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乡人傩于姚街村的久远遗存(2)

接神起圣

 

早饭是各自回家去吃。吃了早饭准备接神起圣。雨一会儿停了,一会儿又下起来。昨天晚上姚氏宗祠里有黄梅戏草台班唱戏,站在四水归堂天井前,既能看到月亮在云朵间缓慢游移,又能看到演员在戏台上诙谐演戏,颇有天上人间之美妙意境。可谁也没料到,夜里却狂风大作,大雨如注,老天一下子变了脸子。狂风大雨之后,便是江南地区常有的斜风细雨了;雨纷纷,不停歇。显然天有不测风云,在皖南山区容易得到验证。

幸好接神起圣的程序仍照旧进行。抬龙亭的名青壮年已经开始换装,一律穿上黄衫黄裤,扎上红头巾,并戴上缀有红色球状物的古装头饰,一同在香案前朝龙亭敬香。两位鸣锣的将旗子扛在肩上,旗杆上悬挂大号铜锣,旗子上书有“清道”二字。龙床上的脸子,正一尊尊摆放到龙亭上。龙亭中部的龙椅,是摆皇帝、父老、童子的,皇帝居中,父老在右,童子在左;后来我们注意到,别村的是将父老、童子相叠,摆在皇帝前面,仿佛俯首称臣一般,所以我们更欣赏姚街的这种摆法。其余的脸子,是摆在龙亭肚子里的。摆脸子的怕摆错位置,不时看一眼《虾湖姚傩戏剧曲本》中的示意图。

提方灯的要走在最前面,方灯玻璃罩上书有“姚”字。而最引人注目的,当是姚街傩戏会的猎猎大旗。放爆竹鞭炮的,已经在祠堂前的谷场上处于等待状态。仪仗队在三进五十九米进深的祠堂里依次排列,四名青壮年已经抬起龙亭,另四名随时准备替换。

爆竹再次突然炸响,旗锣铳伞引导着龙亭,先后鱼贯走出祠堂,沿村巷朝村头社坛行进。村巷中各家各户都早作准备,在仪仗队经过自家门口时,迅速点燃鞭炮,持香敬拜,无一例外。

民间社坛通常有社石和社树。姚街的社石,被置放在村头一处形似土地庙的小建筑里,紧挨着茂密山林。社石上方供奉“二十四位嚎啕神圣之位”灵牌,有香炉、烛台长年侍候。浅黄色社石上有刀法古拙的云纹浮雕,可惜它的右部断了一截。忘了问是怎么断的。原来的社树是一株老枫杨,中间烂了,上世纪50年代倒了。也就从那时起,姚街傩每况愈下。

龙亭来到社坛前,在这里掉头,停歇稳当,万无一失。傩神于脸子的附着,就在此时此刻。爆竹停了,锣鼓停了,吴国胜在社坛前喊接神断词:“伏以  炮竹除旧,桃符更新,正迎神赛会之日,请神下界之期,至临圣会神期,姚街阖门人等,祖宗敬立于前,子孙世守于后,望在于社令之上,迎接二十四位嚎啕神圣,驾临祠堂之中,播演戏文,伏乞诸神,来降来临,谨此上申,不敢多读。

最后一句是:“都来呀!

众人齐声应和:“贺!

其喊声威武雄壮,回荡于山林间惊天动地。

龙亭又称神轿。再次起轿时,已经加载了神灵的重量,抬轿人不得不抖动肩膀,表现人对神的直接感觉。接神起圣后直接前往青山庙,故仪仗队再次横穿村巷,再次接受沿途人家的鞭炮香火。这时候,我们才发觉雨已经停了,天空明亮起来。事后据笃信傩神的讲,这场雨是在龙亭再次被抬起的那一刹那,突然停息的。

 

途由黄村

 

位于刘街左近的青山庙,始建于元大德年间。自明朝起,刘街一带的汪、姚、刘、戴等九社,每年于正月十五抬龙亭前往青山庙举行朝庙仪式,旧时称“九社朝土主”。至民国时代减少至七社,称七堂菩萨。现在是六社,称六堂菩萨;其分别为山外姚、南山柳、汪村、南边姚、西华姚、荡里姚;山外姚是老大,荡里姚是老幺。

各村到达青山庙的时间是有规定的,老大必须先到,老幺排在最后。老大必须等老幺到了才能走,是谓“老大开门,老大关门”。旧时去青山庙是徒步行走,如今是搭乘卡车以车代步。当地铅、锌、钼矿藏丰富,李白吟《宿虾湖》诗中就有“提携采铅客,结荷水边沐”之句,因此,姚街傩戏会叫来的是两部矿区重型翻斗卡车。我们也翻身跳上平日装矿石的翻斗车,在青山绿水间朝青山庙进发。

依照旧制,龙亭仪仗队在途经村庄时,必须挨家挨户走一遭。尽管现在的柏油公路是走黄村村外走的,但姚街傩必须循规蹈矩,徒步穿过黄村。于是,翻斗车在村口停住,龙亭被抬下来,旗锣铳伞再次各就各位,鞭炮锣鼓再次隆重响起。这时候,黄村人也早作准备,在仪仗队经过自家门口时,迅速点燃鞭炮,持香敬拜,无一例外。

见堂屋门口摆了香案的,龙亭就要停下来,伞童就要走进人家堂屋绕香案一周“索室驱疫”,吴国胜就要站在门前喊断:“一进门来亮堂堂,四边银柱顶金梁,左边青狮来进宝,右边白象掌乾坤……”让邻村人分享傩神的祈福,让我们感触山民的古风淳厚。

    龙亭的每一次落圣停歇,均有专用坐架支垫,即使歇在雨后的泥泞地里,也碰不到半点污泥。走石阶路时,均有专人点稻草把熏厌气。据老人讲,厌气是人体中影响傩神健康的一种有害气味。大概走石阶路时,人的这种气味容易泄漏。大概用稻草来熏,就能中和它或消除它。

 

青山庙会

 

刘街青山庙会“九社朝土主”,朝的是南朝萧梁昭明太子萧统。萧梁王朝于中国历史的存在,仅区区55年,而其昭明太子却以编纂《昭明文选》名垂千古;早在唐代,就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秋浦河入长江口的石城,是昭明太子的封邑,亦是他孜孜编纂文选的地方。太子喜食入江口(当地人称池口)的鳜鱼,曾戏称此地为贵池,故后世于隋代将石城县改为秋浦县之后,又于五代十国时期改名为贵池县[6]

刘街青山庙早先称昭明太子祠,供奉萧统牌位。晚唐诗人罗隐[7]吟诗曰:“秋浦昭明庙,乾坤一白眉。神通高学识,天下神鬼师。”可见贵池民间奉萧统为神灵,并将其纳入傩事范畴,至少有1100年之久。太子祠古庙坍圮于上世纪40年代,当今每年的朝庙活动,均在古庙遗址前的空地上进行。

我们下了车,徒步跟随荡里姚菩萨朝白洋河右岸高地走去。乡间土路因刚下了雨泥泞不堪,白洋河因雨水汇聚而汹涌奔流。除老大外,“六堂菩萨中的另四堂,均在打道回府的途中,与我们先后迎面相逢。一时间旗幡牌伞的成倍增加,围观百姓的纷至沓来,官员、记者、游客、商贩的混杂其间,使得原本僻静而荒凉的谷地,突然人声嘈杂。

越往前走,声音越大。盖过说话声音的是锣鼓,盖过锣鼓声音的是鞭炮,盖过鞭炮声音的是爆竹,盖过爆竹声音的是火铳;房东姚家龙对我们说,火铳的声音比个大药量爆竹还响。偌大的空地上,散落一层又一层爆竹和鞭炮的碎红纸屑。心性虔诚的老妇人,居然不顾火铳的震耳欲聋,不顾泥地里的积水和泥泞,摊一块塑料布就下跪磕头。这究竟磕的是昭明太子,还是六堂菩萨,还是阿弥陀佛,恐怕连她们自己也说不清楚。

老大和老幺的互致问候,吴国胜代表老幺的高声喊断,均因外地游客抢拍镜头的争先恐后,不绝于耳的爆竹炸响,既看不清楚,也听不清楚。其场面的混乱与喧闹,实不可名状。

最终老幺是跟在老大后面走的。临走前敲锣打鼓绕场一周,然后穿越油菜地往下走。时值暖冬,油菜花居然在正月里就竞相开放,龙亭队伍在一片金黄的油菜花中委蛇而去,离青山庙渐行渐远,喧闹渐次归于宁静。

 

注释:

[6]  经国务院批准,20006月改名为池州市至今。

[7] 罗隐(830-910):字昭谏,唐文学家,浙江富阳人,其父曾任秋浦(贵池)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节鞭炮考趣
[人文历史] 古人是如何燃放爆竹的?
春节为什么放爆竹?
知识课堂:放鞭炮、燃焰火
烟花爆竹与年味
炮竹声声迎新年 武陵禁放成空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