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萧云从:我在高高的雪山里开了一扇窗(100之89)

公元1652年,时年 56岁的萧云从画了『雪岳读书图』,立轴纸本设色,纵约125厘米,横约48厘米。在这幅高近4尺的画卷里,萧云从画得满满当当,只在左上角留下一片可题跋落款的空地。

雪山层层叠叠,左伸右展,仿佛世间只有这一片白茫茫的群山,山峰或左右揖让,或上下推挤——大自然的力量在萧云从画笔下格外雄壮,这不仅是因为布局丰满,还有他擅长的方折而枯瘦用笔,因为刚直相比圆和更有力量,更有骨气。

如果仅是白茫茫的群山,那么天地之间会枯燥而没有生命力,而我们常见的、搭配这雪景的是水墨的树林,白与黑几乎成了雪景顶配,在中国山水画里。

萧云从有自己的选择,让人耳目一新的选择,与密集的白山搭配的是丛丛茂密的树木,画家在它们身上做足文章,并且是完美烘托雪山的搭配,藤黄染树干、墨青、朱红、汁绿点染枝叶,还有画面底部在石缝里顽强生长的几竿翠竹——它们在这片白茫茫的天地里彰显和蕴含着勃勃生机,仿佛春天在严冬里偶露峥嵘!

萧云从将那些颜色设的极巧妙,它们几乎都在显眼的位置,甚至是画面中心,但绝不突兀,在水墨晕染的背景下,似有似无地和整个画面浑然一体——所以,这看起来有些粗率的画面,在细节里却尽显文人气息,还有画家的艺术匠心。

这还不是全部,因为萧云从还在密密的丛林中间开了一扇小小的窗!在画面下部那密密的树林里。它是那么小,仿佛要隐遁在这严冬里,但窗内的主人拥有一颗涌动着希望的心灵,因为他用极蓝色装饰了那扇小小的窗,而他自己穿一件亮赭色衣衫,戴一顶黑色巾帽独自坐在窗前,虽然面前放着书本,他却对着窗外那个看起来冰冷的世界出神。那里是萧云从敞开自己心灵的地方!

这是萧云从的雪景山水画,他在自己的画里为自己开了一扇小小的窗。

在中国艺术史上,萧云从还开了三个极为重要的窗户。

第一是木刻画,他创作的『太平山水图』43幅,全是细线勾斫,然后制成木版画,并且在当时就流传到日本,日本称它为『萧尺木画谱』或『太平山水画帖』所以从国内到日本,都是初学山水画的范本,并且在日本影响深远,帮助完成南宗文人画的形成起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第二个则是铁画的诞生。萧云从住在姑熟(今安徽当涂)时,他的铁匠邻居汤天池常去看他,并要跟随学画,但汤画的太过硬而直,萧云从说他的画像铁打的一样。再往后,邻居不再用毛笔作画,而是用铁打画。在萧云从方而折的线条启发下,汤天池的『铁画』越来越精妙,以至最终成就了世界艺术林苑里的一个奇葩——中国铁画(也只有萧云从的直折山水可以启发汤天池去用铁打造,并且易于打造)

第三是姑熟画派的形成。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画家里,能够成为某一画派的领军人物需要很多因素综合,并不是某个人有很高艺术成就被称为『画派』的。跟随者与传承人以及该画风的影响力都是重要因素,而受到萧云从影响的有数十人在画史上留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生命对生命的注视 文化与文化的牵手——致纪录片《一代宗师萧云从》
【回望镜湖】铁画鼻祖汤天池
北宋三家 范宽山水画精选
汤天池与芜湖铁画-芜湖-皖江
明清画人录|萧云从:在山水之间,有一份信念,是静默无言!
芜湖这些路名背后的故事,你都知道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