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侃理 | 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论语》“曾晳言志”简初释
userphoto

2023.10.08 河北

关注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陈侃理

原刊《文物》2020年第6期

感谢作者授权发布

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竹简本《论语》,是刘贺曾经拥有的西汉中期《论语》抄本,近于《汉书·艺文志》所谓的齐《论语》系统[1],已引起学界高度关注。但竹简保存状况不佳,整理较为困难,至今仍只能利用清理揭剥时扫描的红外图像释读出部分文句。目前的印象是,简本与今本文句相似程度较高,差异多表现在虚词和用字习惯上;但也有一些实质性异文,与今本含义有重要差别,值得尽早刊布,以供学界讨论。

这里要介绍的简文,属于今本《先进》篇的最后一章。这一章的内容是孔子让曾点(字晳)、仲由、冉求、公西赤四位弟子各言其志,说说如果为人所知,获得任用,想要有何作为。前三人都谈到如何治国,只有曾点说:“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四人言毕,孔子唯独赞赏曾点之志,感叹道:“吾与点也。”此语被宋儒用于推说孔子的志趣,做了影响深远的阐发。但今本《论语》中的这段话在情理上原有难解之处,反映出的孔子志趣在全书中也显得特殊,所以才会被特别拈出。海昏侯汉简《论语》此处恰与今本有多处异文,可作不同于以往的解读。下面先疏通简文,然后探讨其中的异文。

隋展子虔《游春图》

海昏侯《论语》此简共24字,首尾完整,释文作:

图一

童子六七人容乎近风乎巫

子喟然曰吾与箴也三

今试加句读:

 ……童子六七人,容(颂)乎近(沂),风(讽)乎

(雩),
(滂)而
(馈)。”子喟然曰:“吾与箴也。”三……

“童子六七人”在简首,当接“冠者五六人”。“容乎近”,读为“颂乎沂”,指在沂水岸边朗诵。“风乎巫

” ,“风”通“讽”,“巫”即为今本的“舞雩”,是鲁国举行求雨祭祀的场所。“
”,“
”读为“滂”,是下大雨的样子,“
”读为“馈”,指馈飨神灵的祭祀。“喟然”下今本有“叹”字,文意无差。“箴”字原简残断,缀合后字形清晰(图二∶1),与《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曾晰之名“蒧”是同一个字的异体,段玉裁认为都是“
”的省写,今本《论语》用“点”字,则是同音假借[2]。“三”下一句作“三子者出,曾晰后”,见于另一枚简。根据以上解读,曾晰所言之志是主持祈雨的雩祭之礼,礼成而雨澍。这与今本及汉代以来的通行解说相去甚远,需要进一步辨析。

图二

海昏侯简本作“容乎近”处,《论语》今本、定州汉简本以及《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均作“浴乎沂”,平壤贞柏洞汉墓出土《论语》作“浴乎

”[3]。“
”通“沂”,指鲁国都城郊外的河流沂水[4]。“浴”字旧有洗澡、涉水、盥濯手足三种解释。东汉至唐代的经学家一般认为“浴”是洗澡,后文“风乎舞雩”的“风”读如本字,指在风中晾干身体。何晏《论语集解》录东汉初年包咸之说云:“莫春者,季春三月也。春服既成,衣单袷之时。我欲得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水之上,风凉于舞雩之下,歌咏先王之道,而归夫子之门。”[5]皇侃《论语义疏》也据此阐释经文。这可以反映东汉以降的主流意见,但并不是所有人共同的看法。东汉王充在《论衡·明雩篇》中转述当时《论语》学者的通说:“浴者,浴沂水中也;风,干身也。”随之批评道:“周之四月,正岁二月也,尚寒,安得浴而风干身?”王充故意将暮春三月(建辰)说成是周正四月、夏正二月(建卯),是为了配合古书所记雩祭的时间,前人已经驳斥其非[6]。但即便按照包咸之说定在三月,在华北要下河洗澡并在风中裸身晾干,仍然不近情理。因此,王充将曾点所说的事解释为雩祭,认为“浴乎沂”指“涉沂水也,象龙之从水中出也”。但“涉”与“浴”意思差别很大,其说难以让人信服。又有学者将“浴”解释为在水边祓除。蔡邕《月令章句》引述《论语》此文之后,说:“今三月上巳祓禊于水滨,盖出于此。”[7]这是将“浴乎沂”当作祓除仪式,只需洗濯手足。朱熹在《论语集注》中采用此说,云:“浴,盥濯也,今上巳祓除是也。”他又补充说,沂水“地志以为有温泉焉,理或然也”,显然是为了应对天凉不宜洗濯的质疑[8]。韩愈则索性认为“浴”是“沿”的讹字[9],改字作解,失于武断。清代以来学者多取朱熹之说,可“浴”解作盥濯祓除也是很牵强的。《说文》:“浴,洒身也。”这里的“洒”是古“洗”字,在《说文》中与“涤”互训。可见,许慎认为“浴”本义是用水洗去身体上的污垢,不能理解为仅用手足接触流水。这样,“浴乎沂”与暮春天气的矛盾仍然难以解决。所以,简本的“容”字不宜直接根据今本读为“浴”,而应该寻找其他更合理的解释。

将“容”读为“颂”,指郑重地朗诵,是比较自然的。“颂”“容”两字古书经常通用,段玉裁论之已详[10]。“公”为见母东部字,“谷”为见母屋部字,声母和主要元音相同,作为声符在战国秦汉时期常被混用。“颂”籀文作“

”,从“容”,而“容”字《说文》古文作“
”,从“公”“得”声。与“颂”相通的还有“讼”字,《说文》古文作“
”,“从言谷声”。写成从“谷”的“容”字和“浴”一样是余母字,声符相同,被汉人读为“浴”,是情有可原的;但若读为“颂”,则不会有春凉难以洗澡的疑问。

“容(颂)乎近”的“近”字,左半残缺,右半部分“斤”下有一捺笔,据此推测左边应是“辶”旁。“近”可以按照通行本读为“沂”。

“风乎巫

”的“风”,古人已经提出当读为讽诵的“讽”。王充解释“风乎舞雩”说“风,歌也”[11],同为东汉人的仲长统也说“讽于舞雩之下,咏归高堂之上”[12],都是读“风”为“讽”。“巫
”,今传各本都作“舞雩”。“
”是“雩”的异体字;“巫”通“舞”,也可读如本字。《论语·颜渊》篇记“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事,可知“舞雩”为地名,是举行雩祭的场所,古人认为在鲁城门外沂水南岸[13]。曾晳说要在沂水边朗诵,在雩祭之所歌唱,所指的应是行雩祭之礼。

 

“的“
”字从红外扫描影像可见左边是“水”旁,但右半部分被污物遮挡,经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重新清洗拍照,可以认定从“丙”(图二∶2)。“
”字不见于字书,很难解释。如从今本读为“咏”,在文字学上可以讲通[14]。但联系上下文并考虑意符“水”旁,我更倾向于读为“滂”[15]。滂,指雨水丰沛的样子。前文既然讲行祈雨之礼,此处以大雨落下为结果,文意顺畅。“
”是“归”的异体,《论衡·明雩篇》引此作“咏而馈”[16],《论语》郑玄注本亦作“馈”,郑注云:“馈酒食也。鲁读'馈’为'归’,今从古。”[17]可见郑玄看到的古文《论语》作“馈”,今本作“归”是依据了郑玄所谓的鲁《论语》。简文中的“
”应读为“馈”,指祈雨如愿后进行祭祀,用酒食馈飨神灵。

从在水边坛上讽诵求雨之辞,大雨应祷而至,于是祭祀馈飨,构成了完整的雩礼过程。这是曾晳自述如果得到知用想要做的事。孔子问诸生之志,子路等三人都高谈治国之术,而曾晳的回答过去被认为只是沐浴、风凉、歌咏等行游之事,显得答非所问,十分特殊。程颢因此对曾点评价极高,说他特立独行而不掩饰,“真所谓狂矣”,而又“与圣人之志同,便是尧、舜气象也”[18]。朱熹进一步阐发,说“曾点之学,盖有以见夫人欲尽处,天理流行,随处充满,无少欠阙,故其动静之际,从容如此”[19],认为狂放作答显示出天理战胜人欲之后的从容态度,这样洒脱放达的气象,正合圣人之道。程朱的阐发对宋明儒者影响很大,但清代以后,这种观点遭到学者批评,以为流于虚浮[20]。钱穆也认为这“有失《论语》原旨”[21],将之归咎于禅学的影响[22]。现在我们知道,程朱称许曾点只是依据了汉代学者对《论语》的读法之一。海昏侯汉简《论语》体现了汉代的另一种读法,曾晳要做的是通过祭祀之礼,在春旱时求得澍雨,造福于民。这个回答更加平实切题,也符合本章后文中孔子所主张的“为国以礼”。

自西汉末刘向校书以来,学者把世传《论语》的文本划分为古文、齐、鲁三派。比较上面这段短短的简文即可发现,仅用三派之分,难以解释出土西汉《论语》各本与今本之间的异文。此简“容乎近”一句,今本和定州简本作“浴乎沂”,平壤本作“浴乎

”,互不相同;今本“咏而归”处,三个汉简本又都作“归”或“
”,不作“馈”,异于郑玄所谓的古文本。可见,此章在汉代至少存在用字、用词不同的四个文本。这说明,齐、鲁、古三派的区分和定型在西汉中期还没有完成。如果分析更多的异文,《论语》文本和篇章结构的发展变化以及汉儒对孔门思想的不同理解会更加清晰起来。这可能是刘贺墓出土《论语》带来的最重要的学术收获。

註釋:

[1] 海昏简《论语》的情况参见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简牍》,《文物》2018年第11期。

[2]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十篇上《黑部》,第48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3] 定州汉简本据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定州汉墓竹简整理小组《定州汉墓竹简论语》,第53页,文物出版社,1997年;今本据《论语注疏》,《十三经注疏(清嘉庆刊本)》,第5430页,中华书局,2009年;平壤贞柏洞汉简《论语》的情况,参见[韩]李成巿等《平壤贞柏洞364号墓出土竹简〈论语〉》,《出土文献研究》第10辑,中华书局,2011年。

[4] 参见魏宜辉《汉简〈论语〉校读札记———以定州简与朝鲜平壤简〈论语〉为中心》,《域外汉籍研究集 刊》第 10 辑,中华书局,2014 年。

[5] 《论语注疏》,《十三经注疏(清嘉庆刊本)》,第 5430页,中华书局,2009 年。

[6] 参见黄晖《论衡校释》卷一五《明雩篇》,第 673~678 页,中华书局,1990 年;(清)赵翼《陔余丛考》 卷四“浴乎沂风乎舞雩”条,第 76、77 页,中华书 局,1963 年。

[7] 《续汉书·礼仪志上》刘昭注引,《后汉书》第 3111页,中华书局,1965 年。

[8] (宋)朱熹《论语集注》卷六《先进》,《四书章句集 注》,第 130 页,中华书局,1983 年。

[9] 《论语笔解》录韩愈说,参见程树德《论语集释》卷 二三《先进下》,第 808 页,中华书局,1990 年。 韩 愈将暮春三月理解为周正三月、夏之正月,那当然绝无下水洗浴的道理, 也谈不上洗濯祓除了。不过,正月天气寒冷,与原文所说“春服既成”矛 盾,“周三月”之说应是误解。

[10]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七篇下《宀部》,第 340页;九篇上《页部》,第 416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年。

[11] 黄晖《论衡校释》卷一五《明雩篇》,第 675 页,中 华书局,1990 年。

[12] 《后汉书·仲长统传》,第 1644 页,中华书局,1965 年。

[13] 《水经注》云:“沂水北对稷门……门南隔水有雩 坛,坛高三丈,曾点所欲风舞处也。”参见陈桥驿校证《水经注校证》卷二五,第 593 页,中华书 局,2007 年。

[14] 从“丙”“得”声的字有通假为“永”声字的例证。 如《诗·卫风·考盘》“永矢弗谖”“永矢弗告”、《木 瓜》“永以为好”,阜阳汉简本“永”皆作“柄”。 参见胡平生、韩自强《阜阳汉简诗经研究》,第 9、1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年。

[15] 从“丙”“得”声的字与从“方”“得”声的字通假 的例子很多,此不赘述。

[16] 同[11],第 676 页。

[17] 参见(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第 1374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18] (宋)程颢、程颐《二程遗书》卷一二《明道先生语 二》“戌冬见伯淳先生洛中所闻”条,《二程集》,第 136 页,中华书局,2004 年。

[19] 同[8]。

[20] 参见程树德《论语集释》卷二三《先进下》,第 816页,中华书局,1990 年。

[21] 钱穆《从朱子论语注论程朱孔孟思想歧点》,《劝读论语和论语读法》,商务印书馆,2014 年。

[22] 钱 穆 《 论 语 新 解 》, 第 340 页,九州出版社,2011年。



编辑:许圣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侃理:海昏汉简《论语》初读——兼谈西汉中期的《论语》学
【孔迹】舞雩台:是风干台还是求雨地?(下)
汉字探微(170):沂水舞雩——释“舞”
沂字
一起学《论语》11.25先进篇——异乎三子者之撰
孔子说“逝者如斯夫”是面对哪条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