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英国如何建立起庞大的日不落帝国的?

在14至15世纪的英法百年战争,尽管加深了英法民众的敌对意识,但也促成国族的自我认同萌芽。战争结束后,英王亨利七世不仅投资建立造船厂,还建造比过去更大的战船,并连续颁布促进贸易发展的航海法案,促进了英格兰地区语言的统一。到了亨利八世时,扩展海军,设置专属事务处、船坞、战备船与常备皇家海军。累积的海军实力,终于在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时代开花结果,当时海军将领弗兰西斯‧德雷克爵士探索新航线,并于1588年以私人战船击败有着“无敌舰队”之称的西班牙海军。

16世纪,欧陆展开宗教改革运动,新教鼓励教会人士从事商业政治活动,认为赚取越多金钱,不仅能荣耀上帝,也代表受到上帝眷顾。由于新教将信仰、道德观与职业、金钱结合,萌发了早期资本主义观念—重商主义,加上基督宗教的传教热情,以及航海技术进步后引发的海外探险风潮—地理大发现,让基督徒带着优越感并为了商业经济利益向外扩张、寻找商机,进而建立殖民地。而英国圣公会除了带有新教的商业、扩张特质外,由于与特定国家政府保持紧密联系,教徒都有着“对政治力量明智而敏锐的使用是应担负的一种责任”的普遍认知。

18世纪初的英国已具备“帝国”雏形,即使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让英国失去了美洲地盘,但她并没有停下扩张的脚步,持续在亚、非洲建立殖民地,成为“日不落帝国”。而在英国发生的工业革命,其所带来的生产力、经济社会的巨变,让她为了原料、劳工与广大的商业市场等利益,持续向外殖民;工业革命也带给英国更现代化的军事力量,作为获取商业利益的后盾,其受害者也包括被坚船利炮轰开的大清国门。无论是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之役或八国联军,其中都有英国的身影。

从“地理大发现”到新帝国主义时代,看似一步步走向现代化与工业化,但对非欧洲白人的民族而言,却是噩梦的开始。首当其冲的,是非洲与美洲的原住民,前者被当奴隶贩卖离开故土、失去原乡文化连结,据统计,从18世纪末期至1820年代,英国靠在西非贩卖奴隶赚取大量金钱,其规模约占当时欧州贩奴贸易总数的四分之一。而后者的土地则遭掠夺、人口毁灭性地锐减,语言文化濒临消失,虽有设立所谓的“印地安保留地”供居住生活,不过得以进入该地的原住民只占不到当地总人口的5%,于18世纪末遭英国殖民的澳大利亚,其原住民也同样遇到了几乎灭种的命运。

为维持广大殖民地的统治稳定,并因应不同地区的文化、民族等问题,英国有时会采“以夷制夷”的间接统治或“分而治之”策略。比如在东南亚,为避免当地族群掌权、联合起来推翻殖民政府,英国选择从他国输入劳动人口,像印度人、华人,并依种族来判定其专业能力与地位阶级,除了造成社会阶级流动固化,还成为日后引发民族冲突的导火索。

一次大战后,“民族自决”风潮使全球民族主义情绪高涨,让大英帝国难以维持。二战后的去殖民化运动,终于让英国不得不面对事实,于1949年成立英联邦,其成员多为过去的殖民地或是保护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悲剧的序幕:军备竞赛与大战的爆发
轴心国无奈的选择,二战爆发的必然性 德国篇(8)
二战后英法因何失去世界各地的殖民地?
德国错过了殖民扩张的黄金期,为何还能抢到那么多殖民地?
曾经的日不落帝国,赢了二战,却输了一切
在欧洲诸多强国中,为什么偏偏沙俄没能建立庞大的海外殖民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