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远方】山西《走,喝豆子汤去》作者·大智若愚 主播·如一

远 方 诗 歌 文 化 传 媒

作者

主播

走,喝豆子汤去

“走,喝豆子汤去”“去哪里喝呀?”“盂县呀!”“大老远跑到盂县喝豆子汤?疯了哇?”“你不到盂县喝豆子汤,傻了哇”“那你介绍介绍盂县的豆子汤怎地个好!”

“听我慢慢道来”——

盂县属于山区,因四周高山中间低洼,像庙里用的木盂,盂县因而得名。

因盂县山区适合各种豆类作物生长,又地处黄土高原,十年九旱,加上风吹日晒和各种鸟虫偷食的风险,每一颗豆豆的成熟,都经历了自身顽强的拼搏和大自然的严峻考验,以及农民伯伯辛勤劳作才终于修成正果。所以粒粒皆不易,颗颗是金豆。

盂县以小豆、绿豆、黄豆等豆类为主,每一颗豆豆来之不易。如何让这些金豆豆银豆豆们不能白来世上走一圈,老祖宗们一定又是费了一番脑子,才琢磨出盂县特色的豆子聚会汤,那就是今天说的豆子汤。

做好豆子汤,要先选好豆类。小豆是主力军,加上眉豆、姜豆等辅助军,如有去年的嫩干玉米这些散兵游勇,适当点缀其间那是最好不过了。

兵马已齐,只欠东风。那就是上锅温煮。

每到三伏天,几乎家家中午都要煮一锅豆子汤,给下地的受苦人和上学的娃娃们吃,也是正饭前的解渴汤和消火汤。

每当早上下地干活的人走后,妇女们就忙开了。他们先把炭火舞弄好,再把一口大铁锅放在炭火上添上水,根据水的多少放入各种豆子,盖子一盖,串门去了。或带上针线活计,按照好像已约定好的地点集结。他们以做鞋为主。纳鞋底是个大活,妇女们看似清闲,其实并不清闲,纳鞋底子要使劲用大锥子扎透后再穿针引线,麻绳在她们手上利索地飞舞起来,从鞋尖开始一排一排纳起来,在他们的谈笑间织进了多少柔情蜜意。她们手在忙嘴也在忙,东家长西家短的,乱七八糟,扯到哪儿算哪儿,有的扯得忘了火上的豆子汤给熬干了,被男人回来骂个狗血喷头是常有的事。

日头已很高很高了,妇女闲扯会也该告一段落了,她们各自草草收兵,拿上家什匆匆回家做正饭了。

在这些妇女聊天的过程中,豆子汤中的豆子们也在升华。由原来的岿然不动,到蠢蠢欲动,再到上下跳动,最后翻江倒海般的各显其能,逐渐澎胀,开出裂缝,露出真容,绽放青春,吐露芳香,把生命中最光辉最灿烂的色彩尽情展现。各种豆子的味道在大铁锅里得到充分的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都在表现出各类豆子最有风味的色彩和品质来,一种不白活一回,要潇洒从容地做一颗大家喜欢的豆子的价值无私地展现。你说这锅豆子汤能不好喝吗?!

地里干活的受苦人回来后,先干一碗豆子汤,下下火,抽袋烟,这才拉开吃正饭的序幕,下面就该河捞呀圪蚪呀登台了。

一次我下地回来,又累又热又渴,直奔厨房,只见厨房铁锅里只剩少半锅豆子汤了,用勺子舀起来就喝了几大口,感觉味道不大对劲,就向正房喊“老娘,咋回事?这豆子汤不对味呀”我老娘听到我的喊声,从正房跑出来问“你喝的哪个锅里的?”我说“火台上大铁锅里的呀!怎么了?”接着我老娘笑成一团:“巴你个尿泥鬼,那是刷锅水!豆子汤在水瓮上盆子里放着”,我说“你咋不早告一声?这又吐不出来?”“谁知道你火急火燎的跑到厨房,看也不看就喝开了?”我老娘也有点不好意思,感觉失误和大意了,我说“也怨我,黑铁锅里的汤没细看,以为是豆子汤了,以后得注意点,你也该早点倒了好”,这事真让人哭笑不得。事后一想,这主要怨我,我妈当时不在家,我老娘来给我们做饭,她们苌池一直缺水,他不会及时倒掉洗碗水的,要等着我吃完后还要洗我的碗,最后的洗碗水还要喂猪呢。

老百姓爱喝豆子汤,与多年的生活习惯养成有关,也是一种根深蒂固培养起来的情感和味觉所求。每到夏天家家都喝,每到办红白喜事、大兴土木之时也都备有豆子汤。

我记得我家盖新房起房梁时,除了吃玉米河捞外,就是给干活的二三十人烧了一大锅豆子汤。这些光膀子男人下工后围过来,一人一大碗喝了起来。有的一口气就喝了个精光,有的嘴不离碗两三口就喝完了,有的一边抽烟一边喝,汗珠子滴进去也顾不了那么多。

豆子汤是红色的,里面放上糖精,甜甜的,如果再冰镇一下比吃几瓶灌头都强。

我不由想起了电影《红高粱》,一堆光膀子男人,端着大碗喝着红高梁酒一边唱一边喝,是何等的豪爽。这一堆乡亲们都是义务过来帮忙的,如果也像《红高粱》里的一样,端起大碗豆子汤,高唱:“喝了咱的汤呀!上下通气不咳嗽。喝了咱的汤呀!一人挑起大梁走。喝了咱的汤呀!找个媳妇不发愁……好汤!好汤!”一口喝干,叭的一声,把大碗这么一摔,披起短褂上阵,那是何等的豪情万丈,何等的威风威武!一碗豆子汤,喝出了男人的精气神!

对于女人,也应喝出另一种风味来。如果选一雅致的环境,听一曲柔美音乐,选一精致的小碗和小勺,盛半碗盂县豆子汤,轻轻拨动豆汤,日月星辰尽在其中。汤还是那个汤吗?豆还是那个豆吗?问汤哪有此美味,唯有仇犹豆子香!如果一个多情女子,凝视到汤中红豆,又浮想联翩“红豆生南国……此物最相思”,再“叭叭”的掉下一串串泪来就麻烦了。

我爱人一说回老家就兴致勃勃,其实我知道是冲着豆子汤去的,有时她们娘家人一同回去,就是要喝豆子汤。老家人也知道他们的爱好,一听回去,早已煮好了豆子。千里迢迢为口汤,喝个肚圆又何妨?现在各种营养汤,岂能比过豆子汤!。

豆子汤伴随盂县人世世代代,成为盂县人喜爱的一道便民汤,也伴随盂县人走过了风风雨雨,有些顺口溜可见一斑。“豆腐渣窝窝豆子汤,八路军冲上风坡山。谷糠窝窝豆子汤,社员苦战上河滩。酸菜窝窝豆子汤,学习大寨奇迹闯。贴锅窝窝豆子汤,植树造林上南山。玉米窝窝豆子汤,改造山河有力量。玉米凉粉豆子汤,精神焕发奔小康!”其实这可不是什么顺口溜,它表达的是盂县人穷则思变、以苦为乐、改天换地、追求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每句话背后都有许许多多生动感人的故事,此处不便展开。

豆子汤这么好!谁要想喝别乱跑,来盂县哇!故乡的豆子汤与众不同!

远 方 诗 歌 文 化 传 媒

往 期 精 选

【远方杯·全国诗文大赛】贵州《遇见》作者·白杨居士 主播·曲萍

【远方】河南《雪》作者·吕铭鸿 主播·小草

【远方】黑龙江《花的组诗》作者·小乔 主播·袁嘉敏

作者稿酬和诵者报酬说明

本文系远方传媒原创首发作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么熬绿豆汤
山西盂县的椒叶窝窝,唤起旧时的记忆!
蚕 豆
【西北面食】酸汤窝窝面
山西盂县美食
这碗用铁锅炝出来的面,十块钱一大碗,吃过都说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