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疫情中的心理学(一)|你“中招”了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势汹汹,容易使人产生“恐惧”“害怕”等心理。不少网友们都表示自己会出现“总感觉自己得病了”“生病了,不能去医院检查,会被传染”的现象。

那么,这种“焦虑”的情绪到底是什么?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我们又该如何克服这种不良情绪呢?

今天,我们带大家了解一个心理学名词——“疑病式焦虑”。

 


Q

疑病式焦虑到底是什么?

在疫情中有什么表现呢?

疑病式焦虑指对自身感觉或征象作出不切实际的解释,致使整个身心被由此产生的疑虑、烦恼和恐惧所占据,以对自身健康的过分关心和持续难以消除的成见为特点。通俗的讲,患者怀疑自己患了某种事实上不存在的疾病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袭击,人们对疫情的确诊人数和疑似患病人数更加关注,如果出现了增长的趋势,便更容易产生焦虑和恐惧,这种焦虑恐惧情绪的存在是正常的,但是有一些人会把这种焦虑情绪导致的呼吸急促、胸闷、肠胃不适等身体反应与新型冠状病毒的某些症状联系在一起,因此反复去医院就医,求助医生,却找不到原因。对于这部分群体来说,的确存在疑病式焦虑的可能,但事实上,很多人并不认为自己得了疑病式焦虑。

Q

疑病式焦虑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

1. 干扰正常生活

总是窝在家里,为自己的“病”发愁,对饮食、起居、家务等日常生活所需进行的活动一概提不起兴趣。

2. 施加不良情绪

终日被焦虑、恐惧、紧张、烦躁、抑郁和无奈等情绪伴随。

3. 带来躯体不适

长期的睡眠不足,容易导致植物神经紊乱,出现心悸、胸闷、气短、头晕、口干口苦等症状。

Q

面对这种焦虑情绪我们该怎么做?

1. 认知上改变

我们身体感到不舒服,感到难过和担心,这是正常的身心反应,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情况,不需要做出疑病性的解释和推理。觉得这件事情让自己很烦恼的时候,对自己说,“这是一个正常的心理保护过程。”

2. 行为上改变

减少求证和检查,放下手机,活在当下,回归现实,在现实生活里放松身心、锻炼身体,追求自己想要的身心健康。专家告诫,当出现焦虑时,请不要再继续关注疫情,把手机放下半天,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3. 接受可信信源的信息

在接受新闻信息时,选择可信的消息来源,权威、专业的信息,能帮助受众理性看待新闻事实。

作者 |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研究生
 陆钰鑫 杨丽丽 乔薇 邓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理学:总是怀疑自己得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怎么办?如何缓解
面对疫情如何做好心理防护?这份“心理处方”请转需
对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干预的思考
新冠病毒疫情下,这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的应急手册
安徽人注意!面对疫情 心理与身体防护同样重要
疫情下有焦虑状态?六步转念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