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豆瓣8.4罕见零差评国产片,拍的太现实,真的是一部神作!
userphoto

2022.09.12 云南

关注

电影珠峰 倾心为您打造的影视平台



点击“关注”,加微信进《电影珠峰》读者群,

               欢迎进群解锁更多”私藏 经典”电影

近些年,“东北文艺复兴”这个词在网络上风头正盛。

老舅将《野狼Disco》唱遍大江南北,以班宇、双雪涛、郑执为代表的“新东北作家群”推出一批佳作。

以东北为背景的影视作品,近年来也层出不穷。

前有斩获柏林金熊的《白日焰火》,讲述这片冰冷的土地上的隐秘罪案,

后有双雪涛小说《平原上的摩西》投入影视化。

但如果要真正选一部影片代表东北,

那我一定会选这一部——

《钢的琴》

五百万制作成本,30万人在豆瓣打出8.5的高分,影评人纷纷叫好。

主演王千源也凭借此片,获得了第23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电影由张猛执导,王千源、秦海璐主演,

讲述了钢厂下岗工人为了女儿的音乐梦想而不断艰苦努力,

最后通过身边朋友的帮助用钢铁为女儿打造出一架钢琴的故事。

与其说《钢的琴》是一个讲述“造琴”的小人物的励志故事,

倒不如说它是对于中国一个特定时代结束的告别和怀念。

故事发生在 90 年代初,一座以重工业为主的城市。

当一切开始走向衰退,工人下岗,

城市的各个角落都流露出浓重的工业气息...

开场的第一个画面,一男一女笔直地站在静止的镜头前,

明明距离很近,但没有肢体接触,也没有眼神交流,貌合神离。

陈桂林(王千源 饰)和妻子小菊(张申英 饰)以这样的方式出场:

一个叼着烟卷,背着个破手风琴,

另一个穿着羊毛大衣,系着时髦的围巾。

巧妙的是,陈桂林一侧的房子破败不堪,

而妻子小菊一侧的房子则是完好的,身后的道路也平整通畅,

此时,环境构图与两人此刻的处境,形成映衬。

陈桂林,一个东北钢铁厂的下岗职工。

为了自谋生路,在厂子里便喜欢文艺的他,组建了一支杂牌小乐队。

揽一些在葬礼、婚礼、商店开业之类场合吹拉弹唱的活。

不料生活处处与陈桂林作对,

厂子黄了,他下岗了,老婆也跟着一个卖假药的跑了,

就连他唯一的精神寄托女儿小元,妻子也打算带走。

理由只有一条,陈桂林目前的经济状况不能给女儿一个好的成长环境。

而酷爱文艺的陈桂林,最终没能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

所以他把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

省吃俭用给她报了钢琴班,就是希望女儿可以通过高雅的音乐,逃离她老爸这样破旧无望的人生。

但一个很现实的困难摆在陈桂林面前,

学琴,就要练琴,可一架动辄上万元的钢琴,根本不是他能买得起的。

女儿也向陈桂林下了最后通牒:妈妈和爸爸,谁能给她买钢琴,她就跟谁走!

于是,陈桂林开始想尽一切办法,来搞到一架钢琴,从而把女儿留在身边。

为了买钢琴,陈桂林拉下老脸向亲戚朋友借钱,

却发现大家的日子像他一样捉襟见肘。

用纸板做出一台不出声的假钢琴,女儿弹了几下就丢置在一旁了,

纠集了一伙人把学校的钢琴偷回家,又被抓了个正着,扭送进了局子...

走投无路之下,这伙人想出了一个绝妙的点子:

在濒临废弃的钢铁厂里,造一架真的钢琴。

要造钢琴的是怎样的一伙人呢?

一个乐队手风琴手、一个乐队歌手、一个退休赋闲的老工程师、一个养猪专业户、一个配钥匙的、一个赖账赌徒、一个黑社会小团伙头目...

没有人懂钢琴制造,琴弦、琴箱、共鸣板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词汇,

但他们是工厂里最好的工程师、木工、车工、钳工、磨工、铸焊工,

他们的手艺炉火纯青,这是工厂给他们的,

现在,工厂没了,手艺再也没有了用武之地。

不就是造钢琴吗?焊接、刷油、铸铁翻砂、钢板浇铸可是他们的老本行。

没有足够的木材,他们就发挥想象力改用钢结构,造成一架真正的“钢的琴”。

一群人就这样放下原本的事业与生活,分文不要,

投入这样一场匪夷所思的“造钢琴”运动中。

他们的激情从何而来?

影片中的另一条暗线,或许可以给我们答案。

开场前几分钟,是一场葬礼,陈桂林带着小乐队,为这场葬礼奏乐。

远景所及,两个烟囱滚滚浓烟下,

一处灵堂冷清而肃穆,暗示着对这个时代的祭奠...

他们现在生活着的这块土地就像那两个即将被炸掉的烟囱,

它记录了一个国家初创时的步履蹒跚,

而现在它已经开始裂缝,开始崩塌...

曾是时代先锋的工人阶级的他们,如今成为了洪流中的落水者,

被逼到时代的角落里,只能像蝼蚁一样聚集在山顶,

无能为力地,眼睁睁望着两个烟囱消失在定向爆破的巨响中。

因为他们知道,在金钱与资本的裹夹下,他们的努力无济于事,

无论提出怎样的改造方案,那两根烟囱还是会被炸掉。

所以,这样一群固执的人,决定做一件事情就会不顾一切,

哪怕在旁人看来,荒谬无比...

对他们来说,造一架钢琴不是为了别的,

是为了心中不服输的信念,

是为了证明自己在这个时代还是有价值的。

虽然他们辉煌的时代终结了,但这群下岗工人,仍然选择用一场盛大、壮丽的仪式感作结...

即使生活再惨淡,也要昂起头,

奏起西班牙舞曲,跳起红裙斗牛舞,拒绝用伤春悲秋的调子唱出来,

这一段舞蹈与钢琴制造场景的交叉剪辑,也将浪漫的理想主义渲染到了极致...

看到这里,你们或许就可以理解文章开头的那句话了:

与其说《钢的琴》是一个讲述“造琴”的小人物励志故事,倒不如说它是对于中国一个特定时代结束的告别和怀念...

透过一群卑微的底层工人阶级的言行,

你可以看到他们对于中国社会民生跌宕起伏万象多端的淡定和泰然处之。

看到他们对于中国政治经济风云变化狂飙突进的无奈和自我解构。

但影片中没有正面描写这些,

而是通过一个造钢琴的故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展现出来。

这正是《钢的琴》所以闪亮的地方,

它用一种黑色的幽默讲述着并不幽默的中国故事。

有人说它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最后的的挽歌。

也有人评价它是“戏谑的表达,感伤的内核”

还有人说它是“很玩味的一部电影,有情怀有致敬

但无论是对它或好或坏的评价,

都改变不了这部电影所带给人们,带给的只属于那个时代的烙印,

这也正是这部电影的精华所在。

影片结尾,当一群人忐忑地注视着小元坐到钢琴前,

用这个沉重的、掷地有声的铁器演奏出动人的音乐时,仿佛与往昔的理想作别。

废弃工厂是他们谢幕的舞台,而这架“钢的琴”,就是谢幕的最好道具。

这样一部带着浓浓的苏式背景乐的电影,

搭上新奇的拍摄方式和演员精湛的表演,

让我们从电影中感受到了东北工人先锋的无奈与悲凉,

以及一个逝去的光辉年代的感伤和怀念。

这样一部口碑式电影,就算过了很多年回看,依然会很有味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钢的琴」10年:这部电影不该被遗忘
虽不知地久天长成色几何,但这个片子绝对错不了!
都10年了,它依旧是华语片C位
小成本却逆袭为年度黑马,这部低调的国产片,不该被低估
《钢的琴》:工人阶级的“隐入尘烟”
这部讲述90年代末下岗工人困境的电影,值得你跟父母一起观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