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悟空问答

如何读懂古诗词?

古典诗词有的浅显易懂,有的深奥难解,有的句句用典,有的寄托遥深,从表面看是一种意思,看了注释后才知道还有一层意思。因此看懂古人诗词,并不容易,例如李商隐的一些无题诗,至今众说纷纭,谁也不敢说真的看懂了。

老街从自己的体会来说一下,我是怎么阅读古典诗词的,觉得有道理的话不妨试一试。

一、先看作品

先不说诗,欣赏一个作品,有一种观点是只需要看作品本身即可,这与作者是谁,为什么而作,不需要追究。还有一种观点是必须了解创作背景和作者的信息。我的方式是先看作品,然后在了解背景和作者。

先看作者,有时不免先入为主,例如杜甫李白的作品一定是好的,名家的作品一定无可挑剔。而先看作品,如同蒙眼品酒,最能锻炼自己的鉴赏能力,这样等能够客观的从艺术技巧来评价作品本身,也能更好地去享受作品本身的艺术魅力。

看完作品,以自己的能力去理解,再去看注释。

二、字、词、典故

看完作品,再去看注释,注释的内容必然是重要的和不好理解的内容,看完注释以后,仍旧有理解不了的内容,就要去查询,如网络搜索字、词,查找同样的字词在其他诗词里的用法等。

典故有明典和暗典,明典好说,按照上面所说查询即可,暗典就难了,如果注释里没有,可能自己根本意识不到,这样只能靠大量阅读的积累,今天不知道,可能明天在其他书里碰到而恍然大悟。例如周紫芝在《竹坡诗话》记录了下面这个故事:

东坡性喜嗜猪,在黄冈时,尝戏作《食猪肉诗》云:“黄州好猪肉,价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盌,饱得自家君莫管。”此是东坡以文滑稽耳。后读《云仙散录》,载黄升日食鹿肉二斤,自晨煮至日影下西门,则曰“火候足”。乃知此老虽煮肉亦有故事,他可知矣。

三、句法的理解

诗家语和散文语不同,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有语序变化例如: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应该是:日暮何处是乡关?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应该是: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应该是:湿云鬟, 寒玉臂。

词性变化

名词变动词 :戎马关山北,晓镜但愁云鬓改。戎马,镜 ,名词作动词用。
形容词变动词 :春风又绿江南岸。红绽雨肥梅。绿,肥,形容词变动词。
名词变形容词:蔡琰归时鬓已秋。秋,名词作形容词用。

有各种省略

横看成岭侧成峰,前边有一个看,后边侧看成峰就把第二个“看”省略掉。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尘雨打萍。省略的是“如”“似”。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省略了判断动词“是”。

这就需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阅读量,否则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甚至会南辕北辙。

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我的头条文章:《老街诗词闲话72-写出好诗一定要学会使用诗家语 》。在我的置顶文章《老街诗词闲话74-零基础学习旧体诗看懂这7篇短文基本就算高手了》里有链接。

四、寄托、背景、作者信息

诗词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字面上说的是一种意思,实际上说的是另外一件事,有的是为了委婉,有的是为了隐藏避祸等原因,例如: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首诗出自唐代朱庆馀的《近试上张籍水部 》,问的是考试结果,不是真地问老公。又如张籍的《节妇吟》,当然也不是赞扬节妇,而是拒绝了一份offer: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还如王沂孙的《天香·咏龙涎香》,写的是故国哀思。南宋灭亡后,元朝总管江南浮屠的僧人杨琏真伽,盗发在会稽的南宋帝后陵墓,王沂孙等文人结社填词,以“龙涎香”、“白莲”、“蝉”、“莼”、“蟹”等为题写了不少这一类作品:

孤峤蟠烟,层涛蜕月,骊宫夜采铅水。讯远槎风,梦深薇露,化作断魂心字。红瓷候火,还乍识、冰环玉指。一缕萦帘翠影,依稀海天云气。几回殢娇半醉。翦春灯、夜寒花碎。更好故溪飞雪,小窗深闭。荀令如今顿老,总忘却、樽前旧风味。谩余熏,空篝素被。

阅读这一类作品,我们不得不了解写作背景、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否则不知道作者真正的意图是什么。

五、 格律与理论

格律是规则,也是一种理论。

学习旧体诗不懂格律,是一个重大的缺陷,一定要学会格律才能更好地理解古人的练字炼句,否则不会明白为什么这里一定不能用那些字,为什么句法要如此安排。

六、诗话与词话

学习古诗词,除了阅读古诗词以外,可以多看一看诗话和词话,如人间词话、蕙风词话、随园诗话、沧浪诗话等等,不仅仅是古人的,还有今人的相关书籍其实也是诗话。例如叶嘉莹的系列丛书、周振甫《诗词例话》等

结语

阅读量越大,奖赏能力也越强,如果自己能动笔创作的话收获会更多。近体诗的诗家语受格律的束缚, 自己写得多了,就会很容易理解古人的创作手法。同时在阅读的时候,角度也比不懂的人宽阔许多, 理论和实践缺一不可。

@老街味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诗首先要先经得起“挨骂”
周汝昌先生谈古典诗词
诗律浅说
诗词创作方法探微(三)
交流特刊||孙为之《我对格律诗词创作的一点体会》
诗词写作入门宜读书目提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