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二,如何理解文言文语法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如何理解文言文语法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如何理解文言文语法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我想首先应该搞清楚究竟文言文语法包含哪些内容。

 第一是词,这是构成文言文的基础。文言文考查的重点历来都是重点字词的意义和文章的翻译,而翻译的基础就是文章中重点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古代汉语中实词的含义包括本义,引申义,后起义,假借义等等。而虚词的用法就更为复杂,像以、而、之、焉、于、也、矣经常兼有几类词性,在不同的语境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在词的问题上,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将词的本义讲明白、讲透彻,所有的后起义和引申义也都是以词的本义为基础的。即便它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与词的本义相差甚远,那至少也应该知道这个词最常见的用法,而不必拘泥于课下注释中的解释。

 例如:《狼》一课中一屠晚归,担中肉尽一句,其中的重点就是字。按现代汉语的解释的意思是返回,在文中的意思是回家。意义有差别学生就会容易混淆,古代汉语中女子出嫁曰归,意思是女子的婆家才是女子真正的家,在娘家只是个客人,这是古代重男轻女思想的一种反映,也能从中窥见我国古代的婚姻制度。如果把这层意思讲明,不仅能让学生真正掌握这个词的意思,还让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有一些了解,正是一举两得。

 现在对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考查是提倡直译的,而只要能扎实地掌握词的本义和常用意义,直译是很容易做到的,那翻译文章就不再是什么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第二是词类活用,这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新课标淡化对词类活用的考查,但它又是古代汉语中大量存在的客观现象,也不能将它轻易地忽略。

 词类活用分为一般活用,特殊活用。一般活用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名词作状语。 特殊活用包括使动(名词使动动词使动 形容词使动) 和意动(名词意动\形容词意动)。要想将这些知识全都给学生讲解明白是十分困难。首先得让学生占有非常广泛的感性材料,每一种活用如果没有十几条例句作为基础,学生是绝对难以掌握的。像意动用法,六七八年级出现的意动只有其家甚智其子而疑其邻人之父中的(《质子疑邻》),父异焉中的(《伤仲永》), 心乐之(《小石谭记》)、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中的 。例句太少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意动用法的掌握,直到初三学生对它都十分陌生。而名词做状语则不然,只《与朱元思书》一篇就出现了四五处,学生自然就掌握的牢固。

 第三是特殊句式,课本中出现的特殊句式主要有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谓语前置),情况与词类活用的掌握情况极其相  似。

 文言文语法并不成系统,以上的总结也只是根据初中阶段出现的个别情况进行的一个简单的汇总。之所以老师们感觉难教,学生们感到难学,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学生对文言文积累少基础薄弱的原因,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学生对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的欠缺,在没有系统接触过现代汉语法的情况下,学生连基本的词性都分不开,又怎么能让其掌握所谓的词类活用和倒装句呢?所以,新课标淡化文言语法的要求是十分必要的,而要让学生真正掌握文言文,唯一的方式就是尽可能多的占有广泛的语言材料,培养语感。读得多背得多了,其义自明。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文言文,因此文言文语法教学是相当重要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谈文言教学“猜译”
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
加强语法知识教学 提高学生古文素质
巧用成语学文言文
中考文言文朗读停顿及词类活用复习指导
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实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