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教学文化
浅谈教学文化

作者:吴彦    文章来源:教育文化世界    点击数: 215    更新时间:2010-8-20

 

学校本身就是文化的殿堂,教师就是传播文化的使者,教师的言谈举止透露着文化,就是的谆谆教诲是在传播文化,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在延续文化。相同,每一节课也处处彰显着文化。

一堂课四十五分钟,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处处充满了文化,老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每一刻都需要有文化的影响力。文化具有延续性和积淀性特点,在我们的课堂也有属于我们自身特点的文化。这种课堂文化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展现探究的魅力,蕴含文化的张力,让课堂真正成为生命的课堂,生态的课堂。每一个老师精心打造自己的课堂教学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用生命化育人为特色的课堂教学文化,打造具有生态意识的、开放而有活力的人文课堂,创造出更具影响力的课堂教学文化内涵,可以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文化是一种课堂的文化,它是师生教学实践赖以展开的前提、背景和氛围;教学文化是一种活动的文化,它激活和创造了师生之间分享资源、传递信息、理解知识、发展能力或生成新知识等方面的行动和变化;教学文化是一种关系的文化,它通过一定的活动建立课堂内外的师生、生生、家校之间的关系,营造了教学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也反映了教学情境中时代变迁与教学者和学习者的关系;教学文化是一种显性与隐性交融的文化,它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也传承、改造或创新了其特有的文化。因此,教学文化是一种持久成形的教学传统、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的类型或范式,是教学背景下师生的课堂生活方式。对于如何理解教学文化、彰显教学文化,我有如下见解。

一、教学文化是一种课堂的文化

一般来说,文化往往被理解为与相对稳定的环境有关的生活方式。而教学实践常常是在一个相对固定的环境下进行的,这个环境我们称为课堂。而课堂是由一定数量的师生人数所构成的,有一定的课堂风气和氛围,各人之间构成了一定的社会关系以及相互接纳的情感和把自己融入这个集体当中的意愿。因此,课堂本身也是一种营造班级文化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每个成员都扮演一定的角色,遵守一定的规范,确立共同追求的愿景,形成一定相互影响的氛围。这种氛围也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经过这种氛围浸润的学生,会有这个课堂影响而成的本色,因为这种课堂实际上就是一种文化、一种传统,或多或少对学生心理打下深刻的烙印,教学的力量主要是通过这种环境或氛围而改变学生的。

只有在课堂环境里,教学活动才能开展,教师才能安排一定的方式,分配活动的角色和责任,制定恰当的规则,利用教学的资源和教具。如课堂组织就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如何摆放桌椅,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如何使用课程资源和教学方法,等等,不仅反映一个民族、一个地方的教学特色,也反映了某个教师自己的教学理念和个人风格。如在教室里的桌椅究竟是秧田式排列,还是按照马蹄型、新月型、方型、圆型、模块型排列,可能取决于一个地方的传统,也可能有赖于教师的教学观念。

一个好的教学文化意味着使课堂变得更为安全、有趣、充满活力并富有挑战性;意味着给予教学者和学习者一种积极的期望、热情、鼓励、责任感、认同、肯定、成功的机会以及促使他们萌生生生不息的创意;意味着帮助学生发展积极的学习态度、价值观和自我概念。而一种坏的教学文化,则使教学者提不起教学的兴趣和激情,体验到的不是教育的成功、智慧和幸福,而是无奈、艰辛和挫折;使学生尝到的不是求知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和关爱的情怀,而是学习的枯燥、无味、痛苦、自卑和失望。可见,教学文化是一种课堂文化,它是师生教学实践赖以展开的前提、背景和氛围。

二、教学文化是一种活动的文化

教学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以一定文化为对象进行学习的活动。也就是说教学是师生双边或多边的课堂实践活动,而这种活动中体现着的不仅是一种信息的传递、知识的增长、认知的进步和能力的提高,而且是一种情感的陶冶与态度、价值观和信念的影响。不同的信念、态度和价值观,其课堂活动可以完全不一样。因此,教学文化不应该用同一的视角和观点来思考,而应该扎根于师生的活动和从属于这个课堂中集体的文化。教学文化与具体课堂实践活动是分不开的,因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需要对自己所要完成的任务有充分的理解,同时又必须通过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而表现其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往往又是与颇具特色的具体教学活动联系在一起的。例如,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活动与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活动就表现出不同的教学文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文化强调学生把自己的知识、技能、态度、情感、价值观带进课堂,并获得大家的关注和认同;而教师需要有意识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社区文化、学生常用的语言等,并把这些信息结合到教学中(如讲述他们的故事并设法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因为学生的话语常常表达了多种意图或声音。在学生的叙述和争论中,他们表达的不仅具有科学内涵,而且也有社会内涵。前者反映出学生所提供论据支持他们的论点,后者则说明学生把自己作为某特定群体中的人来讨论(如有道德的、值得信赖的、诚实的等)。因此,教师要意识到:学生从上学的那一天起,就把自己的需要、经验、信念、理解、思维方式、为人处事习惯以及其他文化特征带到课堂,并且在课堂学习活动中不断建构赋予自己意义的知识。教学文化是在教学主体活动的面对面中习得的,在无意中学会的,在交流中形成的,如教学语言、行为、习惯的形成等。因此,我们是采用学习的方式还是习得方式掌握语言,就会形成不同的文化风格,自然教学的效果也就大不一样,如习得的语言更方便灵活运用,而学习的语言更有利于考试。因此,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与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各自演绎着不同的教学文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文化虽然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意识、归纳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并不一定有助于学生获得立足社会的知识和技能,而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得有赖于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后者的目的不仅为了教给学生一套基本的普适性知识和通用型技能,而且为他们将来具有成功者或专家型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能力奠定基础。因此,这种教学文化的作用在于让学生学习一套组织得很好的知识,有助于他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进行有条不紊的思考和解决问题。

真正的知识中心教学文化强调学生理解学习对象的意义,设法通过解码而赋予新信息的意义,要求学生使用逻辑的方法对新知识加以整理,帮助他们学会反思,质疑现存的问题,超越原来的学科界限,从跨学科的视野进行学习。如对待数学课程的教学,这种文化批判传统的数学教学过分拘泥于按照一套固定的程式计算和推演结果,整个过程局限在某种思维的方式而没有为创造性思维、猜想、探究、发现留有发展的空间,没有真正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而相应的对策是使学生在理解的前提下学习,鼓励他们寻找数学的意义,如“发展性建模”就是对策之一。这种策略从学生已有的非常规想法开始,逐渐使他们看清这些想法是如何得到转换和建模的,并以此为基础,最后学会以结构化的方式去建构这门学科的概念、原理、规则、方法以至整个知识体系。学生能否在不同层次概念、原理、规则之间穿梭迂回,建立相关的联系,主要取决于问题情境以及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如有人研究证明:一个简单的数学应用题,甚至会涉及五种知识)。而真正落实这种教学文化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设置“学习场景”,鼓励学生学会在不同环境中生存:如向周围的世界学习,了解什么样的资源可以利用,认识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才会让自己的活动变得既富有成效又充满乐趣。当然这种教学文化也面临一个难题,就是怎样在为理解而设计的教学活动与为提高技能的熟练程度而设计的活动之间保持平衡。

三、还有一种典型的教学文化就是以评价为中心的教学文化。

这种文化认为课堂活动应该包括设计、教学、评价等重要环节,而评价的意义在于提供反馈和回顾的机会,使评价的内容与教学目标一致。不同的教学文化在评价的方式上也有不同的取向。有的只使用终结性评价(即主要测量学生在某些学习活动结束时已经学到了什么);而有的不仅使用终结性评价,而且更强调形成性评价(即经常在课堂情景中将评价作为改进教学,反馈信息的来源和手段)。前者试图对学习结果进行测量,对试卷、作业、练习、作文等打分,当学生知道自己的分数之后,其教学又转向另一学科或主题的学习,整天为考试成绩而忙碌;后者强调将在教学过程中所观察的结果反馈给学生或老师,并理解其包含的意义,可以通过讨论、论文、测验观察等途径推测和判断他们思维的发展水平或状况。学生只有在学习某个主题或单元中能够利用反馈来提高或修正他们自己的思维时,反馈才显得更有价值,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增加迁移的可能性。形成性评价可以有多种评价方式,如理解性评价和档案袋评价等。当然,这种教学文化也面临这样一个难题:如何把学习与评价联系起来,真正实现能够测量学生的推理、理解、解决复杂问题等能力的目标。可见,教学文化是一种活动文化,它激活和创造了师生之间分享资源、传递信息、理解知识、发展能力或生成新知识等方面的行动和变化。

学科文化主要是基于教师个体、学习共同体对学科知识的钻研、理解、热爱;教学文化则是超越学科知识本身,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形成的规范、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整合。教学文化展示周活动的开展是从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丰富学科文化内涵、探究教学方法策略、师生情感沟通、家校互动等各个方面,教师们结合自身教育教学来共同思考基于学科文化的理解到创生“教学文化”的实践探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校园文化与课堂教学
浅谈初中英语兴趣教学
如何打造现当代文学作品品质课堂教学
加拿大学习感受(2006-09-16 21:17:54)
从教学的缺失谈课堂的革命
提高学生学习政治课兴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