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一堂优秀品德课的几个基本要素

谈一堂优秀品德课的几个基本要素

(2011-09-26 15:38:03)
标签:

杂谈

 因工作的需要,我经常要下校听课,经常要组织各种公开课观摩活动,也经常要开展或参与一些诸如优质课、优秀教师评比的听课活动,不少青年教师总这样问我: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思想品德课教师要从哪几个方面去把握和驾驭课堂教学才算是一堂好课?针对这些问题,我有时感到很茫然,无从回答,因为“精彩源于细节”,涉及一堂好课的细节实在太多了。但有时我又感到不难回答,因为作为一个品德课教师,不能老是被好课的各种细节所束缚,如能做到一些品德课教学的基本要求,也不能不算是好课。一堂好课对于教师来说,不应该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空中楼阁,只要有信心,肯努力,是能够上出精彩的品德课。当这种认识在我的脑海里逐渐清晰时,我就从教师教学的层面上作了如下回答:

一、教学目标要明确 
 《教学论》认为:“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要保证教学工作取得预期的成功,首先就必须提出明确而切实的教学目标,并紧紧围绕既定的目标开展教学活动;要检验教学工作是否取得预期的成功,也要看既定的目标有否达成。”很显然,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少教师对教学目标的作用缺乏应有的认识,特别在品德新课程实施后,一些教师更是对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伴随着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出现了教师在教学中重视体现学生的生活,体现学生的活动,体现教学的开放而不重视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达成,他们往往过多地去重视设计、安排一些学生外显的肢体活动,为学生这些外显活动的精彩而喝彩,却比较少的去考虑从目标需要的层面去设计和安排活动,活动之后也比较少的去考虑这些预设的目标有否达到,给人的感觉是课上得很累却目标模糊,实效性不大。[本文转载自文秘家园-http://www.wmjy.net.cn/找文章,到文秘家园]因此,我认为新课程背景下的品德课教学,仍然要十分重视目标的作用,要设定准确的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来安排教学内容,做到每节课都有一个明确的课时教学目标,一节课中各个教学环节的子目标都围绕课时目标展开,为落实课时目标服务,且每个教学环节中所安排的各项活动,又都围绕环节子目标展开,为落实环节子目标服务,这样,一节课就形成了一条清晰的教学目标链,教学活动也循着这条目标链有序地开展,如教师再能抓住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生成目标”开展教学,课堂就会更加精彩。

二、内容讲述要准确 
 品德课不是原来的思想品德课,从课程性质层面上讲,它不是单一地给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课程,而是以学生的生活为主线,把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的综合课程。正是由于教育内容涉及的范围广,知识性强,所以对教师的要求就高,凡教学中所涉及到的知识内容,都要求能了解和撑握,正如我们平常所说,要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在课堂教学中讲述准确,不至于出现讲述上的知识性错误。 

 教师知识面广且讲述准确,在作为综合课程性质的品德课教学而言,显得特别重要。与其讲错,还不如不讲,尤其对中学生来说,教师讲错比不讲的负面影响还要大,这是教师在讲述常识性知识时必须要注意的一个问题。也正因为如此,教师能把教学内容讲述准确,没有常识性错误,这也是构成一堂好课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要素。

三、教法选用要得当 
 《教学论》认为:“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它是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鉴于教学方法的重要作用,教师在品德课教学中,同样也要十分重视教法的选用。 
 怎样来选择、运用教法呢?我认为一定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执教老师自身的素质特长来灵活选用,这样不仅使教法的针对性强,而且在使用上也得心应手,容易产生满意的教学效果,切忌一味求新求异。一般说来,九年级的品德课,由于教材内容的说理性增强,深度也不断加大,而学生也因为其思维逐渐成熟而性格上变得比较内向,因此教师应多选用说理、讨论、探究类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对具体事例的调查、分析中,通过自己的理性思考来提高自己的道德认识。当然,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也不能忽视教师自己的素质特长,尤其对一些艺术性较强、需要教师的具体指导或参与表演类方法,更是如此。因为最好的教法,也只有在教师的运用过程中才能体现它的价值,发挥它的作用。

四、教师情感要真切 
 情感是人的需要时否得到满足的一种内心体验。不少研究证明,情感是联接认知与行为之间的桥梁,积极或消极的情感都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行为,情感还具有动力功能,不同程度的情感还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行为,当然,如果没有情感,认知也就难以转化为行为。鉴于情感的这种特征,有经验的教育工作者都十分重视发挥情感的作用。品德教育是一种心灵交流的过程,更是一种情感交流的过程,课堂教学中惟有真情,学生才能入耳入脑,也惟有真情,才能震撼学生的心灵,达到满意的教学的效果。因此,作为一堂优秀的品德课,教师情感也是一项必备要素。它给人的感觉应该是源于生活,情感丰富;真情表达,恰到好处;循循善诱,情理交融。这不仅能给人以教育之感、享受之感,而且还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达到指导学生行为的目的。 
 那么,教师应怎样发挥情感的作用来上好品德课?我认为首先是教师要有情感。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在和学生一起学习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对已逝生活的追忆或对未来生活的畅想,来培养、激发自己的道德情感,当然这种情感必须是真实的而不是矫揉造作的;其次是情感的真实流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已有的那种情感要让学生感觉到、体会到,产生师生情感上的共鸣,以便于情感的迁移。因此教师的情感流露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更是具有重要的作用。当然这种情感的流露也必须是自然的而不是勉强凑合的;第三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善于调控自己的情感。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动情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而不是为了表现自己,所以在激情的过程中要随时观察学生的情绪,及时调整速度、内容和方法,以免发生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上的不协调、不同步现象。如《爱在屋檐下》一课的教学,有位教师在引导学生畅说父母的养育之恩、关怀自己成长的事例时,现身说法讲了自己的往事:“我生活在山区,家里很穷,初中毕业考上了师范,勉强就读二年之后,因为缴不起学费,无法完成学业。父亲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卖掉了家中唯一的那头黄牛,继续供我读书。那年农忙,父亲因为没有了牛而自己干起了牛的活,累得患了严重的肝病,不治身亡……”说到这里,教师的热泪突眶而出,泣不成声,那种对早逝父亲的痛惜、眷念之情,一览无遗地写在脸上,听者无不为之动容。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深受感染,在教师的提示下也纷纷诉说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争说父母关怀自己成长的事例,情感的激发达到了高潮,教学效果十分明显。这堂课的优秀之处,就是教师的真切情感给人带来的震憾。

  总之,要想使思想品德课精彩并且有实效性,我们教师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思品课的评课稿(共11篇)
初中思品课堂活动有效性探究
让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
初中思品“三三四”生本课堂教学模式
“内化”到底有多难?
情境教学模式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