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的“瓦舍勾栏”是什么意思?

古代的瓦舍勾栏是什么意思

一、起源

“瓦舍”、“勾栏”均出自佛教经书,瓦舍原指僧房,勾栏原指“夜摩天王”,是欣赏音乐的建筑筑物。从戏曲艺术发展的历史角度看,唐代的戏场几乎全部以寺庙为依附,唐代的寺院戏场到了宋代,随着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夜禁制度的瓦解,开始走向民间,形成了宋代遍布市井的娱乐场所,

二、作用

到宋代时,市井中才出现了专供艺人表演的固定场所,由于传统戏场与寺庙的关系密切,人们借用“瓦舍勾栏”来称呼专门表演百戏、杂技、歌舞的建筑。“瓦舍”又称“瓦子”“瓦市”“瓦肆”等(相当于现代综合性娱乐场所),在瓦舍范围内设置的小场地,设有演出各种技艺的勾栏。“勾栏”或称“勾阑”、“钩栏”等,被专指为演出场所,内有戏台,戏房(后台),神楼,腰棚(看席)等。

勾栏的建造外形借鉴了当时神庙戏台的一些特点,设立戏台和神楼,建造全封闭的,四周围起,上面封顶的建筑,演出时不受风雨寒冷的影响。在它的内部,建有表演用的高出地面的戏台,戏台上设有乐床.其后是戏房,戏房通往戏台的通道称为“古门道”或“鬼门道”也就是上下场门。

戏台对面则是从里往外逐层加高,围着戏台木制的观众席,叫腰棚,观众席里每个观众都有座位,没有站着的,座位不编号,先到先坐。其中正对戏台位置较高的看台叫神楼.放着供奉梨园神之类的神灵牌位,观众席里又有最上等的座位叫青龙头,一般供皇帝或者达官贵人坐的;勾栏的一面有门,供观众出入,勾栏上面还张有巨幕,用来供风雨遮蔽。勾栏门首,还要悬挂旗牌、帐额、神帧、靠背等装饰物或演出用具,门口贴有称作“招子”或“花招儿”的花花绿绿的纸榜,起到向观众预告演出、招揽观众和宣传广告的作用。

三、演出内容

由于各个勾栏里的设施不一样,每天演出的内容也不同,表演的形式包括:杂剧、滑稽戏(类似于小品)、说书、说诨话(类似于相声)、歌舞、傀儡戏(木偶戏、皮影戏)、七圣法(魔术)、踢弄(杂技)、蹴鞠、相扑等节目。当年临安{现杭州)20多个瓦舍里,约有上百家勾栏在演出,每个勾栏里都有数千或数百名观众在看戏;演出时间是从早到晚,从春天演到冬天,全年不间断,可以估算出当年杭州城里每天看演出的观众可达2万至5万人,一年观众累计达700万到2000万人次。瓦舍勾栏是宋代经济发展后人们追求精神生活的享受,它所开展的娱乐项目种类繁多,可以满足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爱好观众需要。

四、勾栏的结构

宋时的勾栏,外围呈四方形状,几乎全是木质结构,经过日晒雨淋和年多月久后会出现损坏,由于勾栏是带商业行为的娱乐场所,有其简陋的一面,带有临时的性质,使用时间有限,在元朝的《南村辍耕录》曾记载倒塌、压死观众的不幸事情,所以后来才出现以砖木结构的庙台慢慢开始取代了勾栏。

五、 衰落

中国宋元时期兴盛一时的民间艺术演出场所“瓦舍勾栏”,是中国戏剧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曾经辉煌璀璨过一段时间,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它不但是中国真正完整意义上的戏剧--糅合杂剧与南戏成分,而且也是当年宋朝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遗憾的是,历经了北宋、金、元以后,直到明朝初,曾经风靡四百多年,以瓦舍勾栏为主、神庙戏楼为辅的中国戏剧,在六百年前已经消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剧场:承载演艺两千年 金不换
瓦舍
闲话“瓦舍勾栏”
宋代临安瓦舍:百戏杂陈的“大世界”
宋代的娱乐圈:有“女艺人”每天能挣两千多元(图)
其他朝代都重男轻女,这个朝代却“重女轻男”,真相让人不忍直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