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企业如何面对衰退

        面对衰退,企业管理者应如何思考和应对?总结众多成功者的实践经验,具体说来,主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一、啥“病”吃啥“药”


        对于“病因”而言,有的绩效问题是由外部原因所导致的,比如,政策限制、经济变迁、技术进步、社会变革。而有的衰退则来自管理,比如管理层决策失误、业务层机制僵化、职能层能力欠缺。对于“病况”,不同企业绩效衰退的程度会有差异,有的可称为温和性衰退,虽然亏损但尚无关性命,而有的则是严重衰退,资金链绷紧,人心不稳等。


        如果是外部原因,企业就要顺应变化、调整适应,或储备“过冬”,或寻求转型升级。如果是内部原因,则需纠错治弊,在认清错误的基础上正确地做事。如果是衰退伊始,而管理者敏锐洞察了先机,不妨从容应对,防患于未然,使企业运营平稳、士气无损。如果是衰退严重,则既要想尽力迈过眼前的坎,又要着眼长远创新求变。


        许多企业并非对于绩效衰退后知后觉,而是在事业追求中以风险型的进取为始,以过程中的风险承受和坚守为用,却等到了严重衰退后才意识到必须要做改变。此时,“服用”常规性的“药物”就不管用了,需要做有难度、有挑战性的治疗,需要局部甚至全局的有效配合。


        “药”与“病”匹配的思考模式很直观,管理者常以此作为分析问题、思考对策的起点,但时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的风险存在。因为,它首先是没有关注到,在以上思考中,判断“病”及取舍“药”的决策主体应该是谁。在严重衰退情境下,如果决策者仍是造成业绩衰退现状的主要管理者,也许他就不具备充分洞察力和正确的思考角度,不能做到“跳出画外来看画”,认清企业甚至自己的“病因”。


 二、啥“病”就啥“医”


        企业衰退固然可能是外部环境变化所致,但是企业管理者敏感性不够或反应不及时或能力不够,实际上也会加剧企业的衰退。也就是说,管理者的习惯思维和“老眼光”会影响到他们对环境变化的关注,从而削弱了企业的适应能力,最终导致了绩效的衰退。而管理者由于个人经历、背景等原因,对某些类型或特征的问题敏感,对另一些类型的问题麻木,甚至有可能由于考虑到自身利益如“怕疼怕打针”,不能积极正确地锁定“病因”,就有可能使用“药”与企业的“病”不完全对症。


        此时,所需考虑的就应是根据衰退的原因,选择具有解决特定问题能力与经验的管理者主持用“药”,这样会更有利于扭转被动、打开局面、改善绩效,从而实现早日“康复”。


        “病”与“医”匹配也很重要,但实践中,企业的毛病常有,而“扁鹊”不常有。绩效衰退的症候,有时候不是只要“挂了某一科的专家号”,就可顺理成章地解决的,往往需要管理者组合用“药”,需要一个“治疗”的过程。


 三、“康复”是一项系统工程


        企业绩效衰退是企业健康状况的综合反映,因此对策也具有系列化、组合化的特点,往往不是一个动作、一个措施就可以毕其功的。


        面对温和性绩效衰退,决策者往往会营造一种策略性的情境。因为需要进一步观察与剖析问题,使矛盾在运动中充分展开,以便统一认识、扫除犹疑。此时的对策是保持关注,但不轻易否定既定经营方略和当前执行者。如企业绩效好转则皆大欢喜,如绩效进一步恶化,再行介入应对。


        面对严重衰退,也不一定马上做出重大变革。好比患者动大手术前,要检查各项生理指标,看生命体征是否达到手术要求。如果指标不达标或有引起并发症的高风险,则需先做调养或治标性的辅助手术,再做治本且高消耗的大手术。许多管理者解决企业问题时,也有类似考虑。首先要看企业当前是否有充足的资源能力来支撑大的变革调整。如果资源能力充沛,管理者有了重新定位的思想认识,那就没有理由拖延。但是,很多时候企业管理者面对绩效衰退,其长期性的对策尚不明确,且解决问题的合适人选、变革的舆论氛围也在酝酿之中,此时企业往往会先做一些“向内看”的易掌控、易实施的治标性活动,比如削减成本、降低预算、暂停招聘或者裁员。


        此外,还要看企业规模。企业越大,“惯性”越强,若要变革,需要在资源上、思想意识上做一定的酝酿铺垫。而中小企业则“船小好调头”,相对易于进行直接变革。


 四、勿忽略“亲友”作用


        有些病症,第一个发现的不见得是患者本人,而是身边的亲友,自己反而可能此前仅简单归因为“太忙了,太累了”或认为“休息一下就好了”。而且,病患在接受医治和康复过程中,亲友们在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鼓励、积极的寻医访药对于治疗和恢复都起着重要作用。管理者也应重视对股东、政府、债权人、消费者等“企业利益相关者”在应对企业衰退中的重要作用。


        管理者因为选择性知觉或限于自身角度,可能对环境变化不敏感和反应较慢,此时如果再忽略了利益相关者作为一种信息监控系统的有效作用,就可能因“失明”或不作为而导致企业绩效进一步下滑。另一方面,企业遭遇绩效衰退威胁时,特别是在严重衰退情况下,自身资源匮乏。这时,关键利益相关者的信心很重要。各方若能鼎力相助,提供资金与资源或商业机会的支持,或对企业应付账款合约进行展期,就可能为企业赢得宝贵的“医治”时间与空间。


        而欲求利益相关方有信心,企业自身则需要显示出值得信赖的言行,表现出其有直面问题的勇气、解决问题的决心和能力,基于企业伦理开展信息披露和印象管理工作。


 五、超越问题,创新突围


        在围棋中,弈者面对劫争、局部难有好手下出时,会采取一种被称为“脱先”之策,在盘面的其它地方抢占大场。这是一种战略性、全局性的思考,企业在面对绩效衰退时也可考虑采用。


        在成熟行业中,市场份额相对固定,衰退企业欲超越问题本身、求取战略性新解的机会不多,更宜于持续地“向内看”,这里用得更多的词是如“苦练内功”、“向管理要效益”或“成本领先”等。对于业务单一的小型企业,也难言“脱先”,因为那可能只意味着游戏结束、再次创业。超越问题本身,从整体上仰观宏观经营环境、行业发展变化,俯察企业现行定位,变革既有战略,这种机会多存在于新兴行业和高速发展变化的行业之中。外边的风景好,环境提供了这种机遇,则适合于“向外看”。此时的关键词多是如“创新产品”、“创新市场”、 “创新服务”、“创新价值链”等等。


        这样做,与其说企业在应对衰退,不如说企业在进行战略转型。创新转型如能成功,原来的衰退困境也就自然化解了。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来源:本文摘自《企业管理》杂志

关注公众平台吗?用手指按住下面的二维码,等跳出对话框,点“识别图中二维码”,再点“关注”。


===============================================

友情推荐:同样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平台——“机器人世界”,方法和上面的一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华为企业文化所带来的启示
企业战略的实施
新组织变革:从传统绩效到全流程绩效
无标题
想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先提高自身“软实力”吧
高层管理者如何考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