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梦回大宋:作为言官,我眼中的王安石变法
  • 引言:

其实,北宋自真宗朝起积贫积弱的现象就已经产生,而经过仁宗朝四十余的"仁",虽然经济已经发展到顶峰,但并不是藏富于民,而是藏富于贵、富之家,平民依旧贫穷,虽然宋英宗为革除弊政做了一些举措,但是由于在位时间较短,未收到显著效果,但是宋神宗却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但是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因此与保守派的矛盾不断激化,直至神宗皇帝去世,矛盾终于爆发,变法派宣布失败,但是,究竟是什么矛盾使两方寸步不让呢?

  • 院首的职责

北宋御史形象

其实说起大宋的官制那是三天三夜都说不完,行政、财政、军事、监察这四大权分的特别清楚,而且皇帝直接掌控着四种权力,就拿我所在的御史台来说吧,那是名符其实的监察机构,自秦朝时就有了,秦朝的时候只有御史大夫为监察,但是到我们大宋就开始复杂起来了,因为这御史台分了三个部门,分别是台院、殿院以及察院,这三院职责不同,而我们三院互不统辖,这就需要御史台总长官了,但是职位最高的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都是加官,所谓"加官"就是兼职,一般不管事的,因此我们三院的院首也就暂时行使最高长官的权力了,不过是各自分管罢了。而我是在嘉佑元年成为察院的院首,主要负责纠察百官。

其实作为察院院首也是难,虽然我们现在是可以风闻言事,大则廷议,小则奏疏,但是这也是太得罪人了,关键是如果十日之内不弹劾官员的话那可是要交"辱台钱"的,所以,我们为了避免挨罚,也就听到什么就奏报什么,毕竟我们如果奏报属实,那么自然是为皇帝清除个蛀虫,如果是假,那么我们作为言官也不会受罚,而且被弹劾的官员也会更加谨慎,所以,这个言官还是很好做的,只要不怕得罪人,但是没办法,得罪人是必不可免的,哪怕皇帝行为有失我们还得上奏建议,想到这也就不怕百官了,只不过,当官在御史台做到院首也就到头了,不会在往上升了,毕竟都得罪干净了。而且凡是担任御史台小领导的都不能和当时的宰辅有任何亲戚、师生等关系,因此,大宋对监察这一方面管理的是相当的严格了。

朝堂辩论

嘉佑七年(1062年),皇帝的年纪也越来越大,身体也一直不是很好,因此,我和几个同僚也开始上奏皇帝早立太子,虽然已经将宗实王子接进宫中,但是也该正东宫之位,最终在我们的努力之下,仁宗皇帝册立他为皇太子

虽然我只是个言官,除了关心百官的某些"污点"之外,也在细细留心着大宋的"污点",只是我知道,我只说百官、说皇帝而不能说大宋,因为这是我的职责,嘉佑八年,在一如往常的朝会之上,我本要按例弹劾,只不过,朝会进程还未过半,皇帝就不太对劲,因此,朝上的内官以及朝廷的几位宰辅也就宣布暂时退朝了,可是没过几日,皇帝就驾崩了,而太子宗实也在太后及百官的支持下顺利的登基了,是为宋英宗。

可是皇帝登基之后,国家的弊政越来越严重的,我还与一些朝中好友私下议论什么时候皇帝能够改制?但是,看目前的状况是不可能了,皇帝似乎一直在学习仁宗皇帝治理天下的方法,但是我大宋也正因为仁宗皇帝的治理才愈加贫乏了。就今年一年大宋国库就亏损了近三千万两白银,我们的国库已经入不敷出了,治平三年,皇帝已经听从了韩琦等宰辅的意见开始进行改革,将官员为官的转迁时间加长了,这样很好啊,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财政的压力,但是,皇帝却因病去世了,虽然皇帝只在位五年,但是也缓解了目前朝廷的经济压力,但是,太子继位之后,朝局就又换了另一番情境。

  • 王安石变法

宋仁宗画像

太子继位,改元熙宁,是为宋神宗,而在仁宗朝以及英宗朝的老臣们皇帝大多认为他们实在是没有改革劲头,毕竟大多已经年纪大了,因此,皇帝就快马加鞭下诏书急召王安石入朝,但是王安石其人文章写的很好,就是脾气执拗,要是决定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来,非得办完才可以,而且王安石仪态多不整洁,因为这几件事,当初他在朝的时候我和下属官员没少弹劾他,但是他现在回来,肯定是皇帝想要开始大改革了。当时皇帝还是太子的时候虽然也学习儒家学说,但是还是热衷于法家学说,他还读过王安石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对于王安石的理财治国的思想非常赞同,在后来的廷学时,也常常谈起古代锐意变法的人物。

王安石画像

果然,自从王安石回朝,皇帝几乎日日与王安石在一块,没过两个月,皇帝就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事宜,而他们将变法的措施大概分成三个部分,既富国之法、强兵之法和取士之法。随后,新法也开始逐渐颁布。

新法颁布之后,朝野一片哗然,其实我也能预料得到,毕竟在察院任了13年的院首了,这点判断了还是有的,只不过我没想到的是王安石的变法居然这么激烈,而皇帝居然还答应,面对众位朝臣的反对,那王安石居然还说什么"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这种混帐话,他可真是"拗相公",但是我还是察院的院首,面对这样的情景,我自然应该弹劾他,更何况他要变的法。

王安石画像

果然,不出五日,弹劾王安石的奏章如雪花般摆到皇帝的书案上,可是皇帝还是理都不理,甚至还将御史中丞吕公著贬官出京、御史刘挚、程颢去职,就连翰林学士范镇直接夺职查问,甚至是老宰辅欧阳修也直接退休了,满朝惶然。而我也因为上书的原因,皇帝将我降职一等,果然,看我可能没有什么威慑力,也没有什么影响力吧,不然,我可能也会像那些官员一样被贬、被夺职。而王安石也成功的被升官了,成了名副其实的一国宰辅了,好像这是自大宋立国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夺职事件爱你,不知道将来史书要如何编写。其实,变法令颁布之后,皇帝虽然受到朝臣的大规模反对,但是他毕竟还能处理的好,但是后宫也开始变动了,就连一向不理朝事的太皇太后、皇太后甚至是皇后都认为不应该变法,可是后宫他没有办法处置,只能自己受着了。

自我被贬职之后,我官场的朋友也就愈加少了,而我,也渐渐不理察院的事情了,但是对于新法还是一直关注着的,毕竟关系国脉的事,马虎不得。

其实当王安石变法提出之时,我阻拦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他的变法太伤民,其实做官的都是只想自己,哪有想过百姓的啊,变法的心是好的,但是谁能保证他在实施的时候不能变成害民之法呢?而且变法的迈的步子太大了,国家现在经不起这样的折腾,这不,祸患就出来了吧!

宋朝百姓形象

熙宁二年,在王安石在皇帝的示意下开始实施新法,首先就是"青苗法",其实青苗法的本意是好的,由于仁宗皇帝时期,土地兼并严重,因此是大多百姓流离失所,所以,这项法律就是为了抑制土地兼并的,在青黄不接、甚至灾害之时救济百姓的,百姓可以自愿向官府借贷,等第二年按时将钱还上,并付相应的利息就可以。但是,在实际执行的时候却出现了偏差,王安石的错误之处,在于他过高的估计了我们地方官员的素质,在推行之中这些官员们强行让百姓借贷,而且随意提高利息,百姓苦不堪言。

然而这只是开始。

熙宁三年保甲制开始正式施行,农闲时集合保丁,进行军训,夜间轮查,维护治安,这样的改制好不好?坦白讲,这很好,而且说不出一点不好来,这不仅省了大批的军费,还为国家提供了兵源。但是,我想说的是这虽然提供了兵源,然而皇帝却不用军,任何脱离了群众的措施,也只会在好的愿景之下导致适得其反。为了躲避保甲制的实行,许多农户为了不成为保甲的一员纷纷自残身体,甚至整个村子的男丁都有残疾,就连据京都较近的县城都是如此,甚至还有的直接都堵上了王安石的家门,让王安石废了这保甲的新制,避免惨祸的再次发生,但是王安石还是笃定的施行着,而那些百姓也被官府的人赶回家去了,这件事作为言官,我自然不会坐视不顾,年岁虽长但风骨犹在,于是我又一次上书弹劾,但是在风口之上,又有皇帝的庇护最终此事还是不了了之,而我的官位也一降再降。

王安石雕像

熙宁四年,开始施行募役法,其实募役自秦朝时期就出现了,农民每年都要服徭役,但是募役法的颁布使得原来一定要进行徭役的百姓可以交钱免服徭役,然后由官府雇人来做这些事情,但是,这些事情虽然对百姓有些好处,但是却大大损害了那些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了,因为他们原本就对徭役有豁免,但是这样一来他们也不得不交钱,而且交的还更多,看看这满朝文武,哪一个家里没有二三十个奴仆,没有七个八个男丁,这还是普普通通的家庭,一如司马君实那样的世代为官的家族中还指不定要交多少钱,至于我本人的利益自然也被损坏了。这"拗相公"这一次可是得罪了一大批人。

要说得罪人的能力,还得是王安石,募役法得罪了大地主大官僚不说,又进一步弄出来个"方田均税法",指的是重新丈量土地,根据土地肥沃还是贫瘠来收取赋税,官僚地主都不例外,其实这也能增加国家的收入。但是,王安石没有想过,当年仁宗皇帝在世时也试行过这个律法,但是以失败告终,而且仁宗皇帝凭借着好人品一般要做的事基本上没有做不成的,但是,那次的事为什么没做成,就是因为受制于官员地主的阻挠,所以他们才会极力反对的。

而我身为官僚,自知这样的举措一旦实施必然会使得国家财帛充盈,但是另一方面我同样也是人,还是不能脱俗,作为官僚我的利益也一样被极大的损害了,我虽然钦佩王安石敢于变法一往无前的精神,但是处于对立面之下,我自然不会赞同他的变法举措,他的方田均税法。因此,我又一次向皇帝上奏,但是皇帝这次痛快的很,直接让我解职回家,归家也好,免受牵扯。

  • 归家起复

归家之后,远离朝局,活的逍遥自在。其实王安石变法会成功吗?结果,不言自明。果然熙宁七年,由于天灾朝臣们选择将原因都推到王安石变法的身上,甚至连后宫的太后等也都如此说,因此皇帝迫于压力,皇帝罢去了王安石的相位。

熙宁八年,王安石又一次被罢相,其实,这两次的罢相都是皇帝向老臣们做出安抚,而且自从变法这几年,韩琦、司马光这些大臣几乎每年都会向皇帝上奏折,因此作为皇帝,他本人也开始动摇了。

司马光画像

而我作为一个老臣,在家中闲了近十年的见闻则是:前些年,只需要交些赋税银子,但是近几年,则年年要交这个钱,那个钱,以前都不敢上门收银子的现在都敢哐哐拍门了。这就是改革之下,脱离了群众、脱离了现实的结果。

而我原本对王安石的那些敬佩也已经从这一声声的敲门声中磨得一点都不剩了。终于,皇帝驾崩,年仅九岁的太子登基了,原本的太后也变成了太皇太后,而太皇太后的临朝执政也终于让"我们"有了反击的时机,终于司马公为相,我们这群旧人也被重新召回京都,而那些新法也在太皇太后和司马公的主持下全部废除,我们这群人的利益也都重新回到了手中,王安石变法失败。

  • 我眼中的王安石变法

就王安石变法而言,王安石初衷甚好,也不得不说的是王安石通过变法暂时缓和了宋朝的经济状况,增加了财赋收入;但这种增加事实上又是通过增加谁的税负增加的呢?有官吏、大地主的,但不言而喻其实更多的是底层群众的。因为在社会不对称之下,他们并没有反抗的能力。一场变法之中,可以得罪社会构成的两大阶级,实现利益再分配;但却一定要有坚定的支持者促使改革者完成利益的再分配。当面对保守派的上书弹劾,哲宗的摇摆不定,太后、太皇太后的反对之时,王安石似乎已经注定了失败的结局。

王安石雕像

而即便是在他眼中能够因变法受益的底层百姓,也因为他的用人不当、措施过于激进,而导致利益受到损害,最终形成了几乎全面反对的社会氛围。而这场轰轰烈烈的变法也终于以失败告终。

此后,在漫长的封建时代里王安石变法都被与宋之灭亡联系,王安石本人也备受指摘。但在近代史开启之后,得益于梁启超等人的肯定,对于王安石变法、王安石的评价也逐渐 正面、积极起来,而在关于对王安石变法的评论态度转圜之中,似乎又印证了一句真理,你所站的位置,便是你评价一件事情的态度所在。

参考文献

《宋史》

《续资治通鉴》

《王荆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安石|我一直有个大胆的想法
司马光:身前败或胜,身后声与名,是非功过相逢一叹中
经过元武宗、元仁宗的试探,元英宗终于走上了集权快车道|文史宴
苏轼传(《宋史
《宋史 苏轼传》全篇翻译及注释
​卷二十三 本紀第二十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