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鬼市到天明市场,不靠摊上的货赚钱,而是靠摊下的古董拿分

天津的鬼市始于清代。西广开的东北隅是西南角,当年“白牌”有轨电车经过此地,五叉路口上,德利香、天一香糕点店,四海居、杨巴饭馆,环球大旅社各把一角,曾是天津商贸中心之一。清末,西南角、广仁堂一带出现了几个估衣摊,后来逐渐形成破烂市,俗称“鬼市”。

之所以叫“鬼市”,据说有三个原因:一是因为这个市场每到夜间12点才开始买卖,市场上的摊贩都打着灯笼火把,远远望去恰似磷光鬼火;二是在这个地方做生意的人特别鬼,擅长坑拐蒙骗;三是这里卖的东西多数是盗窃来的,来源有鬼。

大家庭破落了,家人们敛罗着旧家当变钱花。去当铺怕裁面儿,借着天黑,偷偷摸摸上鬼市来。还有一些人,就是拾破烂的、清垃圾的、扫马路的,或是捡的,或是顺手偷的,也卷着掖着奔鬼市,换点小钱花。待到东方微亮、日将东升,摊主纷纷散去。

鬼市

鬼市的规模越来越大,到1948年摊贩发展到两万多户,占据了西市大街、广开大街、靶档道、天宝路,一直延伸到墙子河以南。50年代,鬼市改为“天明废品旧物市场”,每天早晨8点营业,市场集中在六七百米长的靶档道,路面铺设柏油,入口搭起高大牌楼。旧物店、拍卖行改成国营委托商店,喝破烂儿的小贩们被组织起来,成立了废品公司,又更名为物资回收公司。

过去来鬼市买东西有“四不行”:看货不给价不行,给价小了不行,还价不要不行,买了退货更不行。卖东西的以次顶好,处处是“老虎被”“老虎衣”“过街鞋”,本是一床破烂不堪的被子,经过洗染,浆子糊糊破窟窿,哄人说是新被子,买回去一洗就烂。天明市场里则到处贴着“四保证”:保证明码实价、保质保量、保退、保换。小贩招呼 “贵了管退”“穿了不合适管换”,和从前大不一样。

物资匮乏的年代,天明市场基本消失。1983年,天宝路旧物市场恢复经营,在一华里的街上,集中了500多个有营业执照的摊位,还有自物出售区,不用执照,交2%管理费便可出售自家旧物。每天早晨7点到10点开市,小贩们肩扛、手提、小车驮、大车拉着各种旧货,从四面八方奔向天宝路。上市旧物成千上万,客流量每天五六千人,周日上万人。

天宝路

这里被人戏称为“千货公司”:有的人家买了新缝纫机,旧缝纫机托人拉到市场代卖;有的人家置了新家具,旧家具运到市场出售;过时的衣裳、皮鞋,头年的挂历,旧钟表,劳保服、旧儿童玩具……到了天宝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喝旧物的个体商贩应运而生。有自采自销的,头天下午进街入户喝来旧物,转天早上进市场出售。也有的头天收购衣服、皮鞋、钟表等旧物,回家后缝补、糨洗、染熨,或擦上油,修修配配,拿到市场出售。承德、唐山、保定、廊坊、沧州,以及东北、山东等地的农民,持当地工商部门证明,来天宝路进货,长途运销,从津城买走,回本地卖出。旧服装每件收购价三五猫钱到一块多钱,运回当地售价至少翻倍。农村来津的建筑队也来这买单衣、棉服、劳保鞋。

天宝路鱼龙混杂。有一次,三名青年在天宝路胡同内,与一名外地农民成交两包裤子,农民付900块钱。检查人员赶来,三名青年逃跑。打开两个包,发现包里表面看是一百二十条新裤子,但每条裤腿被折成三条,一条裤子变六条,实际只有二十条。用纸板、棉花、木头、废铁垫起来增加厚度和重量,三面捆扎结实,只露裤腿,加上旁边有人打托儿,不懂行的人很容易上当。

鬼市

这里还出现了一些古董摊。天津卫老门老户人家有些古玉旧瓷、老钱老钟、竹木器皿、文房四宝和破铜烂铁,够“身份”的,“皮毛”好的,文物店收购了。残破的被走街串巷喝破烂的买了,拿到天宝路摆摊,货卖用主。民窑的日用瓷、旧钟罩、鼻烟壶、老瓶、帽镜、花梨边框等,不算文物,但有工艺美,块儿八毛就能买下来。

超年代的出土文物,被称为“土”,明清两代的硬木家具,被称为“木”。这两种玩艺在鬼市里一明一暗,忽明忽暗,外行根本捉摸不清。卖主的规矩是,许你不买,但不许你乱说。有的摊主靠卖盗墓的玩艺发了大财,用文物换彩电、换摩托车、换冰箱的事屡见不鲜,一个小贩从农村买来一口袋大钱,一枚一枚地卖,净赚了3000块钱。有外国人来“拣洋落”,摊贩信口开河,漫天要价,仿旧小铜人敢要120块钱,买主一还价就掉进陷坑。

在鬼市经常看到这种情景:专买翡翠的农村大嫂三一群,五一伙,一块好翡翠卖好了能赚三间大北房;一伙农民老大哥专捡明清两代清花瓷器,因为他们身后有买家;专买官皮箱(紫檀花梨的梳妆匣或文具箱)的贩子只要价合适,有多少买多少,他们讲,一个官皮箱能赚回几口棺材钱。

鬼市

在鬼市卖古董,不靠摊上的货赚钱,而是靠摊下的文物拿分。一位摊主得到一尊关公铜佛,紫铜色,周身挂绿锈,做工粗中有细,粗地儿,身上线条清楚,细处,眉毛刻痕依旧。摊主要3000块钱,最终以2600块钱成交。几个月后,市场上又放出消息:有人要出手关公铜佛,5000块钱!据说被北京的一位大客搬走了。

有一个摊主几十块钱收来一个唐代三彩小狗,摆在摊位上。有一天来了几位南边客人,其中一位老者手拿放大镜仔细看了半天,摊主也惊了,反应很快,要价1100块钱。老者二话不说,立即拿钱交货。后来摊主听人说,这三彩小狗在南方值一万块。行里人管这种买卖称“阳货阴价”。

农民打井时挖上来一把唐代的绿壶,在鬼市私下里议论了很长时间,终因要价太高而未露面。大约一个月后,壶被北京人买走,那个北京人凭这把绿壶,开起了一家餐馆。这就是鬼市,千奇百怪,光怪陆离,故事永远也说不完,从清代到今天,鬼市的魂儿一直也没断过。(文:何玉新)

油画《鬼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全广州最大的“鬼市”,里面都卖些什么?
有人深夜在闲鱼捡漏,竟然年入百万
天津“鬼市”今昔
【纪实摄影】北京城里的“鬼市”
北京城内的老“鬼市”
夜探上海“鬼市”:凌晨开张,天亮散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