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京保卫战

                           必须攻占南京!

日本在上海这么个小地方,和国军展开百万级别的军团大厮杀,居然没有对华宣战,对于是否宣战这个问题,日军大本营曾经吵得一塌糊涂。

日本内阁肯定是想宣战的,原因很简单,宣战以后才能名正言顺的获得被占领地区的财政收入,比如关税之类的,日军穷兵黩武,四处征战,开销大的不得了,日本政府早就入不敷出了,对于这种能搞钱的机会,肯定不愿意错过。

军方表示反对,原因也很简单,宣战以后,很多国家为了表明立场,可能就会停止和日本贸易,日本这个国家除了咸鱼,啥都缺,一旦中断国际贸易,没有了石油、钢铁和棉花,日军只能拿着棍子作战了,这也是后来为啥日军发疯偷袭珍珠港的原因,就是为了抢占东南亚的石油和橡胶。

日本政府和军队吵成一团,裕仁看着不像话,干脆把领导机构变更了下,组成了一个大本营,内阁成员和军方大佬都网罗在里面,规定打仗之类这样的大事,由军方决定就好了,政府只管执行,这样的规定出来,国家大权基本就落在了军方手里。

19371118日,日本军方下达1号命令,公布《大本营令》,日本最高领导机构完成了军事化。

这个大本营设立以后,讨论了下作战策略,觉得华北日军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给他们安排的重点工作是保持治安,顺便打击下国军残余部队,至于共产党部队,暂时没太考虑,就是这个没在考虑范围内的部队,在日后8年的时间里,让日军吃尽了苦头。

在日本陆军看来,需要重点提防的是苏联人,应该在满洲边境上多派点军队驻守,裕仁表示严重同意,斯大林的态度琢磨不透,让他一直非常紧张。

上海已经云集了30万日军精锐,除了第十军以外,其他部队已经打了三个月,非常疲倦,日军大本营建议暂时原地休整,派空军炸炸南京就好,暂时没考虑进攻南京。为了统一指挥淞沪地区部队,日军大本营设立了华中方面军,由上海派遣军和第十军组成,方面军司令松井石根,上海派遣军司令朝香宫鸠彦王,第十军司令柳川平助。

对于大本营原地休整的决定,上海派遣军倒是没太大意见,但第十军意见非常大,这支在杭州湾玩两栖登陆作战成功的部队,上岸以后就像捻鸭子一样赶着国军到处跑,还没来得及体会和国军作战的痛苦,认为国军不堪一击,强烈要求继续追击,赌咒发誓可以一举拿下南京。

经过一番并不激烈的争吵,日军大本营同意第十军的意见,121日,下达“大陆第8号”命令,命“华中方面军司令官与海军协同,攻占敌国首都南京”。

在某些日本人看来,中国就是一个披着国家外衣的部落联盟,只要干掉领头的,手下的喽啰自然就会投降,东北如此,华北如此,日本人开始大胆设想,如果能够占领南京,中国人是不是就会投降?

日本人对南京已经志在必得!

                              守还是不守?

19321.28事变发生以后,国府就已经认识到,如果淞沪再次爆发战争,一旦淞沪失守,日陆军肯定沿着京沪铁路、海军沿着长江向南京进攻,那么对策就很明了,陆上需要修筑防线,阻击沿铁路而上的陆军,这就是吴福线和锡澄线;在长江上比较狭窄的地方,边上用几门炮就可以控制整个江面,这些地方被称为要塞,包括江阴、镇江、江宁等等。

陆上和江边的这些阵地被称为外围防线,如果外围防线被全部突破了,南京自身也要具备防守能力,在南京城外面有一溜小山头,包括牛首山、方山、青龙山、栖霞山等等,这些地方适合构筑阵地。围绕城墙也要构筑阵地,包括雨花台、孝陵卫、紫金山等等。

上面两段不想看可以直接略过,其实就是说明了一个意思,关于南京防守的思路是非常清晰的,日军知道该怎么打,国军知道该怎么防守,双方都很明白,重点是看双方的执行力。

当年定下规划后,国府请来德国顾问,指导修建国防工事,但很快老蒋忙着围剿苏区去了,再加上《淞沪停战协定》签订,淞沪国防工事修建工作就没多少人关注了,很多工事就修了个半拉子,成了烂尾工程。

转眼到了1935年,日本人在华北开始搞事情,推动华北自治,让老蒋提高了警惕,觉得日本人胃口太大了,又开始重新重视起抗战工作,19362月命令张治中负责淞沪地区国防工事的修建,从结果看,张抗日热情是有的,但官僚作风比较严重,没有实地考察工程质量,导致两条陆地上的防线质量稀烂,属于不合格产品。

19378.13中日在上海大打出手,到了9月份的时候,眼瞅着日军增援部队源源不断,国军由攻转守,老蒋有点慌了,抱着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的想法,赶紧命令各道防线周围的军队巩固阵地。

这就非常官僚主义了,修建军事工事需要大量资源——钢筋水泥和修建工具,中日在淞沪打的不可开交,日军飞机在长三角地区如入无人之境,看见哪里人多就往哪里扔炸弹,咋个修?

何况此时国府已经乱了阵脚,有四个师接到指令修建南京外围阵地,其中两个师还没到达地方就被调到前线堵缺口了,另外两个师刚刚到达南京外围,又立即被调到其他地方,修筑阵地的事情又泡汤了。

高难度的工程需要精密的组织和高超的执行力,这些只有现代国家文官体系才能完成,国府是一个披着政府外衣的黑社会组织,的确无法应对如此复杂的局面,手忙脚乱非常正常。

日军在杭州湾登陆以后,南京守或者是不守,已经成为国府必须考虑的问题了。

11月中旬的时候,老蒋在南京连续开了三个会,讨论南京防守问题。国军高级将领纷纷表示南京不能守,原因也简单,南京所处的地形,已经决定了这是个易攻难守的地方,就在长江边上,周围也没什么大山,日军很轻松就可以把南京四面合围,到时候想跑都没地方去。

李宗仁建议,宣布南京不设防,避免日寇找到借口屠杀平民,国军全部撤到长江北岸,把南京暂时让给日军也没什么关系,长期抗战,不需要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

蒋的心腹爱将陈诚也强烈建议不要守,原因与李宗仁一致。

蒋还惦记着九国公会,当时列强们正在开会讨论日军侵华问题,蒋觉得列强们都是天使下凡,一定会同情苦难的中国人民,在会上低头不语,正在考虑列强干涉日军的美好画面。

军令部厅长刘斐是个机灵人,看到蒋的表情,迅速领悟到领导的意图,表示南京是首都嘛,虽然守不住,还是要表示表示的,留点部队做做样子就可以了,摆完造型就可以扯呼了。

老蒋还是低头不语,刘斐没能彻底猜透领导的心思。

这个时候,唐生智跳出来了,这个不是胡说,当时唐生智好像有胃病,开会的时候,他是蹲在凳子上的,蹲一会又跳下来,然后又蹲上去,看上去好像神经有问题。唐大义凌然的表示南京是首都,还有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必须要守,还发誓要和南京共存亡,让李宗仁大吃一惊,用看白痴的眼神看着唐,表示你特么的果然有病,劳资要离你远点。

老蒋大喜,表示老唐勇挑重担,的确是个好同志,于是在第三次会议上定下来了,由唐生智任南京卫戍司令,负责固守南京。

疲惫不堪的溃军,稀烂的防线,南京城的结局已经被注定了。

被留下防守南京的部队注定九死一生,简单介绍下其中三个人。

88师师长孙元良在网上名声不好,长期遭到讥讽和嘲笑,因为在北伐和淮海战役期间两次精彩跑路经历,被大家安排了一个绰号“飞将军”,意思是他打仗不行,跑路第一名,其实能当上国军德械师师长,充分说明他还是有几把刷子的,他是第一个冲进淞沪战场的,一直打到南京被日本人占领,这段时间的表现相当硬气.

36师师长宋希濂,国军真正的悍将,在整个抗日战争中从头打到尾,堪称真正的抗日英雄,面对日寇从未退缩;南京警备军谷正伦,这家伙是一个超级马屁精和机灵鬼,听说要被留在南京和日寇死扛,立即打报告说自己病了,实在无力担此重担,要求辞去军长职务,随大部队撤到湖南了。

这三支都是从淞沪战场撤下来的部队,早就被打残了,人数太少,老蒋又从淞沪战场撤退的部队中截留了一些人,凑了大概十万人,计划由这十万疲惫之师保卫首都。

保卫南京的班底组建完成后,老蒋立即宣布迁都重庆,将指挥部迁到武汉,统一指挥全国抗战,同时组织搬迁武汉工业设施和其他重要物资。

1120日,唐生智发布戒严令,南京地区进入战争状态。

就在这一天,日本人知道了国府宣布迁都的消息,这个消息就像晴天霹雳一样,把日军大本营震的外焦里嫩,攻占南京,主要目的是逼迫国府投降,现在国府宣布迁都,摆明了是不打算投降了,那这场仗要打到猴年马月去?日本哪里能支撑旷日持久的战争?

迫使中国不战而降才是最优解,日本人找了德国做中间人,让德国在中日之间互递信息,表达了希望蒋介石不要顽抗,赶紧投降的美好愿望,没想到蒋介石被揍得如此惨,骨头还很硬,表示对日本人提出的诸如华北自治内蒙古独立之类的条件都正在研究中,至于什么时间答复不知道,让裕仁这些人非常失望。

谋略是有远见的政治家才考虑的事情,军人想不了这么多,他们被占领中国首都的目标刺激的头脑过热,已经迫不及待了,在没有得到大本营的同意之前,上海派遣军和第十军已经向疯狗一样扑向了南京。

                              南京失陷

121日,日军大本营下达攻占南京的命令。

日军在进攻南京的时候,采取的策略是包围三面,把长江通道留出来了,意思是国军打不赢还可以跑到江北,日军当然不是菩萨心肠,是为了避免国军置之死地而后生,在南京和日军玩命。

为了表达守城的决心,唐生智决定来个破釜沉舟,把南京可以北渡长江的船只全部撤走了,南京下关是唯一的渡口,对岸就是浦口,唐生智请求浦口的守军第一军负责监视,谁敢乘船北逃,格杀勿论!

第一军可是蒋介石起家的部队,黄埔系的精英,当第一军从陕北调到淞沪战场时,还有4万多人,等从淞沪战场上撤下来,第一军只剩下1200多人了,到南京保卫战的时候,只能给唐生智当当监军了。

1937127日,30万日军对南京发动总攻。

为了攻占南京,日本人下了血本,集中了超过2000门的大炮,其中150毫米加农炮和240毫米榴弹炮就超过700门,240毫米榴弹炮炮弹超过200公斤,这种炮弹可以把任何中国守军的工事炸飞,很多国军连日军的人都没看到,连人带工事飞上了天。

不是国军不努力,双方火力差距实在太大,到8日的时候,南京外围阵地基本被突破,但依然不乏亮点。74军就打的很猛,所属51师师长王耀武,这哥们全程和日军硬碰硬,和日军打对攻,让日军三天没能前进一步。王耀武也是抗战从头打到尾的国军将领,他的很多英雄事迹被按到了张灵甫的头上,搞的此人在网上名气比王耀武还响,也不奇怪,在某些人看来,张灵甫长的实在太帅了,长的帅的人犯什么错都会被原谅,包括杀老婆。

话又说回来,张灵甫就是在此战中出名的,他抬着棺材上战场,领着一个团基本拼光了,身受重伤还不肯退下来,被爱才的王耀武硬拉着才撤出来。

打到8号晚上的时候,大部分外围阵地已经丢失了,唐生智下令全部部队退守城墙阵地,日军完成对南京城的三面包围。

其实这个时候跑吧,还有机会,日军还没有控制江面,军队交替掩护,有组织的撤退,大部分守军还是可以跑掉的。唐生智已经把牛皮吹出去了,跑是不可能跑的,下令各部队必须与阵地共存亡,失去了最后的机会。

1210日,日军向南京各个城门展开全面进攻,国军在城头和日军展开血战,反复争夺,孙元良的88师表现神勇,在光华门和日军突击部队硬杠8个小时,连旅长都战死,将日军突击部队全部歼灭,守住了光华门。

1211日,紫金山攻防战打响,紫金山守军是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全套德械装备,属于国民党中央军最精锐的部队,蒋介石的心头肉,为了保卫南京,蒋把血本都拿出来了。

日军用大炮轰,步兵冲,打了几天没打下来,终于觉得这支国军有点不同寻常,一打听,才知道对手是国民党最精锐的部队,一下子兴奋起来,把飞机大炮全部拉过来招呼教导总队,为了保险,还加了毒气弹,打到最后,双方都杀红了眼,把平时学到的技战术全都丢到了一边,一心想搞死对方,双方士兵混在一起癫狂的肉搏,流下的鲜血汇集成了一条条小溪。

南京城打成一团,陷落只是早晚的事情,在这个时候,日军川崎支队北渡长江,开始向浦口方向进攻,这是南京城最后的撤退路口,南京很快陷入四面合围。

蒋介石这个时候终于意识到,南京城根本就守不住,这些好不容易在淞沪战场活下来的国军老兵,极有可能被全部葬送在南京,白白损失抗战的力量,此时,蒋介石已经后悔了,让顾祝同通知唐生智赶紧撤退。

11日中午,顾祝同给唐生智打电话“委员长已下令要南京守军撤退,你赶快到浦口来,我现在要胡宗南在浦口等你。”

唐生智也是当过大哥的人,社会经验极度丰富,这种空口无凭的事情怎么能干呢?唐当初发誓要与南京共存亡,在紧要关头跑了,事后追究起来,这个责任担的起吗?唐表示除非看到蒋的命令,否则绝不撤退。

其实唐很清楚,顾祝同绝不会在这么大的事情上开玩笑,他完全可以在等待蒋的命令的时候,部署部队撤退的事情,可是他没有,继续痴情的等待蒋的命令。

11日晚上,蒋的电报来了“情势不能久持时,可相机撤退,以图整理而期反攻

12日,日本人继续疯狂进攻,在火力和数量的绝对优势下,国军伤亡惨重,王耀武的51师基本打光了,孙元良给手下的兄弟们鼓劲“敌人不是打不死的”,他率领88师在雨花台打死1000多个鬼子,自身伤亡超过6000人。

雨花台一直是英雄流血地,南宋杨邦义在这里遭到金兵剐心,大革命时期,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恽代英在此英勇就义。

打到最后,88师弹尽粮绝,实在没有办法了,孙留下一部分官兵断后,带着剩下的兄弟们赶到下关,要求过江,被宋希濂给拦住了,根据唐总司令的命令不许他过江,孙无奈,只好带着部队绕着城墙往城北跑,此时城墙已经被日军给占领了,88师残部边跑边挨日军扫射,又一次遭遇重大伤亡。

我无法想象,这些冒着日寇扫射,围着城墙跑的88兄弟们,当时脑袋里面在想什么。

不过孙元良还是很机灵的,南京城破后,他居然碰见了德国人拉贝,在拉贝的帮助下,孙化装成一个平民,躲在金陵女子学院顶楼的密室之中,这个还是要辟下谣,有人说孙是躲在妓院里面才逃得一命,就纯粹是污蔑了。

到了下午的时候,中华门西面的城墙终于顶不住了,轰然倒塌,日军冲进来了,老百姓吓的一窝蜂的向城北逃跑,中华门周围还活着的国军士兵,为了掩护老百姓撤退,在失去指挥的情况下,全部自发向日军发动了最后一次冲锋,直到全部壮烈殉国。

南京全部城墙已被攻破。

12日下午五点左右,唐生智召开师以上军官开会,问南京还守的住吗?所有人没有一个吭声的,于是唐拿出蒋的电报,宣布撤退,还给每个将领复印了一份,要求他们在同意撤退的字样后面签字,不亏是官场老油条。

此时南京三面城墙都已经被日军突破,只有下关码头还在国军掌握之中,这是北渡长江的唯一安全通道,由于守军数量众多,全部从下关突围肯定不太现实,各部队只能从自己防守的正面杀出重围,肯定要遭遇重大伤亡,不过为了那一丝活命的机会,大伙肯定会置之死地而后生。

根据安排,从下关撤退的部队包括宋希濂的36师,还有宪兵、司令部直属部队和负责掩护的第十军,其他部队都要从自己防守的正面突围。

如果命令这样下达,估计也能跑出去一部分国军,毕竟人在生命受到极度威胁时,会爆发出极强的求生欲望。

可唐生智为了讨好老蒋,又口头下了一个指令,允许74军、88师、87师和教导总队从下关码头北渡长江,这几支部队都是中央军,老蒋的嫡系,这就要命了。

唐司令安排了多少船只呢——只有两三条船,其余船只早就被唐司令要么弄沉了,要么开走了,这么多部队,就两三条船,这不是明摆着让渡江的部队跳江吗?日本人如果知道了这个安排,可能要热泪盈眶的握着唐生智的手,感激的叫一声——同志!

布置完这个所谓的撤退方案后,唐司令当机立断,带着誓与南京共存亡的余音,坐着早就准备好的小火轮跑路了,感情唐司令需要的是手下将士与南京共存亡,自己对跑路的准备工作倒是周到之非常。

唐跑到武汉后,知道把南京守军得罪死了,怕以后没好果子吃,来了一招以退为进,向蒋介石表示自己要负全责,请求处分,蒋一句话都没有说,唐表示自己有病,回湖南老家去了,从此没有在国军出现过,快解放的时候,果断投向人民阵营,的确有一手。

唐司令跑了,开会的高级军官们有的直接就跑了,留下不知情的部队继续和日军血战,有的还有点感情,给部队打了个电话,道一声珍重,然后也跑了,有责任性强点的,回到部队带着弟兄们一起跑,邱清泉和廖耀湘就是好样的,始终和部队在一起,没有单独逃跑。

往哪里跑?肯定是下关嘛,凭什么只有中央军能从下关跑?杂牌也有生存的权力,但凡有一条更好的路,没人愿意选择死路,大伙一窝蜂的向下关跑。

负责断后的第十军占据江边乌龙山要塞,俯瞰下关码头,开完会以后,军长徐源泉毫不犹豫立即带着部队渡过长江,殿后的部队成了第一支渡江的部队。

徐源泉是很精明的,仗还没开始打的时候,他就给自己和部队留好了后路,在江面隐蔽处偷摸藏好了两支船队,听到撤退命令后第一个就跑路了。

其他部队就没这么幸运了,当所有人千辛万苦跑到下关码头以后,全部都傻眼了,江边只有两三条船,可日寇已经追击而至,没能上船的官兵们,抱着能漂浮的木板跳入水里,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横渡长江。

由于防守乌龙山要塞的第十军已经第一个跑路了,日军军舰失去了约束,开始在长江中横冲直撞,漂在江面的国军将士遭到了日军军舰疯狂的撞击和机枪扫射,血水染红了江水,浮尸飘满了江面。

还没来得及渡江的国军将士,见到此情此景,只能放下武器向追击过来的日军投降,成为日军的俘虏。

唐生智拍老蒋马屁,好心办坏事,把中央军剩余部队送到了下关这个九死无生的地方,同时他也安排了两支殿后的队伍,这两支负责殿后的部队是83军和66军,这是两支粤军,杂牌嘛,用来送死当炮灰正好。

两个军长合计了下,觉得去下关的人太多,不如从正面突围,和鬼子拼了,或许还能闯一条活路出来,于是他们兵合一处,往外猛冲,和鬼子发生了猛烈的遭遇战,最后队伍全部被打散了,大家结成小团队突围,最后居然大部分都冲出了包围圈。

收到攻陷南京的消息后,日本首相近卫文麼表示“不但中国军人,包括所有中国人,都是不可救药的劣等人”,这是日本首相说的话,大家记住。

日军拒绝对中国使用国际法,也正常,禽兽怎么懂得法律?

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朝香宫鸠彦亲王在刚刚得知攻破南京城周围的防线,大约30万中国军队被围的消息后,立即签署密令:杀掉全部俘虏!

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开始!南京成为人间地狱!中国军民死亡超过30万!

附上日军十六师团师团长中岛今朝吾十二月十三日的日记:

近几日,溃败的敌人大部分逃进我第十六师团作战地域内的森林和村庄,其中有从镇江两要塞逃过来的人。俘虏到处可见,达到难以收拾的程度,因采取大体不留俘虏之方针,故决定全部处理之。然对一千、五千、一万之众,解除全部武器很困难。唯一办法,是等他们完全丧失斗志。。。。据知:光是佐佐木部队就处理掉约一万五千人,守备太平门的一中队处理掉一千三百人。。。。预先把他们分成一百人、两百人一群,然后诱至适当地点处理之。

网上有一句话说得很好,我们都没有资格替死难的前辈们原谅,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要牢记这段历史,永远不要让它有重演的机会!

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如果觉得写的可以,请给个赞或者点击“在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生智一个错误决定,将十万南京守军置于死地
十万大军为何守不住南京城?
惨烈的南京保卫战,5万将士牺牲,高级军官战死47人
关于南京保卫战惨败的8个关键
【转】淞沪会战时薛岳工作人员传达命令时的失误造成大战失败
徐蚌会战国军高级将领系列(六)——飞将军孙元良(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