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法是中医的传统疗法,源于《黄帝内经》的经络学说,是中医学'天人相应”与“治未病”思想的体现,是一种传统中医融经络、穴位、药物为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药物外敷于穴位上,通过刺激和作用于体表腧穴相应的皮部,经过经络的传导和调整,纠正脏腑阴阳的偏盛或偏衰,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产生良好的治疗和调节作用,从而达到以肤固表,以表托毒,以经通脏,以穴驱邪和扶正强身的目的。从西医的角度看,“穴位贴敷'能调节及维持人体免疫系统的稳定性,有效改善体质及减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进行穴位贴敷前,先让病人洗澡,洁净皮肤,选准穴位,将调制好的药物,用小竹片将药物涂在穴位上,然后再将胶布粘在对应穴位的皮肤上。

一、适应证:穴位贴敷可以治疗许多全身病症,我院第五住院区开展了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鼻窦炎、刺激性咳嗽等,效果显著,受到病人的欢迎。

二、禁忌症:孕妇:有严重心肺功能疾患者: 2岁以下小孩;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者:对该药物过敏者;皮肤长有疱、疖以及皮肤有破损者:疾病发作期(如发烧、咯血、正在咳喘等)。

三、用物准备:

治疗盘、胶带, 中药。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

四、告知:

①贴敷后如有麻辣烧灼感,甚至起水疱,属于该药贴敷后的正常反应。若贴敷部位疼痛或烧灼感难以忍受,可自行早些揭掉药饼;若无特别不适,可适当延长贴敷时间,但睡前一定要揭掉。

②药饼贴好后尽量少活动,别出太多汗以免固定药饼的胶布脱落;勿吹冷空调、勿洗凉水澡、冬季注意身体保暖,因遇冷毛孔收缩会影响药物吸收。

③药饼取下后可以洗澡,但不要揉搓贴敷药物的地方,淋浴后用毛巾轻轻吸干穴位上的水。

④贴敷当天忌吃辛辣、生冷、刺激性及海鲜等食物,忌饮酒。

⑤贴敷后应尽量保持每晚7至8小时睡眠,以提高药物利用率。

⑥贴敷后皮肤一旦出现水疱要注意保护好创面,千万不要抓挠。水疱干瘪后也尽量不揭皮、不包扎,同时穿干净、柔软、透气的全棉衣服,一般一周左右就会痊愈。

⑦贴敷治疗是一个渐渐起效的过程需要坚持贴敷才能收到疗效,不要期望一帖药下去马上就好。

⑧贴敷时,请穿深色内衣,以免药物渗出使衣服着色。

⑨贴敷后在皮肤上可能会有色素沉着,绝大部份会逐渐减退消失。

五、本科常见病取穴
迎香,天突,膻中,大椎,风门,肺俞,膏肓,神堂,脾俞, 肾俞。


穴位贴敷配方:

△儿童三伏贴1:

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肉桂4:4:2:2:1贴敷干姜、苍术,

为宝宝做穴位贴敷,应该知道这些

△三伏贴处方:
白芥子、元胡索、生麻黄、法半夏各20克、莱菔子、甘遂、细辛、五味子各10克,共研成细粉,装瓶备用。
于夏季头伏、二伏、三伏的第一天,用鲜姜汁调为糊状,摊在6厘米见方的胶布上。
敷贴天突、膻中、肺俞、膈俞、大椎、定喘穴。

△三九帖处方:

白芥子100g 延胡索100g 茯苓100g 甘遂50g 细辛50g 肉桂70g 冰片30g 适量姜汁调用

△小儿厌食: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方用吴茱萸、木香、炒麦芽、炒神曲、苍术各 10g,炒莱菔子6g,砂仁20g,炒鸡内金5g;将各药物磨粉,过80目筛后按剂量混匀,每次取药粉约10g,用优质米醋和蜂蜜调成湿软适中的膏剂,

△便秘:生大黄15克,黄连10克,吴茱萸2克,芒硝3克。将上药研细末备用,每次取35克,用凉开水调成膏状。

△多汗症:

1.【组成】五倍子粉适量。

【用法】温水或醋调成糊状,每晚临睡前敷脐中,用橡皮膏固定。

【主治】用于盗汗。

2.【组成】龙骨、牡蛎粉适量。用于自汗、盗汗。

【用法】加水调成糊状,每晚睡前涂在塑料薄膜上敷于脐窝,用胶布固定,2小时为1次。!【功效】滋阴敛汗。 

【主治】用于自汗、盗汗

△遗尿症:

【组成】五倍子、何首乌各30g,

【用法】研末用醋调敷于脐部,以纱布覆盖,每晚一次,连用3~5次。

【主治】用于遗尿。

1.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三黄屏风膏贴敷,
1号方:黄芪、白术、防风、黄精、元胡、酒大黄;
2号方:苍术、党参、伏苓、白术、山楂。

临用采用生姜汁调成饼状, 1号方敷于双肺腧、双膈胸、膻中8h, 2号方敷于神阙穴,贴敷12h,每2周贴1次,每次连贴3天,总疗程2个月,共4次。

2.小儿急性扁桃体炎,釜底抽薪散涌泉穴贴敷,组成:吴茱萸、大黄、黄连、胆南星各3克,研末,醋调成状,睡前温开水洗脚,贴敷时间不低于8h,连用5天

3.小儿肺炎:薄荷10g,积实12g,生半夏6g,鱼腥草30g,紫苏子12g,枇杷叶10g,大青叶20g,黄梦15g,藿香12g,麻黄6g,将上述药材加以研磨,并用凡土林进行调和制成药糊。将制好的取少量药糊均匀的涂抹于医用自用敷料上,根据病情需要贴于患儿的膻中、音盲、肺俞及天突穴。贴敷前用火罐进行拔吸再用姜取白酒擦试皮肤方可进行贴敷。每次贴敷6~8h,每日2次,进行一疗程(3d)的治疗。贴敷中如出现红肿、刺痛等症状及时撕下并妥善处理。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的患儿总有效率高达98%,西医治疗组患儿86%。

4.小儿鼻炎,取炒白芥子、甘遂、细辛、白芷、肉桂等,新鲜生姜汁调制,选用大椎,双肺腧、双心腧、双膈腧贴敷,清淡饮食。

5.咳嗽:麻黄10克,杏仁12克,白僵蚕9克,元胡15克,细辛6克,栀子9克,炒白芥子9克,鱼腥草18克,黄芩12克,将上药研细末装瓶备用,每次3~5克,用姜汁醋调成音状,用医用贴贴于天突、膻中、肺腧,每天1次,贴4小时左右,5天为1疗程。

6.止嗽膏:麻黄,杏仁,黄芩,细辛,白芥子,法半夏,白蚤休,薄荷脑等,制成软膏,外敷双肺腧,天突,膻中,双涌泉,双定喘治疗。

7.泄泻:丁香15克,肉桂10克,胡椒12克,吴茱萸10克,车前子12克,黄连6克,砂仁10克,干姜10克,葛根15克。研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取少量,用姜汁醋调物,填脐,用医用贴固定,每天一次, 3天为1疗程。

8.小儿湿热泻,加味葛根芩连汤贴敷,免煎颗粒葛根、黄芩各10克,黄连、甘草各6克,呕吐严重者加半夏6克、竹茹10克,腹痛加白芍10克,木香6克,陈皮6克,小便少者加车前子、茯苓各10克,舌苔厚腻者加藿香、佩兰各10克,纳差者加焦三仙各10克,发热者加银花、连翘各10克,加入适量黄酒制成药饼,胶布贴敷神阙,双侧脾腧,每日1次,每次贴敷4-6h,连用3 天.

9.便秘:生川黄15克,黄连10克,吴茱萸2克,芒硝3克。将上药研细末备用,每次取35克,用谅开水调成普状,贴于脐部外用胶布固定,每天1次, 3天为一疗程。

10.食积:菜菔子12克,连翘12克,木香15克,丁香9克,枳实30克,元胡12克,焦山楂15克,鸡矢藤18克。研末备用,每次3克左右,用醋调糊,贴脐部医用贴固定,每天1次, 5天为1疗程。

11.小儿厌食: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方用吴茱萸、木香、炒麦芽、炒神曲、苍术各 10g,炒菜菔子6g,砂仁20g,炒鸡内金5g;将各药物磨粉,过80目筛后按剂量混匀,每次取药粉约10g,用优质米醋和蜂蜜调成湿软适中的膏剂,取蚕豆大小药丸贴敷在神阙中脘和足三里(双侧)穴上:夜晚睡前给药,晨起去掉洗净,连续7-10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治疗小儿厌食症可以用苍术、枳实、胡黄连、肉桂等中药搭配,用凡士林膏调好以后贴敷在脐部的神阙穴;对于脾胃失和、脾失健运、脾胃虚弱等虚证药物要以健脾为主;而实证的药物要以消食导滞为主;根据虚实证型对药物进行加减搭配,通过穴位刺激和药物透皮吸收,对改善小儿厌食症有显著的疗效。

12.盗汗:朱砂3克,龙牡各15克,五倍子12克,黄柏10克。上药研末装瓶备用,每次3克左右,用姜汁醋及黄酒各半调糊,贴脐胶布固定,每晚1次7天为1疗程。

13.小儿夜啼:吴茱萸醋调敷涌泉。外敷重要穴

14.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腹痛散穴位贴敷,组成干姜、吴茱萸、元胡、木香、黄连、莪术、炒白芍、积实等分研末过80目筛,温开水调成糊状,用麻油涂在神阙、天枢、中脘、关元、气海穴,贴敷5h,每日1次

15.吴茱萸肉桂涌泉穴贴敷配合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吴茱黄、肉桂颗粒剂食醋调匀,于每晚睡前敷于患儿双足涌泉穴, 40例施疹性咽峡炎患儿,治疗5天,在改善咽痛、拒食、流涎、咳嗽、口渴、便秘等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5%。

16.王氏玉屏膏治疗儿科杂病,主要由黄芪、白术、白芥子、细辛、肉桂、甘遂(1:1:0. 5:0. 50:.50:0.05)组成,研为细末,凡土林调成膏剂备用。

17.腹舒散敷脐治疗小儿再发性腹痛,腹舒散由元胡、积实、白术、麦芽、丹参按2:2:1:1:1研术100目组成,使用时白醋调成膏状贴敷神阙穴。

18. ①暖脐散:由白胡椒、丁香、肉柱等药物组成。配制方法:上药共研细面,混合均匀,装瓶备用。功能:健脾除湿,和胃降逆,温中散寒,理气止疼,主治风寒泻:伤食泻;脾虚泻:脾肾阳虚泻。用法:每次1~2g,用热醋调成糊状敷于神阙穴上,贴6-8小时去掉,间隔8小时再敷。

②泻痢平散:由黄连、苦参、薤白等药物组成。配制方法;上药共研细面,混合均匀,装瓶备用。功能:除湿清热,降逆导滞。主治:湿热泻。用法每次1~2g,用热醋调成糊状敷于涌泉穴上,贴6-8小时去掉,间隔8小时再敷。有轻度脱水者加服OIRS口服补液盐加水频服。用药期间均总生冷油腻之品。疗程:1周。

中药穴位敷贴疗法技术规范

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散于膏药上,再直接贴敷穴位患处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

通过应用中药各种外用剂型将药物施术于特定穴位以刺激局部皮肤,从而达到调理局部及整体阴阳平衡的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方法。

1.评估

1.1当前主要症状、临场表现、既往史等。

1.2患者体质及施术部位皮肤情况。

1.3心理状况。

2.目标

通过有效中药穴位贴敷以达到调节脏腑功能的目的。

3.适应症

穴位贴敷疗法对急慢性腹泻、秋季腹泻、小儿发烧、咳嗽、流行性腮腺炎(痄腮)、口腔溃疡、小儿遗尿、小儿厌食、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小儿扁桃体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消化不良、急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等疾病的治疗有效。如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西医治疗只能暂时缓解疼痛,而使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是能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和目的。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减少了输液对人体的危害,使患者不断提高了自身免疫力。

4.贴敷穴位介绍

1)小儿消食 神阙穴 足三里穴 脾俞穴 涌泉穴

2)小儿止咳 大椎穴 身柱穴 膻中穴 天突穴

3)小儿退热  膻中穴 神阙穴 大椎穴 身柱穴

4)小儿寒泻 神阙穴 足三里穴 涌泉穴

5)小儿热泻 神阙穴 足三里穴 涌泉穴

6)小儿风寒感冒 大椎穴 身柱穴 膻中穴

7)小儿风热感冒 大椎穴 身柱穴 膻中穴

5.禁忌症

(1)年龄≤2岁者;

(2)辨证属于阴虚者或阴虚阳亢者;

(3)处于疾病的急性期或发作期;

(4)对贴敷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及严重过敏体质者;

(5)贴敷部位皮肤有创伤、皮肤溃疡、皮肤感染者;

(6)瘢痕体质者;

(7)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疾病患者;

(8)对发泡产生疤痕影响美观的情况要求较高者;

(9)其他的疾病,凡医生认为不宜使用该治疗的患者。

6.告知患者

贴敷药物期间,应减少运动、避免出汗,尽量避免电扇、空调直吹;注意防止药膏污损衣物;应尽量避免食用寒凉、过咸等可能减弱药效的食物;应尽量避免烟酒、海味及辛辣、牛羊肉等食物,以免出现发泡过大现象。可能出现发泡过大现象,致使局部皮肤红肿疼痛,影响美观。可能会弄污衣物。会出现麻木、温、热、痒等感觉。

7.用物准备

中药医嘱外用制剂、胶布、镊子、敷料、弯盘等。

8.操作流程

1).核对解释,关窗保暖,松开衣裤,取适宜体位,暴露贴敷部位。

2).拇(食)指按压选定腧穴,询问病人感觉,以校准穴位。穴区局部应洗净擦干或用75%酒精消毒。

3).取5×5cm正方形胶布,将药糊2g置胶布中心,正对穴位贴敷。

4).观察2~6小时,局部烧灼、发痒、红晕或稍有发泡即可取下。

9.护理及注意事项

贴敷药物期间,应减少运动、避免出汗,尽量避免电扇、空调直吹;注意防止药膏污损衣物;应尽量避免食用寒凉、过咸等可能减弱药效的食物;应尽量避免烟酒、海味及辛辣、牛羊肉等食物,以免出现发泡过大现象。

10.出现意外的预防及处理

水疱处理:对每位贴敷治疗者我们提供碘伏棉棒1包、干棉棒2包。有些患者贴药处出现针尖至小米大小的水疱,属药物贴敷后的正常反应,如无溃破,仅需保持背部干燥即可,局部涂抹碘伏,防止渗出;如果水疱自行溃破,有少量渗出,首先用碘伏棉棒轻蘸局部,再用干棉棒轻蘸局部吸收水液,再用紫药水涂抹局部。不可主动用手挤压水疱。尽量留存水疱表面皮肤,不可将水疱皮硬性撕掉。如果水疱体积巨大,或水疱中有脓性分泌物,露出皮下组织、出血等现象,请及时来我科由专业人员进行处理。

11.防过敏处理

撕下药贴后马上将贴敷处清洗干净,同时涂抹医生配好的防过敏粉、药膏或防过敏药水,一天可以多涂几次,可以大大降低过敏几率。婴幼儿皮肤稚嫩,这些都是正常反应,家长切莫惊慌。

双足涌泉穴部位很少出现过敏,只需清洗即可。

附:小儿贴敷体质辩证

小儿的生理特点是“稚阳未充”“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其机体的脏腑形态还未完全成熟,各种生理功能未健全,表现为肺脾肾三脏不足。

小儿“肺常不足”,加之冷暖不知自调,或因家长衣着冷暖护理不当,因此容易感受外邪,表现为反复患感冒,支气管炎、肺炎、扁桃体炎、咽炎等疾病;脾常不足,饮食不慎,易出现呕吐、腹泻、厌食积滞等病症。中药贴敷就是顺时就势,摄取阳气,以达到扶正固本的目的。因此对于小儿发热、反复感冒、腹泻等疾病都适合采用穴位贴敷。

通常把正常、健康儿童的体质称为“均衡质”,而易患疾病的患儿称为“不均衡质”。不均衡质的孩子又有肺脾气虚、脾肾不足、胃肠积热、脾虚肝亢、痰湿体质等的不同。在患病方面就存在一定的倾向性。肺脾气虚的孩子,容易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鼻炎,病后咳嗽或流涕不止,平素食欲不振或多食易吐,多汗,大便或干或不成形。

脾虚肝旺的孩子同时还表现为脾气大、易烦躁哭闹、睡眠不安等。脾肾不足的孩子容易发生哮喘、咳嗽,有的孩子可以表现为尿频或尿床,睡中汗多,手足心热或手脚冰凉等,比较瘦小。胃肠积热的孩子容易出现反复咽炎、扁桃体炎,平素大便干结,口臭明显,食欲比较旺盛。而痰湿体质明显的孩子,就会表现为咳嗽、痰多明显。

贴敷选穴有讲究,如肺气虚弱体质选用肺俞穴、膏肓穴;脾虚痰湿体质加用脾俞穴;肾气亏虚体质加用肾俞穴。此外,属胃肠积热、脾虚肝亢体质,在贴敷前后加用相应中药,如清热消积或健脾平肝中药煎剂、免煎剂,或加用辨体捏脊推拿治疗等进行调理,可明显增强疗效。

心情便贴 音乐: 孙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穴位敷贴,贴走你的病痛(乐活)
涌泉穴位位置 中药敷涌泉穴可治多种疾病
中药外敷“涌泉”巧治病
穴位贴药疗法 (下)
中药敷贴涌泉穴用途多
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小儿咳喘的临床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