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析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百骏图》:「不务正业」郎世宁

不知不觉间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系列来到了最后一期:《百骏图》

猜猜看

这幅画出自哪位画家之手?

是的,他就是本业为传教士

但当了一辈子宫廷画师的意大利男子

郎世宁

不会画画滴西方人
不是好传教士

今天,让我们一起看看他的经历

公众号后台回复 百骏图
可获取高清资源链接(tif格式图片)

郎世宁(1688.7.19-1766.7.16)

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Giuseppe Castiglione),圣名若瑟,天主教耶稣会修士、画家,意大利米兰人,清代宫廷画师。

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27岁的郎世宁来中国传教,先在澳门学习中国文化和礼仪,并给自己取名郎世宁,由于擅长绘画,他很快受到了康熙帝的接见,随即入皇宫任宫廷画师,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50多年,曾奉乾隆帝之命参与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包括我们熟知的十二生肖兽首),为清代宫廷十大画家之一。


圆明园海晏堂喷泉旁的十二兽首红铜像之牛首

原本按照西方的风格,郎世宁设计的是十二座裸体女性雕像,但乾隆帝认为有伤风化,于是改成了人身兽首形象

郎世宁 圆明园铜版画 海晏堂西面

点击图片放大,可看到图中喷泉旁的十二兽首人身铜像

郎世宁擅肖像、花鸟、走兽,尤工画马,强调将西方绘画手法与传统中国笔墨相融合,注意透视和明暗,刻画细致,受到皇帝的喜爱,常奉命为宫廷重大活动作纪实绘画,对康熙及以后的宫廷绘画风格产生较大影响。

郎世宁的作品有《聚瑞图》、《百骏图》、《八骏图》、《嵩献英芝图》、《竹荫西狑图》、《十骏犬图》、《雍正十二月令圆明园行乐图》、《乾隆皇帝大阅图》、《弘历观画图轴》、《乾隆帝后妃嫔图卷》等,其中,由郎世宁带领西方传教士画家们起稿绘制的《平定西域战图》,后来被送往欧洲做成铜版画,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

郎世宁 嵩献英芝图

是为雍正帝贺寿所作

郎世宁 乾隆帝后妃嫔图卷(局部:乾隆帝和富察皇后)

又名心写治平图

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藏

郎世宁 乾隆皇帝大阅图轴

29岁乾隆戎装像

此外,郎世宁还帮助当时的学者年希尧撰写《视学》,将透视法及原理介绍到中国。


 小知识:

本来,康熙帝对于天主教的态度是宽容、开放的,他既积极学习西学,还同意传教士们在中国传教,供奉内廷的传教士们也都得到了尊重和礼遇,其中的原因,一是当时的传教士延续明代利玛窦在华的做法,采用“合儒”、“补儒”的方式,用西方科技和西方文化吸引、结交上层士人,并同清廷合作(如帮助清廷制造大炮、协助测绘国土,绘制《皇舆全览图》等),二是当时的传教士允许中国信徒祭天、尊孔、祀祖,这同中国文化不相悖。

但到康熙后期,罗马教廷颁布“禁约”,明令禁止中国信徒尊孔祭祖,例如,除赞美天主外不得使用“天”“上帝”等字,“敬天法祖”之类的牌匾一律不得悬挂;不得进入任何祠堂,不得祭扫、不得凭吊,牌位上不得写“灵位”二字,等等。康熙帝大怒,后来派传教士和罗马教廷交涉,未果,于是在1720年,下令禁止传教:

尔教王条约与中国道理大相悖戾,尔天主教在中国行不得,务必禁止。教既不行,在中国传教之西洋人亦属无用。除会技艺之人留用,再年老有病不能回去之人仍准存留,其余在中国传教之人,尔俱带回西洋去。且尔教王条约只可禁止尔西洋人,中国人非尔教王所可禁止。其准留之西洋人,着依尔教王条约自行修道,不许传教。

“礼仪之争”表面上是“礼仪”方式上的问题,但其实是“罗马教廷试图将中国变为直接控制下的教皇领地”与“康熙帝想把天主教纳入中国政治体制,为统治服务”之间的宗教和政治上的冲突。此后,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具禁止传教士在华传教。



郎世宁 爱乌罕四骏图

爱乌罕即今阿富汗,这是进贡给乾隆帝的四匹宝马

郎世宁本意是来华传教,但未曾想他以后的主业竟是清朝的宫廷画师,康、雍、乾三位皇帝都认为西方的宗教会威胁国朝的稳定,禁止臣民皈依,不过,他们对西洋绘画和西洋科学青睐有加,因此,郎世宁宫廷画师的身份让他免于因传教而被驱逐出境的遭遇,但他不得不迎合皇帝的审美趣味,在中西绘画技法的结合上做了不少调整与努力。人们对郎世宁的绘画风格,见仁见智,褒贬不一。例如乾隆帝就既欣赏他的写实技法,又认为其“逊于古格”,不得中国画的神韵。
 
以郎世宁为首的供奉内廷的外国传教士画家们,将西方绘画技法引入中国,还培养了不少中国油画弟子,对中国画的发展与后来中国油画的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他们也积极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关于郎世宁的两个小八卦:
1.据说郎世宁刚面见康熙时,某次奉命给康熙画肖像,结果他用西方肖像画的画法来画,将康熙面部的明暗和阴影如实表现,惹得康熙大怒,因为皇帝作为一国之君、天子,脸上怎么能有阴影和黑气?!这是不吉利的征兆!必须光明正大、光彩照人!后来,郎世宁马上改变了画法,get了中国肖像画

2. 据说,郎世宁在雍正年间,曾三次面请皇帝缓和教禁。在乾隆年间,某次,郎世宁受耶稣会的委托,在向乾隆呈一幅新画作的时候,鼓起勇气,向皇帝呈递奏折,祈求乾隆对天主教开恩。他的行为惊到了一旁侍奉的太监,因为私下呈递奏折很不合规矩,但皇帝却温和地说:“朕并没有谴责你们的宗教,朕只是禁止臣民皈依罢了。”可见乾隆帝还是很包容郎世宁的,毕竟,他在作为皇子的时候,就常常跑到如意馆去看郎世宁画画,而乾隆的艺术审美众所周知,他很欣赏擅长写真、用色鲜艳丰富的郎世宁,在祖孙三代皇帝中,乾隆是最欣赏郎世宁的,但他在艺术上的要求也挺多,反倒是雍正不怎么限制。
据说在这次冒死呈递奏折后,郎世宁再面见乾隆前,旁边的太监内侍们,都要先搜一搜他的身,看看他是不是又藏了奏折。


郎世宁 平安春信图
画中右侧穿红鞋的是十余岁的乾隆,左侧是年轻的雍正,二人俱着阔袖长袍的汉服,正在品竹赏梅,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皇家的天伦之乐。此画绘于乾隆72岁时,乾隆帝十分喜欢,还在右上角题诗:“写真世宁擅,绩我少年时;入室皤然者,不知此是谁,壬寅暮春御题。”



1766年,郎世宁在京病逝,乾隆帝给予其侍郎衔,并赐银三百两以治丧事,其墓地现位于北京行政学院欧洲传教士墓地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意大利修道士来中国传教,却被康熙说服成御用画家,一幅卖2亿多
一位意大利人,却深受雍正、乾隆的喜爱,死后更是追赠侍郎头衔
郎世宁宫廷画欣赏
故城建成600年,这个意大利人在里面绘画50年,到底图啥?
郎世宁,埋骨华夏的耶稣会士
乾隆皇帝“真容”长啥样?一外国画师偷偷画下,网友:大相径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