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画长廊 | 历代名家书写之刘禹锡《陋室铭》

本届书画长廊有幸邀请到了八位名家,共同书写唐朝刘禹锡的名篇《陋室铭》。

用比较俗气的话来说,这是一次书界的“巅峰对决”。

八位名家分别是: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文征明、祝枝山、董其昌;清代的赵之谦;近现代的于右任、溥心畬、马一浮。

至于为什么学到《论语·子罕第九》的时候,要举办这样一次书法专题展,想必各位熟读《论语》的同学都知道,小编就不解释了。

下面,请各位进入展厅,欣赏名家名作,并给出你喜欢的前三排名。

[元] 赵孟頫行书《陋室铭》

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

其人博学多才,能诗善文,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以书、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书法兼善各体,尤以楷书、行书著称于世。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赵孟頫行书《陋室铭》纸本,纵49厘米、横131厘米;共19行,计86字。款署“子昂”,钤“赵氏子昂”朱文方印、“松雪斋”朱文长方印。

[明] 文征明 行书《陋室铭》

文征明(1470-1559)明代中期最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官至翰林待诏。诗、文、画无一不精,人称“四绝”全才。为“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吴中四才子”)。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

书法兼善诸体,尤擅行书和小楷。书风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气势,却具晋唐书法风致。小楷笔划婉转,节奏缓和,与其绘画风格谐和,有“明朝第一”之称。

本幅作者署款:“嘉靖三十二年岁在癸丑七月初五日,征明书,时年八十有四。”可见这是文征明84岁作品。所书内容为刘禹锡《陋室铭》,文字略有出入,当是默写致误。

[明] 祝枝山 草书《陋室铭》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因自号枝指生和枝山,又署枝指山人、枝山老樵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与唐寅、文征明、徐祯卿并称为“吴中四才子”。

书法兼工各体,声名蜚噪,与文征明、王宠并称“三大家”。特别是他的狂草,奔放雄健,融合“二王”、张旭、怀素、黄山谷诸家之长,以姿态胜,豪纵洒落,狂放不羁,泼墨淋漓,迅捷跳荡,一扫明初沉滞之气,将明代草书推向高峰,因而被推为“明代草书第一人”。

[明] 董其昌 草书《陋室铭》

董其昌(1555-1637)字玄宰,号思白,别号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明朝后期大臣,书画家。

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以佛家禅学喻画,提倡文人画,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

书法吸收古人精华,兼有“颜骨赵姿”之美,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笔画园劲秀逸,平淡古朴。章法疏朗匀称,力追古法。用墨枯湿浓淡,尽得其妙。书法至董其昌,可说是集古法之大成。

[清] 赵之谦 篆书《陋室铭》

赵之谦(1829年-1884年)清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咸丰举人,官至南城知县。与吴昌硕、厉良玉并称“新浙派”的三位代表人物,与任伯年、吴昌硕并称“清末三大画家”。

青年时代起,赵之谦致力于经学、文字训诂和金石考据之学,取得相当成就。在绘画上,他是“海上画派”先驱人物,对近代写意花卉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在书法上,倡导并实践碑学,善以魏碑笔势写正、行、篆、隶诸体,完善了碑派技法。在篆刻上,参以诏版、汉镜文、钱币文、瓦当文、封泥等,形成章法多变,意境清新的独特风貌,站到了清代篆刻的颠峰。

于右任 草书《陋室铭》

于右任(1879-1964)陕西三原人。早年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后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他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奠基者之一,参与创办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曾任上海大学校长,复旦大学、私立南通大学校董。

书法初学赵体,后潜心于北魏碑刻,尤得力于《郑羲碑》《石门铭》,精于笔法而以稚拙简漫出之,善草书,以碑入草,用心布白,于宽博潇洒中别具神韵,造诣甚深。致力于草书规范化,成就卓著。曾出版《学书月刊》,编著《标准草书》等。

溥心畬 行书《陋室铭》

溥心畬(1896-1963)原名爱新觉罗·溥儒,初字仲衡,改字心畬。北京人,满族,为清恭亲王奕訢之孙。

曾留学德国,诗文、书画皆有成就。行草学二王、米芾,飘洒畅酣。绘画工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及书法,与张大千有“南张北溥”之誉,又与吴湖帆并称“南吴北溥”。

马一浮 篆书《陋室铭》

马一浮(1883-1967)号湛翁,晚号蠲戏老人。浙江绍兴人。出身清官宦家庭,光绪二十四年举人。后留学英、德、日本等国,归国后研究国学与佛学。曾创乐山复性书院,任院长。晚年为浙江大学教授。1949年后任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才德学养,风标一世,为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卓有建树的大学者,亦是杰出的诗人和书法大家。书法各体皆备,碑帖兼取,自成一家。尤精行草及隶书,行草运笔俊利,章法清逸,气势雄强,拙中寓巧,气格高古;隶书取精用弘,形成用笔温厚、结体潇洒之特点。亦善治印,朴茂而富韵致。

* * * * *

最后是本届书画长廊的结束语。既然历代名家都喜欢书写刘禹锡的《陋室铭》,下面就复习一下这篇名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其中最后一句“……孔子云:何陋之有!”感觉上收束有力、自信,且意在言外,饶有逸韵,那是因为引用了《论语·子罕第九》中孔子的话: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的结尾,取了孔子那句话的下半句,而省略了上半句。其用意如清代林云铭《古文析义》的评点:“末引夫子‘何陋’之言,隐藏‘君子居之’四字在内。若全引,便著迹,读者皆不可不知。”

看来刘禹锡的用心、通篇的主题,正是那隐藏的“君子居之”四字。

这样作文,需要预设读者极为熟悉《论语》,当读到“何陋之有”时,前半句就会从记忆中蹦出来,然后莞尔一笑,呵呵,原来用意在此。

所以,对当时大多数《论语》烂熟于胸的读书人来说,整篇文章读下来,印象最深的恐怕未必是“词调之清丽,结构之浑成”之类,而恰恰是那没有出现的四个字——“君子居之”!

据说刘禹锡作此文的背景,是被贬到安徽和州当刺史时,在住宅安排上屡遭当地县官的苛待和刁难,最后被安排进了这间“陋室”——由此令他想到了孔子“欲居九夷”的典故,想到“君子”“小人”的分界。

看来读此文,除了要领悟到“君子居之”,最好能联想到“小人安排之”,刘禹锡的作文目的才算达到……

据说这就是刘禹锡的“陋室”,位于安徽省和县城中

刘禹锡“陋室”的主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代书画名家《陋室铭》书法欣赏,最后一位书圣之作简直神笔!
历代名家书法《陋室铭》欣赏
历代名家书《陋室铭》,最后一位简直神作!
名家名篇《陋室铭》书法作品欣赏
书法诗文,六大名家书写刘禹锡《陋室铭》,你喜欢那幅呢
书法诗文,行书横幅展示——刘禹锡《陋室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