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000个汤头阶段总结(1)
立法用方·第13期乐学好思,唯有恒者能行远
1000个汤头阶段总结(1)
一、气虚证
气虚证是指机体脏腑功能衰退,元气不足而出现的全身性虚弱所表现的证候。主要临床表现:神疲乏力,呼吸气短,语声低微,少气懒言,纳谷少馨,或见面色㿠白,头晕目眩,心悸自汗,舌淡,脉虚细无力等。
1、五脏虚证
(1)肺气虚者,因肺主气功能衰退,影响宣散和肃降作用,出现呼吸气短,神疲懒言,咳声不扬,咯痰无力,怕风自汗,易于感冒等为主的症状,治当补益肺气,方用补肺汤(《永类钤方》)加减。
补肺汤(《永类钤方》)
补肺五味与参芪,熟地紫苑配桑皮,
肺气虚损喘嗽汗,益气固表莫迟疑。
(2)脾气虚者,因脾主运化的功能衰退,以致水谷精微不能输布,生化之源被遏,出现以纳谷少馨,神疲乏力,脘腹胀满,大便溏泄为主的症状,治宜健脾益气,方用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参苓白术散(《和剂局方》)
参苓白术四君底,山药扁豆加薏苡;
桔梗砂仁莲子肉,脾虚湿盛此方理。
(3)心气虚者,因心主血脉、藏神的功能衰退,以致心气不能鼓动血脉运行和收敛神气,出现以面色苍白,神疲气短,健忘心悸为主的症状,治当补益心气,方用远志饮子(《证治准绳》)加减。
远志饮子(《证治准绳》)
远志饮子参芪归,茯神桂心酸枣仁;
甘草蜜炙生姜煮,心劳虚寒梦惊安。
(4)肝气虚者,因肝主疏泄的功能衰退,影响了肝气的生发,会出现气短心烦,惊悸不宁,胆怯,口苦为主的症状,治当补气益志而壮肝胆,方用安神定志丸(《医学心悟》)加减。
安神定志丸(《医学心悟》)
安神定志朱龙齿,人参远志石菖蒲;
茯苓茯神蜜丸炼,益智补气肝胆雄。
(5)肾气虚者,因肾藏精、纳气的功能衰退,肾精不能化气以养身形,出现以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动辄气促,遗精遗尿,小便清长为主的症状,治当补益肾气,方用大补元煎(《景岳全书》)或参蛤散(《中医临床方剂手册》,人参、蛤蚧)加减。
大补元煎(《景岳全书》)大补元煎益肾气,山药萸肉参地黄;杜仲枸杞草当归,固本培元景岳方。2、表卫不固气虚而致表卫不固者,因卫气不能固表,腠理不密,外邪乘虚侵袭,出现怕风自汗,易于感冒,毛发束慄等症状,治宜益气固表,方选玉屏风散(《丹溪心法》)加减。玉屏风散(《丹溪心法》)玉屏风散用防风,黄芪相畏效相成,白术益气更实卫,表虚自汗服之应。3、喘证气虚而见喘证者,初则以肺气虚为主,表现为咳喘,呼吸气短,宜用补肺汤(《永类钤方》)补益肺气;继则以肺脾气虚为主,表现为喘促气短,食少便溏,治宜培土生金,肺脾两治,方选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加减。终则以肺肾气虚为主,表现为喘息抬肩,呼多吸少,动辄喘促更甚,汗出,形寒肢冷,出现肾不纳气的症状,治宜益肾纳气,肃肺平喘,方选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或人参胡桃汤(《济生方》,人参1.5g,胡桃仁去皮5枚,姜三片,枣一枚,水煎食后温服)加减。补中益气汤(《脾胃论》)补中益气参术芪,柴胡升麻陈草归, 肺脾气虚土生金,补气升阳泻心火。 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温经暖肾整胞宫,丹泽苓三地八融,四两萸薯桂附一,端教系正肾元充。
二、气陷证
气陷证是因先天不足,后天失调造成元气亏损,气机升降失常,出现中气下陷,升举无力为特征的证候。主要临床表现为:气短乏力,神疲懒言,脘腹胀坠,久泄脱肛,阴挺,带下,舌质淡胖,脉细缓无力。
1、泄泻症见大便稀薄,久泄不止,下利无度,大便随矢气而溢出,伴神疲纳呆,少腹胀满,舌质淡,苔薄腻,脉沉而细濡无力,治当温涩固脱,补益元气,方选诃黎勒散(《金匮要略)或真人养脏汤(《和剂局方》)化裁。诃黎勒散(《金匮要略》)诃黎勒散涩肠便,气利还需固后天,十个诃黎煨研末,米饮调和不须煎。真人养脏汤(《和剂局方》)真人养脏木香诃,粟壳当归肉蔻科,术芍桂参甘草共,脱肛久痢即安和。2、胃脘痛多因饮食不节,思虑伤脾,脾气不升,无以运化水谷精微濡养脏腑、四肢百骸,则导致中气下陷。症见形体赢瘦,胃脘胀满疼痛,以胀为主,食后更甚,内脏下垂,伴有头晕眼花,神疲乏力,舌淡,脉细无力,治当益气健脾,升举中气,方选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加减。3、脱肛多因老年而元气亏损,便艰而努责不收,泄泻而大肠松弛所致,症见便后脱肛,无力自收,纳而复出,面黄倦怠,舌淡胖,脉细。治宜补益元气,升举提陷,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参芦等。4、阴挺多见于胎产过多,或挑举用力,劳累过度之妇女。由于元气不足,胞脉受损,宗筋松驰,症见少腹胀坠,子宫下垂,伴面色蒌黄,乏力等。治宜益气培元,升举胞宫,方选补中益气汤加青皮、山栀等。
三、气脱证
气脱证是机体正气虚怯,元气衰备,脏腑机能极度的虚衰欲绝而出现的生命危急症状的证候。主要临床表现为:突然大汗淋漓,精神萎靡,目合口张,面色苍白,气短不续,二便自遗,舌淡胖,脉细微,或芤大等。
1、昏迷
(1)因外感热病不愈,邪热羁留,消烁津液所致,此时若误汗、误下,则可见汗出或泻下,精神萎倦,目合气短,手足瘛疭,舌绛苔少,脉气虚弱,时时欲脱等表现。治宜滋液熄风,益气固脱,方选大定风珠(《温病条辨》)加减。
大定风珠(《温病条辨》)
大定风珠鸡子黄,麦地胶芍草麻襄,
三甲并同五味子,滋阴熄风是妙方。
(2)因素体肾虚,元气不足,久病不愈引起,此时若误汗、误下,则可见大汗淋漓,精神萎顿,面色苍白,舌淡胖,脉微细。治宜益气固脱,止敛救逆,方选独参汤(《十药神书》)或参附龙牡汤(验方:人参、附子、龙骨、牡蛎,或参考《中医儿科学》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独参汤(《十药神书》)
功建三才得令名,阴阳血脱可回生,
人参二两五枚枣,服后方知气力宏。
2、战汗
多为温邪始终留恋气分而未入营分,此时正气尚盛而邪气不去,欲通过战汗而使病邪外解。战汗乃正邪交争,全身战粟汗出,使病邪随汗而透达,战汗后,当汗出肢冷,神清倦卧,脉虚缓和。若合理调摄护养,待正气来复而向愈。若汗出肢冷,烦躁不宁,脉急疾,乃为战汗后正气虚脱的征象,当极力抢救。治宜益气养液而救脱,急投独参汤或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加减。
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
生脉麦味与人参,保肺清心治暑淫,
气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脉绝急煎斟。
3、中风
此为将息失宜,元气旷乏,肝肾不足,虚风内动所致,证见猝然晕仆,面色苍白,目合口张,手撒肢冷,二便自遗,口眼喎斜,半身不遂,舌痿言謇,脉细微等。治宜益气救脱,方用独参汤或参附汤(《妇人良方》)加减。
参附汤(《妇人良方》)
参附汤疗汗自流,肾阳脱汗此方求,
卫阳不固须芪附,郁遏脾阳术附投。
四、气滞证
气滞证是机体某一部分,某一脏腑,某一经络的气机流通发生障碍,出现“气行不畅”,“不通则痛”等证候。主要临床表现为:局部的胀、闷、痞、痛。其胀闷、疼痛时轻时重,部位多不固定,常见攻痛或窜痛;痞胀时没时现,时聚时散;胀闷而满,可随嗳气或矢气而减轻;且与精神因素有关;苔薄,脉弦等。
1、胃脘痛
(1)若寒邪犯胃,寒积于中,胃气得寒而凝滞不通,不通则痛,症见胃脘剧痛,喜暧喜按,得热则减,苔白,脉弦紧,治宜温中理气止痛,方选良附丸(《良方集腑》)加减;
良附丸(《良方集腋》)
良附丸用醋香附,良姜酒洗加盐服,
米饮姜汁同调下,胃脘胁痛一齐除。
(2)若热邪犯胃,热结胃腑,胃气蕴郁而不通,症见胃脘疼痛,口渴,欲冷饮,口臭口疮,大便秘结,苔黄,脉数有力,治宜清胃泄热,方选调胃承气汤(《伤寒论》)加减;
承气汤(《伤寒论》)
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
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证疗。
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
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
(3)若肝气犯胃,肝郁而胃气滞,中焦气机不畅,胃失和降,症见胃脘攻痛,掣引两胁,嗳气口苦,肢冷,苔薄,脉弦,治宜疏肝解郁,理气和胃,方选四逆散(《伤寒论》)加减。
四逆散(《伤寒论》)
阳郁厥逆四逆散,等分柴芍枳实甘,
透邪解郁理肝脾,肝郁脾滞力能堪。
2、胸痛
(1) 若肺气失宣,痰热内阻而气滞胸痛者,症见胸痛咳喘,咯痰黄稠而腥,烦闷,苔黄腻,脉弦滑数,治宜宽胸开郁,清热化痰,方用小陷胸汤(《伤寒论》)合千金苇茎汤(《千金要方》)加减;
小陷胸汤(《伤寒论》)
小陷胸汤连半蒌,宽胸开结涤痰优,
膈上热痰痞满痛,舌苔黄腻服之休。
千金苇茎汤(《千金要方》)
苇茎汤方千金存,桃仁薏苡冬瓜仁,
瘀热在肺成痈毒,热泻脓除新自生。
(2) 若心气失宣,胸阳痹阻,浊阴内凝而气滞胸痛者,症见胸痛彻背,胸闷如压,心悸不宁,气急,苔白腻,脉沉细,治宜开胸宣痹,而化痰浊,方用栝楼薤白半夏汤(《金匮要略》)合颠倒木金散(《医宗金鉴》)加减。
栝蒌薤白半夏汤(《金匮要略》)
心痛彻背为胸痹,胸上结痰与短气,
薤夏栝楼酒一斗,若加枳朴心中痞。
颠倒木金散(《医宗金鉴》)
胸痛气血热饮痰,颠倒木金血气安,
饮热大陷小陷治,顽痰须用控涎丹。
3、腹痛
(1) 若寒凝于腹,症见腹痛而甚,喜暧喜按,肢冷,大便泄泻,小便清白,苔白腻,脉沉紧,治宜温散寒邪,行气止痛,方选理中丸(《伤寒论》)加减;
理中丸(《伤寒论》)
吐利腹痛用理中,丸汤分两各三同,
术姜参草刚柔济,服后还余啜粥功。
(2) 若热结于腹,证见腹痛胀满,大便秘结,腹满实而不喜按口干心烦,苔黄腻,脉沉实有力,方选大承气汤(《伤寒论》)加减;
(3) 若食滞大肠,症见腹痛胀满,嗳腐肠鸣,大便泄泻秽浊而臭,纳食少思,苔黄厚腻,脉滑数,治宜消导积滞,方选枳实导滞丸(《内外伤辨惑论》)加减。
枳实导滞丸(《内外伤辨惑论》)
枳实导滞重大黄,芩连曲术茯苓襄。
泽泻蒸饼糊丸服,湿热积滞力能攘。
若还后重兼气滞,木香导滞加槟榔。
4、胁痛
肝气郁滞的胁痛,症见两胁胀痛,走窜不定,胸闷不舒,口苦,嗳气频作,症情随情绪波动而增减,治宜疏肝理气,方选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加减。
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
四逆散中加芎香,枳实易壳行气良,
方名柴胡疏肝散,气闷胁痛皆可畅。
5、腰痛
可因外伤闪挫所致,多为搬物用力不慎而扭损,腰痛常见单侧,有局部压痛、肿胀,俯仰转侧不利,治宜行气利腰,散结止痛,方用通气散(《医宗金鉴》)加减。
通气散(《医宗金鉴》)
气滞闪挫通气散,木陈穿索草茴牵,
血瘀不移如锥刺,日轻夜重活络丹。
6、郁证
因情志抑郁,气机不畅而产生。临床表现以肝气郁结为主,症见神情抑郁,心烦不宁,胸胁胀满,善太息,嗳气纳呆,女子月经不调,苔薄腻,脉弦,治宜疏肝理气,解郁开结,方选越鞠丸(《丹溪心法》)或逍遥散(《和剂局方》)加减。若嗳气不除,可参以旋覆代赭汤(《伤寒论》)。
越鞠丸(《丹溪心法》)
越鞠丸治六般郁,气血痰火湿食因。
芎苍香附兼栀曲,气畅郁舒痛闷伸。
又六郁汤苍芎附,甘苓橘半栀砂仁。
逍遥散(《和剂局方》)
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
散郁除蒸功最奇,调经八味丹栀着。
旋覆代赭汤(《伤寒论》)
旋覆代赭用人参,半夏甘姜大枣临。
重以镇逆咸软痞,痞硬噫气力能禁。
五、气逆证
气逆证是肺、胃、肝等气机升降出入失常,出现元气当降不降,当入不入,升举无度,气行不顺反逆上的各种症状的证候。主要临床表现:咳嗽上气,气促喘息,或呃逆连声,嗳气不除,噁心呕吐,翻胃吐血,或头痛、眩晕,舌苔薄腻或黄腻,质红,脉滑数或弦数等。
1、咳嗽
(1)若风寒咳嗽,则可见头痛,鼻塞流涕,无汗恶寒,关节疼痛,脉浮紧等症,治宜疏解风寒而宣肃肺气,方用杏苏散(《温病条辨》)加减。
杏苏散(《温病条辨》)
杏苏散内夏陈前,枳桔苓草姜枣研,
轻宣温润治凉燥,咳止痰化病自痊。
(2)若风热咳嗽,则可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咽痛,脉浮数等症,治宜疏解风热而宣肃肺气,方用桑菊饮(《温病条辨》)加减。
桑菊饮(《温病条辨》)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若脾虚累肺,多因脾运失健而痰浊不化,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痰浊逆上而壅滞,阻塞肺气,症见咳嗽痰多,神疲乏力,脘腹胀闷,纳谷少馨,苔腻,脉滑等,治宜健脾化痰,宣肃肺气,方用二陈汤(《和剂局方)合六君子汤(《妇人良方》)或用平胃散(《和剂局方》加减。
二陈汤(《和剂局方)
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
利气调中兼去湿,一切痰饮此为珍。
导痰汤内加星枳,顽痰胶固力能驯。
若加竹茹与枳实,汤名温胆可宁神。
润下丸仅陈皮草,利气祛痰妙绝伦。
平胃散(《和剂局方》
平胃散是苍术朴,陈皮甘草四般药。
陈湿散满驱瘴岚,调胃诸方从此扩。
或合二陈或五苓,硝黄麦曲均堪着。
若合小柴名柴平,煎加姜枣能陈疟。
又不换金正气散,即是此方加夏藿。
(4)若肝火犯肺,多因肝郁化火,火性炎上,肺气随之,气火上逆,证见咳呛,随情绪而波动,面红口苦,胁痛,甚则咯血,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治宜平肝泻火,清肃肺气,方用清金化痰汤(《统旨方》)或泻白散(《小儿药证直决》)合黛蛤散(《验方》)加减。
清金化痰汤(《统旨方》)
清金化痰黄芩栀,桔梗麦冬桑贝母,
瓜蒌橘红与苓草,痰火犯肺咳嗽止。
泻白散(《小儿药证直决》)
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
参茯知芩皆可入,肺炎喘嗽此方施。
黛蛤散(《验方》)
黛蛤青黛蛤壳配,清肝化痰功效倍,
咳逆痰粘胸胁胀,验方屡经临床推。
(5)若肾不纳气,多因久咳而累及肺肾,肺主出气,肾主纳气,肾虚不纳,出多入少,气逆不顺,症见咳嗽而气促,或上气而喘咳,动则咳剧,或咳而腰酸,遗溺,治宜肺肾同治,滋水固金,方用百合固金汤(《医方集解》)引赵蕺庵方)加减。
百合固金汤(《医方集解》引赵蕺庵方)
百合固金二地黄,玄参贝母桔甘藏。
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痰血肺家伤。
2、喘证
(1)若因风寒所致者症见气喘而咳痰稀白,治当解表散寒,宣肺平喘,方用三拗汤(《和剂局方》)加减;若风热所致者,气喘而咳痰黄稠,甚则鼻煽,治当清热解表,宣肺平喘,方用麻杏石甘汤(《伤寒论》)加减。
三拗汤(《和剂局方》)
三拗汤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不小。
麻杏石甘汤(《伤寒论》)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
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2)若因痰热壅肺而喘,必见痰多而稠,喘声漉漉,或痰有腥臭,胸闷泛噁,治当清化痰浊,降气平喘,方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或用定喘汤(《摄生众妙方》)加减。
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
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定喘汤(《摄生众妙方》)
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桑皮。
苏杏黄芩兼甘草,肺寒膈热喘哮尝。
(3)若肝气升发太过而喘,必见精神抑郁,气喘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胸闷,失眠,治当开郁降气平喘,方用五磨饮子(《医方集解》)或参用越鞠丸(《丹溪心法》)加减。
五磨饮子(《医方集解》)
四麻饮子七情侵,人参乌药沉香槟;
去参加入木香枳,五磨饮子白酒斟;
再加大黄名六磨,气滞便秘服之顺。
(4)虚喘多为元气不足,肺肾出纳失常,其临床表现为呼吸气怯,喘息声微,脉弱无力。
若以肺虚为主的气喘,则见肺脾气虚,喘促气短,少气乏力,纳呆等症,治当补土生金,方用补肺汤(《永类钤方》)或四君子汤(《和剂局方》)加减;
若以肾虚为主的气喘,则见肾不纳气,肺肾同病,喘促气短,张口抬肩,动则更甚,治当补肾纳气,方用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或参蛤散(《中医方剂临床手册》)加减。
喘病虽分虚实,然而临床多见因外感而触发的虚实挟杂证,表现为喘促肺虚,痰气壅于上,肾气亏于下,症见喘急痰多,胸闷汗出,动则喘甚,腰膝酸软的“上实下虚”之候,治当降逆气而化痰浊,温肾元而纳浮气,方用苏子降气汤(《和剂局方》)加减。
苏子降气汤(《和剂局方》)
苏子降气橘半归,前胡桂朴草姜依。
下虚上盛痰嗽喘,亦有加参贵合机。
3、呃逆
呃逆证的治疗原则应以和胃降逆为主,方用旋覆代赭汤(《伤寒论》)或丁香柿蒂散(《证因脉治》)加减。
丁香柿蒂散(《证因脉治》)
丁香柿蒂人参姜,呃逆因寒中气伤;
温中降逆又益气,胃气虚寒最相当。
4、呕吐
(1)若寒凝胃腑,症见呕吐清稀,胃脘疼痛,喜暖喜按,治宜温中止呕,方用小半夏汤(《伤寒论》)合良附丸(《良方集腋》)加减。
小半夏汤(《金匮要略》)
小半夏汤有生姜,化痰降逆基础方,
主治痰饮呕吐证,若加茯苓效力彰。
(2)若胃热熏蒸,症见呕吐,口气重,胃痛口渴,喜冷饮,便秘,治宜清泄胃腑,调中止呕,方用调胃承气汤(《伤寒论》)加减;
(3)若痰浊中阻,症见呕吐痰涎,眩晕,心悸,治宜二陈汤或温胆汤(《千金方》)加减;若宿食内停,有伤食史,症见呕吐酸腐,脘腹胀痛,治宜消食止呕,方用保和丸(《丹溪心法》)加减。
保和丸(《丹溪心法》)
保和神曲与山楂,苓夏陈翘菔子加。
曲糊为丸麦汤下,亦可方中用麦芽。
大安丸内加白术,肖中兼补效堪夸。
(4)若肝气犯胃,证见呕吐吞酸,胁痛,口苦,嗳气,治宜辛开苦降,方用左金丸(《丹溪心法》)加减;
左金丸(《丹溪心法》)
左金茱连六一丸,肝经火郁吐吞酸;
再加芍药名戊己,热泻热痢服之安;
连附六一治胃痛,寒因热用理一般。
(5)若因肝气升发太过,气郁化火,灼伤胃络,阳络伤则血上溢,症见呕吐鲜血或紫暗,口渴且苦,心烦不宁,治宜泻肝火、清胃热、凉血而止呕,方用泻心汤(《金匮要略》,大黄6g、黄连3g、黄芩3g)或龙胆泻肝汤(《灵兰秘藏》)加减;
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
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
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力能排。
(6)若脾胃虚寒,胃失和降而致者,证见呕吐而喜暖,神疲而肢冷,纳呆而便溏,面㿠而舌淡,治宜温中健脾,和胃降逆,方用理中丸(《伤寒论》)加减;
(7)若胃阴不足,胃失濡润而胃气上逆者,症见干呕而口干,舌红而苔剥,治宜滋养胃阴而降逆止呕,方用益胃汤(《温病条辨》)。
益胃汤(《温病条辨》)
温病条辨益胃汤,沙参麦地合成方,
玉竹冰糖同煎服,温病须虑把津伤。
5、反胃
脾胃虚寒,胃气上逆以致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此皆胃寒不能腐谷,脾虚无以健运,治当益气温中,和胃止吐,方用丁香透隔散(《和剂局方》)加减。
丁香透隔散(《和剂局方》)
丁香透膈参术草,半夏木香香附好;
砂仁神曲白豆蔻,麦芽化湿醒脾妙。
六、气闭证
气闭证是因邪气壅盛,气机逆乱,阴阳乖戾,而导致九窍闭塞不通所出现的危急症状的证候。主要临床表现:骤然神志昏迷,躁动不安,面赤耳聋,气粗痰鸣,牙在紧闭,两手握固,大便秘结,小便不通,舌苔黄或厚腻,脉弦数或滑沉等。
1、中风
因肝气升动无度,气血上逆,兼挟痰火,清窃闭塞所致。症见猝中昏仆,不省人事,口眼喎斜,半身不遂,牙关紧闭,两手紧闭,两手握固,面红气粗,痰声漉漉,躁动不安,大便干结,苔黄腻,脉弦数。治宜开窍启闭,熄风豁痰,方选至宝丹(《和剂局方》)或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减。
至宝丹(《和剂局方》)
至宝朱珀麝息香,雄玳犀角与牛黄;
金银两箔兼龙脑,开窍清热解毒凉。
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镇肝熄风芍天冬,玄参龟板赭茵从,
龙牡麦芽膝草楝,肝阳上亢能奏功。
2、昏迷
因情绪波动,怒则气上,逆气上冲而致清窍蒙蔽,闭塞不通。症见神错卒仆,牙关紧闭,手足拘挛,状如中风而无口喎,半身不遂的后遗证,脉沉迟。治宜降逆理气,散结启闭,方选八味顺气散(《世医得效方》)或七气汤(《和剂局方》)加减。
八味顺气散(《世医得效方》)
八味顺气虚气中,标本兼施邪正安,
参苓术草扶元气,乌芷青陈利气痰。
乌药顺气实中络,喎斜顽麻风注疼,
麻黄枳桔乌蚕共,白芷干姜陈草芎。
七气汤(即四七汤,《和剂局方》)
四七汤理七情气,半夏浓朴茯苓苏。
姜枣煎之舒郁结,痰涎呕痛尽能舒。
又有局方四七汤,参桂夏草妙更殊。
3、癃闭
因肺失肃降,不能通调水道,或湿热内结膀胱,开阖失司而闭塞不通。症见小便点滴不畅,排尿困难,甚则小便不通,且伴有少腹胀满,口渴不欲饮,或咳嗽气促,苔黄或黄腻,脉沉滑或滑数。治宜开肺气而启闭,清湿热而利小便,方选清肺饮(《证治汇补》)合沉香散(《金匮略》)加减,亦可采用《丹溪心法》的“提壶揭盖法”,即在服药的同时,运用取嚏,探吐的方法,用开关散(《杂病源流犀烛》)取嚏,瓜蒂散(《伤寒论》)催吐,使肺气宣肃,上中二焦之气通畅,则上窍开下窍通,故小便自通也。
清肺饮(《证治汇补》)
证治汇补清肺饮,黄芩栀子桑白皮,
苓麦木通车前子,功在上清下利因。
沉香散(《金匮翼》)
沉香散出金匮翼,沉香石苇滑橘皮,
冬葵芍归草留行,气淋实证此方医。
开关散(《杂病源流犀烛》)
通关星皂细荷半,开关乌梅冰片南,
巴油纸皂烟熏鼻,龟尿舌下点难言。
瓜蒂散(《伤寒论》)
瓜蒂散中赤小豆,或入藜芦郁金凑。
此吐实热与风痰,虚者参芦一味勾。
若吐虚烦栀豉汤,剧痰乌附尖方透。
古人尚有烧盐方,一切积滞功能奏。
4、便秘
因肝郁化火,导致胃肠热结,气机闭塞,传导失司,糟粕不行。证见大便秘结,胸胁胀痛,嗳气频作,腹胀口干,舌苔黄燥,脉弦数或沉实。治宜疏肝和胃而理气,散结行气而通闭,方选六磨汤(《世知得效方》)加减;
5、耳聋
因暴怒伤肝,肝气郁结,兼挟痰火,上扰清窍而闭塞,耳脉瘀阻。其症见耳鸣,每随情绪波动而轻重,继则耳聋,伴头痛目眩,口苦心烦,痰鑫胸闷,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弦滑。治宜清肝泄热,化痰开闭,方选龙胆泻肝汤(《灵兰秘藏》)合清气化痰丸(《医方考》)加减。
清气化痰丸(《医方考》)
清气化痰星夏橘,杏仁枳实瓜蒌实。
芩苓姜汗为糊丸,气顺火消痰自失。
有恒:本篇为《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第二版,姚乃礼主编)读书笔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温热经纬卷三卷四
名老中医经验集——何炎燊 - 中医临床经验讨论版
名老中医经验整理10
名老中医之路第二辑(1)
孟河医派的学术思想与特色(转)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之咳嗽医案研读分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