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星堆祭祀文化与周易思想体系

摘要:三星堆文物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文物,其造型独特,内涵丰富,极富科学研究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在浩如烟海,蔚为壮观的中国文物宝库中占可极其重要的地位。其实磅礴的青铜雕像群,蔚为大观的玉石器群,特色鲜明的金器、陶器等,林林总总、目不暇接,具有极其浓郁的古蜀祭祀文化特征,可见古蜀国当时已经具备了比较完善的宗教礼仪制度。《周易》是中华文明史上一部美好精深、影响广泛、流传久远的典籍,有“群经之首”和“大道之源”之称。从总体上看它是一部指导喷门和利用自然规律及社会发展规律的哲学著作。可以说,它是华夏五千年文化的根基所在。而三星堆的祭祀文化很大程度上与古老的《周易》思想体系有着必然的联系。


三星堆祭祀活动的主题对象—天神、地祗、祖先神

实际上要了解一个文化,首先需要确定它的具体时间从而了解它的时代背景和特征。通过一代又一代考古学家的不断努力,现在我们已经明了古蜀文明三星堆最鼎盛的时期为距今4000年—3200年,相当于夏商时代。散心个体在学术界又“南殷墟”的美誉。而这个时期的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可谓是泛神论最盛行的时期。在万物有灵思想观的影响下,统治阶层热衷于通过举行祭祀活动来通灵占卜,对未来的事态进行一定的预测从而趋吉避凶。万物有灵形成多神崇拜,中国古代宇宙观最基本的三要素是天、地、人。《礼记·礼运》称:“夫礼,必本于天,肴于地,列于鬼神。”《左传》里面也讲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1】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两个祭祀坑中的文物有明显被砸以及焚烧的痕迹。《礼记·祭法》云:“燔柴于泰坛,祭天也。瘞埋于泰折,祭地也。”根据《礼记》的说法,三星堆坑内的器物被“砸”,相当于民间习俗“摔丧盆”—祭祀大地的含义;“烧”类似于现在的烧纸钱,燃烧之气可以通天。而两坑的方位朝向为北偏西35度,所对应的是成都平原西北方的茂县、汶川一带—古蜀人祖先的所在地。由此判断,三星堆古蜀人祭祀活动主要为祭天、祭地、祭祖。道家学说称“天、地、人为三才。”实际上,“三才”的说法也见于《周易·系辞》:“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所以,“三”的观念对中国的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如汉高祖刘邦的“约法三章”,成就了汉室大业;华夏民族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自然而然讲的最多的也是“无三不成礼。

学诠释下的周易思想体系

那么《周易》这本书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哪些影响?相传当年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在牢里,潜心研究伏羲的先天八卦。由于当时属于人类思想意识尚未开化的阶段,为了让祖先留下这本“无字天书”不至于失传,他用自己的智慧给每一卦加上了自己的注释帮助够人理解四中的含义。后人把文王注解的这本易经称为《周易》,也叫后天八卦。《周易》是我们文化典籍中最难懂的著作之一,在宗教的外衣下,透露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古人对宇宙天地、世间万物认知的的独特思想资料。作为具有一定哲理内容的卜筮之书,它以独特得结构形式和思想内容,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垒起一座神秘的宫殿。而儒家的代表—孔子他的很多思想都来自于这本书,他对华夏民族作出的最大贡献就是把《周易》的思想精髓包含的宇宙万象用人文哲学的观点把它阐述出来。我们现在讲的“仁、义、礼、智、信”,做人五德就源自于易经六十四卦中的第一卦—乾卦的卦辞:“元、亨、利、贞。”【2】孔子研究易经后对乾卦的卦辞做了进一步解释:“仁,善之长也;亨,嘉之会也;利,义之合也;贞,事之干也。”【3】按照儒家的观点,元即是仁,亨即是义,利即是礼,贞即是正。后来儒家又把“正”解释为“智”,后面再加上一个“信”,就有了我们现在中华人文哲学的五德。这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世人对《周易》的认识随着儒家思想的注入增添了更多的人文色彩。《汉书》中认为,“人更三圣,世历三古。”【4】三古分为上古、中古、近古。分别对应伏羲、文王、孔子。可见,诸子百家思想斗源于这本古老的易经,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也这样称赞易经为“经典中的经典,哲学中的哲学,智慧中的智慧。”【5】华夏文化五千年之所以连绵不断、经久不衰正是古圣先贤们用自己的智慧不断地给《周易》添润增色,让它的思想体系不断充实完善,羽翼更加丰满。

祭祀文化的滥觞—乾坤易之门

儒家认为,要真正的深入了解《周易》,就必须从64卦的乾卦—“天”和坤卦—“地”研究入手。试想一下,如果天停止转动,哪怕是一秒钟,那还会有我们这个地球和人类世界存在的可能性么?所以天永远是居于第一位的。孔子对天、地也是心怀敬意:“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古人认为“卑”的意思等同于“近”,及靠近、亲近之意。如果用白话文翻译过来大致可以理解为,天是如此的尊贵高远,让人遥不可及;而地是如此的亲近自然,哺育万物。易经64卦的第一卦就是乾卦—天。因此古代的帝王也自称为天子。对人民发布号令的时候也要讲“奉天承运、皇帝诏日”的话。天的功能就是持久的运行,非常的刚健,不会休息一分一秒。有了它的运行才有万物的开始。所以这个乾卦的象就有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当面梁启超在清华大学做了一次《论君子》的演讲,为了激励学子们奋发图强便引用了这句乾卦的卦象。后来这句古语成为了这所中国最高学府的校训。那么天的特性是什么呢?两个字,阴和阳。伏羲一画开天地,这个一就是太极。《周易》里面讲:“易有太极,是生两仪。”【7】这个“两仪”指的是阴和阳。用阴、阳来表示整个宇宙万事万物的关系即对立和统一。大小、正反、刚柔、矛盾、男女…物理学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都体现了阴和阳的关系。而在一定的条件下两者都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正所谓“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极成阳,阳极成阴。”在易经当中,用一条横线,即阳爻代表乾天;而用一条中间有缺口的横线代表坤地,实际上坤卦就成了两天线。地是怎么来的?它是由天的持久运行而产生的。老子的思想也说,“道生一,一生二,阳化气、阴成形。”由于这个一横线是奇数,后来我们就用奇数代表阳,偶数代表阴。比如人有一个头,是奇数为阳。但是我们经常告诫自己一定不能头脑发热,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冷静。而每个人走两只脚,是偶数为阴。从传统医学的理论来看,也讲人要注意保暖首先要做好脚部护理—寒从脚下起。所以脸部需要足够的温度,这样人的身体才会更加的健康。举这个例子就是为了说明阴、阳两者无论放在哪里都是相互依存得关系。坤卦排在64卦的第二卦代表大地。坤卦的象也很有意思:“地势坤,厚德载物。”【8】它的意思是讲大地地势至顺极厚,而顺承天道。君子应效法大地,以深厚的德行来包容万物。由此可见大地的功能即是“厚德载物”,从来不求任何的回报,无论万物对它怎样的索取。而地的特征又是什么呢?即刚和柔二字。人类社会随着科技文明的进步,对自己的衣食住行有了更高的要求。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建高楼大厦,从事建筑行业的朋友深有体会,层数越高的大楼相对于它自身的地基深度非常的重要。地基打的越深,大楼才会越牢固。因为地层是越往下相对于更接近地表的一层来讲,通常是更加的坚固,这里体现出“刚”的特征。而越靠近地表则体现了“柔”的特征。把大地的这两个特征放在人类社会也是盐酸讲得通。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男性走起路来非常的刚健,外型非常的硕壮。但往往接触这类人群后会发现他们的心思非常的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铁汉柔情。”而有些女孩表面看起来弱不禁风,但内心异常的刚强,坚如磐石;特别是有了小孩的女性,在小孩面前所展现出来的伟大母爱,体现出“女子虽弱、为母则刚”的特质。综上所述,现实生活中男、女的行为表现无不反映出“柔中带刚、刚中带柔”的宇宙阴阳法则。有了天行健和地势坤以后,就有卦传了云行雨施,这个时候就自然而然产生了人,就有了万物。古圣先贤们认为,“人乃万物之灵”。而人类产生后就必须效仿天地的德行,所以人类社会也讲两个字,“仁”和“义”。但往往要做到这两点是非常困难的。俗话说的好,自古忠义两难全。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祭拜关公像的习俗,特别在沿海地区,无论是秉公执法的政府警署机构还是江湖派别中都能看到关公像。世人祭拜关公的原因正是因为他是历史上唯数不多的做到了有“仁”和有“义”这两点。从而受到后人的膜拜。而古人除了祭天,祭地以外,也祭奠“人”。这里的“人”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代表了古圣先贤和一些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一群人。

说到这里我们就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古蜀先民们的宇宙观—“天尊地卑”。即通过虔诚的祭祀活动表达对天、地的敬畏之情。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孔子也讲,“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有礼义有所错。”【9】这就是说,天地间阴阳二气交合才能化生万物,有万物才能产生男女、夫妇、父子、君臣、上下、礼仪,万物离开天地就无法生存。天地是产生万物的根源,所以古人非常尊崇天地,敬重礼拜天地,形成了按节气定期祭祀天地和祖先的礼仪制度。他们的思想实际上是从易经当中讲的宇宙万象的一系列规律引用到人类社会当中。而一部人类史实际上就是男、女两个人唱的一台戏。有了男女自然就会结合,就会恋爱变成夫妇,无数的家庭就组成了我们现在这个社会。人类社会实际上就是“饮食”、“男女”两件事,一是需要活着的问题,所以历朝历代要发展都讲“民以食为天”。另外就是两性需要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传统的中式婚礼很讲究礼仪的原因。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拜父母、夫妻对拜,送入洞房…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其自然,然后就有了我们人类社会千百万年来的繁衍生息。

从这里,我们就不难看出三星堆古蜀人祭祀文化滥觞于《周易》思想体系下的“乾坤易之门”。而祭祀的核心思想则是表达对天、地、祖先的敬畏,从而达到一种天人感应、人神沟通的最高境界。正所谓“乾知大始,坤作万物。”【10】


参考文献:

(1)左丘明《左传》

(2)《周易 乾》

(3)《周易 乾 文言》

(4)东汉班固《汉书 艺文志》

(5)南怀瑾《易经杂说》【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4)

(6)《周易 乾》

(7)《周易 系辞》

(8)《周易 坤》

(9)《周易 序》

(10)《周易 系辞》(孔颖达梳:“乾知大始者,以乾是天阳之气,万物皆始在于气,故云知其大始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华第一卦:连山易八卦惊现蜀地
破译《山海经》:四川是中华文化的一极,《易经》坤卦原为川卦
三星堆发现阴阳鱼太极图与天象图玉器意义重大
八卦的“魅力”
商·三星堆·祭祀場景玉板璋
易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