来,聪明的妻子对他说:“何不把你的名字刻在石碑上,放在宅墙上镇妖呢。”于是,人们纷纷在石头上雕刻"泰山石敢当"五字,立于墙根、街巷、桥头、要冲,以保村宅平安。

       直至今天,关于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的民间故事传说甚多。

-------------------------------------------------------------------------

        国宝档案:【《泰山石敢当》】

       公元前110年,中国正值西汉汉武帝时期,都城长安内热闹而繁华。突然,一辆四轮马车飞速驶过,扬起一片沙尘。马车直奔汉武帝的皇宫——未央宫。

    到了未央宫后,几个壮汉七手八脚地从车上抬下来四块大石头,然后小心翼翼地放置在未央宫东西南北的四角。

        宫殿内的汉武帝知道一切安排就绪,微笑着点了点头……

 

        您可能会奇怪了,汉武帝兴师动众地派人搬运这些大石头,然后放在自己宫殿的四角,这是要干什么呢?

 

原来,被放置在未央宫的这四块石头不是一般的石头,而是来自中国山东的泰山石,这一切都源于汉武帝的一次泰山封禅……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亲率18万大军封禅泰山。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是一路征讨匈奴,扫平环宇后来到泰山的,所以心情也格外得好。汉武帝来到泰山脚下,举行了盛大的封禅典礼后,就把大队人马留在了山下,然后带着大将军霍去病的儿子,君臣二人神秘地登上了泰山。

        登上泰山极顶,汉武帝面对眼前雄奇的景象,激动不已,竟一口气说出了八个感叹词: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然后,汉武帝虔诚地向上天报告了自己平定边疆的功绩,祈求上天保佑汉朝江山永固。

不仅如此,汉武帝还特意命人在泰山上挑选了四块石头,千里迢迢运回长安,分别放置在未央宫的四角,以镇乾坤。

        原来,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石”有驱邪避凶的寓意。在远古的石器时代,人类很多的工具、武器和原材料都是源于石头,因此先民对于石头有着一种特别敬畏的心理,考古中也发现了很多以石头作为图腾进行崇拜的例子。所谓“名山出灵石”。泰山位于神州大地的东方,主生主春,是五岳之尊,泰山的岩石也就自然而然地被认为是具有灵性和神力的。

        汉武帝将泰山石放在自己宫殿的四角,就是希望江山永固。

        后来,泰山石文化不断发展和演变,人们将来自泰山的石头统称为泰山石敢当。在泰山地区,人们用自然石雕刻“石敢当”立于墙根、桥头、村头等要冲处,或是在门前屋墙上,立一块泰山石,上面刻上“泰山石敢当”五个字,用来镇宅避邪,保佑平安。

        那么,这石敢当是什么意思?这个名字来源于何处呢?

        相传,古时候,黄帝和蚩尤争霸中原。两人谁也不服谁,打得不可开交。刚开始,蚩尤把黄帝打得一败涂地,蚩尤得意地大喊:“天下谁能抵挡我的力量?”正巧这话被女娲听到了,女娲觉得蚩尤太嚣张了,便从泰山取了一块石头加以修炼,然后投在蚩尤的面前说:“泰山石,敢当。”蚩尤立即率大军攻击泰山石,没想到泰山石纹丝不动。后来黄帝在和蚩尤的作战中,也祭出泰山石,并把蚩尤打败,从此蚩尤不再作乱,泰山石敢当也成了民间的辟邪神石。

        泰山石敢当的意思,就是说“泰山灵石敢于抵挡一切”,开始的读法是“泰山石——敢当”,后来久而久之,变成“泰山——石敢当”了。古碑文有记载说:“石敢当,镇百鬼,厌灾殃,官吏福,百姓康。”

 

泰山石敢当起源于中国古人对石头的崇拜,被赋予了非常神奇的力量,是驱邪避凶的吉祥之物。后来,到了五代时期,泰山石敢当逐渐地被人格化,石敢当也变成了一个法力无边的平安神。那么,这石敢当长什么样呢?

 

        1985年的夏天,这一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在泰山以南三十公里的一个小村子里,农民正在地里干农活。突然,有人发现了一个沾满泥土的大石块,大家把泥土清理了一下,发现竟是一个人物石像。石像高约1.8米,看上去是威风凛凛,只见他一身武将装束,身擐(换)甲胄,手执长矛,昂首挺立,仪态威严。

        石像为浅浮雕与线刻相结合的雕刻手法,是一件明代的石像雕塑。石像帽翅夸张变形,不符合历史上头盔的真实规格,因此这一石像并非历史人物,而是一个半人半神的形象。专家根据其雕刻风格,认定这个一身戎装的石像就是泰山石敢当,当地俗称石将军。

        相传,在中国后晋的时候,有一个叫石敢当的大将军,为人正直,相当勇敢,作战不怕死,而且凡是有他参加的战斗,往往可以反败为胜、逢凶化吉,因此人们就把“石敢当”当作一个英雄化的人物,一个吉祥的将军。所以后人就用石头刻上石敢当的名字,用来辟邪镇宅,还附有一首赞美石敢当的诗:“甲胄当年一武臣,镇安天下护居民”;“英雄伫立休相问,尽见豪杰往来人。”所以,泰山石敢当以一身戎装出现,就在情理之中。

        可是,很快,在泰山,人们又发现了一个石敢当石像。奇怪的是,这个石像眉清目秀,看上去柔柔弱弱,与之前那个石将军的形象截然不同。

 

        您看,这一个石敢当,却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一个是手握宝剑,威风凛凛,让人望而生畏;一个是眉清目秀,文质彬彬,俨然一副士大夫的形象。那么,这两个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石敢当呢?好,请您继续收看我们下期的《国宝档案》。

 

        1985年夏天,在山东省泰安市以南三十公里的一个小村子里,出土了一尊人物石像。石像为中国明代制品,高约1.8米,武将装束,身擐甲胄,手执长矛,昂首挺立,仪态威严。专家推测,这座石人造像,很可能是“泰山石敢当”的原始形象。

而同时,在泰山,还有一尊石像,据说也是石敢当。这个石像眉清目秀,看上去很柔弱。一个石敢当,两种形象,一个是手握宝剑,威风凛凛,让人望而生畏;一个是眉清目秀,文质彬彬,俨然一副士大夫的形象。那么,这两个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泰山石敢当呢?

 

        3在中国民间,流传着许多和泰山石敢当有关的美丽传说,一种说法呢,说泰山石敢当是一个武将,英勇无敌,除暴安良;还有一种说法呢,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相传,石敢当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大夫,特别擅长针灸。他的家就住在泰山之阳的白阳坊,因此大家都叫他泰山石敢当。这位大夫从来没有架子,甭管是谁,也甭管是什么时候,只要有人需要看病,他随叫随到,给穷人家针灸还不要钱。而且,他的医术相当高超,许多疑难杂症在他面前都是小菜一碟。泰山石敢当救死扶伤,深受百姓爱戴,被大家誉为神医。

        许多老百姓还把泰山石敢当的名字刻在石头上,进行祭拜,企盼平安健康。

        当然,泰山石敢当是大夫的说法也不是空穴来风。在泰安市有一块清代的石碑。石碑高1.18米,宽0.83米,为清代道光七年建“石大夫”庙时所立。现在这座石大夫庙已经没有了,但是石碑的碑文以神话传说的形式讲述了石敢当的故事,说“石敢当”原来是能镇邪、除恶、保平安的灵石,后来化身变成了一位祛疾患的“神医”,“灵奇”无比,而且品格高尚,“能暮夜至人家医病”。

        泰山石敢当作为一种特殊的石文化,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了。在民间,泰山石敢当也从最初的镇宅避邪,到后来被赋予了更多的神力,能祛除疾病、防止遗失钱财、制止饥荒发生、保佑宅主升迁、平息家庭纠纷等等。所以,民间也就有了“将军型石敢当”和“大夫型石敢当”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

        山东泰山被誉为中国五岳独尊,自古就是人们心目中的神山圣山。“稳如泰山”、“重如泰山”、“泰山安则天下安”、“国泰民安”……内涵厚重的泰山文化,使泰山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家园。

        自古名山出灵石,泰山石也是吉祥的象征。北京天安门前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和人民大会堂的基石,都是采自泰山的花岗石。

    新加坡有一位艺术家、油画家,名叫赖贵芳。他先后十几次登临泰山,一次他让朋友陪他登到山顶选一块泰山灵石,干什么呢?他要在新加坡建一个艺术博物馆,要奠基必须用泰山石。

    以泰山为中心,“泰山石敢当”习俗也不断发扬光大。它与风狮文化、门神文化、风水文化、宗教文化等中国其它传统文化相融合,演变出了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泰山石敢当的故事被编成了皮影戏,在当地百看不厌;在民间剪纸中,也有以泰山石敢当为题材的作品,层出不穷。

        在中国台湾的澎湖列岛,泰山石敢当更是形成了一座亮丽的风景。

        澎湖石敢当有数百座,位居台湾省之最。因为澎湖这个地方风大,当地百姓就在住宅、街道、山顶、或者海边,放置泰山石敢当,用以抵挡风沙,祈求平安。在澎湖人的心目中,泰山石敢当是镇宅之物,有驱邪止煞的作用。小的石敢当可以直接镶嵌在墙壁上,大的呢,就放在门口,一般石碑上还要刻有文字,如“石敢当”、“泰山石敢当”、“泰山石敢当止风止煞”等等,碑前摆有香炉,供人祭拜。

    在台湾澎湖,还有许多造型特殊的石敢当,比如这个,是木鱼形的石敢当;这个是法鼓钟磬类的石敢当;这个是石塔式,呈圆锥形的塔状,是用石块或者水泥修砌而成的,是一种造型特殊的石敢当,为澎湖所特有。

        不仅如此,在台湾澎湖,石敢当的安置也非常讲究,必须经过专业法师,选择吉月吉日,才能进行。标准的泰山石敢当高约1.6米,宽40厘米,厚约13厘米,埋入土中约26厘米为准。

        而如今,泰山石敢当已经超越了最初“保家护院”的简单功能,成为一种泰山文化的象征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世界上的许多地方,如日本、韩国、东南亚及美国的华人区等,泰山石敢当都广为流传。

        2006年,泰山石敢当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专家认为,泰山石敢当所表现出的“吉祥平安文化”,体现了中国人普遍渴求平安祥和的心理,正所谓“石敢当,镇百鬼,厌灾殃,官吏福,百姓康,风教盛,礼乐张”,也就是说,泰山石敢当成了全世界华人都认同的“平安符”,是当之无愧的国宝。

 

        泰山巍峨峻拔,由它衍生出的文化更是丰富多样。“泰山石敢当”习俗在传播过程中,制作了大量精美的石刻、碑刻以及在民间传承的神话故事、戏剧等,充分表现出了民间文化艺术的创造力。好,泰山石敢当的故事就为您讲到这了,感谢您的收看,请您继续收看我们下期的节目。

 

归档:

名称:泰山石敢当

起源于:山东省泰安市

分布于:中国、日本、东南亚等地

级别: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转自【泰山风光的日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宝“泰山石敢当”的由来 什么是泰山石敢当?
镇妖邪,压灾殃,谁识“泰山石敢当”?
“泰山石敢当”有何寓意?
闽台民间石头崇拜
泰山石敢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李仁贵珍藏版)
真正的泰山石敢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