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思想品德》课兴趣的培养
                           ——珠藏中学:徐进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思想品德》课教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的培养可从激发学习兴趣、巩固学习兴趣、发展学习兴趣三个阶段进行。只要教师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想品德》教学就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教学   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生的兴趣是在学习、活动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而且又是学习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它可以使学生的智力得到激活,知识得以丰富,眼界得到开阔,并会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通过精心设计导言课来激发学习兴趣;第二阶段是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不断巩固学习兴趣;第三阶段是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来发展学习兴趣。
    一、激发学习兴趣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而每一学年的第一堂课能否吸引学生,是能否激起学生对自己所教课程产生兴趣的前提。因为对第一堂课学生往往具有好奇和期待的心理,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这一特殊心理精心设计导言课,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讲课“有味”,学科的内容“有意思”,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这对以后的教学无疑会有帮助。例如九年级《思想品德》课,上课一开始,教师不要急于讲课本内容,而可以先让学生讲讲在假期里的所见所闻,讲讲我们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有哪些重大新闻、重大事件发生。同学们讲的最多就是冰灾、汶川地震的情况。大家你一言我一句,气氛相当活跃。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造成2008年特大冰灾的原因有哪些?这对我国今后的发展有什么启示?大灾显大爱,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精神?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还能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说明了什么?当今世界国际政治形势如何?从身边的变化感受祖国的日新月异,考察我国的基本国情等等。通过提问,学生就会产生急于翻阅课本、学习知识的心理。第一堂课就体会到小小的课堂讲的都是大千世界的事情,《思想品德》课不单纯是圈圈重难点,背背知识点,而是一门紧密联系实际的课程,从而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产生学习兴趣。
    二、巩固学习兴趣
    第一堂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只是第一步。要想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课程保持长久的兴趣,还需要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采取多种教学形式。
    心理学家研究显示,在简单重复的对象刺激下,人的注意力往往会迟钝起来,难以产生心理反应;而新颖奇特的对象则会使人脑神经系统兴奋,激发强烈的注意力。因而教师在课堂中教学形式要多样化,不能给学生 “老一套”的感觉,否则就会削弱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产生厌烦情绪,久而久之,原有的兴趣也会丧失殆尽。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课的类型既有讲授课、也有讨论课、练习课、自学课,教学手段可采用录音、投影 、挂图等多种辅助手段。教学内容紧扣现实,把身边发生的鲜活事例引进课堂,如七十老头砖刀劈死不孝子,对学生进行孝心教育。教师要不断增设教学内容和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努力创设教学情境,增加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这样一来,学生觉得每堂课都有新鲜感,兴趣自然也来了,睡觉、做其他作业的现象也消失了。因此,经常变换教学形式,满足了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使学习兴趣与日俱增。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今日的中学生思想活跃,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及表现欲望较强,渴望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不为所动,反觉得自己单纯是贮存教材内容的“ 容器”。这样就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的内心要求无法得到满足,自然地失去了对所学课程的兴趣。因而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我力争每节课都要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如上课开始五分钟,我由学生进行时事政治讲演。课中我要么留出时间让学生自学;要么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讨论,讨论中可以是师生进行对话,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辩论;要么可以由学生来充当教师进行课文讲解;要么将富有启发性的题目采取小组抢答、点名回答等形式来完成。这样,课堂不仅成了施展才华的竞技场,也成了学生学习的乐园。
    三、发展学习兴趣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教师除了利用课堂教学这种途径外,还可以利用丰富多彩、形式活泼的课外活动,使学生跃出课本,走出课堂,融入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通过自己的多方实践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并用所学知识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不但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也使学生深深体会到思想政治课有用、有价值,从而真正爱学、要学这门学科。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取成立兴趣小组,开展社会小调查。如文化程度与家庭经济状况的调查,得出文化程度越高家庭经济状况越好的结论,意识到读书与知识的重要性,明白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的道理。新农村建设的成就调查(农村房屋建设、道路硬化、饮水工程等),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特征表现在“新”上,可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全面体现21世纪中国农村建设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崭新面貌。在讲到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形式和分配制度时,我要求学生调查父母所在单位的所有制形式、分配方式等内容,并在课堂上发言交流。在兴趣小组里,我组织学生学习有关报刊,让大家了解、熟悉国内外大事、社会热点,并开展时事知识竞赛、新闻背景分析,撰写政治小论文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很多同学已养成了读书看报、关心国内外大事、积极思考的好习惯。这样就把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发展为更为广泛的兴趣爱好,从而更加稳定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善于激发学习兴趣,并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不断地巩固和发展这种兴趣,思想品德课教学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作者简介:徐进:男、汉族、大专文化、中共党员、现为瓮安县珠藏中学政治壹级教师。邮箱ZCXJ998.126.COM    邮编550416 联系电话:13885404158  
 通讯地址:贵州省瓮安县珠藏中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让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
思想品德培训心得体会
专题三 思想品德学科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高效课堂论文】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共2118字)
构建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的探索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尹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