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古代唯一的跨海大桥,耗费1400万两白银建成,屹立千年不倒

中国有四大古桥,北京卢沟桥,河北赵县的赵州桥,潮州广济桥,泉州洛阳桥。这四座古桥历史久远,屹立千年不倒,是古人伟大的桥梁杰作。在这四座古桥中,有一座桥和其他三座不同。其他三座桥都是建在河上的,而唯有它是建在海上的。赵州桥下面是洨河,卢沟桥下面是永定河,广济桥下面是韩江。而泉州洛阳桥却是一座跨海大桥,它横跨泉州洛阳江的入海口。

这座石桥始建于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嘉祐三年(1058年)时任泉州知州的蔡襄开始主持造桥,通过筏型基础和种蛎固基解决了包括铺桥面、建桥墩在内的多个难题。嘉祐四年(1059年),洛阳桥正式建成,蔡襄亲自题写《万安桥记》。

此后历朝历代洛阳桥都曾历经修葺。南宋时期,洛阳桥的护栏外增设多座佛塔和风水塔。该桥长1200米,共有46个桥墩,北侧位于惠安县境内,南侧位于洛江区境内,桥的中段建在一座名为中洲的江心岛上。桥上及中洲上共建有包括佛塔、护塔神像等多种附属建筑。1988年,洛阳桥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洛阳桥又名万安桥,因其在洛阳江上而得名洛阳桥。相传唐朝年间,唐宣宗微服出巡至泉州惠安县西北的一条河旁,称该河周边的风景和洛阳有些相似,该河遂得名洛阳江。

在洛阳桥修建之前,当地曾有一座万安渡口渡人过江。由于该地地处洛阳江入海口,风高浪急,因渡江而造成的伤亡事件屡有发生,巨大的风浪经常导致连续数天无法渡江。

北宋庆历年间,泉州人李宠曾在当地用石块砌成桥墩、以木板为桥面的方式搭建了一座浮桥供行人过江,但该桥也多次被冲毁。皇祐五年(1053年),泉州人王实在原有浮桥的基础上加盖固定石桥,这也标志着洛阳桥正式开始修建。修建的过程中,工程遇到了包括资金紧缺、7个桥墩无法修建、桥板无法搭建等问题。

洛阳桥的建造者是宋朝的大书法家蔡襄,当时蔡襄被调往这里任知州。

嘉祐三年(1058年)七月,蔡襄担任泉州知州,并随即主动参与到洛阳桥的修建之中。他号召捐款,并用养殖海蛎的方式加固桥墩[a],同时利用潮水涨落成功架设桥面。嘉祐四年(1059年)十二月,洛阳桥正式建成,蔡襄为此专门题写了《万安桥记》。洛阳桥也由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跨海大桥。北宋至近代,洛阳桥的周围先后修建起了8座形制各异的风水塔和佛塔。

在蔡襄到任之前,当地百姓要到对面去,只能坐船,由于地处入海口的位置,遇到涨潮时,百姓们要隔很久才能去对岸。蔡襄为了方便当地百姓,集合民间人士的智慧,决定建桥,就这样,历史上的第一座跨海大桥应运而生。

我们都知道就算是现在修建跨海大桥都是件不容易的事,更别说在古时候了。为此,这座桥是采用了一种新型的建桥方法,沿着桥址中心线,在江中铺满石块,筑成石堤,然后在石堤上建桥墩。桥墩的形状全部像小船一样,两头是尖的,可以减少对桥墩的冲击。

为了把水底那些堆积在一起的石条凝聚成为一体,使之不被大水冲塌,造桥的工匠们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沿海海底有一种长有贝壳的软体动物,名叫牡蛎。它有两个壳,一个壳附在岩礁上或者另一个牡蛎上,互相交结在一起,另一个壳则盖着自己的软体。牡蛎繁殖能力很强,而且无孔不入,一旦跟石胶成一片后,形成大量的碳酸钙物质,我们用铁铲也铲不下来。工匠们利用牡蛎的这个特性,在桥基上种牡蛎。把桥基和桥墩自然地胶结成整体。

洛阳桥历时7年,花费了1400万两银子才建成。因为是跨海大桥,同其他三座齐名的古桥相比,建造难度要大很多。去泉州玩的朋友,一定要去看看这座著名的古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第一座跨海大桥,采用生物加固桥墩,千年不倒!
中国的第一座跨海大桥,其中利用一种动物加固桥梁,千年不倒
宋朝人建的中国第一座跨海大桥,利用一种动物加固桥梁,千年不倒
千年前的中国制造世界第一跨海大桥,屹立千年不倒靠的是一种动物
泉州丨洛阳桥:中国第一座跨海石桥
蔡襄主持修建中国第一座跨海大桥,洛阳桥!(两宋繁华往事28)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