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八佾篇》第十章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禘”, 是天子祭祀宗庙的大祭、祭祀,只有天子才可以举行。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引用赵伯循的注释“成王以周公有大功劳,赐鲁重祭,故得禘于周公之庙,以文王为所出之帝,而周公配之,然非礼矣。”由于鲁国的始祖周公旦辅佐周成王功劳很大,故周成王特别允许鲁国可以举行“禘”这种祭祀,用以祭祀周文王,周公配享祭祀。但是这种祭祀从礼法上来说是属于非礼的。

“灌”,是禘礼中的一种献洒仪式,也就是把酒倒在地上,用以敬神或敬祖。

本章的意思就是,孔子说:“(鲁国)在进行“禘”礼祭祀时,看到灌礼之后,我就不想再看了”。

至于为什么不想看了,孔子没说,后世儒学大家也都给出了自己的理解。总体上相差不大,如朱熹的注释“鲁之君臣,当此之时,诚意未散,犹有可观,自此以后,则浸以懈怠而无足观矣。盖鲁祭非礼,孔子本不欲观,至此而失礼之中又失礼焉,故发此叹也”。就是说鲁国采用禘祭已经是失礼的行为了,在灌礼之前鲁国的君臣还是有些诚意的,还可以看得下去,在灌礼之后则相当懈怠,完全是流于形式,毫无内心的诚恳,所以孔子才会有“吾不欲观之矣”的感叹。也就是告诉我们做事要发自内心,而不完全在于形式,一切形式,都必须配合内心的诚恳,才有意义。

钱穆先生的注释“孔子不赞成鲁之逆祀,故于禘祭不欲观。但亦不欲直言。灌在迎牲之前,灌毕而后迎牲,尚是行礼之初。自灌以往即不欲观,无异言我不欲观有此禘礼。”孔子并不赞成鲁之禘祭,但又不好直说,灌礼在程序上是在迎牲之前,尚在祭祀活动的初始阶段,说从灌礼之后即不欲观,基本上也就说我不欲观此禘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是“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孔子最没有思想且反动为何被尊崇
3-10、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
第十七章第二节
论语讲案|第三篇八佾之第15章
学习的力量-一日一经典-《论语》之“齐一变至于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