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绿氧谷太极微言[5]

绿氧谷主微群聊拳记录

身法不能理解成外形,属内形。内形就是内感觉,内部状态。为了好说,才按外形说。否则很难表达。
虚领顶劲和气沉丹田,可先理解成:以命门、肚脐为中心线,同时从那条线分开向上向下松。此为意,不是外边。
尾闾中正神灌顶,满身轻利顶头悬!就是说的气沉丹田、虚领顶劲。
举个外形的例子,一条沙巾,用一只手拿住其中一头,怎样才能让另一头竖起来?
不借用其他力和工具,只有一个办法。用手抓住一头向下沉,另一头就仰头升起来了。
这就是,沉是升的因,升是沉的果;反之,拿住竖起来的那一头,越向上提,另一头越下沉,升是沉的因,沉是升的果。如此,互为因果,阴阳相济。
康老师说,矛盾即阴阳。把阴阳理解成矛盾就明白多了吧。
遍体皆矛盾。
王芗斋先生有'矛盾老人'之誉。
手向前上,肩向后下,是吧;小腿有上升之意,胯有松沉之意,也是吧。比较普遍的就是,两手与身体的逆向。
就说一只手,手指虚领顶劲向上升,掌根气沉丹田向下沉。
有前就有后,有左就有右,有上就有下。越前就越后,越左就越右,越上就越下。
提顶、吊裆,松肩、沉肘,涵胸、拔背,……为何一说身法就一对?一对阴阳啊。
在太极拳运动中,凡是向前、向上、向外的动作都为阳,向后、向下、向内的动作均为阴。
以虚实变换而言,虚的部位为阳,实的部位为阴;
以开合而言,动作的开展为阳,动作敛合为阴;
在一收一放之时,以向外放的为阳,以向内收的为阴;
在一起一落时,以向上升起为阳,以向下降落为阴。
手在上为阳,脚在下为阴。
手脚以伸展为阳为虚,曲蓄为阴为实;
一般情况下两手总是一手伸展而一手曲蓄,两脚也是一脚曲膝坐实而一脚伸展为虚,一曲一伸,一虚一实,曲伸虚实互为其根。
从人体本身的阴阳说,人体的组织结构既是有机联系的一个整体,又可划分为阴阳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人体的头部在上为阳,裆部在下为阴;背脊部为阳,胸腹部为阴,这是根据脊椎动物的胸腹向下、背脊向上所决定的。再如一条手臂的手背一侧在外为阳,手心一侧在内为阴;大指一侧向上为阳,小指一侧向下为阴;腿脚的前部和外侧部为阳,内侧部和后部为阴。如以人体的左右区分,一般称为男左女右,男性以左侧为阳,右侧为阴,女性以右侧为阳,左侧为阴,男女成为一体才是阴阳平衡。即便是胸与腹按上下分,则胸在上属于阳,腹在下属于阴。(摘)
以上说的都是现象,其实,阴阴的真正涵义是说的物质的性质。
康伟老师说:中国传统哲学认为,世上有两种力量,一种是阳,一种是阴。阳是一种发散的力量,阴是一种收敛的力量。发散的力量,不断扩张、生长、发展,否则就是收敛,凝聚、消亡。这两种力量的此消彼长,循环往复,组合、产生了物质的不同性质。物质的不同性质的产生,其根源就是这两种力量的运动。这两种力量产生矛盾运动,造成了事物发展变化。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就是阴阳变化。我们的祖先把这种变化的因素叫阴阳,现在,我们把这种因素叫矛盾。所以,阴阳是个哲学概念。
康伟老师还说:阴阳变化的规律,就是太极行拳的规律,把这些自然规律放到拳里,就要懂规律又懂拳的老师指点了。阴阳变化的规律,即拳理!就是说,那些神奇现象,都是由阴阳变化的规律所造成的。而练拳时出现的各种毛病,也是由于不懂这些规律造成的,所以说: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简单的说,阴阳相济,不是阴完了变阳,阳完了变阴,实了再虚,虚了再实。 这些都是单阴单阳,不用练,谁都会! 真正的阴阳相济,是阴阳混一,阴阳同出。在一个点上同时有两个东西,越前就越后,越上就越下,越实就越虚,越小就越大,越开就越合。而不是我们理解的这个阳那个阴。没有经过这种训练的人是干不出来的。 一般人连想都想不通。
浊重之气沉丹田,清阳之气升头手。气沉丹田不要意守,也不管循环的事,松腹疏散才能养生。养气不存气。
养生内气自然运行。内气充盈之后,如用于走劲或推手,以意导气,气随意走,意到气到。
承重腿意在虚,要注意向上松;另一腿意在实,要注意向下沉。所谓'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这样才能平衡。这不是力量的事。是劲由内换的事。换个说法就是:承重腿要有向上的意;非承重腿要有向下的意。
内气不是真的是'气体'的东西,是人生命的能量总称,是气血、气色、气场、气质的气,人本来就有,只不过后天消耗加上身体不通有些衰弱了。通过放松养气又增强了。全身神清气爽、脸色红润、皮肤有弹性、精神好,手脚温暖,就是内气充盈的表现。

 敬,净,静;解放身体,松开全身,球性松膨,找在最熟悉、最私密的那种环境下的身心自由、放松放开、无所束缚、安全不设访、无求无欲、冥想的那种状态。
注意:虚领顶劲,是上边百会虚领着,是神领;拎起拎松全身是以腰为主宰的脊柱一条线。
领,是领方向、是领导。虚领,切记不要实领,领导不干具体活。干具体活的是脊柱一条竖轴。
我自己体会,先不管那许多规矩,就像庆祝抗战胜利扭的那个秧歌,自然率性中,身上所有部位都自觉各司其职、处于最佳状态。人家不知道太极拳的规矩。你说他没虚领顶劲、上下相随、松柔圆活、放松松开、脚下轻灵?!全部有了。不懂虚领顶劲的全中国至少有十亿人吧,没见哪一个工作生活中头颅不支、瘫到在地!
先找着这种自然顺遂的状态,这是太极拳的初心。规矩也要契合、服从这种状态,不是不要规矩。
到了较高境界,就应当是这个状态。人就成为了一副臭皮囊,内里已通透无滞,整个人由神意气主使,心死神活,应物自然,那个反应,每一个部位的位置、动向都是正确的,不用再过脑子!
(应拳友要求点评行功视频)野马分鬃这一式包括了太极八法中的两法,即上手挒下手采,就像两手撕开一个东西。注意两向分力是在腰的主宰下,从身中间分撕带手,从而实现以身动带手动。
身上要放开动起来。老话说,先要把身上抖搂开!
推手关键是走出笫一步,像打拳架一样,只不过面前多了一个人。在有真人对抗环境下,如果你还是松的,才是真松。在岸上比划游泳动作很好,但总得下到水里试试是否真的能游吧!
但往往'走架很丰满,一推很骨感'。一次,美国女子游泳队获得世界比赛接力项目冠军后,欣喜之机把总教练仍到泳池,差一点把他淹死,他居然不会真游泳!可见,练和用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有迷六式八式的,有玩单式、推手的。这都是太极拳的一部分。我也喜欢六式八式功法,只是方式不同罢了。我是直接把六式八式的理法直接装在了拳架上,又用推手检验,再在拳架上校正。如此反复、进阶。
明理知法,装上拳架,长在身上,推手检验,拳架再校。练~用~再练~再用~再练~上身。这才是玩拳链。
推手的目的是检验拳架正确与否,其意义在于,让你明白了怎样走架的状态才是对的。并且推手的养生效果更佳。
老话说:拳架是无人的推手,推手是有人的拳架!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如果按康老师理法同时站无极桩,三位一体,效果更好。
简单说,太极拳包括五个部分,即:套路,功法,推手,散手,太极文化。
功法,六式八式就是,最基本的是站桩。
太多人认为会练几个套路就入了太极拳的门了。岂不知,一条大象腿而已。只打套路为了养生还是很好的,太极拳被称为无运动伤害的完美运动。
(拳友:您聊天记录里有这么两句话,练拳不能不认真,也不能太认真,这个度真不好把控)
我说的这个'不能太认真',是指不能太教条,不能钻牛角尖。太执着,就容易僵化。
在动作上太执着就僵;在理法上太执念就惑!
水,既不执着,也不执念!
把康伟理法吃透精髓,长在身上,融入血液,行拳感性,有点跟着感觉走的意思。这个感觉其实是康理法化合出的一种真意。《灵源大道歌》中曰:混合为一复忘一,可与元化同出没。
所谓桩是'动'功,是指站桩要站出生机,是内动,不是死桩,像惊蜇时节地下的小虫子,静中求动;反之,所谓架是'静'功,是指动中求静,找在运动中那个不变的无极态或太极态。

这个撒网视频,周身一家,内外六合,一气贯穿,才撒出饱满圆活的大网。太极不神秘,劳动生活中随处可见。

全身处于一个高级的松整,也即虚整状态,劲力布满诺大的网目和网边!

现代体育中的'协调发力'就是太极的整劲原理,叫法不同。同理,都是通过对身体的先天回归的修复,先让身体各部位贯通和合,肌肉若一,以便发挥最大效能。

生活的本真皆是太极,只是人们自以为聪明,把它改变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拳经典论著大全
陈照丕晚年太极拳见解(手抄本)
论太极拳盘架
《太极拳论》解全集
太极八法
【转帖】名师的太极拳论注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