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莲瓣纹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如些艺术特征?

前言:回顾我国传统装饰纹饰发展史,众多纹饰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在这些纹饰中,莲瓣纹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改变了中国装饰纹饰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以几何纹饰和动物纹饰为中心的局面,为唐宋时期以植物纹饰为中心的装饰新格局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本文主要从三方面对莲瓣纹饰进行了论述,分析了其艺术特征,改变了目前分析缺失的现状,使其在当今社会得以传承与发展

莲瓣纹饰

背景情况概述

莲花又称荷花,古称芙蓉、芙蕖、水芝、水华、菡萏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从古至今,因其美丽的花形、芬芳的气质、多子的寓意和无染的品德深受世人的崇敬和喜爱,它是'净土'的代表',圣洁'的化身,'吉祥'的象征。早在《楚辞》中就有'集芙蓉以为裳,因芙蓉而为媒'的记载。正是由于这些特征,莲花自然而然变为了一种装饰纹饰。

莲瓣纹饰

所谓莲瓣纹,是以莲花花瓣作为装饰纹样而得名的。有仰莲瓣和覆莲瓣两种,表现形式有单层的、二重的甚至多重莲瓣纹,在陶瓷的碗、盘、盒、罐、盏、瓶等器物的肩、颈、足、胫等部位得到了广泛应用,装饰技法有刻画、贴塑、浮雕、绘画、印花等,民间艺术中的剪纸、印染、刺绣、年画等也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莲瓣纹饰

艺术特征

莲瓣纹最初装饰于我国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上,东汉开始普及,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大量运用,在陶瓷碗和盏的外壁、壁画、石刻、铜镜、织锦、金属工艺品上都可以看到。其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

青铜器莲瓣纹

佛教纹饰

中国佛教源于印度佛教,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历经汉、魏晋两代的发展,到南北朝时期广泛传播并大为盛行。佛教的兴起致使佛教艺术影响渗透到文化意识的各个领域,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建筑、绘画以及各类工艺美术品种的艺术风格和装饰纹样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唐朝时期著名诗人杜牧作诗描述了南朝时期佛教的盛况,他写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到了北朝时期,则大量开凿石窟,比如敦煌、龙门、云冈等地的石窟。《魏书·释老志》记录下北魏时期佛教发展的概况,写道'所在编民......其寺三万有余'

佛教莲花

佛教与纹饰艺术具有特殊的关联性,佛教常运用纹饰艺术来传播教义、渲染宗教氛围。我们经过对南北朝时期佛教兴盛过程之于中原纹饰艺术之影响,特别是植物纹样之发展与盛行的分析,对佛教纹饰艺术以及南北朝时期装饰纹样进行分析,探讨两者之间的关联与中国装饰纹样的演变历程。

佛教莲瓣纹

对我国佛教莲花图形的传入和发展作出简单梳理,解析佛教装饰莲花之纹饰特点与表现手法,指出佛教装饰莲花图形具有三个地域性特点:纹饰上以传统佛教莲花图形为基础,融合当地民间艺术的题材和内容;表现形式上以'徽州三雕'作为重要载体,纹饰由平面走向立体,造型生动且富于变化;图形融入了当地民间审美思想,具有强烈的民俗气息。这些特征是地区文化思想的折射,既有利于佛教文化在徽州地区的传播,也提升了当地的审美趣味,推动了当地装饰艺术的发展。

佛教莲瓣纹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莲花,就是在佛教文化影响下流行的纹饰。根据佛经记载,佛诞生后走出七步,步步生莲花,所以历来它都是降生和纯洁的象征,被赋予了特殊而神圣的含义,是佛教中的圣洁物,是佛教的标志,被奉为'佛门圣花',受佛教众徒的崇拜,在佛教及佛教艺术中都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在这种时代背景和审美取向的基础之上,莲瓣纹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佛教思想与中国文化结合的产物,为中国本土莲纹注入了新鲜血液,在中国艺术长河中不断吸收并加以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莲花纹饰

莲花纹饰是佛教造型艺术中的典型形象,本文主要是就莲花纹饰的造型特征以及在中国佛教中的应用与演变进行论述,莲花纹饰是我国传统的装饰题材,最早始于西周,在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就早已有了 '莲生贵子'、'舌粲莲花'、'童子站莲'、'连年有余'等吉祥的寓意。莲花纹饰在佛教艺术装饰中的盛行与两汉之际印度佛教文化的传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文化逐渐传入到我国中原等地,作为佛教重要的艺术题材之一的莲花纹饰又与中国本土的莲花纹饰相互融合,形成了更为丰富的造型特征。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莲花纹饰壁画

在我国古代不论是宫廷瓷器还是佛教礼仪用品都常见到盛开的莲花作为装饰造型,变是表现出了莲花纹饰在中国之兴盛和传承。在此种背景之下,莲花纹饰大量地应用于中国佛教建筑以及器具之上,并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涵,由此形成了一种本土化的莲花纹饰装饰纹样,本文在前人探究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整理与探讨,旨在为中国画莲花画的造型与应用提供借鉴。

宫廷瓷器的莲花

佛教与莲花的渊源,花卉种类繁多,人们根据花卉的不同特点赋予了他们不同的象征意义,然而佛教为何会在百花之中选择莲花作为佛相或是佛性的庄严象征而广为流传,佛教与莲花又有着何种不解之缘,此部分从印度佛教中的莲花的含义、中国的莲花含义以及受佛教影响后莲花的演变来解释这种不解之缘,分析莲花与佛教的关系。

佛教莲花纹

莲花又名荷花、水芙蓉、芙蕖、净客、玉环等。莲,原意荷花的果实,后来'莲'与'荷'皆指同一事物,即莲花,所以莲花纹,又称荷花纹、莲瓣纹。而莲花纹样可谓我国陶瓷装饰纹样中较为古老与传统的代表纹样,其悠长的历史与深邃的文化,一直吸引着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目光与关注。作为装饰纹样,莲花纹饰完全受到国人的喜爱,最早于西周晚期时期,青铜器上就已经出现了,并且从魏晋南北朝时期起,莲花纹就已被广泛的应用于陶瓷器物的装饰之上。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背景的改变、陶瓷工艺技术的提升,莲花纹样在图案形式、表现形式、文化内涵上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针对其不足,对莲花纹样的演变规律、造型特点与文化寓意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探讨。其一,陶瓷莲花纹饰的分析状况,从而了解前人的分析成果;其二,陶瓷莲花纹饰样的图案形式之演变,并介绍莲花纹样从魏晋南北朝到明清时期图案构成的简单纯朴到千姿百态;其三,在前人对陶瓷莲花纹表现形式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不同时期莲花纹样装饰技法的发展与变化;其四,从民俗文化、精神文化、佛教文化三方面阐述了陶瓷莲花纹样的文化内涵;其五,通过对当代陶瓷莲花纹应用现状的分析,大胆提出莲花纹样的直接应用与变形应用的两个思路。

在墓室壁画中,佛门中的莲瓣纹样十分常见,装饰上多为上覆下仰,层层叠压,莲瓣粗大肥硕,丰满圆润,它的这些艺术特征与中国传统装饰相融合,并以崭新而丰富的表达形式将莲瓣纹带入了一个兴盛期。河北景县封氏墓出土的北朝青釉仰覆莲花尊就是其中集大成的突出代表作品之一,如下图所示。这件器物一改前代的装饰风格,造型由东汉时期的单个莲瓣纹向多个莲瓣纹发展,运用堆塑、刻画和印贴等艺术手法从上至下层层装饰莲瓣纹,上腹部装饰三层覆莲,下腹部装饰两层仰莲,足部也堆塑覆莲瓣两层,整体装饰繁缛精美,莲瓣丰腴和谐,看起来蔚为壮观。

墓室壁画莲花纹

异域纹饰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希腊文化、罗马文化、波斯文化等外来文化纷纷传入中国,大量带有异域色彩的装饰纹样被移植到中国艺术装饰中来,莲瓣纹就是其中一种。莲花,生长在尼罗河沿岸,是古埃及的象征,是印度犍陀罗艺术的代表性纹样,它被赋予了丰富的异域文化内涵,经过引用整合与创新后,逐渐融入中国本土艺术。如下图所示,河南省濮阳李云墓出土的黄釉绿彩刻莲瓣纹四系罐,腹部覆刻莲瓣纹一圈,末端的莲花瓣尖向外翻卷翘起,这种莲瓣下垂,瓣尖上翘的装饰,就是借鉴异域莲瓣纹的表现方式,它能很巧妙地与造型结合,既增加了造型美感,又发挥了装饰效果,给人以强烈的立体质感,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中西合璧装饰新风格。

异域莲花纹

每个地区民间艺术文化的原生态在城镇化进程中,伴随着现代文明的时代诉求而发生变化。以青海省湟中县"八瓣莲花"为例,探索"八瓣莲花"的荟萃在湟中县城镇化进程中建构该地区文化品牌的重要意义。在河湟地区城镇化过程中,文化方向选择都是民族间文化的"他者"与"我者"双重因素交互作用的一种融合。民间艺术文化作为某一地区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和创造的生产力之一,往往使得河湟地区的文化发展呈现出鲜明的古老与现代的二重性特征。在河湟地区城镇化进程中,民间艺术文化走向现代市场产业化发展,在发展中明显地镌刻了地方性、民族性和文化自觉性因素。

联珠纹是指在团纹的周边饰以若干小圆圈,如同联珠而得名的几何形纹饰。其圆形中间一般安置动物、人物、花朵、或只取动物头部,或成对动物的主题纹样。它曾广泛应用于敦煌壁画建筑、器物和纺织织物上。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莲花纹样,不是'土生土长'的,亦非完全地从域外输入,而是经过反复的双向、多向交流才得以形成。这种交流,是自然的交流,是无意的传播,它既包括物物之间的商贸交流,也包括宗教、语言、风俗等精神文化交流,它打破了汉朝莲瓣纹恪守传统精神的设计原则,使莲瓣纹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新局面。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种建立在异域文化交流基础上的纹样演变,是该时期莲瓣纹饰不容忽视的一大特色。

异域莲花纹

民族纹饰

我国古人对莲之情,由来已久,它作为装饰纹样最早出现于东汉,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受佛教和异域文化的影响明显,但它同时还具有非常强烈的民族文化艺术特色。

首先,在民间老百姓中,莲花早已成为人们心中的吉祥象征物。莲,与'连'谐音,加之其果实颗粒又较多,便有了'连生贵子'之意,表达了人们渴望多子多福的美好心愿。

其次,中国古代文人咏莲出淤泥而不染,认为它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真善美完善统一的化身,在众多文学作品可见爱莲的记载。比如《诗经》中有载'彼泽之狈,有蒲有荷',再如南北朝时期《南史·齐本纪下》一书也以莲花喻美,记载了南齐盛传的潘妃步步生莲花的故事。因此,魏晋南北朝时期莲瓣纹饰的盛行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民族纹饰

此外,广西壮锦作为少数民族纹饰的重要组成,也是值得关注的内容。尤其在莲瓣纹饰上,更是独树一帜。

壮锦是壮族的传统手工织锦,是一种既有符号性又有艺术性的纹样,它是壮族人民对生活,对大自然经过长期思考后创造出的外在艺术的表现形式。对壮锦里的纹样色彩及图案仔细进行分析,将壮锦纹图案等运用到现代家居饰品设计中,为现代家居饰品的设计寻找一种全新的表达语汇。

壮锦作为中国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纹样是中国西南地区民间独具民族特色的的织锦纹样之一,产自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以往的壮族民间织锦纹样多存在于当地少数民族的被面、床毯、背带、挂包、台布、围裙、衣服边角饰等。壮锦以其花纹图案别致,色泽鲜丽,以及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其所包含的文化底蕴而闻名。此外,包装设计里,壮锦纹样也被当成特定的能体现广西特色和民俗风情之文学符号,让地方传统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与发展,造福于广西本土产品的包装设计与创新。

壮锦莲花纹

壮锦是中国四大名锦之一,与美如云霞的云锦、严谨巧妙的蜀锦、色泽华丽的宋锦齐名。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的推动,以及南宁东盟博览会、三月三歌圩节的举办,壮锦开始散发光芒。中华民族元素近年来正引领时尚服装界的潮流,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设计师们的喜爱和广泛运用。东方与西方结合,是当代时尚服饰的潮流趋势。基于现代审美的视野下,运用田野考察、文献分析以及实验、探索性研究法来探索广西壮族服饰中壮锦图案的运用实践,通过文献史料及考察实物的收集,理论梳理与设计实践相结合的思路对广西壮族壮锦图案进行分析。

结语:

通过对魏晋南北朝莲瓣纹饰全面系统地分析,不难发现,莲瓣纹作为中国传统装饰纹饰,其发展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文化和宗教信仰是紧密相连的,它既相互融合,又独树一帜,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是中华民族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强烈的民族艺术文化特色。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莲瓣纹的原始内涵已日渐消失,但是其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非常值得当今从事艺术相关人士去学习与分析,这不仅对世界各国文化艺术的交流、弘扬和发展中国民族艺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还可供当今设计人员参考借鉴,为我们传承与创新当代装饰艺术与设计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莲花纹到棕榈纹,再到唐草纹,浅谈外来纹样忍冬纹在中国的衍变
传统装饰纹样~宝相花
宝相花
北朝青瓷莲花尊
瓷器莲纹装饰的发展特征
莲花纹 | 集芙蓉以为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