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晚清“高考状元”,神童张之洞

地处西南边陲的夜郎大地一一贵州,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曾孕育了众多的优秀中华儿女,张之洞就是其中的一个。

张之洞祖籍直隶(今河北)南皮,其父张瑛中举后,被派到贵州任地方官。

张之洞出生于此。

传闻他因出生在贵阳城内六洞桥寓所,其父因此为之取名为之洞。

张之洞身材瘦小,为人精灵。

童年启蒙读书,聪慧过人。不满10岁,已能吟词作诗,出口成章。

12岁时,出版了自己的诗文集《天香阁十二龄草》。

13岁时,为贵州兴义府名胜“抬堤”撰写了碑记,文采飞扬,令人赞不绝口。

据说他在私塾读书的时候,跟着老师吴夫子到郊外踏青采风。

行至河边,吴夫子以一棵歪脖子桃树为题出一上联:弯腰桃树倒开花,黄蜂仰采。

要求学生们对下联。

众同学冥思苦想之际,张之洞便对出下联:瘦腿莲蓬歪结子,白鹭斜观。

吴夫子一听,连称赞妙极。

吴夫子又出一上联:梓泽兰亭逢圣世。

其他学生都被难住了,只有张之洞答对:绽桃杨柳庆升平。

吴夫子在大加赞赏。

吴夫子看到女子喂猪,遂出上联:小猪拱小竹,小猪一动小竹一动。

此联颇为刁钻,比“大清早给枣洗澡”这类对联难度提高了好几个等级。

张之洞答曰:胡嘴对壶嘴,胡嘴一撅壶嘴一撅。

吴夫子大赞。

16岁时,张之洞参加咸丰壬子科顺天乡试,一举中了解元,声名大震,被世人称誉为文笔超凡的“司马相如”。

贵州的同龄人料想不到貌不惊人的张之洞,竟有如此博大的学问,猜想他一定是有神灵附身。

尤其是他的长相,使人越看越似猴,甚至于连他的起居饮食等习惯,也被人们加以附会,戏称为是猴精转世。

此话一传开,后来,居然连官场中也有人认定张之洞前身一定是猴。

这里除了具有嫉贤妒能的意思之外,也含有几分为自己的无能开脱的用心。

不久,张之洞参加会试。

按清朝科举制度,会试总裁要聘请同考官若干名,分阅试卷,然后向主考官推荐,最后由主考官决定取录名单。

当时,张之洞的考卷是由同考官范鸣和审阅。

他看过张之洞的考卷以后,大为赞赏,马上列入推荐者的试卷中。

但是,揭榜后,张之洞的名字却被从录取者中剔除了。

范鸣和再三力争,最终还是被摈弃不录,气得大骂主考官瞎了眼。

两年后,张之洞再次参加会试。

范鸣和又是同考官,张之洞的试卷又落入范之手。

这次,他终于中了进士。

殿试时,按规定,应在早晨8时左右进场,下午6时左右出场。

并且规定殿试时写大卷每行必须写到底,只有写到“皇上”“圣明”等字样时才可提行。

当时,朝廷对策主要不是考文章,实际上是考填文章的笔法。

但是,张之洞独不肯受这些限制,不等一行写满,随文思拾头另写。

这种写法,称为“实对”,按理是犯规的。

而且,张之洞一卷在手,奋笔疾书,笔随思迁,毫无驻笔,一直写到天渐黑尚未完卷。

按规定应该抓卷了。

但十位阅卷大臣都倾慕这个享有“司马相如”名气的才子,有心收为得意门生,特地为他吹燃了抽水烟袋用的“纸捻子”照亮,让他乘着火光一气写完。

最后,金殿传胪,张之洞高列一甲第三名,点了探花。

进入仕途的张之洞,经过多年努力,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张之洞任湖北学政时,他创办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前身)、湖北农务学堂、湖北武昌蒙养院、湖北工艺学堂、慈恩学堂(南皮县第一中学)、广雅书院等。

他作为洋务派中的重要大臣,虽然主张要保留中国过去的儒家封建文化,但对于西方的先进工业、技术,历来都不排斥。

在湖广总督任上,他十分重视兴建铁路。

他认为:“铁路为自强第一要端,铁路不成,他端更无论矣。”

他所建议并监修的芦汉铁路,自光绪二十四年兴建,到光绪三十一年三月完成,命名为京汉铁路。

光绪三十四年,张之洞以顾命重臣晋太子太保,次年病卒,谥文襄,著有有《张文襄公全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之洞出刁钻上联,让人对也不是,不对也不是,却被此人轻松对答
塾师出一上联:小猪拱小竹,小猪一动小竹一动,张之洞下联太绝妙
老师看到农妇后出一上联,学生面面相觑,张之洞望了望,对出下联
看到妇人喂猪,老师出一上联,张之洞见老头喝茶,对出精彩下联
张之洞的趣联趣事
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北京西城白米斜街手机速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