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08年,云南男子杀牛得到6斤重肉球,咬定是牛黄,专家说没见过

当桂宝明打开手中包裹着的布时,二哥的眼睛唰地一下就亮了,这个肉球有足球那么大,呈金黄色,凭借多年的杀牛经验,他断定这就是传说中的“赛黄金”!于是就问桂宝明是怎么得来的?

桂宝明是云南曲靖沾益县一家餐馆的老板,他的招牌菜就是祖传的秘制酱牛肉,在当地也是小有名气,为了保证正宗的口味,从杀牛到下料再到出锅,桂宝明都是全程自己动手制作。

味道好,吃货们也就愿意来品尝,一头牛三五天就被用完了,所以每隔三两天,桂宝明都要自己动手杀一头牛。

事情是发生在2008年年初,这天他和往常一样,从牛市上买回来一头耕地的老黄牛,然后三下五除二地完成击杀,就在开膛破肚后,突然从牛肚子里滚出来一个肉球,大小如足球一样。

这可把聚精会神的桂宝明吓一跳,自己做了20多年的餐馆生意,经手的牛没有1000头,也有800头,但却从来没见到过这玩意!

镇定一下思绪,他就顺着肉球往里查看,发现它长在胆囊的位置,但真正的胆囊却不翼而飞,难道这东西就是牛胆?

对于牛的身体部位,他比谁都熟悉,正常的牛胆都是椭圆形的,大小如拳头,而且非常软,但这如足球大小的肉球,肯定不会是牛胆。

为了方便查看,桂宝明就将肉球整个从牛肚子里割了下来,但还是看不出什么头绪,心生疑虑的桂宝明就顺手用尖刀在肉球的表面划了一刀。

没想到一股黄水跟着刀尖喷涌而出,等黄水流完后,他发现里面不是白色的肉,而是比黄水更黄的物质,呈椭圆形,面对这种既恶心又奇怪的场面,桂宝明的心里不仅没有害怕,反而蹦出一丝惊喜来。

因为即便是外行人,也都听说过牛黄,更别说和老牛已经打了20多年交道的桂宝明了,早在1999年7月份的时候,自己就在杀牛的时候得到一个牛黄,不过只有四五克重,大小就像一个蚕豆,后以350元卖掉了。

所以每次杀牛的时候,都会刻意地先用手去摸一摸牛胆的位置,防止和牛黄失之交臂,但20年的时间里只碰到过一次,即便如此,他的运气也算是好的,很多专门宰牛的屠夫,一辈子也没见过牛黄长什么样,偶有发现,最多也就手指头那么大。

所以对于牛黄,桂宝明是既熟悉又陌生,天天想着它,却不知道牛黄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只知道它很珍贵,是一种药材,很值钱,所以才露出些许惊喜。

不过几十岁的人了,白日做梦的事情还是不想为好,而黄色的牛胆一定就是牛黄吗?为了弄清楚真像,桂宝明就带着它找到见多识广的二哥,没想到二哥只看一眼,就断定十有八九是牛黄。

不过他们最疑惑的是,这东西的个头太大,和正常见到的牛黄确实存在较大的差距,二哥平时就关注这方面的新闻报道,早在1988年,湖北省的一个村子,村民在宰杀病牛时,就取出一块重达720克的大牛黄,差不多一斤半重。

而2005年,在宁夏地区,有个牛贩子从外地买了头牛回来养,后来越养越瘦,就不得不宰了卖肉,没想到取出一个重达1100多克的超级大牛黄,足有碗口那么大。

即便如此,在新闻报道里,也未见到级别再高的超级大牛黄了,而桂宝明手中的肉球有足球那么大,他们上秤称了一下,没想到足足有2950克重,快到6斤了!

如果真的是牛黄,不仅国内没有,即便放眼全球也是举世罕见,而它的价值也可以用天价来形容,根据二哥对牛黄价格的掌握,他预估最少能值一辆汽车,差不多在20万左右,这相当于自己餐馆一年的收入,而且还要加把劲才行。

中大奖这种事情是每个人都想遇到的,但回头一想,这事从头至尾都是哥俩在自嗨,因为二哥再有经验,也只是略懂,不是干这行的,更不是什么专家,顶多只能做个参考。

于是二哥想到自己认识的几个倒腾牛黄的朋友,把他们找来一问不就知道了,但二哥眼里的几位“专家”却一点也不给力,见到后都摇头晃脑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也就没人愿意开出价格来收购。

给出的理由和哥俩的也差不多,因为他们也是在怀疑这东西到底是不是牛黄,他们打心底是不愿意承认这东西是牛黄的,已经完全超出了认知的范围,所以都没有个准头。

而原本就信心不足的哥俩,就更没什么底气了,心里这么想但嘴上还有所不甘,就一口咬定是牛黄,但大家不买账的话,这东西再值钱变不了现,还不如普通的肉。

说到牛黄,想必大家多少有所耳闻,小时候如果嘴上有个溃疡的话,就可以吃两粒牛黄解毒片,没两天就会好,虽然牛黄一直兢兢业业,但真正了解它的人并不多,也造成了连行家里手也有犯难的时候。

北方人口中的“牛黄狗宝”,是一句骂人的话,但却从侧面反应出牛黄早已被古人知晓,相传牛黄是由名医扁鹊发现的,当时他为邻居治病,误把牛黄给邻居吃了,而3天后,原本病危的邻居却好了,自此牛黄的药用价值被发现。

那么牛黄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其实它的存在只是偶然,就是牛在生病之后,其胆囊或者胆管里会发炎,形成一些粗糙的面,胆汁流经时,就会沉积盐类等东西,最终长出来结石,而胆汁经年累月的沉淀,就形成了牛黄。

一般情况下能成形的概率非常小,主要和牛生病的时间,以及寿命有关,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及:“牛之黄,牛之病也。故有黄之牛,多病而易死。”神农本草经更是将其列为上品,所以牛黄的药用价值是非常高的,在上千年的历史中,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

但问题是这东西既不能种,也不能养,也不是所有的牛都会生病,即便生病也不一定会长牛黄,能得到它凭的全是爆棚的运气,自古以来就有一两牛黄二两金,千金易得,牛黄难求的说法,所以价格高的离谱。

而在民间,素有天然牛黄小如豆,中如枣,大如蛋的说法,所以在个体大小上,都是以小巧玲珑为主,鸡蛋大小的就是收牛黄的商人也不常见到,更别说桂宝明手中有如足球大小的,就是想也不敢想。

所以按照常理来看,是个人都不会认为它是牛黄,没办法,桂宝明只能依靠科学的力量来揭开肉球的真实面纱。

几天后,桂宝明带着肉球来到了当地的食品药品检验所,当他提出检验牛黄的时候,大家也觉得不可思议,一来在专家们的印象中根本没这么大的牛黄,二来每年来检验牛黄的也多以假货为主。

这些倒卖假牛黄的人,都以大家不认识牛黄为突破口来行骗,天然牛黄需求量逐年递增,但养耕牛的却在减少,导致需求和供给的差距越来越大,在暴利的驱使下,假牛黄就泛滥了。

但工作人员还是仔细看了一下这个肉球,这不看不要紧,一看就认真起来了,因为这东西真的很像牛黄,它是由分泌出来的胆汁,一层一层逐渐沉淀而形成的,像树的年轮一样呈同心圆结构,虽然不均匀但却很天然,而人造的假牛黄就显得非常不自然。

引起专家注意的不仅来自于特殊的层纹结构,更在于其味道还特别正宗,那种清凉的感觉,通过舌尖的味蕾被无限放大,一直抵达心里深处,所以大家越来越相信这肉球就是天然的牛黄。

但什么事情都讲求科学,为了进一步验证真伪,工作人员就取下了一块样本,弄湿后涂在指甲上,果然能将指甲染黄,而且洗都洗不掉,这在学术上叫做“挂甲”,也是证明天然牛黄的一种方法。

最后,工作人员对它的成分进行了科学分析,从牛黄形成的原理可以得出,牛黄的主要成分就是牛胆汁,而胆汁里的主要成分就是胆红素,胆汁酸盐,胆固醇类的物质,其中最大的药用价值就是胆红素。

在分析过程中,桂宝明显得焦虑不安,是真是假在此一举,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桂宝明手中的大肉球被鉴定为天然的牛黄,而且成色非常好,如果按照普通天然牛黄的价格来计算,这东西的市场价格至少在60万元以上。

听到这个消息后,桂宝明如释重负,比中彩票大奖还高兴,整理一下思绪后,桂宝明就问专家,为什么这个牛黄能长这么大?

专家表示绝大多数的牛黄都在几克几十克重,自己也没见过这么大的牛黄,不过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可以估计,这可能跟那头牛生病的时间以及年龄有关。

后来桂宝明找到牛主人一打听,原来这是一头有着14岁年纪的老牛,而牛的理论寿命在20年左右,但农村的耕牛都比较辛苦,一般能活个十来年就不错了,和人不同,牛的生长期在4年,也就是说4岁的牛就成年了,所以14岁的牛就相当于人类的八九十岁。

另外就是这头牛可能生病的时间也比较早,所以才会有这么大的超级牛黄,总之桂宝明运气好到爆,但反过来一想,这都是建立在老牛的痛苦之上,只有牛自己知道遭受了多大的罪。

据牛主人交代,老牛在很小的时候就不吃草,而这明显违背常理,连续换了几户人家都养不胖,很多人都不愿意喂养它,只有牛主人辛苦将其养大,所以牛黄越大,老牛所承受的痛苦也就越多。

等桂宝明带着权威机构的鉴定报告回家后,当地便炸了锅,十里八乡的邻居纷纷前来观赏,而他最难招架的就是各路药材商人,电话从早响到晚,甚至半夜都不得安宁。

尤其是最开始没敢开价的那几个二道贩子,肠子都悔青了,当初或许几千,几万,随便给个价都能买来,现在即便出100万高价却也买不到,因为桂宝明总觉得卖亏了。

不过专家友情提醒,牛黄和古董不一样,如果放的时间太长,里面的胆红素就会失去原有的药效,一旦失去药用价值,那就真的成了一块烂石头了。

但不管怎样,对于桂宝明来说,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老天开眼掉馅饼,杀一头牛,房子,车子,田地全有了,甚至连以后养老也有着落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云南男子买了一头瘦牛,没想到挖出6斤牛黄,一夜间实现财务自由
牛肚子里的宝贝---丑宝牛黄
中药“牛黄”话神奇
他养牛不为卖牛肉,但收入却是卖肉的10倍...
二十余种MM公认最减肥食品
本草纲目·兽部·牛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