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头条 | 张卓玉:新课堂应该关注学生的学

|  新课改的一个重要支点在课堂,在这一背景下,课堂将如何发生变化?山西省教育厅党组成员、正厅长级督学张卓玉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论述,相信能给我们一些启发。以下摘录部分——

 

        新、旧教育模式的重要区别之一,体现在对课堂功能的不同理解上。虽然二者都在聚焦课堂改革,但改革的路径完全不同。旧模式对课堂进行着不懈的改革,而改革始终停留在对教师“教”的改进、改良上;于是有了启发式、鼓励式、精讲、少讲等词汇。这些词汇的主体都指向教师。新模式走了一条全新的路:把改革的重心放在学生学习方式的重建上。自主、探究、合作、展示等词汇构成了新模式的关键词,而这些词汇的主体无一不是学生。

        这是教育重心的一次深刻变革:从教师如何教走向学生如何学。这场变革必须正视和回答以下的问题:既然新模式突出强调学生的学习方式,那么,新模式如何理解课堂教学?新模式是否需要课堂?如果需要,新模式下的课堂有什么性质,什么功能?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这是本文要讨论的话题。

        首先想说明“课堂”一词的内涵。课堂可能是一个空间概念,即教室。课堂还可能是一个教学概念,指发生在教室里的、由教师组织的、以班为单位的教学活动。人们常说的“成也在课堂,败也在课堂”,或“一节好课”,就是指课堂教学活动。这也正是本文所讨论的课堂。这样的理解就把以下两种学习活动排除在讨论之外:一是学生在教室里的自主学习活动,比如阅读,做题。二是学习小组在教室里的合作学习活动,比如小组内的交流。全班同学和教师都参与的学习活动才是课堂教学,简称课堂,或课。

        在新教育模式下,课堂依然是重要的学习环节。但是,此课堂已非彼课堂。课堂的主要变化体现在:

        第一,课堂从无门槛到有门槛。在新模式下,学生走进课堂时,必须具备某些条件,满足某些要求。传统模式则不然。传统模式下的课堂,只要求学生有认真听课的态度。学生坐在教室里等候上课时,可能、可以对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一无所知。尽管有“预习”这一概念,但是,多数情况下,预习是可有可无的。有些教师为了某种教学设计的需要,甚至反对学生课前预习。学生越是一张白纸,就越凸显教师讲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种情况下,教师在课堂上的开讲点就是学生学习的起点。没有教师的讲,就没有学生的学。这意味着,几乎全部的教学任务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

        新教育模式把许多原先在课堂上开展的学习活动前移至课前,美国同行形象地称为“颠倒的课堂”。在上课之前,学生已经通过自学和小组学习,认真研读了教材,查找了资料,交流了收获,掌握了靠自主学习所能理解的内容,也清楚地知道还存在的问题。学生事实上是带着两张“通行证”走进课堂的,一张是准备向全班同学和老师展示、交流、共享的学习收获,另一张是准备向老师和同学求教的尚未理解的问题。显然,在新模式下,课堂不再是学生学习的起点,而是学生学习的一个中间环节。教育回归到早在幼儿园就学到的常识:自己能做的事就由自己做。这就是课堂的门槛。

        教学流程的调整对课堂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旧课堂上,决定课堂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教师的讲授水平。新课堂上,学生在课前的自主学习水平成了决定课堂效果的主要因素。在许多先行先试的学校,用于课堂的时间大幅度减少,增加的是课前自学和小组学习的时间。山西新绛中学早在2008年就开始尝试半天自主学习、半天课堂研讨制。在许多学校一再抱怨课时不够用的情况下,新绛中学敢于把半天的时间还给学生自主学习,这足以看出改革者们对新模式的坚定信念。难怪中国青年报记者李新玲的长篇报道《只上半天课,高考录取率不降反升》,曾经引起了许多人对新绛中学的关注。今天,越来越多的学校采用了这种做法:课堂展示时间与课前自学时间按1:1的比例分配,每天下午的时间由学生自主使用,第二天上午的时间进行课堂展示。

        第二,课堂由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讲坛变为生与生、生与师共同探究问题的论坛。新课堂在形式上的变化着实令人震撼。我第一次观摩新课堂教学时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课还能这样上。

        其一,在新课堂上,象征教师权威和支持教师满堂灌的讲台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无处不在的讲台。教师和全班每一个同学,可以在教室的任何一个地方开讲和展示。讲授者和展示者站在哪里,那里就是讲台。这一变化的表层意义是为了交流的便捷,深层意义是课堂性质的变化:抬头仰望的聆听变成了朋友般、同仁般的探究;居高临下的讲授变成了平等宽松的交流。一种基于尊重、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正在形成。

        其二,学生展示成为课堂的主要内容。学生在走进教室的时候,已经做好了与同学和老师研讨、交流、共享的准备。课堂的多数时间用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依次展示。短短的几年里,展示一词已经成为新教学模式的核心概念。有关展示的意义、展示的改进等问题,下文将做专门的讨论。这里想说明的是,展示完全不同于旧课堂上的回答问题。在旧课堂上,学生的回答问题仅仅是教师讲授过程中的一种辅助。回答问题是碎片化的,是学生在配合、支持教师的讲授。常常听到人们对公开课的评价:学生很配合。这一不经意的评价说明了课堂问答的实质。在新课堂上,展示即学习。学生的展示就是主要的课堂教学形式。同时,展示逐渐向着整体化学习发展。展示者要尽量完整、全面地向全班同学说明、讲解特定的学习内容,要力求完成这个环节的教学任务。

        第三,课堂重心由教师如何讲走向学生如何学。旧模式下,一节课的任务、流程、时间都是既定的。课堂完全在教师的掌控之中。是否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标准就是教学进度,而教学进度实际上就是教师的讲授进度。只要教师在课堂上讲过了,就等于是完成教学任务了。旧模式视课堂为教学的主战场,主渠道。课后的任务只是消化和巩固。因此,学校普遍出现不该有的冰火两重天现象:过多地研究教师如何教,很少研究学生如何学。很少有学校组织教师观摩学生的自学,很少有学校组织教师听自学课、评自学课、研讨自学课。人们最关注的,是由教师讲授的课堂。这就是为什么名目繁多的听课、评课、示范课、观摩课等活动泛滥成灾的主要原因。 

        在新课堂上,学生和教师就学习的难点、重点和核心问题展开交流、探究。课堂的核心不再是教师如何讲,而是师生如何开展交流、探究、共享活动。走进新课堂,吸引观摩者注意力的,不是教师的板书、教态、表达,而是学生的一次次展示,以及展示所引发的课堂讨论。课堂实实在在呈现出的,是学习者思考、怀疑、认同、理解的过程,是知识从无到有的形成过程。教师的讲解固然是课堂的组成部分,但是,讲,仅仅是在辅助学。

        我注意到,随着课堂的转型,人们对课堂、对学习的关注点在发生着变化。比如,有教研员开始主动观察、研究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研究学生做什么作业,怎样做作业,作业的效果,作业的改进情况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好教师课堂教学行为都有的规范
颠倒教室究竟颠倒了什么
杜郎口中学课堂教改经验学习心得
现代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作用及影响
“翻转课堂”模式在中学政治课的应用分析
焦建利:微课与翻转课堂中的学习活动设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