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徐继明:《虎年到来话“拜年”》

春节有很多习俗,从年前的大扫除,放鞭炮,祭祀祖先,到除夕夜的守岁与团聚,都是镌刻在人的记忆中,是不可磨灭的重要符号。

拜年则是新年的第一天最为重要的一项活动。

一、拜年的起源

据记载,最早拜年起源于大年三十,人们为了担心年兽的袭扰,而选择躲在家里,直到正月初一早上才开门,互相拜访以贺新春,并庆幸没有被年兽吃掉。

自古以来,拜年的习俗就分为两种:一种是向长辈叩岁,叫拜年;另一种是平辈之间互相道贺,称为贺年。

据史料记载,早在南北朝时期,亲族之间,便会在正月初一这天互道祝贺。

南朝梁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

进屠苏酒,意思是说初一这一天,无论是长辈还是晚辈,都要整理衣服和帽子,晚辈要依次向长辈进椒柏酒和屠苏酒。

从这段记载中,可以清楚地了解南北朝时期亲族之间拜年的规矩。

二、"拜年帖"

社交性质的拜年兴起于唐代,兴盛于宋代。宋代上层士大夫就有用名帖互相拜年的习俗。

宋朝上层社会中,倘若坊里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遣仆人带名帖去拜年。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二字。

贤人周书梁,在《清波杂志》中记载: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仆持"名刺″代往。"

名刺"就是贺年卡的起源,名刺用梅花笺纸裁成,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受贺的姓名、住址和恭贺文字。

仆人拿住主人的"名刺”,代主人拜年,士大夫交际广、关系多,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时也费力;再者就是有些人关系一般,甚至有些人有介蒂,不宜亲自前往,免去了见面拜年的虚伪和尴尬。

三、宋代的拜帖

其实,古人的拜帖上,写的字并不很多。

贞观年间,国泰民安,唐太宗在新年时大宴群臣,曾用赤金压制贺年卡,镌刻御书"普天同庆"作为赐赏,恭贺佳节。

普通的文人墨客通常在纸片卡绘制一些象征吉祥的花卉、人物等图案,然后写上自己的名字送给亲友,以此贺岁。

一张贺年卡,往往就是一帖精美的书法作品。

宋代的拜帖,只是流传于上层社会的一种拜年方式。直到明代,通用"拜年帖",拜年才渐渐进入市井生活。

明代杰出的书画家、文学家文征明曾在《拜年》诗中云,"清晨拥被正酣眠,故友亲朋已拜年。楼里芳邻酬翰墨,幼时发小赠诗篇。相逢笑说吉祥语,聚会勤掏压岁钱。恭祝大家春节好,安康福寿喜团圆。”

可见贺卡起到了连络感情、互通有无的桥梁作用。

四、明代的"拜帖”

明代,拜年已从士大夫阶层走进普通人家,包装更加精美完善。

比如有"拜年帖”的拜匣,它是一种用料名贵的木盒,上面雕刻花纹,甚至还装饰着金银等物。

匣子里除了放一张"拜年帖”外,通常还放一些古玩品、金银珠宝、有的甚至直接放银票。

五、清朝的"团拜”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时兴"团拜”的形式。

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立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连年谊,以敦乡情。”

大家欢聚一堂,拱手相拜,省去了奔走的劳累。不过,在团拜之后,很多人还要去拜年的,借机送上一份礼品,以示志同道合。

登门拜年,你来我往,把盏品茗,倾心交谈,吟诗作对。

六、拜年的仪式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

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先向长辈拜年,祝长辈健康长寿,万亊如意。长辈受参拜之后,则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在给家中长辈拜年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彼此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平安"″新春快乐"等吉祥的话语。

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由此可见,拜年是有序的,先拜家长,然后拜邻居亲友;本人去不了的,还要派弟子前往代拜,有的有矛盾,一年也不来往,这时也要互相拜年,相互一笑泯千仇。

七、拜年的方式

一是叩拜:双手抱拳前举,抱拳时,男子用左手握右手,这叫"吉拜",用于喜事,右手握左手,则是"凶拜”,用于丧事。

二是作揖,行礼时,拱手齐眉,上下加重摇动几下,重礼望空作揖后,行佛家大礼,手置于胸前一一双手合十。

三是鞠躬,这种礼仪一般是晚辈向长辈或下级向上级拜年时使用。亦可用于平辈间拜年,男女皆宜。

四是万福,现代通用礼仪的一种。右手覆左手,半握拳,附于右手肋间,上下微微晃动几下,双膝微微下蹲,边行礼边口称万福,现在鲜为使用。

五是抱拳,这是中华民族恃有的传统礼仪,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松紧适度,拱手自然于胸前,作微微晃动,不宜过烈,也不宜过高,这种礼仪多用于平辈间拜年。

中华礼仪,源远流长,中华文明,代代承传。

要创建古国大雅之风,使我泱泱大国,屹立世界,傲视群雄,这些传统礼仪,我们得到了多少?又失去了多?需要我们每个公民去认真研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人如何拜年
春节话礼
谈天说地“拜年”
春节拜年礼仪常识
正月初一,拜年啦!
周俊 | 拜年拜年 福寿双全——漫话礼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