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播州杨氏土司:揭秘“四朝元老”的五大“长寿秘诀”

汉朝享国四百年,唐朝享国近三百年,中国历史上却有一个家族比汉唐的立国时间更长久,它就是位于贵州遵义、割据政权达七百余年的播州杨氏土司。

历经27代30世,共计725年,它才退出历史舞台,这里面究竟蕴含着它怎样的“长寿”秘诀,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

一、何氏的拥护

唐僖宗乾符二年,播州再次被南诏军占领,加上播州原住民再次反叛唐政权,平播将军何中立率军连克三关,但因兵少向朝廷请求增援。乾符三年,武略将军杨端带领增援的军队前来与其顺利会师,“两军同寅协恭,将士齐心协力攻讨,披坚执锐,所向无敌,击败罗闽部,蛮夷率服”(明《何氏族谱》)。

平播大捷后,诏命:凡平播功臣,照职留守播地,永镇边疆

于是,杨氏便在这场战争后世袭了播州宣慰司宣慰使(何氏世袭的是播州城总管府总管)。

杨氏能来播州离不开何将军,如果何将军当初能独自率军拿下播州,那么也就没杨氏以后的故事了;而杨端能在播州立足,也离不开和何氏的配合和支持。

从开始与杨氏入播,到杨氏28世土司去世,期间何氏作为杨氏的得力助手,一直对其保持拥护。两氏的“友谊的小船”就这样一直平稳航行了695年,所以说杨氏的发展是与何氏的协作和拥戴是分不开的。

二、顺应政策发展

播州杨氏土司历经唐、宋、元、明四个朝代,可以称得上是“四朝元老”,它能屹立于四朝而不倒,也说明它顺应了当时中央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施行的政策发展。

1. 唐、宋:羁縻之治

羁縻政策的实质是,在保持少数民族内部原有政治和经济体系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控制其的首领而达到控制其人民和区域的统治目的。

《新唐书·地理志》中记载唐朝羁縻州制如下:

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唐朝羁縻州制的形成过程和所含内容。

宋代羁縻政策在唐代羁縻政策基础上有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但总起来说唐宋两朝对羁縻州的辖制相对松驰,他们没有在羁縻州任命任何流官,凡 '夷人'献地归附都可以自署刺史,自立为羁縻州。

杨氏就在这样的“宽松”政策环境下自立为播州之主,开启了其世袭家族的百年盛世。

2. 元、明:土司制度

土司制度是在唐宋两朝的羁縻州制基础上发展的,即中央任命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为土司或者土官,并授予他们管辖权,土司接受中央的册封成为朝廷官员,获得了对当地人民统治的合法权。

《明史·土司序》中记载:

承袭须奉朝命,虽在万里外,皆赴阙受职。

作为封建世袭制下的播州杨氏土司,名义上受朝廷辖制,实则为地方割据势力,简单一句话,杨氏在当地就是个土皇帝!

3.明:改土归流

土司与封建王朝的矛盾自唐宋以来就存在,又加之其壮大不利于国家统一,所以为了解决土司势力割据的沉疴积弊,明朝政府开始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即在之前施行土司制度的区域设立府、厅、州、县等政府机构,并派流官进行管理。

播州苗疆土司杨氏与朝廷的关系向来紧密与友好,反过来朝廷也给予了其信任和支持,这是其统治长的原因之一。

三、忠君爱国

在任播州土司七百余年的时间里,杨氏专心治理播州,并对安定西南区域做出了巨大贡献;每到国家存亡的紧急关头,杨氏没有趁机叛乱,而是站出来和中央政府军一起抵御外来侵略。

比如在南宋抗元时,第十五世土司杨文就组织播州军积极抵抗元军的入侵,是当时不可或缺的抗元主力之一,后来一直到南宋灭亡才不得不归附元朝。

播州杨氏在大是大非面前一直正确站队,这种行为也给新朝留下一个忠臣的好印象,也为新政权下的统治打下良好的政治基础。

四、认同中原文化

与一般土司政权相比,杨氏土司政权对中原汉文化有较强的认同感,其历代土司中,热衷于中原汉文化的例子很多。

据文献记载,播州第11代土司杨选“性嗜读书,择名师授《子》、《经》;闻四方士有贤者,厚币罗致之,岁以十百计。

杨选之子杨轼“留意艺文,蜀士来依者愈众,结庐割田,使安食之。由是蛮荒子弟,多读书攻文,土俗为之大变。

杨轼之子杨粲在播州开创了“建学养士”的风气,其晚年还立《杨氏家训》,嘱咐杨氏族人要“尽臣节,隆孝道,守箕裘,保疆土,从俭约,辨贤佞,务平恕,公好恶,去奢华,谨刑罚”。

到了杨文这一代,更是“建孔子庙以励国民,民从其化”。

凡此种种,都说明杨氏对以儒家理念为核心的中原文化有着高度认同感和秉承理念,这使得儒家文化在播州地区得到了有效传播,而这对其持有“忠君”、“大一统”等思想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同时这也是朝廷乐意看到的场景和得到的效果。

五、军事体系完善

这里的军事体系指的是军事设施和军事管理两方面。

1. 军事设施

杨氏在播州立足就是源于那次军事行动,随着后来紧随中央的步伐维稳西南区域,以及参与对蒙抗战等,为朝廷效力的同时也巩固了自己的军事实力和地方政权。

为抗击元兵,十五代土司杨文在龙岩山之巅修筑了军事堡垒“龙岩囤”(早在杨氏入主播州之前,龙岩山已具备部分军事设施),宋朝被灭后,杨氏归顺元朝并继续被当朝委以重任,后来末任土司杨应龙改其名为“海龙囤”,并在原有基础上扩建堡垒。

此项军事设施是以海龙囤为母囤,周边养马城、养鸡池和杨鹅池等小囤为子囤的子母囤构造,同时也在通往播州边境入口的要道与关隘都建立了外围军事体系。

1600年,杨应龙带领残军退至海龙囤并坚持了三个月才被明军攻破,不得不说里面海龙囤的功劳甚大。

2. 军事管理

因为杨应龙不断膨胀的私心和中央对播州管理权争夺两者矛盾的日益加剧,所以他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就做了一件事,即对海龙囤进行秘密大力修复。

由于这是杨应龙秘密吩咐进行的,所以他对海龙囤内部实行了严格的军事管理制度,来加强对军事与人员的管理。

比如要凭腰牌、水帖等作为进出的凭证,并设立监督检查的龙凤关把总,以防海龙囤军事机密的外露;在《骠骑将军示谕龙岩囤严禁碑》中,详细记载了有关土司关囤制度的管理禁令等信息,包括囤包含的管理机构、管理人员及进出规定等。

由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海龙囤相对完善的军事体系为其奠定了坚实的军事根基。

骠骑将军示谕龙岩囤严禁碑

结语

播州最后一任土司杨应龙生性残暴,他仗着自己家族势力庞大,对朝廷早已生不忠之意,又加上他觉得四川官兵不如自家的军事力量,独霸整个四川的想法便呼之欲出。

明朝廷早就看中了播州这块肥肉,所以土司杨应龙的谋反给了其非常好的借口。万历皇帝在此次平播之役中调集了李化龙等十余名将领,集合了二十四万大军分八路来对付杨氏叛军。最后在五司七姓旧人的众叛亲离和大军的围剿下,杨氏终于走完了他的最后一程。

播州杨氏土司作为割据政权能坚持七百余年,离不开何氏等播州内部人员的拥护、顺应政策发展、忠君爱国、认同中原文化、军事体系完善等因素,虽然末世土司杨应龙身负叛军之名自缢,但历经四朝的杨氏家族的历史功绩是不可泯灭的。

天道好轮回,明王朝此次平播一役,人力、财力、物力耗费无数,差不多把气数用尽了,在杨氏土司灭亡的44年后,大明王朝也走向了历史尽头,如果杨应龙知道他就是大明的掘墓人之一,他一定会觉得这笔“买卖”做得不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必素丨家与国 ——播州杨氏土司遗存所反映的中国羁縻土司制度的发展
贵州海龙屯土司遗址
“海龙屯”地名的历史地理研究
海龙屯--藏于大山中的古代军事城堡
瓦解土司制度海龙囤:一个土司家族 700年的风云往事
700余年的传奇历史在此终结 | 一山一城的凭吊,贵州遵义海龙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