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碑派是大道还是偏门

  我手上正拿着八五年第五期的《书法》杂志,书中刊载了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来自新疆地区古代麴氏高昌国延昌十一年的《令孤天恩墓表砖》。杂志上说:“……(延昌)十一年辛卯为公元571年,相当于北齐武平二年或陈太建三年。表文为墨书,书体风格与同一时期中原地区流行的‘魏碑体’酷似……”

  八五年的时候我接触书法两年左右。知道有碑派这么回事,而且坚信碑派是北朝的正统,北碑南帖是客观事实。当时这块墓表砖对我的冲击很大,差不多摧毁了我对碑派的信任。因为《令孤天恩墓表砖》虽然跟魏碑体酷似,但笔法根本就不是碑派那种抖抖索索的描字风格。套用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这是一种书写的感觉。


  后来买了一本沙孟海先生的论书丛稿,发现先生对碑派是持否定态度的。他举了来自新疆的另一块没有刻完的墓砖为证(书不在手上,不知道是不是下面这块)。

  下面这块砖已到初唐,刻好的部分棱角分明,与魏碑体颇相似。尚未来得及镌刻的朱砂字迹则迥然不同,体现自然书写的状态。可见刻工根本未把原迹太当回事,基本上可算是二次创作。


  上面这块墓砖如果镌刻完毕,风格大约会跟下面这块类似。这就是比较典型的“魏碑体”风格了。一二三,魏碑体就是这么成了。


  毛糙一点的话便是这样:

  再欣赏一幅清代碑派的何绍基作品。真的很好!用毛笔写出了刻石的厚重感。但它不是魏碑原有的风貌啊!一个两个人这样玩当然是很有意义的实践,毕竟是大大丰富了书法的表现力。可是把这种玩法当作唯一正确的临碑思路是不是过于霸道了?碑派的人就是这么霸道。

  能力强的写出铁条的质感,能力不济的弄成了朽树枝、干蚯蚓。

  我欣赏过湖南省博和长沙市博的清代书法展,感觉是这样的:碑派一统江湖,满墙蚯蚓乱爬。惨不忍睹啊!


  再看一些没有镌刻的墓砖,都来自高昌古国。像不像今天的“跳楼大甩卖体”?不管水平如何,都在自由地书写。一句话:有活气。稍微想一想就知道,南北朝时候没有满大街的打字复印社,雕板印刷术都还没开花,文章得靠手抄。如果像清代人这样抖抖索索地描蚯蚓,一天能写几行?


  下面是纸质的文稿,前两图出自楼兰古国遗址时间相当于东晋十六国时期。虽然书写水平一般,却可拿来与同时期的南帖对照。第一图是著名的《李柏文书》,目前已知的中国最早纸质信件。第三图是东晋王羲之的《姨母帖》,第四图是王献之的《东山松帖》,属于南帖体系。对比之后,个人的看法是:不一样的个人风格,一样的自由书写。


  我自己以前学唐楷和宋代行书,因为没有师傅教,一直找不到感觉,兴趣也就淡了,丢了很多年。去年想起用魏碑来纠一纠,就开始临碑了。可是一直不想写成碑派的样子。不少网友说我没写出碑刻的厚重,而我却一意孤行。其实心里还是有些忐忑,我知道自己笔力软。下面是我临的《元瑛墓志》,还有一张行书实践,请老师们指点!


  原创微信,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神品|石破天惊的大发现:这块墓砖墨迹揭示了魏碑体惊天秘密
透过板砖看笔锋/让你明白魏碑笔法的真相
这才是'魏碑笔法'!
魏碑书法作品(八十三)
欣赏丨书而未刻的魏碑
书而未刻的魏碑墨迹,罕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