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联可变后掠翼的首次尝试,在苏

由于防空、制导武器的发展,从60年代开始轻型、中型轰炸机在战场上的生存状况变得愈发艰难,单独出动已很难完成任务。而随着喷气式发动机的发展,此时的战斗机已具备可以媲美早期轰炸机的能力,无论是在航程还是载弹能力上,对于低烈度的战术轰炸任务已“驾轻就熟”,所以在当时很多国家认为与其让战机护航飞行速度缓慢且目标巨大的轰炸机还不如直接研制战斗轰炸机来得划算。也就是从这时起,战斗轰炸机在战场上的地位开始上升,逐渐成为了现代战争中上不可或缺的角色。

苏联的首款可变后掠翼战斗轰炸机苏-17

60年代美国军队开赴南亚,在这场持续了近10年的战争中战斗轰炸机、对地攻击机开始被广泛应用,地面部队在强有力的空中支援下可以更加从容地开展大规模行动,战斗轰炸机也成为了地面部队的开道先锋。

苏联短距起降之路

有鉴于此,苏联在这个时期也开始重视起战斗轰炸机的发展,尤其是对具有短距离起降的飞机非常感兴趣。因为苏联人意识到一旦爆发战争,大型机场很可能成为敌方首先“照顾”的重点目标,在这种情况之下装备一款能够在很短的距离内起飞的战斗机是非常重要的,起码能有足够的反击能力,而不是趴在地面上“等死”。不过此时苏联装备的主力战斗轰炸机苏-7最不擅长的就是短距起飞。不仅如此,这款飞机对跑道的要求还特别的高。这显然不是苏联人想要的战斗轰炸机,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50年代入役的苏-7在性能上已经开始落后了。为此,军方开始要求升级这款“老旧”的战机以应对当前的局势,而唯一的要求就是要在苏-7的基础上改装,并且要成本低、时间快。

美军装备的可变后掠翼战斗轰炸机F-111

起初,设计人员想通过为苏-7增加火箭推进器和减速伞的方式来缩短起降距离。这种方法虽然可行,但火箭推进器的携带和维护保养问题对于地勤人员仍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并且在野战环境下很难保证有时间为所有的战机都加装上这种助力设备。所以这个计划仅仅进行了几次试验之后就被放弃了。

五十年代列装的苏-7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外力无法干预,那么就只能从飞机的气动布局和发动机上入手了。在当时西方军队为缩短战机的起降距离有两种常用的方法,一个是采用垂直起降的方式,另一个就是引入可变后掠翼设计。这也引起了苏联设计师的注意,不过就垂直起降飞机来说,对发动机的要求太高,而且一旦采用这种起降方式,那么苏-7战机的所有设计都必须推倒重建,这无疑于研制一款新型战机。再者,这种类型的飞机设计工作大部分都是由雅克夫列夫设计局完成的,接手改装任务的苏霍伊设计局根本没有类似的经验。所以无论在时间、成本和设计经验上来说都不合适的垂直起降方案也被否决了。

加装可变后掠翼的苏-7

那么,可变后掠翼也就成为了苏联人当时唯一,也是最佳的选择了。苏霍伊设计人员的想法是在苏-7战机上加装一种最为简单的可变机翼,当后掠角最小时战机可以获得最大的升力,并配备上当时“仿制”成功的AL-21F-3涡扇发动机,双管齐下,不仅可以解决起降距离的问题,在飞机性能上也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既省钱,改动的部分也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关键是能够大幅度提高飞机的作战性能,这个方案最终得到了批准。

改造中的苏-7战斗机

苏-17“装配匠-B”的诞生

1965年该计划启动,新战机内部型号定为S-22I,由苏霍伊设计局的首席设计师伊万诺夫负责。在改装中,苏-7战机的机翼得到了加强,前缘做了机械化处理,安装了由液压马达驱动的机翼旋转机构,换装了发动机等。不过为了简化设计并快速投入批量生产,苏-17所采用的后掠翼仅可以调节转动机翼的端部,翼根和内翼都是固定的,这相较于西方国家那种复杂的可变机翼设计,可以说是“简单粗暴”。因为苏联人的目的就是为了缩短起飞距离,至于空中性能好与坏并不指望这副机翼。除此之外,在改造中设计人员还扩大了驾驶舱、更换了航电设备,安装了自动控制系统,并增加了武器挂架。一系列操作之后,这架改装完成的战机比原苏-7重量增加了近400公斤,这还得益于发动机的重量大减的情况之下而得出的数据。

1966年8月,S-22I首次试飞成功,1970年服役,最终定型为苏-17,西方国家也将其称之为“装配匠-B”(苏-7被称为“装配匠”),该机也是苏联研制、装备的首款可变后掠翼战斗机。

苏-17性能参数

苏-17机身为全铝合金制成,可变后掠翼有三个角度可用分别是30°、45°和63°,其中30°适用于起降过程,45°用于巡航状态,63°为高速飞行状态时使用。由两部GM-40液压马达控制。

  • 布局及航电

该机的进气方式沿用了苏式战机传统的机鼻进气道,驾驶舱内安装有电加热系统和KS-4S-32弹射座椅,前三点式起落架,配备有减速伞。

灰色迷彩涂装的苏-17

航电系统方面配备有KN-23导航雷达、KLEN-PS激光测距仪、ASP-17BTS-8瞄准器、RV-5高度仪等。在机头位置还加装了目标定位系统,主要为反辐射导弹提供定位信息。

  • 动力配置

动力方面,该机配备了AL-21F-3涡扇发动机,开加力后的推力可达109.8千牛。该型发动机的来历也比较传奇,据悉在当年的越战中,苏联人将被击落的F-4“幻影”战斗机的发动机拆运回国,对其装备的通用J79涡轮喷气式发动机进行逆向仿制而得。AL-21F-3的成功研制大大提高了苏联当时的航空发动机制造能力,其不仅推力大,燃料消耗少,而且体积也比苏联装备的大多数同等级发动机要小得多。

鉴于发动机体积的优势,所以在机尾的设计上重新做了一定的修改。机身内多余出来的空间用以配备油箱,因此苏-17可以携带燃油量多达4430升。最大飞行速度1400千米/时,作战半径1150千米。

  • 武器外挂

苏-17的固定武器为两门30毫米NR-30机炮,备弹160发。在外挂方面,苏-17相比于苏-7的挂载能力提高了一倍都不止。该机总共可以携带超过4000公斤的外挂弹药,共设有6个外部武器挂架,其中机身两个、机翼四个。而在苏-17M3型上,武器挂架增加为8个,到了苏-17M4型上为10个。可以携带的弹药包括100、250、500公斤的各式非制导炸弹,R-3R/60/73等型号的空对空导弹,Kh-23/25/29空对地导弹及火箭吊舱等。

待命的苏-17战斗轰炸机

与苏-7战斗机相比,苏-17的航程和战力足足提高了一倍之多,并且在武器挂载能力上在当时也可以用“残暴”来形容,它既完美地解决了短距起降问题,也延续了苏-7战斗机皮实抗揍的特点。而且在换装了仿美发动机后,动力不足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苏-17的几种衍生型号

在后续的生产过程中,该机进行了多次现代化升级,同时也衍生出了多个版本的型号,包括苏-17M、苏-17MKG、苏-17R、苏-17M2、苏-17UM、苏-17M3、苏-17M4以及出口型号苏-20/22等。

战场表现

苏-17在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战争中表现非常出色,是当时苏联空军战术打击和空中侦察的中坚力量,同时也负责空中布雷任务。参战的苏-17M3/4型战机最常用的弹药为FAB-250/500炸弹和57/80毫米火箭吊舱,不过限于当地高温炎热的气候影响,执行任务的苏-17一般都不会满载飞行。

虎式涂装的苏-17战斗机

通过这次实战苏-17被证明是一款比较优秀的战斗轰炸机,强大的火力,结实可靠的设计使其可以从容面对任何突发状况。尽管在战争中损失了29架,但这其中有一半是因事故而坠毁的,在战斗中被击落的仅有十几架而已(10年的战争这样的损失相当不赖了)。

苏-17的出口版本型号为苏-20/22,包括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古巴、印度、伊拉克等国都曾引进过该款战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著名变后掠翼战机
变后掠翼飞机的前世今生
“老剑客”苏-24虽已年过半百,但上镜质感不亚于F-14!在现实中更加暴力
苏俄金雕——苏霍伊系列飞机(3):舔地三剑客:苏17-苏25
冷战时美苏航空竞赛谁更胜一筹?苏联解决问题的方式还真简单粗暴
可变后掠翼 上个时代的技术遗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