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孔融因让梨而红,谁能想到他竟会以“不孝”罪名而亡?

你绝对想不到少年时以“让梨”的故事而著有美名的孔融长大后以“不孝”的罪名被杀吧?而事实上真的是这样的。就是这位“建安七子”之一的孔子二十世孙在真实的历史上提出了大逆不道的““父母于子女无恩论””,最后被一代枭雄曹操所杀。《后汉书》中是这样记载的,孔融曾与好友祢衡议论说:“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缻中,出则离矣。”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父亲对于儿子,有什么亲情可言,论其生子的本意,不过是一时情动的结果。母亲对于儿子,又做了什么呢,就像东西存放在瓦罐里,东西出来了,与瓦罐也就没什么关系了。采集软件

想必这完全颠覆了你对孔融的认识,但是事实上只是因为传统的“孔融让梨”的故事固化了我们对孔融的认识,但事实上孔融这个人身上并没有儒家文化所提倡的美德。除了上文所提到的“不守礼法”,而且他志大才疏,徒有虚名,正所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对此《资治通鉴》有记载,称他“才疏意广,讫无成功。高谈清教,盈溢官曹,辞气清雅,可玩而诵,论事考实,难可悉行。但能张磔网罗,而目理甚疏;造次能得人心,久久亦不愿附也。其所任用,好奇取异,多剽轻小才。”

意思也就是:孔融这个人志大才疏,做不在一件事。喜欢高谈阔论,取巧于官府,谈吐优雅,让人玩味传诵,但所述言论都无法具体实施。他只会口出狂言,言过其实,百般漏洞。虽然一时间可得人心,时间一长人们便看透了不再依附他。他所任用的官员,都是喜好标新立异的人,而且多数爱耍小聪明,性格轻浮。可见孔融这个人空有外表,却不并没有多少值得后人着重褒奖的成就于建树。

身为“建安七子”之一的他也留下了一些诗篇,比如《杂诗二首》,下面节选其中的一些语句:

生时不识父,死后知我谁。

孤魂游穷暮,飘摇安所依。

人生图嗣息,尔死我念追。

俯仰内伤心,不觉泪沾衣。

人生自有命,但恨生日希。

——东汉末年 孔融 《杂诗二首》

但是孔融并没有取得巨大的文学成就,纵然他有满腹的才思,可以说他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清谈上了。

我们能知道的是一个温文尔雅的读书人如果没有国家的号召或者是遇到了危急的情况,一般不会投笔从戎。但是孔融却在乱世里亲自出马去领兵打仗,丢下了一个儒家子弟应该具有的善心。当时孔融据有北海郡,他“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也做了一定的有效工作,但是这在乱世中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影响。后来东汉末年的叛军黄巾军攻打北海郡时,孔融战败退守都昌。部下劝他联络袁绍或曹操来保存实力,但是顽固不化的孔融却杀掉了这个部下,最后导致自己的军队军心涣散在袁谭的猛烈攻击下,孔融的部队伤亡惨重,最后只有数百人。

面对困境,孔融既不探查军情,也不商议对策,仍沉迷于自恋之中——尽管都昌城外已经血流成河,可是孔融却卧在案几上捧着书看,依旧同一帮“粉丝们”高谈阔论,口若悬河。最终城破他只顾自己逃之夭夭,老婆孩子都被俘虏了。最后孔融凭借和曹操得关系而被后者收留,但是在曹操帐下的他仍然不有所收敛,处处嘲讽曹操,说曹操的不是。最后孔融因为自己不识时务的大嘴巴而招致杀身之祸,甚至也祸及自己的妻子孩子,那句著名的“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就是孔融的两个孩子被杀之前所说的。

或许孔融直到死才认识到“言多必失”的道理:

言多令事败,器漏苦不密。

河溃蚁孔端,山坏由猿穴。

涓涓江汉流,天窗通冥室。

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

靡辞无忠诚,华繁竟不实。

人有两三心,安能合为一。

三人成市虎,浸渍解胶漆。

生存多所虑,长寝万事毕。

——东汉末年 孔融 《临终诗》

我们在这里当然不是故意指出孔融的缺点与瑕疵,而是将一些历史事实摆出来从而让人们更好清楚地认识清楚孔融在历史上的真实形象,从他身上汲取教训,来更好地在当今世界上生活。

文|青舟(三度平台签约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中的孔融不只会让梨:还抛妻弃子、崇尚不孝、爱吃人肉?
让梨的孔融,死于不孝之罪
毁童年:4岁让梨的孔融,56岁因不孝被处死,反差背后真相如何?
孔融4岁就懂得让大梨,长大之后为什么以不孝的罪名被杀?
孔融让梨家喻户晓,为何最后被曹操以“不忠不孝”罪名处死?
孔融让梨,童年孝顺的典范!谁曾想他最后却是死于不孝的罪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